娛驢節

娛驢節

娛驢節,是在中國西南邊陲的西藏自治區每年5月春暖花開之際,形成了自發的娛驢節喜慶活動,藏民們用青棵酒、酥油茶餵毛驢,讓毛驢休息一日,以示慰勞。利用這天舉辦娛驢節騾馬牲口交易會,趕驢參加交易,同時舉辦物質交流大會,為春耕牧民提供生產工具、肥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娛驢節
  • 節日時間:每年農忙運肥結束後
  • 流行地區:西藏山南
  • 特性:宗教性,地域性,娛樂性等
基本信息,節日簡介,形式,節日來源,文化特徵,宗教性,娛樂性,地域性,互融性,民族精神,務實求真精神,內聚親合精神,整體奮進精神,相關信息,驢,人類的朋友,驢的個性,驢的殊榮,驢陪伴著小朋友成長,驢在中國,驢的家譜,驢的不同形象,驢的新世紀,毛驢過節,

基本信息

節日名稱:娛驢節
節日時段:每年農忙運肥結束後
盛行地區:西藏山南
節日來源:毛驢是山南澤當藏族人民的主要馱運工具。為了感謝毛驢一年的辛勤勞作,澤當農民每年農忙運肥結束後,都要舉行娛驢節。
慶祝方式:節日的毛驢,被卸下了脖套和木鞍,悠閒自得,吃著人們為它們準備的青稞酒、酥油茶及平時很少見的食品,儼然是一位貴賓。

節日簡介

娛驢節,藏語“般古昂”,直譯為“毛驢叫”,意譯有“毛驢撒歡”、“毛驢痛快”的意思,因為毛驢往往在亢奮愉快的時候,才直著脖子“昂昂”大叫。
娛驢節(圖2)娛驢節(圖2)
在祖國西南邊唾的西藏自治區,離拉薩不遠的澤當縣,每年5月春暖花開之際,形成了自發的娛驢節日喜慶活動,這天藏民們用青棵酒、酥油茶餵毛驢,讓毛驢休息一日,以示慰勞。澤當利用這天舉辦娛驢節騾馬牲口交易會,不遠千里,趕驢參加交易;同時舉辦物質交流大會,為春耕牧民提供生產工具、肥料。
澤當娛驢節,藏民也舉行各種宗教活動,祈禱人壽草豐、牲畜興旺。戲劇、舞蹈、賽馬競技活動也隨之而來,並對外開放,歡迎中外遊客前來參觀訪問。利用傳統節日,賦予新鮮內容,活躍城鄉經濟,加快建設步伐。

形式

毛驢被卸掉脖套,卸下木鞍,連一個鈴兒也不留,讓它自由自在,隨意走走停停,如同典禮上的貴賓。農人則給自己戴上驢的脖套,系起驢的脖鈴,甚至背著驢的木鞍子。一句話,他們把自己扮成了驢。
娛驢節(圖3)娛驢節(圖3)
農人給驢餵青稞酒、酥油茶,還有農村平日很難吃到的娛驢節食品。他們陪著吃喝,但不能站著,也不能用碗、用勺子或筷子,而要像驢一樣,趴在地上,用嘴巴直接在“嘎倒”(銅盆)里舔糌粑、吮茶酒。當然,這種吃喝法很彆扭。
吃飽喝足,農人開始表演。他們模仿著毛驢的姿態,在曠場上奔跑,在泥里打滾、蹶子、甩耳朵、直到脖子嗚嗚吼叫,既可愛又可笑,逗得大家哈哈直樂。被灌醉了的毛驢們,並不關心和欣賞主人的表演,而是自己狂蹦亂跳,長嘶短叫,自我表現的願望非常強烈,整個娛驢節場地人歡驢舞,熱鬧極了。
舊時,莊園的管家、監工,平日欺負“烏拉”(支勞役差的農奴),任意打罵百姓。在娛驢節上,表演者常常令毛驢發狂,跑過來踢他們兩腳,啐上一口,出出積壓在肚子裡的氣。被踢者當然非常惱怒,但這一天是“毛驢神聖”,毛驢的一切行動受到家鄉守護神的保護,他們只好做罷。
毛驢是西藏農人患難與共的朋友,它們吃最粗糙的草料,乾最辛苦的勞動,默默無聞忠心耿耿,把家人們幾乎難以承受的苦活累活,毫無怨言地承當過來。農人對毛驢非常感激,甚至充滿崇拜之情,總找個機會“報答”一番,哪怕自己裝驢也可以,只要毛驢高興、滿意。當然,娛驢,也是娛人,經過積肥送肥的繁重勞動,農人們累得精疲力盡,聚在一起喝喝酒,唱唱歌,驢當人,人演驢,狂允人叫,大家痛痛快快地笑上一天,笑掉一些苦惱、疲勞,在平日時欺壓自己的人的身上出出氣,也是人生一樂。短暫地輕鬆一下。更繁重地耕田播種,又在等著他們了。

節日來源

這個節日在送肥結束的日子舉行。
娛驢節(圖4)娛驢節(圖4)
過去西藏的家人是很辛苦的,農人的驢更辛苦。按照封建莊園制度的例規,農奴既要種自己的“份額地”,又要種莊園的“自營地”,還要隨時負擔西藏地方政府、藏兵和寺院的長途或短途運輸徭役。作為農村主要馱畜的毛驢,真是一年到頭身上的汗水沒有乾的時候,背上的毛沒有被太陽照曬的時候,因為總是馱著重物嘛!有這樣一首民歌:
呵,來了,來了,
甲絨村的毛驢來了;
毛驢嘈雜的鈴聲,
驚破了老爺的好夢!
老爺還在甜蜜的夢鄉,農奴和他的毛驢早已在辛苦奔忙了。還有一首,很形象地描述了毛驢的處境:
拉薩西郊大路上,
毛驢跑得比馬快;
不是毛驢跑得快,
是主人用鞭子抽打。
每年藏曆新年剛過,農村立即進入春耕大忙。澤當平野是西藏農業的黃金地段,精耕細作有兩千年的歷史。從莊園到農戶都非常注重積肥施肥,堆積如山的肥堆全靠人背驢運。因此送肥期間農人忙得兩頭見星星,毛驢的背脊磨得傷疤疊著傷疤。當如山的肥料撒到雅隆河畔平曠的田野之後,一年一度的“娛驢節”便在堆過肥料的曠場上開始了。

文化特徵

藏族娛驢節文化是構成藏民族文化極富特色的文化現象之一。它內涵的深刻性,豐富性,全面性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地。由於雪域高原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藏民族特殊的文化背景,構成了藏族娛驢節文化的重要特徵。
娛驢節(圖5)娛驢節(圖5)

宗教性

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十分容易被廣大的下層人們所接受。生活在高寒地區的藏族人民世代在尋求精神上的補嘗與慰藉,於是宗教闖入了他們的生活,娛驢節文化的運行軌跡與宗教有著密切的關係。
望果節,主要是祈禱土地神的佑助,不要降災於人們,是開鐮收穫前的一種例行宗教活動。六月四日的“珠巴澤西”節,即朝山節。這天人們前往各寺院朝佛拜神。傳昭大法會是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於一四零九年在拉薩發起的一次祈禱大法會而延續下來的。娛驢節期間,拉薩三大寺的僧人都集中市內,並舉行一系列宗教儀式活動。

娛樂性

藏族娛驢節多出自人們自發的民眾集會,儘管在誕生之初帶有某種宗教目的,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它的宗教性或其它功利色彩慢慢減弱了,致使它演變成為人們精神上尋找快樂的理想途徑。隨著社會的發展,藏族一些娛驢節的內容、活動更具有娛樂性。
賞花節是四川馬爾康地區的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舉行。六月的馬爾康,雪山草地百花盛開,牧草如茵,自然風光十分迷人。娛驢節里,藏族人們帶著食品、帳篷,騎著心愛的駿馬,成群結隊地到村外對歌,欣賞大自然的美景,人們聚集在一起,賞花飲酒,舉辦各種娛樂活動。
林卡節期間,人們穿紅戴綠,帶著酥油茶、青棵酒及各種食品到林卡里野宴,人們舒舒服服地躺在氈墊般的草地上,邊吃邊喝,欣賞著美麗如畫的大自然,人們邊唱邊跳,自編自演,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體現了高原民族對大自然的一種特殊感情。
藏族娛驢節文化的娛樂性是隨著歷史的進程,社會的變革而逐漸體現出來的。在舊西藏,娛驢節期間,廣大勞動人民要負擔攤派到自己頭上的各種費用,供統治者享樂,他們的生活更加饑寒交迫。直到民主改革以後,藏族娛驢節發生了突破性的變革,完全擺脫了過去“幾多歡笑幾多愁”的局面,而一變為全體藏族民眾的娛樂節日。

地域性

藏族娛驢節既有全民性的,又有隻局限於某時某地的,並且在全民性的娛驢節中,也因地域不同而各有差異。縱觀藏族娛驢節,它所表現的地域性十分強烈。曼拉節甘肅省卓尼縣藏族的傳統佳節。採花節是甘肅省文博縣的傳統娛驢節。工布節是西藏林芝地區的傳統年節。是西藏山南澤當地區的娛驢節等等。
娛驢節(圖6)娛驢節(圖6)
藏族娛驢節的地域性構成了藏族娛驢節的集合群,它全面深刻地體現了藏族娛驢節文化的民族性,地方性特點。同時它又把藏民族內部由於自然條件,生產方式,社會環境等的不同而產生的文化心理,審美觀念,美學理想,倫理道德等表露了出來,是研究藏族心理個性的極好素材。

互融性

藏族娛驢節是一個群體的大集會,這個集會不分民族、地域、也不分職業、職務。因此在娛驢節期間,不同民族歡聚一堂,交流民族藝術是常事。並且他們各自帶來自己民族,自己家庭的拿手飲食,共同聚餐,交流農牧業生產經驗,那些拿手絕活被其它人不斷模仿,學習,起到共融互補的效果。更為引人注目的是,娛驢節期間,各地商人云集,抓緊娛驢節的幾天寶貴時間,推銷自己的商品,商品的交換,物資的流通,使娛驢節場所變成了服飾,百貨的展覽會,因此娛驢節又是民族服飾,民族手工藝,民族食品的整合佳期。總之,藏族娛驢節文化正是依靠著娛驢節文化的交流性,不斷更新自己,調整自己,不斷地注入新鮮血液而長盛不衰,繁榮昌盛的。

民族精神

每個脫離了蒙昧狀態的文化民族,都有其淺顯易懂的心理特點及其文化表現,這些足以構成民族精神的表象世界,這個世界來源於民族的生物存在,外在環境,及其文化積累的作用。藏族自誕生於雪域高原後,就一直受到高原自然生態,文化心態的薰陶,感染,經過長期的文化積累,形成了一種強大的民族精神,它支撐著藏族的發展與創新,也是藏族文化最集中,最永恆的主題,因此藏族群體意識表露的娛驢節文化,無疑是民族精神顯現的極佳場所。
娛驢節(圖7)娛驢節(圖7)

務實求真精神

藏族娛驢節文化給人最重要的印象,規定性最強的,變化最多的就是飲食。“吃”是人類生存的首要條件,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在人類童年時期,人們“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農業的產生和發展,引起了藏族飲食業的重大變化,“吃”是他們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
飲食習俗的發展無疑衝擊著藏族娛驢節文化。在藏族娛驢節中,食品豐富多彩,其大致可分:祭祀的供品;供人食用的食品;饋贈禮品。這些食品無論怎樣,最後還是供人享用的。
娛驢節期間,人們穿上最華麗的服裝,室內裝潢以自己最喜愛為前提。他們接待朋友以最隆重,最熱烈的禮節,禮品來款待,他們誠心誠意。這些無疑是藏民族求真務實最突出的表現。

內聚親合精神

藏族娛驢節文化的內聚親合精神以宗教的表現最為強烈。藏族娛驢節文化發展的主線,核心思想是宗教,每一個娛驢節幾乎都與宗教有關。藏族人們圍繞著宗教信仰展開各類活動,時間長了,就演變成一股巨大的內聚親合精神。
娛驢節(圖8)娛驢節(圖8)
內聚親合精神在藏族娛驢節文化中顯現的另一面就是娛驢節文化中的“團圓”思想。娛驢節中,藏族民眾圍成一個圓圈,通宵達旦,歡歌笑語,他們以圓圈的強大力量,凝聚一代又一代的藏族人們,並且娛驢節期間,分散在外地的家人要回到家鄉團聚,暢敘,這種親合內聚精神使藏族人們團結協作,擰成一股繩,為開拓雪域高原發揮了巨大作用,在這股強勁的內聚親合精神下,藏族人們那種一往無前,吃苦耐勞,艱韌不拔的民族性格展示得淋漓盡致。

整體奮進精神

歌舞是藏族娛驢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藏民族的生機勃勃,奮進拼搏的精神體現了出來。
娛驢節(圖9)娛驢節(圖9)
“果諧”是以分班唱和,此起彼伏,頓地為節,載歌載舞的自娛性圓圈舞蹈,娛驢節期間,人們群體而和,群體而跳。
“堆諧”是踏步為節,重腳下節奏音響變化,氣氛歡快熱烈,民主改革後,經過藏族民間音樂藝術家的革新,更加突出了群體奮進的主題。
藏族娛驢節文化十分注重整體情緒的表達,從娛驢節的活動,服飾,飲食,宗教等內容處處顯示出藏族的整體親合力,群體的原始力度感。因此在藏族娛驢節文化中既表現了藏民族純樸,豪放的情感,又深刻反映了藏民族敢於拼搏,銳意進取的整體意識及群體奮進精神。

相關信息

驢,人類的朋友

驢,公元前4000年起就開始訓作為馱畜,以後,驢的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一輩子都在辛辛苦苦、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忠心耿耿地為人類服務,幫助人類代步、馱物、推磨、拉車、運輸、參戰,等等。它們總是在沒完沒了地在幹活,即使累得筋疲力竭,仍然不聲不響、無怨無悔,與中國傳統的老黃牛精神異曲同工。在驢子活著的時候,與人無所求取,與世無所紛爭,默默地勞作、忠誠地奉獻。根據我國李時珍、孫思邈等醫藥泰斗的記敘,驢的皮、毛、骨、血、髓、乳,乃至屎、尿、耳垢等皆可入藥。最近的研究發現,驢皮還有抑癌作用。驢子自己只是飲水、嚼草,可是它的肉不僅在自然界的食物鏈中,能讓其他的大型肉食類哺乳動物充飢果腹, 還能為人類下酒送飯;餐館用其肉作美味佳肴;藥界將其皮製補品阿膠;動物園用它飼餵獅子老虎;動亂時期,它也隨軍參戰;在有的國家,驢子還是姑娘的嫁妝;我國古老的地方劇種--唐山驢皮影,曾名震中外;“驢鞠”是盛行於唐代、與現代馬球相似的一項體育運動;在人類生活中,有些與驢本身毫無干係的事,也常與驢搭上了關係。例如: 在漢語和英語的句型中,就有一種“驢句”;“電驢edonkey” 這種下載軟體的推出,被認為是開創了檔案搜尋的新時代;《北京申奧成功報告》中特別提到山西有個“驢驢隊”趕著毛驢進北京支持北京申奧;最難能可貴的是毛驢自古以來總是與平民百姓為伴,用它一生的真情,竭心盡力地效忠於它的主人。
娛驢節(圖10)娛驢節(圖10)
不管從那個角度看,驢子都是人類的好朋友。

驢的個性

驢和馬在生物學分類系統中同屬哺乳綱、奇蹄目、馬科,驢的學名是 Equus asinus;英文名字叫donkey;在我國古代,驢的別名叫“衛”,因“晉衛玠好乘之,故以為名”。與馬相比,驢體型較小,耳殼較長,所以古時也曾有人把驢叫做“長耳公”。驢性情溫順,不易激怒、富忍耐力,堪粗食,又能耐熱, 抗病力好,極少生病,壽命也比馬長。雖然驢的速度比馬慢,但腳步穩健,民間常說:“騎著毛驢看唱本--走著瞧”,正是對毛驢便於乘騎、行走平穩的最好說明。驢子,既能在磨房度春秋,又能負重走險路,特別是能載重行走於不平坦的地面。
娛驢節(圖11)娛驢節(圖11)
驢和馬一樣,也會嘶叫,驢的叫聲,說實話,不說難聽,至少也不悅耳。但在我國古代,偏偏有人酷愛驢鳴。魏晉時代上流社會裡的帝王將相、文人雅士,聞驢叫聲,就像聽到仙樂般的如痴如醉。漢末建安時期(公元196~220)“建安七子”之一的詩人王粲生前愛聽驢叫,他死後,曹丕(187~226)去弔喪時,建議大家都學一聲驢叫以送別。元朝末年,浦江(今屬浙江)詩人戴良(公元1317~1383)因他母親愛聽驢叫,故戴良常學驢叫,為的是讓老媽開心。
驢最大的不足之處是頗為執拗。此外,驢又沒有馬那樣的英俊、威猛、力量、速度和靈性,而人們也許受到“以貌取人”的影響,在“以貌取驢”吧!長期以來,人們把臉長、耳大、皮黑、個小的驢,作為馬的對立面,變成了愚鈍和醜惡的化身。古希臘的《伊索寓言》把驢子看著是色厲內荏、冒充智者的蠢貨;我國《齊民要術·爾雅翼》說:驢是“遲鈍之畜”,較長時期把驢定格為外強中乾、怯弱無能之輩,對驢當然就沒有好言善語了。什麼倔驢、蠢驢、笨驢、犟驢、禿驢、驢臉、驢叫、驢性不改、驢頭驢腦、好心變成驢肝肺等等,以驢為詞根的一系列詞組,使人一目了然其中的意味。我國民間把高利貸叫做“驢打滾”;《聊齋》作者蒲松齡說:“古今中外,凡貪官污吏皆驢子也”。只是到了現代,人類語言流行“酷”字時,才偶爾帶貶帶褒地將個別吃苦耐勞的人叫做“酷驢”。

驢的殊榮

在衣索比亞,驢是“聖物”,人們不能虐待驢,更不能吃驢肉。據說,以前曾有外國人在那裡偷吃驢肉,被當地人圍攻,不得不連夜出逃。我國的藏族和維吾爾族也是絕對禁止吃驢肉的,也不能用驢皮做皮具, 這些地方的驢可以放心大膽地活到老,順其自然地“壽終正寢”了。
在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附近的克孜爾石窟1000多年前的壁畫中,就畫有驢背馱著絲織品之類的貨物,奔走在古絲綢之路上。直到如今,在庫車,每逢趕集日,只有驢,跟主人一起出去,又一起回家。其它的豬、羊之類,到了集市,就會被宰殺、皮肉分家了。
在德國不萊梅市(Bremen)的市政大廈不遠處有《不萊梅音樂家》青銅塑像。塑像並不是人,而是由驢子、狗、貓和公雞由下往上、疊羅漢般地疊在一起,面朝同一方向,張著大嘴在唱歌的樣子(圖一)。這是1953年由德國著名雕塑家Gerhard Marks根據《格林童話》中 “當音樂家去”的故事雕塑而成的!傳說握住驢子的兩條前腿,閉眼祈禱,便能心想事成,使得來往遊人都會在此駐足,為自己祈福。
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為表彰驢的功績建了一座《驢紀念碑》, 驢背上馱著一尊大炮的炮筒。這是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驢是義大利軍隊的主要運輸工具,冒著槍林彈雨,奔波於前線和後方,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德國的比伯拉赫市(biberach)廣場上有一座驢的塑像(圖二),以此來紀念德國詩人維蘭德(Vieland,Christph Martin 1733~1813)的創作精神。
有資料說,在美國、瑞士、都有驢的紀念碑。另外,在瑞士的國家博物館就收藏著一座耶穌騎在驢身上的雕塑。 至於驢子入畫,中外皆有。2004年2月,巴黎國立現代藝術畫廊舉行畢卡索畫展,在300多幅令人眼花繚亂的作品中,展出的第一張作品就是畢卡索創作於1894年的《小驢與母驢》。我國北宋畫家張擇端(公元960~1127)所作的稀世奇珍《清明上河圖》,在圖之首段就有兩個腳夫趕著五匹馱炭的毛驢,向城市走來;近代著名畫家黃胄(1925-1997)以畫驢聞名,曾出版《百驢圖》,對驢大加讚賞。篆刻家劉劍華,曾受黃胄生前指導,用了6年時間在一幅長卷畫了158頭驢,意在讚揚的驢的奉獻精神。這是目前世界上驢數量最多的一幅畫, 長25米,寬46厘米,豎起來比六層居民樓還要高。在我國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陝北的毛驢也做出了巨大貢獻,那時,毛驢還被寫進了歌曲《行軍小唱》。只是我國在何處為驢立了碑?還未見資料。

驢陪伴著小朋友成長

驢子,是非常古老的動物,所以在許多世界有名的兒童文學中,都少不了驢。如:《阿凡提的故事》(中國)、《伊索寓言》(古希臘)、《格林童話》(德國)、《安徒生童話》(丹麥)、《克雷洛夫寓言》(俄國)、《木偶奇遇記》(義大利)、《世界童話集》等。
例如,我國新疆維吾爾族的阿凡提,總是騎著或牽著那頭心愛的親密拍檔、聰明又神氣的小毛驢(圖三)。俄國傑出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的《四重奏》就是以驢子為首(圖四);《當音樂家去》 就是出自《格林童話》;在古希臘的伊索寓言中,驢子多次出場,並且總是扮演最笨拙、愚蠢、自負的可憐角色,只有在“驢和狼”這一篇中,驢藉口腿上扎了刺,讓想吃它的狼先替它拔出刺來,乘機踢掉了狼的牙齒,好不容易才算是聰明了一回。

驢在中國

我國的古代無驢,據古文獻記載,驢從塞外西域輸入到中原,是戰國後期(公元前220年前後)的事。物以稀為貴,在漢代之初,驢子確實還曾風光過一陣子。漢武帝時(公元前141年),它被視為“奇獸”,放養在皇帝的花園--上林苑。司馬相如的《上林賦》對此有過如實的記述。到了東漢靈帝時(公元167年),驢更成為王公貴族的寵物,價與馬齊。更出奇的是,靈帝別出心裁,挑選4匹白驢拉車,親自操駕,在宮中馳驅周旋,“以為大樂”。上行下效,皇帝愛驢,公卿貴戚轉相仿效,如此這般,當時竟在朝廷上下掀起了一股“驢熱”,一時間引得驢子倍受青睞,身價百倍。
從什麼時候開始、又是什麼原因,驢子在中國的古代 “失寵”,不得而知。南北朝時(公元420年),“驢”字就和人的某些惡劣品性聯繫在一起了,將品性狠劣的人稱為“驢王”。在《後漢書·五行志一》中,就將靈帝的“駕驢為樂”視為“國且大亂,賢愚倒置,凡執政者皆如驢也”。再往後,驢成了譏諷他人的話柄,以驢嘲人、罵人,花樣翻新,不一而足。雖然其間,在文人寒士的抬舉下,驢的身價有所回升,如詩仙李白騎驢華陽縣;李賀、賈島等詩人,其詩情也多在驢背上得之;杜甫有騎驢三十載的經歷,那時,驢仿佛成了詩人特有的坐騎,伴隨著詩人,輾轉漂泊,飽嘗人間辛酸。神仙張果老,常倒騎白驢,這頭白驢似乎也得到了點仙氣,可日行數萬里不說,在張果老休息或不騎時,還可將驢摺疊如紙,藏於箱中,再騎時噴以水,立成活驢,使現代任何一種交通工具都望塵莫及。唐朝武則天時代(624~705),騎驢是一種時髦的風尚,不少官員騎著驢上朝,等等。唐代大文學家柳宗元(773~819)妙筆生花,寫下了一篇流傳千古的《黔之驢》。由於影響深遠,驢子又大大地掉了身價。由此文產生的“黔驢之技”、“黔驢技窮” 則作為成語常見於書面或口頭。這位柳先生真是“害驢不淺”,從此,驢子在我國幾乎成為愚蠢、無能的代名詞,家喻戶曉、老幼皆知。
驢跟馬一樣,同宗同族、供人使役。與馬相比,驢性憨厚,更能吃苦耐勞,對於人的使喚,俯首帖耳、言聽計從。但在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卻有天淵之別。驢,何其冤哉! 可喜的是,近些年來已有不少文章在為包括“黔驢”在內的驢的家族鳴冤叫屈、評功擺好,甚至還有人在 發揚“驢”精神、提倡“驢”文化哩。

驢的家譜

驢是奇蹄目馬科下的一個屬,驢屬共有三個種:非洲野驢、亞洲藏野驢、中亞野驢。不久前在尼羅河上游衣索比亞、索馬里一帶,還能看到非洲野驢,可是,當前蹄印都找不到了,非洲野驢得算是滅絕的品種了。非洲野驢一樣,中亞野驢如今也已不見蹤影。就剩下亞洲藏野驢,在我國青藏高原和新疆還有點兒,但是也快與那兩門親戚命運差不多了。亞洲的兩種野驢與家驢相差很遠,當今世界上的諸多驢的祖宗,全是非洲野驢。
非洲野驢老家就是乾燥地區,它們生活在熱帶亞熱帶草原、草原荒漠和沙漠的開闊地帶,所以喜歡乾燥、溫暖,害怕潮濕、寒冷。柳宗元時的黔,就是現在湖南西部、四川東南加上貴州東北,這地方是我國陰雨最多的地區,驢大哥哪受得了這份罪,所以也就“黔無驢”了。那頭“黔之驢”即使不讓老虎吃掉,也是沒有好日子過的。豈止是黔無驢,我國的江南地區都是少驢或無驢。驢在我國的分布線正好與南方、北方的分界線差不多,秦嶺、淮河以北有驢,以南無驢,例外的是雲南、四川西部是驢還是不少的。南北美洲、大洋洲、歐洲本來都是無驢的,也是後來有人“載入”的,當今有許多國家還是無驢的,有許多民族的語言中原本就沒有“驢”這么個單詞。
我國的古生物化石中未見驢,甲骨文中無“驢”,金文中也無“驢”,中國的“六畜”無驢,十二生肖也無驢。我國的規模養驢始於漢代,驢是經絲綢之路從中亞走入中國的。驢一入關,就至則有可用,迅速地發展了起來。渭河流域、黃河中下游平原的關中驢、德州驢、渤海驢,華北、豫西北、陝北、隴東的佳米驢、泌陽驢,都是名驢。據統計,1985年全球有驢約4051萬頭,有馬6463萬頭,1986年我國有驢約1069萬頭,有馬1099萬頭。驢的數量,我國居世界之首,次為衣索比亞、墨西哥、巴基斯坦、伊朗。我國的驢與馬數量不相上下。我國之所以養驢多,是因為驢使起來靈活、方便,驢又有耐粗飼,抗病力強,使用年限長等優點。

驢的不同形象

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中,驢的形象是大相逕庭的。
古埃及視驢為神靈,特別是白驢地位極高,凡是國王出行,必有驢為先導,迎送貴賓必有驢參加,國王死後,身邊也少不了驢陪著。古羅馬人認為驢性慾旺盛,繁殖能力強,所以在新婚洞房中要掛驢頭飾物。公元一世紀國王尼羅還專門養了500頭驢,取驢奶給王后洗澡。
拿破崙有句名言:讓驢同學者走在隊伍中間。有人以此為重視知識分子的證據。馬拉的是大炮輜重,驢馱的是軍中細軟和重要圖書檔案,所以驢要走在隊伍中間,所以驢要與學者並行。本來無驢的墨西哥,如今成了驢的大國,這是個特別敬驢的國家,
在奧托巴這地方,“五一節”這天,要給毛驢過節,驢球、驢賽、人驢合舞,以示對辛苦勞作了一年的驢兒的崇敬。
我國西藏的澤當縣,交通非常不便,驢是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為了感謝驢,每年春耕之後,藏民都要舉行“娛驢節”,這天誰家的驢也不準幹活,還得給它們吃酥油糍粑,甚至可以喝上青稞酒。

驢的新世紀

自從有了汽車,驢的身價就看跌不看漲。日新月異的現代化進程,對於驢看說卻是災難。推輾子拉磨不用驢了,小媳婦回娘家也不用驢了,這年頭了,誰還騎驢看唱本?驢正在大批大批地下崗。同是役用牲口,它可不如人家馬、牛:老黃牛是沒用了,可是人還得吃牛肉,喝牛奶,奶牛、菜牛還是少不了;馬車不用了,騎兵也取消了,可是賽馬場火了,千里馬仍有用武之地。驢可就不行了,沒人賽驢,沒人喝驢奶,驢肉也沒香起來。新世紀,驢的日子實在是不好過。
亞非兩洲驢多的地區多是信仰伊斯蘭教地區,那裡一般是不吃驢的,歐美地區也沒人考慮吃驢問題,吃驢主要是在中國。當前,真正的肉驢養殖、肉驢研究開發,還沒有成為產業。較之牛肉,驢肉粗纖維少,所以口感好,易消化;驢肉營養全面,脂肪少,在豬牛羊吃得過多時,吃吃驢肉是別有一番滋味的;驢皮、驢肉中還含有特別的膠質,是補益強腎的藥材。從我這兒說,是想替驢說幾句,別讓它退出地球。從您那兒說,我看搞驢,開發肉驢,是條來錢道兒。關中驢、德州驢、渤海驢都是著名的大型驢種,這些驢體高130厘米以上,成熟早,抗力強,可以向肉用方向培育。六。21世紀的驢
驢子和人類一起進入到了21世紀。看來,驢子並沒有什麼“失落”或“跟不上形勢”的感覺。仍然一如既往地、有滋有味地、讓人乘著、馱著、挽著、拉著。儘管社會如此進步、科技這樣發達,但是,驢子和人類照舊相依相伴、相互支撐,甚至還參與一些重大的政治活動哩!
不信,您瞧。大家都知道,在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是兩個輪流執政的主要政黨,而民主黨的徽記標誌就是驢(共和黨的標誌是象)。因為民主黨人相信這個動物代表了謙虛,能幹和勇氣,這使得驢從1870年開始,逐漸在政治傳統上象徵著美國的民主黨,並堂而皇之地獲得了體面與尊嚴。直到現在,每逢美國總統選舉,或重大問題的爭論,媒體都會稱之為“驢象之爭”。
2003年,俄北高加索軍區為了滿足軍區山地作戰的需要,命令購買150頭驢子,作為高山地區的貨物運輸工具。每10頭軍驢還要配備一名獸醫。
2003年,伊拉克游擊隊利用“驢車戰術”對伊境內的三座目標(巴勒斯坦飯店、喜來登飯店和伊拉克石油部大樓)發動襲擊,事件發生後,駐伊美軍在感到吃驚的同時,採取對應措施,對伊拉克境內的所有驢車進行嚴格檢查,使駕馭驢車的人受到了牽連,驢子也跟著遭殃。
阿富汗的地形只能用窮山惡水來形容,不是高聳的山地,就是深狹窄的河谷。在羊腸般的崎嶇小路上,毛驢就成為當地最為重要的交通和運輸工具。正是由於這些原因,2001年,聯合國在對阿富汗的人道主義援助中,把向阿富汗山區運送220噸救援物資的艱巨任務交給了4000頭毛驢。
英國人伊莉莎白·斯文德森十年之前在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 Addis Ababa)附近創建了一所驢醫院,這是全世界惟一一所對驢進行全面健康檢查和提供治療服務的機構。2001年,在驢醫院舉辦了“世界驢子研討會”。來自埃及、印度、希臘和墨西哥的驢子專家和愛好者聚集一堂,討論驢在各國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們的健康狀況和喜怒哀樂。當前,衣索比亞還成立了“驢權利保護者組織”。
最有戲劇性的是2004年8月29日在北京西北四環路附近,3頭毛驢拉著一輛“寶馬”高檔進口轎車,在街頭投訴汽車的質量問題(圖五)!
“驢友”,這是2000年以來,在網上使用頻率頗高的一個時尚詞語,2004年9月,在“百度搜尋網”0.001秒搜尋到的網頁竟達155,000 篇;在“ google搜尋網” 0.28 秒搜尋到的網頁有81,200篇;“驢友”的網頁五花八門,如:驢友網站、驢友公社、驢友之家、驢友樂園、驢友沙龍、驢友紀行、驢友快報、驢友雜誌、驢友俱樂部、驢友同盟會、驢友文化論壇,多得很!這些中國和外國的“驢友”們,是具有愛好自助旅遊,特別是喜歡親近自然、徒步旅行這種共同興趣的人群。而國外還有另外一類“驢子之友”,這是以國際知名建築學家和環保專家組成的民間社團,通過各種媒體,宣傳驢子已經為人類工作了幾千年,至今仍勤勞不怠、服務人類,以喚醒人們對驢的尊重與同情。

毛驢過節

墨西哥的一些城市和鄉村,在每年的五一勞動節前後,都會舉辦驢子節,因為在當地,驢子是重要勞動力。當地人便用這樣一個熱熱鬧鬧的特殊方式來向這些辛勤工作了一年的朋友表示慰問。驢節的內容豐富,有驢賽跑、騎驢足球賽、馴驢表演、驢兒化妝表演等多項活動。
在蘇丹紅海省的驢節定在每年4月的最後一天。每逢節日,城鄉各處均張貼有驢的宣傳畫和護驢標語,各家主人還將自家的驢披紅掛綠地打扮一番後,牽到集鎮上去參加驢子大遊行。
驢是我國藏民主要的傳統馱運工具。澤當藏民每年在秋收、打場、送肥結束後的藏曆十一月間,都要舉行“娛驢節”。節日時的毛驢,主人為它卸下了脖套和木鞍,並在鬃毛或尾上繫上紅色布條,不作吆喝鞭打,任其在村頭田間悠閒自得地隨意行走,吃著人們為它們準備的平時很少吃到的食物,儼然是一位貴賓,享受著人們對毛驢一年的辛勤勞作的感激之情。
我國陝北視驢為掌上明珠,陝北農村母驢生仔是大喜,和嬰兒滿月一樣替驢駒操辦“滿月”。
2003年12月21日,巴基斯坦南部海港城市喀拉蚩,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驢車競跑大賽,挑戰10公里長的賽程。
2004年9月,山西省晉中市將承辦第六屆中國民間藝術節,在開幕式上,將有100輛驢車參加演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