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鎮(貴州長順縣威遠鎮)

威遠鎮(貴州長順縣威遠鎮)

威遠鎮地處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東部,鎮政府所在地位於省道惠狗公路旁,距省城貴陽約76公里,距縣城約11公里。轄14個,158個村民組,4550餘戶2.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4萬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5%。土地總面積78多平方千米,現有耕地面積14010畝,旱地4785畝,森林覆蓋率37%。全鎮平均海拔970米,平均溫度15.5℃,無霜期185天,年平均降雨量138毫米。2003年國民生產總值3057萬元,年增長率21.06%;財政總收入59.36萬元,年均增長率1.53%;鄉鎮企業產值3005萬元,年均增長25%,糧食總產量7231噸,農民人均收入1509元,農民人均占有糧357千克。

鎮區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施。有鐘靈毓秀的青龍山,有“天下第一泉”之名的潮井奇觀,有長空奔躍的穿洞瀑布,有古文化之謎付家院洞窟岩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游威遠並留下主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威遠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貴州長順縣
  • 人口:2.02萬人
鄉鎮概況,歷史文化,社會事業,旅遊景點,

鄉鎮概況

威遠鎮地處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長順縣東部,鎮政府所在地位於省道惠狗公路旁,距省城貴陽約76公里,距縣城約11公里。轄14個,158個村民組,4550餘戶2.0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4萬人,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5%。土地總面積78多平方千米,現有耕地面積14010畝,旱地4785畝,森林覆蓋率37%。全鎮平均海拔970米,平均溫度15.5℃,無霜期185天,年平均降雨量138毫米。2003年國民生產總值3057萬元,年增長率21.06%;財政總收入59.36萬元,年均增長率1.53%;鄉鎮企業產值3005萬元,年均增長25%,糧食總產量7231噸,農民人均收入1509元,農民人均占有糧357千克。

歷史文化

鎮區內山清水秀,風光旖施。有鐘靈毓秀的青龍山,有“天下第一泉”之名的潮井奇觀,有長空奔躍的穿洞瀑布,有古文化之謎付家院洞窟岩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游威遠並留下主載。

社會事業

近年來,鎮內各項同事業蓬勃發展,人民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農村社會秩序穩定。全鎮至2001年底有7個村通閉路電視,3個村通程控電話,村村通公路\通電,65%的村組通自來水,鎮政府所在地可收看17套電視節目。全鎮共有幹部職工68人(不含教職工),有本科生7人,大專生80人。鎮內共有村級完小7所,中學1所。

旅遊景點

潮井景區
威遠鎮有一口神奇的泉水,出露在一座藤木蔥蘢、四季常青的山嶺下,當地人叫它潮井。井神奇之處在於,井水一年四季周而復始,每日不定時漲潮,多的時候每日漲潮七至八次,少的時候二三次。漲潮時,水從井壁噴發而出,如銀花怒放,似珍珠滾動,嘩嘩有聲,間有小魚舞動,妙趣橫生。一漲一落持續5—10分鐘,最大流量100升/秒以上。此井無論天晴下雨自涌不斷,並不因為久旱無雨而斷漲,也不因為大雨滂沱而多漲或者變得渾濁,一副四季清澈晶瑩,寵辱不驚,我行我素的君子風度與豁達。
當地人有一個傳說解釋潮井的成因:古時有一對金童玉女在此嬉水,看見二尾紅鯉魚從水中湧來,便搬石攔魚,發怒的魚兒一日數次湧水要衝開攔石回歸河中。頑童始終沒有捉到魚兒,魚兒湧水也終究沒沖開石欄,以後就形成了潮井和潮井的潮起潮落了。
潮井的漲潮落潮沒有任何規律,觀潮似乎需要有“緣”:有的觀潮人一日可見到潮起潮落數次之多;而有的不遠千里而來,佇立井邊數小時,卻始終未得一見……
但不論是有緣者或者是無緣人,相信看了以後多的是一份享受自然、其樂融融的心情。正如詩人所說“山後涓涓涌聖泉,盈虛消長景堪傳。濯纓濯是賃君取,千古流留出自然”。
威遠鎮青龍山
青龍山,位於長順縣威遠鎮之東南角,距縣城12千米。其山東西走向,有如巨龍翹首,頭角崢嶸,山上古木森森,色如黛。
上山有二道,西面小道名小卡,險峻難攀;北面大道名大卡,大卡皆由平整光潔的青石鋪砌而成,直通山頂。山間古樹蓬蔭,沿山蔭道上登攀百餘級,兩座巨石於林間聳立,稱“雙仙迎客”,石壁上有20多處以黑墨、紅土所題詩、長短句等,均為清至民國年間文人游山所作,又有為孩子拜祭仙石而題的字。石階從兩巨石夾間穿越而上,左有一石墓,初考為民國2年(1913)所葬。
山上現遺存300多米較好的石圍牆,截阻他途入山。穿至小門,碑坊門有對聯、詩詞。緊連山門之後,有一岩石,上建涼亭、帝君殿、大雄寶殿、玉皇閣等廟宇。從靈宮殿仰視,一石崖峭壁拔地而起,高約百餘米,寬50米,峭壁中上方,陽刻有1.5米見方、長約6米的橫排“青龍山”三個隸書大字。該廟已毀,只能越層層建築石基遺址上攀,至巨大石壁下,但見遺存多處文人游山題字,除受風雨腐蝕難辨外,也遺留有完整的字、句。
進牌坊卡門,背面上框書刻“黔峰獨秀”,下框書“養性真修”,牌坊右上,是一高約5米的六角亭,已是殘缺朽狀。順坊右上,是一高約5米圍圓3米的“萬佛寶塔”。左上,便是青龍山頂峰,上建高約6米、寬10米的亭閣,名“摘星亭”。置身亭間,極目遠眺,萬山重疊相繞,田野山寨村落,層層梯田,盡收眼底。
青龍山原名烏山,其名始改於清雍正年間。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四月八、端午節、五月二十等節日,前來旅遊觀光者絡繹不絕,平時亦常有遊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