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鎮南景村

威遠鎮南景村隸屬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威遠鎮,位於縣城南郊,威遠江東岸,是景谷紙廠區駐地,村委會駐地芒酸。距鎮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距縣城9公里,交通方便。

全村轄芒酸、芒哈等20個村民小組,至08年底有農戶966 戶,有鄉村人口4042人,其中農業人口 4042 人,勞動力286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245人。

全村國土面積61.12平方公里,海拔1020米,年平均氣溫19℃,年降水量135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甘蔗、蔬菜、玉米等作物。全村耕地面積6337畝,人均耕地1.6畝,林地55803畝。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 1115.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18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威遠鎮南景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面積:61.12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337 畝(其中:田2686 畝,地 3651 畝),人均耕地1.6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蔗、蔬菜、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55803畝,水面面積35畝,其中養殖面積35畝;其他面積2951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928戶通自來水,有38戶飲用井水,有 38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93%)。有966戶通電,有34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5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99.17%和35.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0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29戶(分別占總數的51.76%和44.41%)。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委會所在地就有車站和集貿市場,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全村共擁有汽車19輛,拖拉機70輛,機車299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256畝,有效灌溉率為51.3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17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79畝。
到2006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8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2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89戶。該村還有5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5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58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15.5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41.8萬元,占總收入的53.68%;畜牧業收入230.8萬元,占總收入的19.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821頭);漁業收入17.6萬元,占總收入的1.47%;林業收入45.46萬元,占總收入的3.8%;第二、三產業收入87.91萬元,占總收入的7.35%;工資性收入80 萬元,占總收入的6.69%。農民人均純收入2118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8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81人(占勞動力的 4.48%),在省內務工161人,到省外務工2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農產品主要銷售往縣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6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0.8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 甘蔗、蔬菜、水果、畜牧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蔗、蔬菜、水果、畜牧養殖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至08年底有農戶966 戶,共有鄉村人口4042人,其中男性2010人,女性2032人。其中農業人口4042人,勞動力 2865人。該村以傣族為主的少數民族村莊(傣族3314人,占總人口的81.99%;彝族460人,占總人口的11.38%)。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639人,參合率90.03%。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室和鎮衛生院,村衛生室面積為6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鎮衛生院1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1個(含自然村),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6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33350平方米,擁有教師29人,在校學生385人,距鎮中學11公里。目前整個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61人,其中小學生385人,中學生76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6個、圖書室2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南景村隸屬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威遠鎮,位於縣城南郊,威遠(屬瀾滄江水系)江東岸,距鎮政府所在地9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距縣城9公里,交通方便。村內駐有景谷紙廠(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全村國土面積61.12平方公里,海拔1020米,年平均氣溫19 ℃,年降水量135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甘蔗、蔬菜、玉米等作物。
該村以傣族為主,傣族信奉南傳佛教。該村存有眾多佛教文化古蹟,文化和民間藝術豐富多彩,舞蹈、音樂、文學藝術各具特色,傣家人熱情好客,傣家姑娘漂亮、熱情大方。主要的民族節日為採花潑水節、傣歷新年、入夏安居、解夏安居等,民間的象腳鼓舞更具有濃厚傳統的傣文化。美麗的南亞熱帶山原季風氣候、濃郁的民族風情、古樸的宗教文化、和諧的社會環境,構成了獨特的傣寨風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