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縣城鄉建設志

《威遠縣城鄉建設志》是夏建輝編著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威遠縣城鄉建設志
  • 作者:夏建輝
  • 編纂單位:威遠縣城鄉建設局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包括城鄉建設管理機構、縣城建設、城鄉建設管理、風景名勝、主要場鎮建設等篇。

作品目錄

封面
威遠縣城鄉建設志
圖片
威遠縣城總體規劃圖
威遠縣城現狀圖
威遠縣城現狀圖
威遠縣城排水現狀圖
威遠縣城煤氣管道示意圖
威遠縣城幹道現狀示意圖
威遠縣城給水現狀圖
威遠縣場鎮分布圖
威遠縣城現狀圖
圖為縣城建局及有關單位的同志,在測定縣府院內的一株古老黃桷樹,此樹被列為重點風景樹加以保護。
圖為座落於縣城外東堡山的胡馭垓烈士墓塔
歷史以來川南地區著名的寺廟——靜寧寺,寺中建築物莊嚴肅穆,石刻藝術細膩精湛,圖為城建局四位領導在實地考察
圖為1982年峻工中,總投資171.63萬元,全長182.5米,寬12米人行道各1.5米的威遠大橋
圖為座落於縣城南大街北端的高大建築物——是縣委機關辦公樓
這座雄偉莊重的建築物,是縣府機關辦公大樓
圖為清溪河畔“濱河遊園”一角。
圖為:高級豪華、富麗堂皇的威遠賓館餐廳
圖為於1982年新建落成符合國家通風標準的全省第一流的縣級電影院之一——威遠人民電影院
水,是人們賴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質,目前,縣城兩個水廠設計月產9000噸,有98%的居民戶吃上了符合國家飲用水標準的自來水。圖為水廠工作人員正地認真的檢測飲用水。
因為1987年底建成的農貿市場,占地6.401m2。其間建築物的造型與功能結合較好,是目前堪稱第一流的縣級農貿市場之一
圖為建成於1986年,每天始發79個班次客車,並可直達成都、重慶、樂山、自貢等城市的全省第一流的縣級長途客運站之一——威遠汽車站
圖為內江市三湖白牛寨風景名勝區景點之一——船石湖,每當春、夏、夏秋之交,前往觀光的遊人絡繹不絕,也接納了較多市、縣各種會議
圖為與船石湖相鄰的森林賓館,是白牛寨森林風景點遊人的宿地
序言
威遠縣《城鄉建設志》編纂人員表
說明
目錄
概況
第一篇城鄉建設管理機構
第一章民國時期
第二章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第一節行政機構
第二節黨、團組織機構
第三節基層單位
第二篇縣城建設
第一章縣城概況
第一節縣城舊貌
第二節縣城新貌
第三節城市性質
第二章市政工程
第一節街道的形成和名稱的演變
第二節街道改造
第三節橋樑
第四節排水
第五節防洪
第六節消防
第三章公用事業
第一節給水
第二節煤氣
第三節公園
第四節照明
第五節城市綠化
第六節環境衛生
第四章公共建築
第一節文化娛樂設施
第二節體育設施
第三節商業、飲食、服務設施
第四節醫療衛生、環保設施
第五節農貿市場
第五章交通
第一節民國時期的公路建設
第二節建國後的交通建設
第三節水運
第四節運力的演變
第五節入城車輛管理
第六章房屋建設
第一節縣城建房
第二節房屋統建與開發
第三篇城鄉建設管理
第一章縣城規劃
第一節規劃領導小組的建立
第二節縣城規劃及規劃建設
十七、威遠縣城規劃用地調整一覽表
十八、威遠縣城道路規劃一覽表
第三節規劃的批准定案
第四節規劃的實施
第二章建設管理
第一節建設立項
第二節建築勘測設計
第三節設計收費及城建稅費
第四節建設資金
第三章建築業管理
第一節建築企業資質審查和施工隊伍
第二節建築工程招標投標
第三節建築工程質量檢查
第四節縣城建築施工管理
第五節建築工程費用的收取
第六節推行建築業百元產值工資含量包乾
第四章城鎮房產管理
第一節公房劃撥
第二節房租
第三節房屋的維修
第四節城鎮住房分配和管理
第五節私房改造遺留問題的處理
第六節建設中的拆遷、補償、安置
第七節房產普查
第八節公宅的補貼出售
第九節出售商品房
第十節農民進城解決住所的辦法
第四篇主要場鎮建設
第一章龍會鎮場
第一節場的原貌
第二節場的現狀
第二章鎮西鎮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鎮的原貌
第三節鎮的現狀
第三章黃荊溝鎮
第一節歷史沿革
第二節礦業機構的演變
第三節自然條件
第四節經濟條件
第五節居住和公共建築
第六節市政公共設施
第四章新場鎮
第一節沿革和概況
第二節建國前後鎮的面貌
第三節經濟狀況
第五章雲連鎮
第一節沿革
第二節概述
第三節鎮的特點
第六章山王場
概況
第一節場的沿革
第二節場的原貌
第三節場的現狀
第七章鋪子灣
第一節沿革和概況
第二節建國前後的面貌
第三節自然條件
第四節經濟概況
第八章新店子
第一節沿革和概況
第二節建國前後場的面貌
第三節自然條件和經濟狀況
第九章界牌場
第一節沿革和概況
第二節建國前後場的面貌
第三節自然條件和經濟狀況
第十章華場
第一節沿革和概況
第二節建國前後場的面貌
第三節經濟概況
第十一章觀英灘
第一節沿革和概況
第二節自然條件和經濟狀況
第三節場的現狀
第十二章回龍場
第一節沿革和概況
第二節建國前後場的面貌
第三節經濟概況
第十三章高石場
第一節沿革和概況
第二節自然條件和經濟狀況
第三節現狀
第五篇建築技術和能工巧匠
第一章房屋建築布局
第一節古近代房屋建築的布局
第二節現代建築布局
第二章基礎
第一節磴石基礎
第二節條石、磚基礎
第三節灌注樁基礎
第三章牆體
第一節竹、木、土、石牆體
第二節磚牆
第三節混凝土牆、鋼混牆
第四章房架和屋面
第一節房架與逗作
第二節屋面
第五章門窗
第一節門
第二節窗
第六章裝飾
第一節天棚裝飾
第二節內外牆體和柱的裝修
第七章能工巧匠
概述
第六篇建築例舉
第一章古建築
第一節堂
第二節閣
第三節靜寧寺
第四節廟
第五節坊
第六節祠
第七節莊園式建築(走馬轉角樓住宅)
第八節小四合院
第九節一般居民住宅
第十節木主竹輔結構
第二章近代建築
第一節磚主木輔結構
第二節磚木混合建築結構
第三節木主磚輔建築
第三章現代建築
第一節五樓一底的縣委辦公大樓
第二節條石基礎縣府辦公大樓
第三節分單元設沉降縫組成的威遠縣城鄉建設局辦公樓
第四節點式建築的威遠縣檢察院、公安局
第五節糖葫蘆式的威遠縣人民政府賓館
第六節磚拱屋面(俗稱拱包房)
第七節乾打壘和鋼筋混泥土異型瓦屋面房
第八節客運能力較大的威遠長途汽車站
第九節“門盒式”設計的威遠鍋廠
第十節凹字型設計框架磚混結構的威遠縣五金公司綜合樓
第十一節小型煤渣空心砌塊牆體、鋼混單層鋼架樓結構的威遠縣建築工程公司綜合樓
第十二節五層條石基礎磚混結構的威遠縣糧食局麵粉廠
第十三節一梯三戶的四川省長沙壩葫蘆口水庫管理局職工住宅
第十四節永樂竹角新村
第十五節現代農民住房
第十六節濱河遊園的仿古建築——亭
第七篇建築工程機具和工程材料的製作與運用
第一章工程機具
第一節泥工機具
第二節木工機具
第三節其它工種工具
第二章工程材料
第一節木、竹、草類
第二節土、砂、石類
第三節磚、瓦、灰類
第四節水泥及其製品
第五節鋼材
第六節防水材料
第七節裝飾材料
第八篇風景名勝
第一章古代八大景
第一節鏡塘印(夜)月
第二節沙岸晨鐘
第三節白塔抹煙
第四節紫金疊翠
第五節紅(橫)山晚(落)照
第六節高洞飛流
第七節古佛紅(洪)岩
第八節老君丹灶
第二章現代三湖白牛寨風景名勝區
第一節概況
第二節風景遊覽點
第三章革命文物
第一節東堡山胡馭垓烈土塔
第二節抗日烈士墓、碑
第三節龍會烈士紀念塔
第四章歷史文物古蹟
第一節建城碑
第二節佛爾岩
第九篇大事記
附錄
一、房子走路
二、均如宅
三、萬歲牌
四、李公祠
五、印洲
六、朝陽山
七、井
八、省勞模
九、省先進
十、縣城建設堅持舊城改造為主
十一、成人教育職業培訓
十二、場鎮供水改水建設
十三、編制縣城六個小區詳規
十四、建立城管法規
十五、請重慶建院二位教授來威講課
十六、省村鎮建設試點場鎮——新店子
十七、新村建設的典型——小河鄉三羊村二組
十八、兩次城鎮建設工作會議
十九、風景名勝普查、市級風景區的上報批准
二十、城建局召開規劃命名縣城“新八景”座談會
二十一、組建城鎮管理監察隊伍
二十二、赴深圳考察城市建設
二十三、五公里水泥路面的建設
二十四、新拓三十米大街(南大街)
二十五、新建農貿市場(即新市場)、新拓新市街
二十六、城南新區開發建設
二十七、富順縣級領導來威共商城建大計
二十八、企業承包、租賃、園林所招聘所長
二十九、深入四十個場鎮共商集鎮建設目標
三十、集鎮規劃、建設
三十一、村鎮建設管理機構正式納入編制
編後記
堪誤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