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約瑟夫·凱西

威廉·約瑟夫·凱西

律師出生,二戰時是戰略情報局倫敦站站長,後來從政,在尼克森政府內做到負責經濟的副國務卿,是里根的競選主任,1980-1986年任中央情報局局長,因伊朗門事件而辭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廉·約瑟夫·凱西
  • 外文名:William Joseph Casey
  • 出生地:紐約長島
  • 出生日期:1913年
  • 逝世日期:1987年
  • 職業:律師 美國中央情報局第11任局長
  • 畢業院校:福德姆大學
宦海沉浮,中情局長,

宦海沉浮

威廉·約瑟夫·凱西William Joseph Casey(1913-1987)。美國中央情報局第11任局長(1981--1986)。一般認為他在中情局的6年是繼艾倫·杜勒斯以後的第二個高峰。
生長於紐約長島,1934年福德姆大學畢業,1937年獲聖約翰大學法學院學士學位,1938年從事律師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任與當時60歲的“美國情報之父”威廉·約瑟夫·多諾萬結成忘年交。因此被派駐倫敦擔任戰略服務局歐洲分部的負責人,他與倫敦的英國同行建立了極其友好的關係,因為主管向德國派遣間諜的工作,他向英國人學會了組織派遣特工和進行情報分析的藝術,從而建立了自己的聲譽。他戰後在歐洲協助實施馬歇爾計畫。後在紐約大學執教。1968年參加理察·米爾豪斯·尼克森競選總統活動,1969年任軍備控制與裁軍署顧問,1974年任負責經濟事務的副國務卿,因與國務卿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不合而離職,任進出口銀行行長,1980年任羅納德·威爾遜·里根競選班子總管,曾為里根競選總統立下汗馬功勞,1981年67歲時接替斯坦斯菲爾德·特納海軍上將任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里根還應其要求破例給予它內閣身份,使凱西成為第一位進入政府內閣、任職時年紀最大的中情局局長。
威廉·約瑟夫·凱西威廉·約瑟夫·凱西

中情局長

當時議會認為他太老了,情報界感到這位百萬富翁45年沒有接觸情報事務,業務荒廢了,總之,人們對他不抱很大希望。事實卻不然,他是一位博覽群書者,寫過一本關於美國革命的書,也準備在自己退休後寫一本戰略情報局的書。凱西一上任,馬上重震中央情報局的雄風,增加經費,到1986年包括中央情報局在內的全美情報經費高達240億美元,恢復了人力情報活動和隱蔽活動,召回了不少被解僱的特工人員,使中央情報局的總人數達到1.3萬人,接近1960年的高峰,同時加強以衛星圖片和電子信號為主的技術偵查能力,凱西的一系列措施,使中情局成了大學畢業生尋找工作的熱門單位。凱西一生堅持反共立場,他認為馬列主義給人類帶來了四大災難:飢餓、瘟疫、戰爭和死亡。凱西不僅積極參與外交政策的制定,還親自率領中情局為里根的霸權戰略充當“馬前卒”。凱西任局長的6年,是中情局冷戰時期在世界各地反蘇活動最猖獗的時期。可以說,除里根外,凱西和中情局是造成蘇聯迅速解體的直接外部原因。里根執政時期一直深受人質危機的困擾,中情局調查發現,操縱綁架行為的是伊朗“伊斯蘭解放運動”組織。凱西向里根建議,暗地通過第三國向伊朗出售武器以支持兩伊戰爭,讓伊朗政府幫助解決人質危機。建議被採納。但自以為高明的凱西卻從此掉進了怪圈,在部分人質被釋放的同時,又有新的人質遭到綁架,史稱“伊朗門”事件。伊朗門事件此後遭到國會大量的調查,73歲的凱西重病住院。1987年1月,任期6年的凱西被免去中情局局長職務,由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威廉·韋伯斯特接任,他在病床上向記者口述了自傳,當年5月,凱西去世。他的自傳《帷幕: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秘密戰爭(1981-1987)》講述了他在任期內在世界各地進行的一系列秘密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