姽嫿詞·恆王好武兼好色

姽嫿詞·恆王好武兼好色

姽嫿詞·恆王好武兼好色,這首詩是《紅樓夢》第七十八回中賈寶玉所作的吊詩。作者敘述好武又好色的恆王平時以訓練宮中美女演習騎射為樂,不想真在國家危難之際,還是姽嫿將軍林四娘指揮姬妾女將共抒國難,發出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的悲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姽嫿詞·恆王好武兼好色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紅樓夢》第七十八回
  •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 作者:曹雪芹
作品原文,翻譯,作品注釋,作品賞析,

作品原文

恆王好武兼好色,遂教美女習騎射;
穠歌艷舞不成歡(1),列陣挽戈為自得。
眼前不見塵沙起(2),將軍俏影紅燈里;
叱吒時聞口舌香(3),霜矛雪劍嬌難舉。
丁香結子芙蓉絛(4),不系明珠系寶刀;
戰罷夜闌心力怯(5),脂痕粉漬污鮫綃(6)。
明年流寇走山東(7),強吞虎豹勢如蜂(8);
王率天兵思剿減,一戰再戰不成功;
腥風吹折隴中麥,日照旌旗虎帳空(9)。
青山寂寂水凘凘(10),正是恆王戰死時; 雨淋白骨血染草,月冷黃昏鬼守屍;
紛紛將士只保身,青州眼見皆灰塵。
不期忠義明閨閣(11),憤起恆王得意人;
恆王得意數誰行(12)?姽嫿將軍林四娘;
號令秦姬驅趙女(13),穠桃艷李臨疆場。
紡鞍有淚春愁重,鐵甲無聲夜氣涼;
勝負自難先預定,誓盟生死報前王。
賊勢猖獗不可敵,柳折花殘血凝碧(14);
馬踐胭脂骨髓香,魂依城郭家鄉隔。
星馳時報入京師(15),誰家兒女不傷悲!
天子驚慌愁失守,此時文武皆垂首。
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
我為四娘長嘆息,歌成余意尚傍徨(16)!

翻譯

恆王愛好武功又喜歡女色,
便教練宮中美女演習騎射;
穠歌艷舞都引不起他歡心,
唯有列陣操戈才洋洋自得。
眼前一派太平景象不見戰雲征塵,
女將軍的身影在紅燈里時隱時現;
叱吒風雲時口舌都生香陣陣可聞,
較弱無力霜雪般的刀劍難於舉穩。
丁香般的花結配著芙蓉色的絲絛,
那絲絛上系的不是明珠而是寶刀;
操演完畢已是夜闌人靜精疲力竭,
汗水沖成胭脂的痕跡點污了鮫綃。
第二年有一股流寇奮起山東,
強悍的如狼似虎又好像蜂擁;
恆王率領官兵一心想要剿滅,
卻一戰再戰都失利不得成功;
腥風血雨吹打田野里的麥禾,
白日映照旌旗虎帳早已一空。
青山沉寂鳴咽的流水響聲漸漸,
這正是恆王拼戰沙場死亡之時;
雨水淋著白骨鮮血染透了荒草,
黃昏冷月下只有鬼魂伴守死屍。
朝廷里眾多將士只管保住自身,
眼看著青州遍遭屠戮化為灰塵;
誰料到申明忠義的卻出自閨閣,
發憤赴難的是恆王得意的女人。
恆王的意中人有誰能夠承當,
唯有那位嫻靜勇武的林四娘;
她發出號令指揮著姬妾女將,
濃妝艷抹的宮人都奔向戰場。
繡鞍沾有斑斑的淚痕是春愁太濃重,
鐵甲遍身寂靜無聲夜氣襲人多寒涼;
兵家的勝負自然都很難事先就料定,
不顧生死為的是海誓山盟報答恆王。
盜賊的聲勢日益猖獗已不可抵禦,
猶如柳折花殘女將鮮血凝遍草地;
馬蹄殘踏著胭脂粉面香艷的骨髓,
魂靈依傍城郭家鄉已經永世隔離。
星夜賓士把訊息及時報進京城,
誰家父母聽女兒陣亡能不悲痛;
天子驚慌失措為青州失守焦慮,
可文武百官卻都垂頭不吭一聲。
文臣武將憑什麼掌握堂皇的朝綱,
你們不忠不義反不如女流林四娘;
我深為四娘的生平事跡悲嘆不已,
長歌寫不盡的情誼還在胸中激盪。

作品注釋

(1)“穠歌”二句:意思是恆王對美女歌舞已引不起興趣,倒對她們列隊弄槍洋洋自得。
(2)塵沙起:指發生戰爭。
(3)“叱吒”句:作者的友人敦誠《鷦鷯庵筆塵》:“吾宗紫幢居士《麗人詩》中有‘脂香隨語過’之句,較之‘夜深私語口脂香’(這是白居易《江南喜逢蕭九徹五十韻》中的詩句。‘夜深’原作‘靨笑’。)尤覺艷媚無痕。”但小說中詩句並非沿襲。叱吒,呼喊,吆喝。
(4)丁香結子:狀如丁香花蕾的扣結。芙蓉絛,色如芙蓉的絲帶。
(5)戰罷:習戰結束。夜闌:夜深。
(6)鮫綃:手帕。
(7)流寇:流竄的盜賊。亦常作為對農民起義軍的誣衊稱呼。走:賓士。山東:太行山以東。
(8)強吞虎豹:即強吞如虎豹。
(9)虎帳:軍中主將所在的帳幕。
(10)凘凘:水聲。
(11)不期:想不到。忠義明閨閣:即閨閣明忠義。
(12)數誰行(háng):要算哪一個。行,語助詞,用於自稱、人稱各詞之後。見張相《詩詞曲語辭彙辭》。
(13)秦姬、趙女:泛指美女。古人常說秦國燕國趙國多佳人。秦、趙非實指。姬,古時婦人的美稱。驅,率隊進軍。
(14)血凝碧:《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後多以“碧血”說效忠死節者。
(15)星馳:指使者快馬如流星飛馳。
(16)余意尚傍徨:尚有未能盡言的感慨留在心中不去。

作品賞析

這首詩是《紅樓夢》中賈寶玉所作,與賈蘭的《姽嫿詞·姽嫿將軍林四娘》、賈環的《姽嫿詞·紅粉不知愁》都出自小說的第七十八回。
賈寶玉畫像賈寶玉畫像
賈政與眾幕友談及恆王與林四娘故事,稱其“風流雋逸,忠義感慨”,“最是千古佳談”,命賈蘭、賈環和賈寶玉各吊一首。賈政所敘述的情節是作者利用了舊有明代傳說史事而加工改緝的。“姽嫿”一詞初見於宋玉神女賦》,形容女子美好貞靜,所以小說中說,加以“將軍”二字更見奇妙。
《姽嫿詞》突出地表現了曹雪芹政治觀點上的矛盾:他一方面不滿封建制度,一方面又想“補天”;一方面憎惡政治腐敗、現實黑暗,一方面又為清帝國的命運擔憂,為他們這個階級的沒落而哀傷;一方面同情奴隸們的痛苦和屈辱,為受冤遭迫害者提出強烈的控訴,一方面又主張“清清白白”地做人,“守著多大碗兒吃多大碗的飯”,反對奴隸們用暴力來推翻現存的制度、爭取自身的解放。在《姽嫿詞》中,他以當今皇帝褒獎前代所遺落的可嘉人事為名,指桑罵槐,揭露和嘲笑當朝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和外強中乾的虛弱本質,這是大膽的。但是,把封建王朝在農民起義風暴的猛烈掃蕩下的土崩瓦解看成是一場災難,把向革命勢力作拚死頑抗的林四娘當作巾幗英雄而大加讚美,這又說明曹雪芹並沒有完全背叛自己的階級。
清代康熙之後,政治上轉向黑暗,隨著農民與地主階級的矛盾鬥爭日益激化,農村中的奪糧、抗租和“搶田奪地”的鬥爭也此起彼伏,大規模農民起義的條件雖則尚未成熟,但已在醞釀之中。封建地主階級中一些對現實比較有清醒認識的人,開始擔心像前代青州唐賽兒以至李自成那樣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不久就會重新出現,哀嘆沒有人能“挽狂瀾於既倒”。《姽嫿詞》正反映了這種深懷隱憂的沒落階級的思想情緒。
脂硯齋在小說寫到“黃巾、赤眉一幹流賊餘黨”時曾加批語,以為不能實看這些話,否則,“便呆矣”,還說“此書全是如此,為混人也”。因而,目前有些研究紅學和史學的人認為,從史事看,林四娘應死於抗清,“非與義軍為敵者”(周汝昌紅樓夢新證》第230頁 ),此詩實“與義軍無關”,“對立面為侵擾青州之清軍”,這樣寫是為“避清帝爪牙之耳目”,或者更肯定地認為“是指崇禎十五年(註:崇禎十五年為1642年)十二月清軍在未入關前一次入侵明境山東青州之事”(引自徐恭時一九七六年八月三十一日的信件)。此說,不僅關係到作者對農民起義的政治立場問題,也關係到這位滿族子弟會不會存在某些反滿意識的問題。這是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的。
關於小說的人物形象,《姽嫿詞》這段情節在小說描述晴雯之死的過程中是強行插入的,表面上像是游離的、節外生枝的。賈寶玉吊晴雯撲了空回來,就被叫去做吊林四娘的詩,做成《姽嫿詞》,作者連過渡的文字也不要,緊接著就讓他撰寫《芙蓉女兒誄》,這一切其實都是有用意的,那就是通過詩來暗示誄文中所包含的政治寄託。然而,把一個以生命去酬答平日恩寵的貴族姬妾與一個遭封建勢力迫害而死的女奴放在一起寫,以便作某種類比的意圖,從階級觀點來看是有問題的。它同樣清楚地表明了曹雪芹思想中所存在的深刻矛盾。 作者簡介
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漢人,大約在明代末年被編入滿洲籍。他出身於一個“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從曾祖父起三代世襲江寧織造一職達六十年之久。後來父親因事受株連,被革職抄家,家庭的衰敗使曹雪芹飽嘗了人生的辛酸。他歷經十年創作了長篇名著《紅樓夢》,死後遺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該書內容豐富、情節曲折、思想認識深刻、藝術手法精湛,是中國古典小說中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