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萬勐(工程師)

姜萬勐(工程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姜萬勐,男,59歲,大學本科,教授級高工。 姜萬勐從事電子信息技術行業30餘年,對數字壓縮、數字編、解碼等數位技術有很深的造詣,是中國廣播電視行業系統內著名的專家。任全國光碟委員會委員、全國錄製設備標準委員會委員。 1993年,創立萬燕公司,當年的萬燕創造了中國之最;在家電產品中唯一由中國自己創立的產品。是世界首台VCD、彩色字幕機、電視自動播控制系統及音視頻設備的發明人,設計者,VCD市場的啟蒙者。並使影碟機產業化。至今仍保持著在家電產品中唯一由中國自己創立的產品紀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萬勐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工程師
  • 主要成就:研製世界上第一台VCD機
世界第一台VCD機,親歷30年,後記,概況,“愛多”後來居上,行業發展面臨挑戰,

世界第一台VCD機

提到VCD機,必然要說到它的創始人姜萬勐。世界上第一台VCD機產自中國,時
間是1993年9月,由姜萬勐研製。
姜萬勐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電視技術工作。他看到我國電視設備的核心技術大都掌握在外國人手裡,中國企業每年都要為此花大把的銀子,他感到心痛。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的春風催人奮進。身為安徽省現代電視技術研究所工程師的姜萬勐,和中國千千萬萬立志創業的知識分子一樣,要“走出去看看”。
1992年4月,美國國際廣播電視技術展覽會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辦。這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電視技術博覽會。時為安徽現在集團總經理的姜萬勐帶著自己的同事赴美觀展。
展會上,一個2平米的展台前,美國C-CUBE公司員工正介紹他們研發的MPEG(圖像解壓縮)晶片,引起了姜萬勐極大關注。知識分子特有的敏感和探索追求的天性,姜萬勐一連三天像著了魔似的圍著這個展台轉來轉去。對這項不起眼的技術他浮想聯翩,產生了認識上的飛躍:用MPEG技術可以把圖像和聲音同時存儲在一張小光碟上,製成音像視聽產品VCD(Video Compact Disc)。廣播電視業由此可結束磁帶錄像機一統天下的歷史,而開創光碟記錄的全新時代。
這一開創性的構想,激勵著姜萬勐上下求索。
展會上,姜萬勐與C-CUBE公司董事長孫燕生相見。說來也巧,孫燕生是美籍華人,兩人一見如故。姜萬勐道出自己的構想和興趣,雙方一拍即合,決定合力打造套用MPEG技術的消費電子產品。
回國後,姜萬勐抓緊立題。為此他認真地做了市場調研,預測視聽產品VCD機年銷量可達200萬台。在該項目可行性報告中,姜萬勐闡明:這是本世紀消費電子領域裡中國可能領先的唯一機會。
1993年3月18日,姜萬勐與孫燕生共同投資1700萬美元,成立了萬燕公司,意在用美國MPEG技術研製視聽新品。
任何一項技術用於新品研發都不會一帆風順。為實現研製中的技術突破,姜萬勐一路走來,激情難眠。他發揮極大的聰明才智,經過反覆試驗,終於世界上第一台VCD機於9月4日研製成功,並通過了國家鑑定。這是消費電子產品有史以來我國唯一領先世界的成果,吸引著世人眼球。
在安徽省現代電視技術研究所科技成果展覽室里,人們可以看到世界第一台VCD機真品。它令人欣喜,也讓人心裡沉甸甸的。它的命運竟是曇花一現。
1993年9月,萬燕第一批1000台VCD機下線。它完全符合此前國際上正式頒布的圖像壓縮標準(MPEG 1)。萬燕要大展宏圖了。1994年一年中,萬燕生產了幾萬台VCD機。此時的姜萬勐一手向市場推銷產品,大打廣告,一手收購11家音像出版社的著作權,推出97種卡拉OK碟片,讓消費者盡情享用VCD提供的豐盛的視聽大餐。由於不懈的努力,萬燕VCD機迅速占領市場100%的份額。萬燕VCD機初戰成功。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姜萬勐“失”的可太多太大了。想到用MPEG技術研製音像視聽產品這一點,以及成功研製出的VCD機都是他的自主智慧財產權,理應申請專利保護,但他認為在法律不健全的情況下,收取專利費是不可能的而放棄。當他看到萬燕第一批1000台VCD機幾乎都被國內外家電公司買去解剖做樣機時,他只能痛心和無奈。
隨後的1995年,各路仿製的VCD機大舉進軍市場,廣告也鋪天蓋地,僅砸向央視的就年近10億元。價格戰持續升溫,競爭成瘋狂廝殺態勢。
到了1996年,全國VCD機銷量超過600萬台,而萬燕VCD機市場占有率不足3%,已失去了統領市場的地位。僅三年,萬燕VCD機從絢麗輝煌就無可奈何花落去了。

親歷30年

說起合肥的科技創新,不能不提到曾經輝煌一時的安徽萬燕公司和它所研發的世界第一台VCD機。儘管這一划時代的發明背後,是一段充滿悲情與遺憾的歷史。但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合肥人正在用一貫的創新精神,不斷地摸索著一條服務科技發展的體制改革之路。
在安徽現代電視技術研究所里,記者見到了這台至今仍牽動著世人目光的VCD機。一張用列印紙製成的簡陋小標牌上,赫然寫著它曾經輝煌的身份——“世界第一台VCD機”。
採訪 安徽現代電視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姜萬勐當時可以說是家庭影音記錄的劃時代革命,打破了國外錄象機的壟斷,也奠定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基礎……
令人痛心的是,從1993年9月第一台樣機誕生,到1996年萬燕VCD市場占有率跌破3%,這一開創性成果帶來的輝煌就如同一顆流星,瞬間划過天際。時至今日,在很多商業教材中,萬燕都被作為一個反面案例,因為姜萬勐當時並沒有申請專利,他所推出的第一批1000台產品,幾乎都被國內外各個家電公司買去做了樣機,成為解剖的對象。
採訪 安徽現代電視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姜萬勐 有人說要是申請了專利,一年幾千萬台產量我一台收一塊錢,也能拿多少多少錢……
然而作為事件的親歷者,姜萬勐至今也並不認同“專利說”這一簡單的分析,在他看來,萬燕失敗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那個時代的局限性。首先,由於當時還是一家集體所有制企業,萬燕無法從更多渠道獲得資金支持,而有關部門又始終希望通過萬燕來帶動安徽整個產業的發展,過度強調產權所有,追求大而全,一個新興的產業就在處處掣肘的境遇中一步步走向折戟沉沙的命運。
採訪 安徽現代電視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姜萬勐 現在回頭看很多事情沒必要,完全可以利用配套……
時代總在不斷地發展,回顧萬燕的悲情歷史,同樣作為擁有自主創新科技成果的高新技術企業,科大訊飛的發展之路顯然就要順利的多。1999年,憑藉世界領先的智慧型語音技術,科大在讀博士劉慶峰帶著他的團隊,一頭闖上了當時還是非常冷門的“學生創業”之路。
採訪安徽中科大訊飛信息有限公司總裁 劉慶峰 當時就覺得我有技術,就有可能,現在看還是很簡單,就是一個技術人員的想法……
幸運的是,從企業創辦之初,科大訊飛就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機遇。缺少企業管理的經驗,政府牽頭為訊飛引來美菱等老牌製造企業合作;缺少資金,國家相關資金開始向產學研結合的企業傾斜,同時一批風險投資機構,例如上海復興、聯想投資的加入更是為訊飛的發展提供了強力的支持。
採訪 安徽中科大訊飛信息有限公司總裁 劉慶峰 這些股東的加入應該說給訊飛很大提升空間,尤其合肥市政府提出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對我們確實很重要……
兩家高新技術企業迥異的發展之路,折射出的是相同的科技創新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政策體制層面的可喜變化。如今,科大訊飛已經成功上市,迎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而姜萬勐和他的公司也還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繼續探索,守望著下一個春暖花開。
採訪安徽現代電視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姜萬勐現在確實可以感覺到這些變化,政策上、資金上的的各種支持,非常好……
記者手記:就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10月,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正式起航。試驗區的建設目的在於自主創新,而著力點則要落在配套改革上,也就是要不斷放大改革效應,用更新、更有效的政策體制來為自主創新保駕護航,從而推動合肥科技創新試點市建設,推動安徽科教資源的更大發展
萬燕無力承擔產業大任 姜萬勐心存幻想兩年空耗
張忠:萬燕公司是中國 VCD產業的前輩。1993年時,你們開發出了世界上第一台 VCD機,直到現在,中國VCD行業的眾多同仁對萬燕和您本人也仍然十分尊敬。但是,行業內也習慣於把你們稱為“革命先烈”。“革命先烈”的稱謂儘管殘酷,也未必妥當,但近兩年你也確實是落在了後面。
現在關於你們為何不幸成為“革命先烈”的說法很多。人們談論最多的不外乎是你們當初既搞開發,又生產硬體的機器、軟體的碟片,還搞產品的推廣,資金缺口太大,以致於後來精力耗盡,再也無力參與競爭。但也有一些行業內的人士對我說,當後來VCD的技術方案已經升級時,你們仍然頑固地堅持原有的技術方案,選擇原來的供應商,造成產品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質量不穩定,從而最終失去市場。幾年過去了,中國的VCD產業現在又進入到一個產品更新換代的新時期,CVD、SVCD來勢迅猛,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家可能又面臨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線上的局面。現在,回過頭來,你們又是如何認識你們當初遇到的問題?
姜萬勐:你說的前一個原因是實情,但後一種情況純屬猜測。作為一個 VCD產業的先行者來說,我們遇到的風險肯定是很大的。
那是在 1993年的春節期間,我們把VCD的技術(不是產品)介紹到中國來,請廣電部、電子部的專家和國家新聞出版署、唱片公司的人士對這項技術進行評估、論證,我給他們發了一張調查表,其中有一項是:你認為這項技術有沒有必要在中國作為一項產業開拓?他們中大部分人當初基本沒有表態。等到八九月份,我們把樣機做出來,開展示會的時候,他們終於說,這裡面風險太大,應是一個國家的行為,不是你們這樣一個小企業可以承擔的。的確,我們的企業那時只有30多人。
按照我們的條件,我們當時可以完成它的研發,可以完成它的初期投入,但到後來,我們幾乎無能為力,從壓縮機、整機、碟片、著作權……另外,我們還得告訴人們這是一個什麼東西。我們不僅要教育用戶、教育經銷商,而且還要教育製片商和出版社……當然,這些工作我們都能做,關鍵還是資金問題。
當初安徽省政府是非常支持我們的,還派了一個副省長作我們項目小組的組長。等到我們的產品剛剛完善,可以推向市場上的時候,資金從何而來?這個時候,安徽省希望能以這個產品拿到國家的技改項目,當時我們到經貿委、到科委、到計委跑了很長時間,但是,由於我們這個企業是合資企業,同時還是民營企業,我們遇到了困難,這個技改項目沒有批下來。
張忠:如果這個技改項目批給了你們,你們可以獲得多少資金支持?姜萬勐:如果得到這個技改項目,我們可以獲得2.4億元人民幣。但是,後來這個項目給了江蘇的江奎,他們獲得了大約 1.4億。我們等待這個技改項目幾乎等待了將近兩年的時間。
這期間,安徽省政府就給我們想辦法,一是財政上支持;另一方面希望省內的企業能控股。但是,當時安徽省能一下子拿出幾千萬元的,只有極個別大企業。當時,省外、國外有許多公司都跟我們談,要求與我們合作,但無一例外都要求控股,這裡面有荷蘭的飛利浦及日本的一些公司,還有國內的長虹。長虹不僅要求控股,而且還要求企業到四川註冊,這些條件都被省里拒絕。在這樣兩三年的時間內,我們始終面臨資金上的困境,而這時候,像愛多、新科這些企業開始起來了,我們當時一個月的產量也就2000台。

後記

概況

VCD是中國起步較晚,發展較快的一個產業典範。從 1993年至今,短短几年的時間, VCD的社會消費總量已達 2000萬~3000萬台左右,產業工業年產值也達到100億元以上。在許多行業都不算景氣的今天,已沒有人會小視這個產業的存在,有人作出這樣的比喻———一個偶然誕生的石猴子,一不小心被它大鬧了天宮。
說到 VCD,沒有人會忘記萬燕和姜萬勐,正是他們於 1993年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台 VCD的樣機,才有了後來中國蓬蓬勃勃的VCD產業。每一個掙了錢的VCD從業者沒有理由不對萬燕和姜萬勐先生尊敬有加,許多人幾乎是一覺醒來,忽然發現滿屋子都是錢。然而,現實永遠是有暴富的神話,更有暴富的理由。在萬燕由“開國元勛”變為“革命先烈”之後,人們總結出這樣的準則:千萬不要輕易地做一個開拓者,跟隨最好。
萬燕最風光的時候,它的市場占有率是100%。但是,由於那時是獨家經營,產量不大,萬燕非但沒有獲得資金上的積累,反而因為沒有競爭,掩蓋了企業本身大量的矛盾,比如配套的問題、產地的問題、融資的問題,甚至,他們為獲準成為國家技改項目,懷著一絲僥倖的心理,並為此等了整整兩年,白白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而正是這一時期,愛多、新科、萬利達等企業蜂擁而起,代替萬燕,成為新的行業“三巨頭”,萬燕則自此隕落。當美菱介入到萬燕之後,姜萬勐變得深居簡出。
商界無情。雖然萬燕依舊是萬燕,姜萬勐依舊是姜萬勐,當有人重拾那句“市場是以成敗論英雄”的話語時,我們感覺到坎坎坷坷之後的姜萬勐,他的心在流淚。好在今年他們與美菱分手之後,又找到了一個新的合作夥伴,這個合作夥伴提供的資金是1億多元。多年來一直為錢所困的姜萬勐,此時終於綻開了笑臉。
VCD產業發展到今天,產品到了更新換代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對任何人來說,可謂是關乎生死存亡的。經過了幾年之後,似乎大家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上,對於“市場以成敗論英雄”那句話,姜萬勐的回答是:“市場沒有永遠的勝者,萬燕跌倒了,會爬起來的。”
“世界第一”:中國VCD軍情
“萬燕”開創市場
說到VCD,全世界都應該知道一個人的名宇:他就是安徽萬燕公司的總經理姜萬勐。中國的第一台VCD機就出自“萬燕”之手,世界上第一台家用VCD機也誕生於此。“萬燕”讓中國百姓認識了VCD,並開創了中國的VCD行業。因此,VCD的同行們送“萬燕”一個當之無愧的榮譽稱號“開國元勛”。但時至今日,“萬燕”卻像一個疲憊不堪的老農,倒在自己辛勤開墾的沃土上,其市場份額從100%跌到2%。於是,同行們又送給“萬燕”一個頗為悲壯的稱號“革命先烈”。
姜萬勐大學畢業後分到安徽電視台搞技術工作,姜萬勐將自己概括為“索尼的維修工”。1987年,他從“教授賣餡餅”得到啟示,創辦安徽現代電視技術研究所。1992年4月,姜萬勐前往美國參加國際廣播電視技術展覽會,他最強烈的感受是:世界的趨勢從模擬技術轉向數位技術。
正是在這次展覽會上,美國C-CUBE公司展出的一項不起眼的技術——MPEG解壓縮技術引起姜萬勐的注意。由於圖像信息在存儲時所占空間較大,不經過壓縮就必須用比較大的光碟來存儲,成本昂貴。這就是LD大影碟遲遲走不進百姓家庭的主要原因,而12cm的CD糟存儲量,只能存5分鐘的圖像,或74分鐘的聲音,不能滿足人們一邊看一邊聽的需求。姜萬勐敏銳地感受到:MPEG技術意味著可以把圖像和聲音存儲在一張比較小的光碟里,創造出一種物美價廉的視聽產品。C-CUBE公司的董事長孫燕生是美籍華商,兩人一拍即合,將MPEC技術開發為電子消費產品,而當時世界上根本沒有VCD這個概念。姜萬勐當即投資7萬美元,請C-CUBE公司做一種板卡。當年12月份,又投資50萬美元,VCD影碟機誕生。看到實驗室成果後,雙方共同投資1700萬美元成立萬燕公司,各取姜萬勐、孫燕生名字中的一個字。
1993年底安徽現代電視技術研究所的VCD可行性報告中,非常準確地描繪了VCD的發展前景:這是在本世紀末消費類電子領域裡,中國可能領先的惟一機會,而在此之前本領域沒有一個中國人創造並形成產業。經過市場調查,姜萬勐得到一系列數字:1993年中國市場上組合音響的銷售量是142萬台,錄像機的銷量是170餘萬台,LD影碟機是100萬台,CD雷射唱機是160餘萬台。當時的LD光碟是400-500元一張。姜萬勐想:如此昂貴的東西在中國都有這么大的市場,那么我們做出的光碟比錄像帶便宜,價格只有LD1010%的VCD產品,每年銷售量會達到200萬台左右。
“萬燕”的第一代產品在1993年9月面世並通過了國家鑑定。“萬燕”生產的第一批1000台VCD幾乎被國內外各家電公司買去做了樣機,成為解剖對象。
開創一個行業談何容易,姜萬勐所面臨的難題是軟硬體要一齊開發。“萬燕”在前期研究開發的投入是1600萬美元,廣告投入是2000萬元人民幣,中國百姓到了1994年底才逐漸認識VCD,而在這一年,“萬燕”生產了幾萬台VCD,結果只賣出了2萬台。由於前期投入太多,導致早期產品成本高達每台360美元,再加廣告費用,在市場上每當VCD賣四五千元,卻基本無利可賺。不僅如此,姜萬勐還要開發碟片,總不能讓老百姓買了槍而沒子彈吧。“萬燕”為此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購買著作權,推出97種卡拉OK碟片。
“萬燕”傾其所有財力,開創了一個市場,確立了獨一無二的品牌,並形成了一套成型技術,獨霸VCD天下。假如姜萬勐再有一定財力作後續支撐,迅速擴大生產規模,降低單機成本,填補正在發育的市場的每處空白,那么萬燕將是中國響噹噹的VCD之王,獨主沉浮。但是,就在姜萬勐發展時期,他的財源已經枯竭。他去弄貸款,但民營企業的帽子,讓他磨破嘴皮卻以徒勞告終。他與人合資,幾乎與長虹集團談成,但受到層層阻撓,潛在的理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讓姜萬勐最痛苦的是,眼睜睜地瞧著自己打下的天下被別人一塊塊瓜分,他不僅無力回擊,連自身也難保。市場無情,不進則退。到1996年最悲慘的事情發生了,這一年全國VCD銷量600萬台,而“萬燕”已萎縮到無貨可銷。也就在這一年,“萬燕”被同省的美菱集團重組,成為美菱萬燕公司,姜萬勐由此成為“不自量力”的悲劇人物。姜萬勐只有咽下萬般苦水,凝聚成一聲長嘆:“良機不再,錯過機會了。”

“愛多”後來居上

時不我待,就在“萬燕”打天下卻難以一統天下之際,中國VCD進入群雄並起的時期。“萬燕”讓中國百處認識了VCD,但摘桃子的卻是深諳市場秘訣的廣東人。由於VCD整機組裝對技術要求不高,其機械運動部件不多,只需將幾塊積體電路板用螺絲擰上,知道哪根線插在哪兒,看上10分鐘就能學會。因此內行人稱:“一把螺絲刀就是一個組裝廠。”組裝技術簡單,不需要多少投資,沒有生產許可證的限制,市場已經打開,廣東又是散件水貨的聚集地,幾個因素湊到一起,VCD組裝廠如雨後春筍般蓬勃於珠江三角洲。同時,在廣東VCD元器件的配套系統也應運而生,專門有人提供線路板,專門有人提供機殼。不出方圓25公里,生產整機所需的元器件均可配齊。
群雄並起則魚龍混雜。學一天就能會的技術,投幾萬元就能幹的事,於是在廣東出現“昨天殺豬,今天生產VCD”的現象。“床板工廠”遍布珠江三角洲,一個人一天可以組裝10台、20台,一家老少一天就能裝出幾十台。市場火爆時,每台機器賺100元、一天就賺幾千元錢。市場疲軟時,一台只賺10塊就出手。在廣州VCD機批發一條街的廁所里,貼滿VCD機的促銷廣告。
在這一時期,行銷最成功並迅速崛起的是“愛多”。愛多公司總經理胡志標1997年才28歲,中學畢業後進入一家電子廠做工。1993年2月,胡志標在一本電子雜誌上,首次了解到MPEG數字解壓縮晶片技術,這幾乎與姜萬勐同步。在以後的一段日子裡,儘管胡志標心中洶湧著創業的波濤,但他還是冷靜地等待時面。1995年4月,在“萬燕”耗巨資推出第一代VCD產品後一年,並因此精疲力盡之時,胡志標籌集80萬元的資金,在中山市東升鎮成立“愛多”公司。“愛多”取意於一句歌詞“每天愛我多一點。”6個月後,胡志標利用進口散件,迅速生產出整機,省卻大量研究開發和前期市場推廣費用。胡志標強調:“愛多”不會去做前期的產品開發和市場推廣工作,而是要站在別人的肩膀上再開發。這是“萬燕”留給我們的教訓。
“愛多”最初起家時,也就幾十個人,月產量一二千台。在魚龍混雜中“愛多”能夠脫穎而出取決於行銷戰略。胡志標沒有滿足於趕上潮流,賺一把是一把,他要創出品牌。
1995年11月,“愛多”廣告跳進中央電視台。隨後,又以420萬元的價格請影視巨星成龍拍廣告,後期製作又投入近百萬。1997年又以2.1億元巨資奪取中央電視台廣告標王。如果把“愛多”與“萬燕”作比較,兩家同樣投資五個億生產VCD,但效果截然不同。“萬燕”創造了vco,但資金沉澱於技術開發和開拓市場階段。“愛多”賣出了VCD,銷售的豐厚回報又滾滾回到“愛多”腰包。
1996年10月,靠卓有成效的行銷壯大的“愛多”先發制人,每台VCD降至2000元左右,拉開了中國VCD行業降價的序幕,1997年6月,“愛多”經過嚴密策劃,推出“陽光行動”。經過A計畫、B計畫兩輪降價,“愛多”VCD系列產品的價格累積降幅已迫近45%。
據原電子部一位官員透露,“愛多”的“陽光計畫”的直接起因是:“愛多”一度產大於銷,倉庫里積壓了20多萬台成品,壓占了2億元的資金。“愛多”此舉,不僅把積壓產品銷售一空,還在市場淡季達到了供不應求的火爆局面,擴大了自己的市場份額。後來,愛多走向多元化經營,決策失誤,資金周轉困難,被迫停產,這都是後話了。

行業發展面臨挑戰

VCD影碟機在中國上市不過3年,卻迅速贏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從1996年開始,國內VCD市場呈現“爆炸式”增長,銷售量從1995年的60萬台猛增至1996年超過600萬台。1997年勢頭更猛,VCD的市場銷售量達到1000萬台。
根據業內人士的分析,國內VCD市場自去年以來的急劇膨脹是有其必然性的。首先,對於一種新產品,消費者需要一個了解、認識的過程。在絕大多數人還不知其為何物的條件下,任何產品都難以形成氣候。而VCD自1993年在市場出現之後,歷時3年,已為一種融視、聽、唱為一體的家電新產品,因其功能獨特、價格適當,當然會受到眾多消費者青睞。另外,在VCD剛進入市場不久曾有過一種很流行的說法,認為VCD只是一種過渡產品,很快將被更先進的DVD所取代。這種說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人們購買VCD的興趣。而現在,人們已普遍認識到DVD至少在幾年之內不可能替代VCD,VCD和DVD是相互並存的產品,因此,VCD的市場購買力得到了釋放。
如果把中國VCD發展歷程放在全球範圍看,中國成為VCD第一大國,不是實力超群,而是抓住了一次機遇。1993年,中國VCD的技術開發完全與世界同時起步,儘管日本公司開發得稍快,但日本人犯了一個戰略性錯誤:他們認為VCD是一個介乎錄像機和DVD之間的過渡產品,其技術壽命不過四五年,市場潛力有限,何況在日本市場上LD(大光碟)與VCD功能基本相似,而且市場正紅火,沒有必要大力開發VCD。日本人的判斷失誤,給中國VCD的發展留下一個相對純淨的空間。
面對這個生機勃勃的市場,一些跨國公司迅速調整了自己的戰略。正在東芝公司修改自己的軟體,以生產適合中國國情的糾錯能力強的VCD。菲利浦公司也研製出1000元左右的VCD,與國產機一爭高低。韓國三星、大宇等公司也以新產品、低價格的VCD大舉進攻中國市場,占領60%的市場份額。另外,1996年12月,日本松下公司的DVD先期登入上海,觀者如潮。時隔3個月,韓國三星公司也推出了自己的DVD,並做了大量廣告。儘管目前這些產品的銷量較少,而外國公司並不氣餒,他們一致認為,DVD由於具有的高清晰度、超大容量、更高音質和可長久反覆使用等明顯優點,它必將全部代替目前的LD、CD和VCD。
相對而言,中國雖是VCD生產大國,但不是強國,VCD的主要元件如解碼晶片等全部依賴進口。至於要發展DVD,現在連光頭、晶片等都要從外商手裡購買,而中國廠商實際遇到的是外商對這一市場的聯合封鎖,其目的是要壟斷中國市場。中國VCD行業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威脅與挑戰。對國產VCD機市場態勢頗有研究的天利公司總經理程振國說:“我們必須清醒地意識到,雖然中國用4年時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VCD生產國,但實際上卻明顯底氣不足,也就是說中國還不是一個VCD的生產強國,這不僅表現在每個企業相對於世界電子巨頭都顯得勢單力薄,而且行業的整體技術開發能力又難以形成。於是,大多數企業希望,把VCD價格穩定在一個較高價位,企業以豐厚利潤攢足後勁,加強技術開發能力,以技高一籌取勝,這是一廂情願。因為擁有強大資本和雄厚技術的國際大公司,一夜之間會毀掉這種小投入小開發的思路。”
程振國坦言:“中國VCD企業基本是從小到大發展起來的,但我們不能習慣於資本滾雪球的積累方式,無論現在想聯合限價還是降價促銷,都不能想通過銷售產品贏得利潤來積累資本,這是產品經營的老思路。而在現代的產業發展思路中,人們越來越注重產權經營和資本運營。目前,國內有許多資金正在尋找投資項目,如果有一家大企業進入VCD行業,利用VCD企業正進入新陳代謝之機,迅速重組一批VCD中小企業,把它們變成分布各地的加工廠,結成以資本為紐帶的聯盟,同時以雄厚資本注入技術開發,那么,中國VCD行業目前的兩大優勢便可占盡,即利用中國是最大的消費國,積聚實力確立品牌,然後進軍世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