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之

姜維之

姜維之,教授,西安培華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四十年代末即執教於邵力子先生及夫人傅學文女士、楊虎城將軍及夫人謝葆真女士共同創辦的西安培華女子職業學校。自1952年起歷任西安培華財經學校校長、西安市財經學校校長、國家統計局長春統計學校校長、西安培華女子大學校長、西安培華學院院長。先後擔任西安市政協委員、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委員會副主任、陝西省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香港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理事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維之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
  • 出生日期:1926年9月9日(農曆)
  • 逝世日期:2007年11月20日
  • 職業:教育家、校長
  • 主要成就:陝西民辦高校第一人
    將西安培華學院做大做強
人物簡介,獲得評價,人物事跡,劫後辦學夢想成真,以產養教困龍出海,人文教育永鑄校魂,面向市場創新機制,培華學院秀冠群芳,

人物簡介

姜維之(1926--2007)
教授,我國著名民辦教育家、西安培華學院老院長姜維之教授,1926年農曆9月9日出生在河南鎮平縣。其父早年在西安、鄭州等地經商,屬殷實之家。1946年姜維之來到西安求學。1949年5月西安解放,經地下黨朋友的推薦,於當年8月起執教於培華,歷任西安培華財經學校校長、西安財經學校校長、國家統計局長春統計學校校長、西安培華女子大學校長、西安培華學院院長。先後擔任西安市政協委員、陝西省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香港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理事、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等職。1949年8月起執教於培華,歷任西安培華財經學校校長、西安財經學校校長、國家統計局長春統計學校校長、西安培華女子大學校長、西安培華學院院長。先後擔任西安市政協委員、陝西省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香港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理事、全國民辦高等教育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姜維之教授投身教育事業以來,五十六年風雨兼程,五十六年耕耘不輟,不僅積澱了豐富的教育理論和辦學經驗,而且開闢了一條發展高等教育事業的成功之路。姜維之先生一生從事教育事業58年,桃李滿天下。
姜維之姜維之

獲得評價

姜維之院長的成功贏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歷年來,他多次被評為陝西省優秀工作者,其創業事跡曾被收入《1990年陝西省及西安市名人錄》,並多次被國內外報紙、電台、電視台報導:1998年,新華社陝西分社、陝西新聞人物編委會推選他為世紀之交教育界“十大新聞人物”;同年12月,國務院扶貧辦、聯合國開發計畫總署又授予他“21世紀封面人物”榮譽證書;2002年,在全國人大及全國政協“兩會”召開期間,新華社西部特刊社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訪西安培華女子大學校長姜維之》,2003年5月6日《人民日報》以“二十載鑄就‘培華’品牌,古稀年開創民辦先河”為題,同年,人民日報《時代潮》以“姜維之與共和國同步走向輝煌”為題,先後對他的創業事跡及培華學院發展經歷進行了特別報導,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2005年5月國家教育部授予他“西部教育顧問”稱號,同年,他又被評為“2005感動陝西十大校長”和“中國高校傑出校長”。2005年獲“首屆陝西紅旗人物”。2006年4月被評為“中國有突出貢獻專家”,並且個人成就編入了《中國有突出貢獻專家大典》。同年姜維之教授榮獲“2006陝西經濟公眾人物”稱號。
姜維之姜維之

人物事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姜維之便走上了教書育人之路,1958年,他被錯劃成“右派”,到河南農村受了12年“改造”之苦,1978年平反後,又回到西安教育崗位。時值改革開放初期,姜維之受改革新思潮影響,產生辦學衝動,為此信念他不懈努力,上下求索,終於在1984年創辦了中國第一家民辦高校——西安培華女子大學,是年57歲。2003年4月,姜維之76歲,他的學校更名“西安培華學院”,9月1日,《民辦教育促進法》頒布,西安培華學院也由專科晉升為本科院校,成為西部12省市區唯一一所民辦本科院校。2003年對姜維之來說,可謂雙喜臨門。西安培華學院如今已成為陝西民辦高校的一面旗幟,成為中國民辦高校的“領頭羊”。

劫後辦學夢想成真

姜維之院長是一位永不服老的,年逾古稀的老教授,他正坐在新校區辦公樓前的藤椅上沉思。暖風輕拂著他身後的垂柳鮮花,也輕吻著他矍鑠的面龐,滿頭的銀絲。秋日純淨的陽光雕出了他健朗的身軀和凝望遠天的雙眸。他的思緒循著視線從心靈出發,透過眼前鏡片,掠過校園綠色的園林,躍過高聳的新建教學大樓、實驗大樓、學生公寓樓那層層疊疊的紅磚碧瓦,穿越白雲藍天,穿越悠悠歲月…… 半個世紀前,一位年方22歲的河南青年,他胸懷育人報國之志,大步流星地走進了剛剛解放了的古城西安。他就是姜維之。他一到西安,便進了西安培華職業學校任教。從此,姜維之便與西安、與培華、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1952年,25歲的姜維之以其出色的管理才能,當上了西安培華職業學校的常務副校長,成為陝西當時最年輕的校長。此後,這所學校被改為西安市財經職業學校,轉為培養當時十分緊缺的財經人才。天有不測風雲,正當風華正茂的姜維之在教壇上宏圖初展之時,1958年,他卻被錯劃成了“右派”,他因此進過牛棚打過工,蹲過監獄挨過批鬥,並被下放到農村去“勞動改造”了20年。20年的委屈,使他淡漠了功名利慾,20年的磨難,使他更加堅毅剛強。但20年的離隔,怎么也割不斷他對“培華”的痴痴情深,怎么也磨滅不了他的育人強國之夢
姜維之姜維之
1978年,姜維之得到平反,被恢復了校長職務,從河南農村回到西安工作,20年鬱積心中的苦楚與委屈,終於被黨的關懷,黨的陽光雨露蕩滌得乾乾淨淨。他在被打成右派的20年時間裡,就反覆地謀劃著名私人辦學的構想,辦學育人,是他終身的理想和追求,他時刻都在盼望著、等待著實現的良機。1984年,那時正值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經濟建設正在緩緩起步,人人心中都涌動著創業拼搏的激情,姜維之亦不例外,他確信施展抱負的機遇已到,他再也抑制不住辦學育人的強烈衝動,他懷著一顆對教育事業無限熱愛的赤子之心,帶著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決心和願望,在西安城的上上下下奔走呼籲,尋求支持和幫助。功夫不負有心人,省上領導和各黨派組織被他的真誠、執著所感動,在政府協調及各界知名人士的多方支持下,姜維之終於創辦了中國第一所民辦高校——西安培華女子大學。“培華”的牌子又被亮了出來,他與久違的“培華”又續上了前緣。
從西安培華女子大學誕生的第一天起,她就打破了中國傳統的辦學模式,建立了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強化了辦學者的責任,實行收費走讀,畢業生擇優推薦,雙向選擇。這一民辦大學推出的新觀念、新舉措,當時都屬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生事物,倍受世人矚目,亦受到海內外新聞媒體的廣泛關注,並長期進行了追蹤報導。

以產養教困龍出海

“培華”這塊牌子,存在於古城西安已60多年,她是陝西保存最早的一塊民辦學校牌子。20世紀30年代,愛國人士邵力子先生任陝西省省長,那時,在他夫人傅學文女士和楊虎城將軍及夫人謝葆珍女士的資助下,創立了“培華女子職業學校”。傅學文女士時任董事長,“培華”辦學十分成功。姜維之是在1949年末才來到“培華”的,曾先後在那裡擔任過教師和校長職位。50年代,為培養當時十分緊缺的財經人才,校名因此改為“西安市財經學校”,1984年來西安參加校慶的600多位校友中,大多為財經部門的縣處級以上幹部,有些校友的事業還發展到了港澳地區和海外。 不當家不懂柴米油鹽貴,不開船怎知沖流闖灘險。從1984年7月26日西安培華女子大學董事會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告大學成立的那天起,姜維之便成了睡不了安穩覺,沒一刻閒功夫的人。在學校剛剛註冊成功的那些令人興奮的、忙碌的日子裡,他覺得自己就象個旋轉不停的陀螺,整日奔忙著停歇不下。他把許許多多的事鋪開去,又都自己扛起來,一個人幹著許多人幹的事。他隱約感到,自己是想著把某種被人奪去的東西搶回來,那東西就是光陰,就是時間。“培華”的牌子打出去了,大學辦起來了,學子們絡繹不絕地從四面八方湧進校門,可學校的軟硬體都十分貧乏簡陋,必須儘快籌集到一筆數目可觀的資金加以改善,然而,去哪裡籌措那么多資金呢?
姜維之姜維之
姜維之心裡明白,任何事物的成功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他曾痛恨被無端剝奪了20年的光陰和自由,但也感謝那20年的錘鍊和磨礪,磨難使他變得自信堅強,他因此堅信世上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姜維之永遠也忘不了那些曾經在財力物力上支持過他的政府部門,黨派組織,和那些活躍在金融界的老學生,海外友人。他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鄧小平,鄧小平的南巡講話給他壯了膽、撐了腰,鼓了勁。然而,他最最感激的是,在他最困難的時候,許多海內外友人都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僅海外友人,就向他捐助了數百萬資金,這些來之不易的捐資款,便是姜維之用以構建航船的頭一桶資金,這桶金的投入,才使他逐步走出尷尬困境,從此,他這條困龍,才駕馭著自己打造的艦船脫離淺灘,揚帆駛向了遼闊的大海。
車到山前必有路。姜維之院長總是這樣鼓勵他的學生和遇到困難的人。現在如果有人問“培華”當初是怎么解決發展後勁的問題時,他會爽快地告訴你,那就是“以產養教”。可以說,西安培華女子大學的建設發展基金全靠自籌,沒有向國家伸手要過一分錢,為了解決建校所需的大量資金,他克服了種種困難,在一年的時間裡,相繼辦起了西安培華城市信用社,西安通達房地產開發公司、西安培華科工貿公司等三個經濟實體,基本形成了“以產養教、產教結合”的辦學格局,西安通達房地產開發公司成立不到半年,就以它雄厚的技術和經濟實力承接了西安培華女大新校園10萬平方米的基本建設工程,一期綜合教學樓1.7萬平方米和培華小區3.6萬平方米的商品樓工程,總投資達6000萬元,為學校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西安培華城市信用社營業剛剛建立一年,儲蓄金額已逾3000萬。為學校建設融資起到了關鍵作用。

人文教育永鑄校魂

中國首家民辦院校“培華女大”辦學理念和模式的出現,實際上是姜維之這位高智商人文教育構想者反覆思考,精心設計的成果,她既繼承了一種清風朗朗的教育理想,又大致適合中國國情民意,它上可得到省、市高層領導的首肯和支持,下又受到社會上廣大求學青年的熱烈歡迎,它實在可說是新中國教育史上一個讓人讚嘆不已的創舉。
西安培華學院西安培華學院
另一方面,“培華女大”成功的根本因素,還在於她自始至終都堅持著姜維之教授提出的“人文教育”理念,並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辦學思想。可以說,從1984年7月“培華女大”創辦之日起,學校就把辦學宗旨定位在提高全民族文化素養的層面上。因此,學校在創建之初就成了陝西省唯一的一所具有獨立頒發國家承認學歷文憑資格的民辦大學。
姜維之院長還十分注重與教職員工進行思想和情感交流。每逢年節都給全體員工寄贈賀年卡、慰問信,即使在學校創建初期財力、物力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姜維之院長也不忘在員工津貼、住房等諸多方面給予關照。他把自己風裡雨里募捐來的錢為員工建家屬樓,但他自己始終住著小平房;他身兼三家公司的總經理,但只拿院長一份工資;每周工作7天,卻從未拿過一分錢的獎金或加班費;他自己從沒有節假日,卻時刻牽掛著教職工及其家屬的健康。姜維之院長不但在工作和生活上給予教職員工無微不至的關懷,而且他最大的長處是尊重知識、愛護人才。那些長期在校任職的教育界老前輩、老教授們自不必說,即使是年輕教師,他也給予朋友加師長般的尊重和關懷。受到他人格魅力的吸引,一大批名師薈萃“培華”。如:中國工程院薛鳴球院士、原北京大學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王德炳教授、原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束鵬程教授、原西北政法學院院長王天木教授、原第四軍醫大學副校長陳勝秋教授、陝西省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副總考朱繼武教授等近百名知名學者都來“培華”任職任教。此外,中央電視台著名播音員李瑞英女士、香港鳳凰衛視著名主持人吳小莉女士也應邀擔任學院的客座教授。目前,培華學院348位專職教師中,有163位具有高級職稱,這些知名學者的加盟,使得人文教育理念滲透到了每一院系、每一學科。
這個以姜維之院長為核心的高知群體的形成,不但奠定了西安培華學院深厚的知識底蘊,也大大地豐富了培華學院的人文思想的資源。因此,只要你走進培華學院,無論是在姜維之院長或是其他任何一位院系領導及教授身上,都能感受到培華學院的人文個性和人文氣息,這是一種人格力量的貫注使然,這種力量便是培華學院的校魂。
人文教育理念在培華學院的另一體現,是她的廣泛對外交流。建校以來,已有德國、美國、韓國、日本、加拿大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友好團體到培華學院來參觀訪問和進行學術探討和經驗交流。從1987年開始,學校先後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一些學校結為友好學校,並互派留學生。這些國際間的溝通與交流,不僅為培華學院師生提供了學習、了解國際教育與文化發展的機會,更為學生開闢了前景廣闊的成才之路,為我國民辦教育走向與國際接軌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實踐。

面向市場創新機制

姜維之院長因患青光眼,左眼幾乎失明,右眼也只有0.2的視力,但他的思維清晰而敏捷,說起話來底氣很足,滔滔不絕。他在講壇上從來都是脫稿演講,而且他的講演深受學生喜愛。
培華學院最大的特色就是培養與人才市場需求對路的人,除此之外,無論你的學校招集了多少天下名師,培養了多少“人才”都沒用,因此,培華學院自建校以來,始終都堅持面向市場和自主運作的原則,培養了近萬名廣為社會和企業歡迎的各類專業人才。
目前,西安培華學院已形成了以外國語學院、醫學院、中文系、經濟管理系、藝術系、計算機系、法學系、電子系、經濟系、基礎部、社科部、體育部、成人教育學院、職業教育學院等七系三部四院為核心的多元化完整辦學體系。他們不但在用人機制和管理機制上學習、吸納中外高校先進管理經驗,嚴格實行“校長負責制、全員聘任制、工資結構制、崗位責任制”的體制改革措施,而且堅持在教育教學上走自己的特色之路。他們通過對國內外人才市場的調研和對國際人才市場需求走向的研究,創造性地開辦專業、設定課程,並在專業的主要課程設定上,大膽突破傳統的課程設定體系,堅持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教育原則和科學嚴謹、高效實用的教學原則,高度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探索出了一套“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形式教育與傳統教育相結合,專業隊伍教育與黨政工團教育相結合”的工作方法。
姜維之姜維之
學院還經常聘請有社會實踐經驗的專家學者、行業成功人士到學院開設專題講座和學術專題報告,並在藍田縣建立了社會實踐基地,以及其他校外實習、實訓基地44個,真正創設了學院即社會,生活即學習的育人環境。
學院自1998年實施“浮動學制”以來,對二年級品學兼優的學生,經嚴格的考試合格後,可升入本科院校的同專業或相近專業學習,這樣,就極大地激發了學子們自覺學習的積極性,使培華學院不但擁有良好的校風,而且擁有良好的學風。多年來,一批又一批有著優良學風和校風的學子走出校門時,他們不但擁有了紮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專業技術,而且具備了高尚的品德修養。

培華學院秀冠群芳

學生要讀書,學校要生存,教育要發展,發展就是硬道理。姜維之院長憑著對學子們慈父般的摯愛,憑著對培華學院深厚的情感,也憑著創業者的滿腔熱血,率領培華學院走出了一條“以教帶企,以企養教,產教結合,同步發展”的成功辦學之路。
如今,培華校辦企業每年均有數千萬元的經濟回報,而這些經濟收益除少數用於企業擴大經營外,其餘全部用於培華學院軟硬體建設。至2002年底,培華學院不僅擁有老校區12.3萬平方米校舍,而且擁有2000餘萬元的教學儀器設備、1100台教學用微機、30多個實驗室和實訓基地,以及校園網、外語調頻電台、多媒體視聽室、藝術展廳、模擬法庭、時裝表演廳等。電子閱覽室可查閱150GB電子讀物和2100種中文雜誌。計算機實驗室是陝西民辦高校中唯一按部頒標準建設並通過驗收的基礎實驗室。
姜維之塑像姜維之塑像
時下,位於西安西部大學城內的培華新校區占地980畝,一期工程已於2003年12月竣工,一座設備完善、功能齊全、環境優美、布局嚴謹的標誌性建築群,使西安培華學院這顆西部明珠更加燦爛。
西安培華學院闖出的“產教結合”的雙贏辦學之路,給業內人士留下諸多思考。這種被業內認可,並被譽之為“培華模式”的民辦高校發展的成功範例,已被一大批有志於研究中國民辦教育與中國經濟互動、同步發展的探索者們提供了一例難得的範本。
面對過去,姜維之院長很平靜,他曾多次說過,培華學院今天取得了成功,並擁有了累計5億多元的校、企資產,這首先要感謝黨和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感謝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尤其是傅學文老人,在培華最艱難時刻,捐出自己平生節衣縮食積攢的6﹒5萬元人民幣,設立培華“力學”獎學基金;李宗仁親屬李偉先生為學院捐贈3輛豐田小汽車;香港愛國人士李幼廣先生為培華建設無償捐資200萬元;加拿大駐華大使館為學校捐贈一套小型圖書館設備,還有許許多多朋友都幫助過“培華”,沒有他們無私的奉獻,就沒有培華的今天。
2004年,培華學院已被省教育廳批准增設國際經濟貿易、電子信息工程、日語、新聞學、財務管理5個本科專業,另有會計學、臨床醫學、法學等3個國家部控本科專業正在審批中。他還說,我和培華都要更上一層樓,都要與時俱進,勇往直前,中國民辦教育的發展任重道遠。培華尚在起步,培華尚需充實,還有艱難曲折的歷程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開闢,培華不能懈怠,更不敢驕傲,要吃苦到永遠,創新到永遠,奮鬥到永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