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助理研究員)

姜海(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助理研究員)

姜海,男,1989年11月出生,新聞學博士,現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助理研究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海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新聞學
人物經歷,研究領域,開設課程,學術成果,科研項目,出版專著,發表論文,所獲獎勵,

人物經歷

2017年畢業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獲新聞學博士學位。多次擔任國家廣電總局、四川省廣播電視廳、教育廳等核心項目研究人員,並為多家CSSCI期刊審稿專家及企業戰略顧問。現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助理研究員。

研究領域

1、新媒體與社會
2、視聽傳播(認知路徑)
3、健康傳播

開設課程

《廣播電視概論》(本科生)
《廣播電視史論》(本科生)
《廣告策劃》 (本科生)
《整合行銷傳播》(本科生、研究生)

學術成果

科研項目

主持項目: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希盛旬年項目“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下新媒體融入對老齡人口健康傳播的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8CXW015),在研;
主研項目: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基於風險社會視角下中國電視傳播的回響機制與應對策略研究”(項目編號:14CXW010),在研;
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研究專項項目“認知傳播與後媒介時代傳播”(項目編號:2082704194150) ,在研;
參與項目:
1、廣播電視公益廣告創作工作室扶持項目(項目編號:0010305502074),結項;
2、四川省廣電系統綠色頻率頻道創建與鍵捆紙測評(項目編號:0010305502035),結項;

出版專著

參與編寫
1、《理念、範式、方法:傳媒研究方法論》,四川大學出版社,2016年版;

發表論文

【CSSCI 期刊和集刊】
新媒體與社會系列:
1、《虛擬現實技術下數位化閱讀的沉浸傳播研究》,《中國出版》(一流期刊),第一作者,2016.09;
2、《數字出版知識變現何以可能?檢尋境套視線上平台的產業鏈整合模式》,《中國出版》(一流期刊),第一作者,2017.11;
3、《基於中國四城“圖書漂流”的實踐與思考》,《中國出版》(一流期刊),第一作者,2017.08;
4、《網際網路時代下數字出版的“把關人”何以可為?——檢視“數字編輯”的職業性轉向》,《出版發行研究》(CSSCI),第一作者,2018.2.(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5、《媒介融合場域下城市社區傳播演變的動力模式研究》,《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第一作者,2015.10;
6、《城市空間信息的傳播之維——基於框架媒介的傳播學分析》,《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獨立作者,2014.10;
7、《激活空間:城市傳播中的動力機制形成研究》,《西南民族大學學報》(CSSCI),獨立作者,2018.11(民族學權威期刊);
8、《數位化出版的專業性轉向——基於PGC模式的出版建構與實踐研究》,《出版發行研究》(CSSCI),第一作者,2015.06;
9、《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編輯的轉型路徑——兼論新型編輯崗位中的技術啟示》,《中國科技期刊研究》(CSSCI),第一作者,2019.02(出版學頂級期刊);
10、《數位化貨幣及其在數字出版與經營中的套用探析》,《出版發行研究》(CSSCI),第一作者,2014.04;
11、《手機二維碼在網路媒體中套用及發展前景》,《出版發行研究》(CSSCI),第一作者,2013.05;
12、《“網際網路+”背景下數字出版的平台型最佳化——基於深化B2O模式轎危初探》,《出版發行研究》(CSSCI),第一作者,2016.05;
視聽傳播(認知路徑) 系列:
1、《21世紀以來我國電視劇創作的問題與反思》,《現代傳播》(CSSCI),2013.10.(新華文摘觀點摘編);
2、《媒介的認知邏輯賦予:螢幕傳播引導之檢視》,《現代傳播》(CSSCI),第一作者,2017.08;
3、《全民閱讀的可視化轉向——基於“秀展閥連慨協閱讀”的視覺實踐性研究》,《編輯之友》(CSSCI),第一作者,2017.09;
4、《多重視域下認知傳播學的本質特性》,《中州學刊》(CSSCI),第一斷蘭碑作者,2016.01;
5、茅乘疊拳《移動閱讀的“可讀”與“可悅”:一種視覺傳播的認知分析》,《編輯之友》(CSSCI),獨立作者,2019.01;
6、《鐵血而悲壯的民族史詩,深層而敬畏的川魂再現》,《中國電視》(CSSCI),2014.03;
7、《找準方向促進本土化,搭建平台實現市場化》,《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獨立作者,2016.06;
8、《媒介批評與廣播電視宣傳管理》,《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07;
9、《2012:中國電視劇創作年度報告》,《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3.03;
健康傳播系列:
1、《從健康傳播看“城市病”——一種互動空間觀的傳播分析》,《當代傳播》(CSSCI),獨立作者,2017.11;
2、《編輯人員職業流動中的健康選擇機制研究》,《中國出版》(CSSCI),第一作者,2018.2;
3、《“逆城市化”的動力模式:一個健康傳播的分析框架》,《吉首大學學報》(CSSCI),第一作者,2018.10;
【其他刊物和學術報刊】
1、《融合現狀·發展路徑·範式轉變——基於虛擬現實的西方媒體融合研究》,收錄於《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藍皮書,獨立作者,2016年;

所獲獎勵

2010年,少兒藝術電視大賽三等獎,中央電視台;
2011年,“年度優秀特派記者”,騰訊·大渝網;
2012年,“全國優秀學子論文二等獎”,《新聞世界》;
2013年,四川省首屆新聞傳播研究生論壇一等獎;
2014年,重慶市新聞傳播論壇論文二等獎;
2015年,四川大學學生最高獎:“唐立新獎”;
2016年,國家廣電總局,電視藝術最高獎“飛天獎”二等獎;
2016年,國家廣電總局,中廣聯合會論文二等獎;
2016年,四川省廣播電視學會年度論文優秀獎;
2012、2013、2014、2016,四次獲得國家獎學金;
9、《融媒體時代科技期刊編輯的轉型路徑——兼論新型編輯崗位中的技術啟示》,《中國科技期刊研究》(CSSCI),第一作者,2019.02(出版學頂級期刊);
10、《數位化貨幣及其在數字出版與經營中的套用探析》,《出版發行研究》(CSSCI),第一作者,2014.04;
11、《手機二維碼在網路媒體中套用及發展前景》,《出版發行研究》(CSSCI),第一作者,2013.05;
12、《“網際網路+”背景下數字出版的平台型最佳化——基於深化B2O模式初探》,《出版發行研究》(CSSCI),第一作者,2016.05;
視聽傳播(認知路徑) 系列:
1、《21世紀以來我國電視劇創作的問題與反思》,《現代傳播》(CSSCI),2013.10.(新華文摘觀點摘編);
2、《媒介的認知邏輯賦予:螢幕傳播引導之檢視》,《現代傳播》(CSSCI),第一作者,2017.08;
3、《全民閱讀的可視化轉向——基於“秀展閱讀”的視覺實踐性研究》,《編輯之友》(CSSCI),第一作者,2017.09;
4、《多重視域下認知傳播學的本質特性》,《中州學刊》(CSSCI),第一作者,2016.01;
5、《移動閱讀的“可讀”與“可悅”:一種視覺傳播的認知分析》,《編輯之友》(CSSCI),獨立作者,2019.01;
6、《鐵血而悲壯的民族史詩,深層而敬畏的川魂再現》,《中國電視》(CSSCI),2014.03;
7、《找準方向促進本土化,搭建平台實現市場化》,《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獨立作者,2016.06;
8、《媒介批評與廣播電視宣傳管理》,《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07;
9、《2012:中國電視劇創作年度報告》,《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3.03;
健康傳播系列:
1、《從健康傳播看“城市病”——一種互動空間觀的傳播分析》,《當代傳播》(CSSCI),獨立作者,2017.11;
2、《編輯人員職業流動中的健康選擇機制研究》,《中國出版》(CSSCI),第一作者,2018.2;
3、《“逆城市化”的動力模式:一個健康傳播的分析框架》,《吉首大學學報》(CSSCI),第一作者,2018.10;
【其他刊物和學術報刊】
1、《融合現狀·發展路徑·範式轉變——基於虛擬現實的西方媒體融合研究》,收錄於《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藍皮書,獨立作者,2016年;

所獲獎勵

2010年,少兒藝術電視大賽三等獎,中央電視台;
2011年,“年度優秀特派記者”,騰訊·大渝網;
2012年,“全國優秀學子論文二等獎”,《新聞世界》;
2013年,四川省首屆新聞傳播研究生論壇一等獎;
2014年,重慶市新聞傳播論壇論文二等獎;
2015年,四川大學學生最高獎:“唐立新獎”;
2016年,國家廣電總局,電視藝術最高獎“飛天獎”二等獎;
2016年,國家廣電總局,中廣聯合會論文二等獎;
2016年,四川省廣播電視學會年度論文優秀獎;
2012、2013、2014、2016,四次獲得國家獎學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