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歷史悠久,是四川大學文科教學和科學研究實力最雄厚的學院,現任學術院長曹順慶教授,院黨委書記古立峰教授,院長李怡教授,副書記張瑩,副院長胡易容教授、周維東教授、張放教授。學院擁有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三大學科群,有1個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全國僅有五所院校有中國語言文學國家重點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三個一級學科在第二輪、第三輪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先後排名全國第五。在第四輪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排名為全國並列第三,等級為A,新聞傳播學學科等級為B+。

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正式拉開“雙一流”建設的序幕。2017年,四川大學入圍“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將重點建設12個一流學科(群),以中國語言文學和新聞傳播學兩個一級學科為主幹學科的“中國語言文學與中華文化全球傳播”學科群榜上有名。學院未來的學科發展將緊密圍繞“中國語言文學與中華文化全球傳播”學科群一流建設方案展開。力爭在鞏固和完善現有學科的基礎上,以構築全球化語境下的中華文化立體化傳播體系為背景,開展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到本世紀中葉,將“中國語言文學與中華文化全球傳播”學科群建設成為有川大風格和中國特色的國際學術高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 創辦時間:1998年
  • 知名校友:韓三平 
  • 所屬地區:中國成都
  • 黨委書記:古立峰
  • 院長:李怡
  • 下設系: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望江路 29 號
歷史沿革,師資力量,系所設定,系、教研室,學科水平,人才培養,本科專業,研究生專業,博士點,碩士點,博士後流動站,科研成果,國際交流,

歷史沿革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具有悠久的歷史。早期四川大學曾設文學院、理學院、工學院、農學院等幾大學院,文學院歷任院長有向楚朱光潛等學術名家,曾任中文系主任的有向宗魯劉大傑潘重規楊明照等著名學者。50年代院系調整,撤銷文學院建制,分為中文、外文、歷史等系。1994年恢復文學院,包括中文、歷史等系。1998年又進行調整,將原四川大學文學院中文系與原四川大學新聞學院合併,組建成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在職教職工156人,其中教授55人(含博士生導師36人),副教授41人。他們中有歐洲科學與藝術院院士1名(曹順慶)、四川大學文科傑出教授(享受院士待遇)2人(項楚、曹順慶),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曹順慶、張弘、金惠敏),青年長江學者2人(傅其林、周維東),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2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1人,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2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2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人及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8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3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8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1人,國家級學會正副會長9人。

系所設定

學院現下設中國文學系、中國語言學系、新聞學系、廣告與傳播學系、影視藝術系、藝術理論與文化產業系等6個教學系,另設漢語言文學研究所、漢語史研究所、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新聞傳播研究所、廣播電視研究所、符號學與傳媒學研究所、新媒體研究所、西部廣播電視研究中心、文學藝術研究中心等13個科研機構。現有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與套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少數民族文學與文學人類學、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戲劇與影視學、藝術理論與文化產業14個教研室。

系、教研室

研究所、中心
序號
教研室
負責學位點
教研室主任
1
文藝學教研室
文藝學
閻嘉
2
語言學與漢語國際教育教研室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漢語國際教育
漢語國際教育碩士(MTCSOL)
李宇鳳
3
漢語言文字學教研室
漢語言文字學
顧滿林
4
中國古典文獻學教研室
中國古典文獻學
宗教語言文學
羅鷺
5
中國古代文學教研室
中國古代文學
張朝富
6
中國現當代文學教研室
中國現當代文學
姜飛
7
少數民族文學與文學人類學教研室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文學人類學
李菲
8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研室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盧迎伏
9
戲劇影視學教研室
文藝與傳媒
王彬
10
新聞學教研室
新聞學
陳雪奇
11
傳播學與新媒體教研室
傳播學
網路與新媒體
張悅
12
廣播電視學教研室
廣播電視學
曾婭妮
13
廣告學與符號學教研室
廣告與媒介經濟
符號學
饒廣祥
14
編輯出版學教研室
編輯出版學
出版碩士(MP)
白冰
15
藝術理論與文化產業教研室
藝術學理論
匡宇
  • 中國俗文化研究所
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是依託於國家重點學科中國古典文獻學,以及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三個博士點,按照科研體制改革的精神,重新規劃研究方向,實行人員最佳化組合,面向全國招聘人才而組建的新型研究機構。
我校的俗文化研究一貫具有優勢。項楚的變文、歌辭、白話詩研究,其卓越成就為國內外所公認。其《敦煌文學叢考》獲原國家教委首屆人文社科一等獎,《王梵志詩校注》獲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科一等獎。周裕鍇的俗文學和禪宗偈頌研究,在海內外學術界也很有影響,其《宋代詩學通論》獲教育部第二屆人文社科二等獎、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三等獎。俞理明教授、雷漢卿教授、張勇教授等也曾獲四川省政府優秀科研成果獎。此外,近10年來,兩個博士點的青年科研人員開拓了民間信仰研究領域,發展勢頭迅猛,取得很大成績。1999年6月,根據科研體制改革的精神,由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三個學科點對原有研究方向重新規劃,對原有學術力量實施最佳化組合,建成了本所。並邀請國內名牌大學的傑出教授加盟,實現強強聯合,如清華大學的王小盾教授、浙江大學的張湧泉教授、南京師範大學的董志翹教授皆是學壇翹楚。目前全所科研人員少而精,大都承擔著本領域的國家或部省級項目,整體力量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
目前本研究所由項楚教授任所長,周裕鍇教授、李誠教授任副所長。
  • 漢語言文學研究所
成立於 1981 年,本所在漢語史、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文學人類學等方面研究成果突出,郭沫若研究、中國現當代詩歌和散文的研究亦蜚聲海內外。其與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中文系合辦並具體承辦的學術期刊《中外文化與文論》自 1996 年出版以來,在海內外產生較大影響。研究所目前承擔有國家、省部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與一般項目10 餘項,所長馮憲光
  • 漢語史研究所
成立於 1990 年。含漢語史、文字學、漢語辭書 3 個研究方向,中古漢語辭彙研究是其主要研究方向,在全國高校中居領先地位。近年來,該所創建並不斷健全了"中古漢語語料、資料庫"。研究所名譽所長張永言教授,現任所長為俞理明教授,成員有張永言、趙振鐸向熹蔣宗福雷漢卿楊文全、楊光榮等教授。
  • 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
成立於 1998 年,主要研究比較詩學、比較文學學科理論、中外文學關係。主要成員有曹順慶楊武能趙毅衡徐新建王曉路等學者,所長為曹順慶教授。
  • 文學藝術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涉及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戲劇與影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以及藝術理論與文化產業系、影視劇創作與製作中心等。
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在藝術美學、中國古代藝術史、藝術人類學、藝術符號學、藝術文化設計等方向上形成了豐富的學術積澱和鮮明的自身特色,近五年來承擔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在國內藝術學領域權威期刊《文藝研究》發表論文12篇,國際A&HCI檢索論文數篇。此外,本學科學者不僅先後獲11項國家專利授權和2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還多次參與金沙博物館、成都寬窄巷子等全國知名的重要文化藝術產業策劃。現任主任為曹順慶教授。
  • 新聞傳播研究所
成立於 1994 年 12 月,其學術特色重在研究新聞理論、新聞業務和新聞史方面的實際問題,緊密為新聞實際工作服務並在報業研究方面頗具特色。首任所長邱沛篁教授,現任所長歐陽宏生教授。
  • 廣播電視研究所
成立於 1995 年。該所所為高校師生科研、實踐作品成果提供及時發表、出版的機會,在“教學、科研、實踐”上開創了一條社會與高校互利合作共同發展的新路子。現任所長為蔡尚偉教授。
  • 文化傳播研究中心
創辦於2003年12月,是集研究、諮詢、培訓以及其他相關專業活動於一體的學術機構。中心的宗旨在於綜合發揮四川大學的學科優勢,聯合國內外有關學術力量,運用科學研究方法和手段,面向地方與國家戰略需求,開展前瞻性、戰略性和創新性的文化研究。承擔國內外重大科研項目、接受地方委託決策諮詢任務、培養和培訓有關專門人才。中心以四川大學為依託,面向全國乃至全球,由高校優秀管理專家、政府職能部門、科研院所研究人員以及企業共同參與,以自覺推動中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以及文化傳播為己任,致力於科學研究、學術交流與合作。現任所長王炎龍副教授。
  • 文化產業研究中心
成立於2004年,是四川大學所屬的從事文化傳播與文化產業基礎理論、套用理論、管理決策理論研究的跨學科、跨院所的綜合性研究機構。中心的宗旨是發揮各學科綜合優勢,深入研究世界文化產業特別是亞太地區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現狀及走向,為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建設性思路與方案,提供有關決策諮詢服務,培養和培訓有關專門人才,為文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現任主任為蔡尚偉教授。
成立於2009年,該研究所是為促進文學與音樂學科間的互動交流和交叉融合,實現跨學科研究與優質教育資源整合,為國家培養文學與音樂專業的高級人才,更好地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的需要,經兩校共同協商而建立的一個學術研究機構。
該研究所所長曹順慶教授,成員有四川音樂學院柴永柏教授、易柯教授、敖昌群教授、宋名築教授、甘紹成教授、胡曉教授等六位學者擔任副博導工作,通過合作方式聯合培養“文學與音樂跨學科研究”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
自2009年成立以來,該研究所圍繞“文學與音樂跨學科研究”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培養工作,制訂招生計畫和培養方案,開設相關課程。迄今,共培養了10餘名“文學與音樂跨學科研究”專業方向博士研究生,從2013年起,該研究所開始招收藝術學學位“藝術與文學”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
  • 騰訊新媒體研究所
2009年5月成立,是四川大學與著名IT公司、新媒體騰訊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的研究機構,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媒體的發展趨勢、新媒體的社會影響,依靠新媒體有效應對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的策略等。現任所長為蔣曉麗教授。
  • 嬌子創意產業研究所
研究所是整合四川大學校外內從事文化產業、廣告行銷及品牌傳播以及相關領域研究的學術力量和專家隊伍,進行創意產業研究、相關學術交流、組織合作攻關的高校學者與行業專家自由結合型的非正式編制的研究機構,也是發展四川大學對正在蓬勃發展的新興創意產業進行適時觀察與研究的機構。現任所長為楊效宏教授。
研究所的基本任務:適時觀察和注視當前正在蓬勃發展的我國創意產業的動態、尤其是我國在產業領域的創新理念、創新人才和創新模式的最新進展,並依此建立創意產業文獻資料和信息檔案庫。同時尋求與產業領域企事業單位和組織的合作,進行相關方面的科研課題和組織學術活動。
本所中長期目標是加強與產業領域內相關企事業單位與組織的合作,進行產業創新理念與實施效果的研究和創意人才的研究與評估等專業學術活動。今後的目標為擴展國家級或省部級研究課題立項,召開有國內外同行學者參加的學術討論會,加強與國內外創意產業領域研究機構學術聯繫與交流,創辦學術刊物或專業網站,逐步成為在全國有影響的在創意產業領域的研究基地。
研究所的任務方向:為政府提供創意產業的政策諮詢;為創意產業企業提供市場策略諮詢;為創意產業市場發展提供前瞻性的研究;為創意產業提供原創性的內容及成果。
  • 符號學-傳媒學研究所
2008年12月創立,隸屬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由趙毅衡教授主持。該研究所系統把符號學方法擴展至傳媒學、文化研究、敘述研究,以及中國典籍研究,拓寬了符號學運動的封面。
  • 出版專業輯刊《符號與傳媒》(Signs&Media)
  • 建立網站“符號學論壇”,編輯電子刊物《符號學-傳媒學研究動態》
  • 編輯《符號學叢書》、《符號學開拓叢書》
  • 出版《當代符號學譯叢》
  • 開設符號學與符號敘述學課程,並招收碩博士

學科水平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是四川大學文科教學和科學研究實力最雄厚的學院,以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學院、培養高層次人才為目標,形成包括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後各種層次的辦學體系,所屬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三個一級學科在第二輪、第三輪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先後排名全國第五。在第四輪教育部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排名為全國並列第三,等級為A,新聞傳播學學科等級為B+。
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現為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四川大學文科唯一的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設有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2個本科專業,漢語國際教育碩士(MTCSOL)專業學位授權點,以及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還設有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俗文化研究所、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比較文學研究基地、四川省社會科學普及基地中國傳統文化普及基地和四川省“2011計畫”中國多民族文化凝聚與國家認同協同創新中心等重點科研基地。近年來,四川大學中國語言文學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國多民族文學的共同發展研究”、“甘青川藏族口傳文化匯典”、“俄羅斯《中國精神文化大典》中文翻譯工程”、“敦煌變文全集”、“西方新馬克思主義文論與空間理論重要文獻翻譯和研究”、“東歐馬克思主義美學文獻整理與研究”、“明清以來西南官話區地方志方言俗語集成”、“中國古代音樂文學通史”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英語世界中國文學的譯介與研究”等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並在《文學評論》、《中國語文》、《文藝研究》、《外國文學評論》等國內頂尖期刊和A&HCI期刊上發表論文數十篇,專著《敦煌文學叢考》、《王梵志詩校注》、《唐代白話詩派研究》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簡明漢語史》、《佛典與中古漢語辭彙研究》、《宋代詩學通論》、《世說新語辭典》、《中外文論史》(四卷本)、《比較文學學科史》、《日本體驗與中國現代文學的發生》等學術成果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民歌與國學:民國早期“歌謠運動”的回顧與思考》、《<集韻>校本》等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教學改革成果“比較文學學科建設與雙語人才培養”、“比較文學教學團隊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先後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中國詩歌藝術》、《比較文學》、《中華文化》等課程入選國家級精品課程,比較文學教學團隊入選國家級教學團隊,主辦的學術集刊《中外文化與文論》、《漢語史集刊》、《中國現代文學與文化》為CSSCI來源集刊,Comparative Literature: East and West為全英文國際期刊,由國際著名出版社routledge出版,形成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研究、傳統語言文字與文獻研究、宗教語言文學研究、敦煌學研究、俗文化研究、比較文學變異學研究、文學人類學研究、文化批評研究、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研究等特色方向,在國內、國際學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現為四川省重點一級學科,設有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網路與新媒體等5個本科專業,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下設新聞學、傳播學、廣播電視學、廣告與媒介經濟、編輯出版學、網路與新媒體、符號學等7個二級學科點)和新聞傳播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以及新聞與傳播碩士(MJC)、出版碩士(MP)2個專業學位點,還設有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社會輿情與信息傳播研究中心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融合發展重點實驗室。近年來,四川大學新聞傳播學承擔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新形勢下提升輿論引導力對策研究”、“當今中國文化現狀與發展的符號學研究”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文化產業合作共贏模式及路徑研究”等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並多在《新聞與傳播研究》、《文藝研究》等國內頂尖期刊和SSCI、A&HCI期刊上發表論文,專著《輿擎中國——新形勢下輿論引導力提升方略研究》、《廣義敘述學》和《傳媒與文化——文化視角下的傳媒研究》分別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教學改革成果“實行教學、科研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探索文科教育改革新途徑”、“開創密切社會聯繫新思路,探索培養新聞人才新模式”先後獲得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主辦的中英雙語學術期刊《符號與傳媒》(Signs & Media)、與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共建的學術期刊《新聞界》均為CSSCI來源刊物,形成了新聞輿論與導向研究、媒介與集體記憶研究、西部廣播電視研究、“美麗中國”研究、廣告與傳播符號學研究、民族出版與公益出版研究、網路行為與認知研究等特色方向,在國內、國際新聞傳播學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新聞傳播學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四川大學文科綜合實驗教學中心新聞與傳播分中心,具體包括傳播認知科學實驗室、數字采編實驗室、焦點小組實驗室、新媒體實驗室、演播廳等,實驗用房總面積達1060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900多台件,總價超過1000萬元。
學院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以培養高層次人才為目標,已形成以“本科生教育為基礎,研究生培養和科學研究為重點,其他辦學形式為補充”的辦學格局。學院十分重視對本科生和研究生學術根柢與學術研究能力的培養。每學期都開展大型系列學術講座,邀請國際、國內著名學者主講,大大拓展了全院師生的學術視野。還舉辦了多期由優秀博士生主講的“博士論壇”,以及由碩士研究生和部分本科生參與主講的“尊經論壇”;同時積極鼓勵本科生進行文學創作,資助出版了《起點》、《青桐》等文學刊物,資助所有主幹課出版了課程刊物。
學院圖書館目前擁有圖書資料約10萬冊,設有工具書室、流通書室及學術期刊室;現有10多間實驗用房,總面積600多平方米,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600多台件。

人才培養

學院以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學院、培養高層次人才為目標,形成本科、碩士、博士和博士後各種層次的辦學體系。學院現有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設有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新聞傳播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漢語國際教育、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戲劇影視文學等8個本科專業;有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出版碩士3個專業學位點。學院現有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32名,在讀博士生320人、碩士生1296人(其中專業學位研究生約占三分之一),本科生1718人,留學生54名。
經過一代又一代教職員工的努力奮鬥,學院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中成績斐然,所培養的博士生已有多人成為長江學者,1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6人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提名,已成為西部第一,全國領先的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和藝術學理論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重鎮。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正式拉開“雙一流”建設的序幕。2017年,四川大學入圍“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將重點建設12個一流學科(群),以中國語言文學和新聞傳播學兩個一級學科為主幹學科的“中國語言文學與中華文化全球傳播”學科群榜上有名。學院未來的學科發展將緊密圍繞“中國語言文學與中華文化全球傳播”學科群一流建設方案展開。力爭在鞏固和完善現有學科的基礎上,以構築全球化語境下的中華文化立體化傳播體系為背景,開展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到本世紀中葉,將“中國語言文學與中華文化全球傳播”學科群建設成為有川大風格和中國特色的國際學術高地。

本科專業

  • 本科專業及其培養目標
  • 漢語言文學(含中國語言文學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深厚的漢語言文學藝術修養和實際套用能力,可從事秘書寫作、宣傳出版、公關策劃等工作的高素質複合型專門人才。其中,漢語言文學基地班以培養基礎紮實的學術研究人才為主要目標。
    主幹課程:寫作、套用文寫作、秘書學、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美學、影視文化學、書法等。
    就業方向:到黨政機關或企事業單位從事文秘、管理、文化宣傳、公共關係及其他文字工作或到文化、新聞、出版、影視、教育等部門從事研究、編採、評論、創作、教學等工作。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 漢語國際教育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深厚的漢語言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素養,有較好的外語能力,且對中國文學和西方文學、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均有相當了解,能勝任對外文化交流、駐外機構和外資單位工作及對外漢語教學,進而從事比較文化研究的專業人才。
    主幹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文化概要、外國文化概要、英語聽說、英語精讀、英語寫作、比較文學概論、外國文學等。
    就業方向:在高等院校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和研究工作;在國家機關外事部門從事對外宣傳、文化交流等工作;在文化、新聞、出版等部門從事采編、研究、評論、創作等工作。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 新聞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系統的新聞傳播理論基礎及熟練的新聞採訪、編輯、寫作、評論、攝影等專業技能的新聞學高級專業人才。
    主幹課程:新聞學概論、新聞採訪學、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新聞攝影、廣播理論與業務、電視新聞、深度報導寫作研究、大眾傳播學、廣告學等。
    就業方向:到報社、雜誌社、廣播電台、電視台、出版社擔任編輯、記者工作,也可到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宣傳工作或到新聞教育與研究部門任職。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 廣播電視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系統的電視、廣播新聞傳播、廣播電視編導理論基礎及熟練專業技能,具有較高政治水平、文學藝術修養的電視與廣播記者、編輯、編導、策劃、製作、播音、主持人等高級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廣播電視概論、電視攝像、播音與主持、廣播電視節目學、廣播電視與網路、電視編輯學、電視新聞學、電視專題節目、廣播電視藝術概論等。
    就業方向:在廣播電視系統、新聞宣傳單位和文化部門從事記者、編輯、編導、主持、策劃、製片等工作;在企事業文化單位、廣告公司等從事文化形象策劃等工作。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 廣告學
  •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紮實的廣告理論基礎、廣博的人文素養、較強的廣告傳播學專業知識和操作能力,能從事廣告創意、設計製作、經營管理等工作的廣告學複合型創新人才。
    主幹課程:廣告基礎理論、廣告調查、廣告心理學、廣告策劃學、廣告文案、廣告美術基礎、廣告設計、廣告攝影、廣告文化學、廣告媒體學、美學、大眾傳播學、中外文學史等。
    就業方向:到廣告公司、企業廣告行銷部門、廣告管理部門、報刊電視和雜誌等媒體廣告部門或編輯策劃部門工作。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 編輯出版學
  •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編輯出版學基本理論素養、專業基礎知識、創新精神與綜合能力的高素質複合型高級編輯出版人才。
    主幹課程:編輯出版理論、外國出版產業、出版經營管理、書刊編輯業務、書籍裝幀與電腦排版、多媒體與電子出版業、圖書市場行銷、讀者學、大眾傳播學等。
    就業方向:到出版社、雜誌社、其他傳媒產業和宣傳、文教部門等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從事編輯、出版、發行及其經營管理等實際工作。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 網路與新媒體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系統的網路與新媒體基本理論素養、專業基礎知識、熟練的文案寫作、美工設計、數據分析、程式編寫和運營管理等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具備政治素養、文學藝術修養及創新精神的全媒體人才。
    主幹課程:新媒體概論、大眾傳播學、用戶調研與數據分析、傳播效果理論基礎、數字媒體編程基礎、Web軟體開發技術、移動媒體軟體開發、計算機平面設計、Flash動畫製作、網路與新媒體信息采編、網路與新媒體產品策劃、全媒體整合傳播、網路新聞與文化傳播等。
    就業方向:可在報社、雜誌社、廣播電台、電視台、出版社、廣告公司、企業廣告行銷部門、廣告管理部門等擔任新媒體編輯、策劃、製作等工作,也可在企事業單位從事新媒體宣傳工作或在新聞傳播教育與研究機構任職。。
    授予學位:文學學士

研究生專業

博士點

050101文藝學
01 中國古代文論02 文藝美學03 文化與文論04 藝術美學05 文藝理論
050102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01 漢語套用與規範02 對外漢語
050103漢語言文字學
01 漢語辭彙史02 漢語語法史
050104中國古典文獻學
01 古文獻學02 中國俗文化文獻03 古典文學文獻
050105中國古代文學
01 中國古代俗文學02 唐宋文學03 明清文學
050106中國現當代文學
01 中國現當代文學與現代文化02 中國現當代詩歌03 海外華文文學
050107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
01 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02 多民族文學的跨文化比較
05010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01 比較文學02 比較詩學03 歐美文學04 中外文化與文學05 俄蘇文學06 文學與音樂跨學科研究
07 中外文學關係
0501J1中華文化國際傳播
01 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研究02 跨文化傳播學研究03 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史
0501Z1文藝與傳媒
01 文化與傳媒02 音樂藝術研究03 文化科技04 影視劇研究
0501Z2文學人類學
01 文學人類學02 文化遺產與人類學
0501Z3漢語國際教育
01 漢語國際教學理論及套用02 漢語國際傳播與跨文化交際
0501Z4宗教語言文學
01 宗教語言02 宗教文學03 宗教文獻
050301新聞學
01 新聞傳播業務02 新聞傳播史論03 新聞傳播與社會發展
050302傳播學
01 公共傳播02 傳媒與文化產業03 傳播學與符號學
0503J3符號學
01 理論符號學02 設計符號學
0503Z1廣播電視學
01 廣播電視史論02 廣播電視新聞03 廣播電視經營與管理04 電視文化與紀錄片
0503Z4網路與新媒體
01 新媒體與社會文化02 網路與新媒體產業
130100藝術學理論
01 比較藝術學02 藝術理論與批評03 文化遺產與藝術人類學04 藝術生產與文化產業05 電影學

    碩士點


    學院現有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及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新聞與傳播碩士出版碩士3個專業學位點。
    • 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屬碩士點
    • 文藝學。研究方向:文藝理論與批評、文藝美學、當代審美文化、中國文化與文論、西方文化與文論
    • 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現代漢語語法辭彙、現代語言學理論、 中外語言與文化比較研究
    • 漢語言文字學。研究方向:上古漢語研究、中古及近代漢語研究、現代漢語研究
    • 中國古典文獻學。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文獻、中國俗文化文獻、宗教文獻、敦煌文獻
    •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方向:先秦兩漢文學、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宋元文學、明清文學、中國文化與文學
    •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現當代詩歌、中國現代文學與外國文學、中國現當代小說、中國現當代文學思潮與流派
    •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方向:比較詩學、比較文學、西方文學思潮與文論、英美文學、俄國文學、東方文學與文論
    • 文藝與傳媒。研究方向:文化設計研究、傳播媒體學、設計美學、西方傳媒理論研究
    • 文化批評。研究方向:文化研究、文化產業運作與管理
    • 文學人類學。研究方向:文學人類學、民俗學、宗教人類學、媒體人類學
    • 佛教語言文學。研究方向:佛教文獻、佛教語言、佛教文學、宗教信仰文化、中外宗教信仰文化交流
    • 廣播影視文藝學。研究方向:影視理論與批評、影視史研究、比較影視研究、廣播電視文藝與文化、電視劇研究
    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下屬碩士點
    • 新聞學。研究方向:新聞業務研究、新聞史論研究、廣播電視新聞研究、傳媒經營研究、國際新聞傳播
    • 傳播學。研究方向:傳播理論研究、編輯出版研究、廣告研究、影視傳播研究、網路傳播研究、符號學與傳播學
    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下屬碩士點
    • 藝術學理論。研究方向:比較藝術學、藝術理論與批評、藝術史與藝術人類學、音樂文化學、藝術生產與文化產業
    專業學位點

    博士後流動站

    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
    四川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流動站由國家人事部於1998年批准設站。設站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系國家重點一級學科,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涵蓋下設的8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及自主設定的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其中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文藝學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為國家重點學科。本一級學科科研實力雄厚,設有國家“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211工程”重點建設項目1個;在職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27人,其中四川大學文科傑出教授(享受院士待遇)2人,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1人,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1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1人,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1人,教育部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1人,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1人及“新世紀優秀人才”7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在教育部第二次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四川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排名全國第5。
    本流動站目前在以下方向提供博士後科研合作:
    1.文藝學(國家重點學科)
    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論、文藝美學、文化與文論、藝術美學、文藝理論、文藝與傳媒、影視劇研究、符號學
    2.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
    研究方向:漢語套用與規範、漢語國際教育
    合作導師:俞理明雷漢卿楊文全
    研究方向:漢語辭彙史、漢語語法史、宗教典籍語言
    合作導師:項楚、俞理明、蔣宗福、雷漢卿、譚偉
    4.中國古典文獻學(國家重點學科)
    研究方向:古文獻學、中國俗文化文獻、古典文學文獻、宗教文獻
    合作導師:項楚、周裕鍇、張勇
    5.中國古代文學
    研究方向:中國古代俗文學、唐宋文學、明清文學、宗教文學
    合作導師:項楚周裕鍇謝謙呂肖奐
    6.中國現當代文學
    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與現代文化、中國現當代詩歌、海外華文文學
    合作導師:李怡、靳明全趙毅衡
    研究方向: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多民族文學跨文化比較
    合作導師:徐新建
    8.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國家重點學科)
    研究方向:比較文學、比較詩學、中外文化與文學、歐美文學、俄蘇文學、中外文學關係、文學與音樂跨學科研究、文化研究、文學人類學、中華文化國際傳播
    合作導師:曹順慶趙毅衡王曉路劉亞丁、徐新建、靳明全
    新聞傳播學博士後流動站
    四川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流動站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於2012年批准設站。設站一級學科新聞傳播學系四川省重點一級學科,西部地區唯一的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擁有專職教師及科研人員34人,其中教授11人(含博士生導師5人),具有博士學位的人員達到70%以上。近五年來,本學科在職專業教師承擔了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新形勢下提升輿論引導力對策研究”和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我國文化產業政策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民生新聞發展走向研究”等在內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2項,發表論文374篇(其中CSSCI來源期刊論文145篇),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8項(其中二等獎以上2項)。在2012年教育部第三次全國高校學科評估中,四川大學新聞傳播學排名全國第5。
    本流動站目前在以下方向提供博士後科研合作:
    1.新聞學
    研究方向:新聞業務、新聞史論、新聞傳播與社會發展
    合作導師:蔣曉麗歐陽宏生蔡尚偉
    2.傳播學
    研究方向:公共傳播、廣播電視、傳媒與文化產業、網路與新媒體、傳播學與符號學
    合作導師:蔣曉麗、歐陽宏生、蔡尚偉、趙毅衡

    科研成果

    近五年來,學院科研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和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7項; 2008至2012年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共46項;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外國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語文》、《新聞與傳播研究》上發表文章52篇,SSCI和A&HC18篇,大大提升了我院在學校及全國高校中的學術聲譽和學術競爭力。在“211叢書”中出版的許多著作獲得了較高的社會評價,獲得了國家、教育部、四川省等不同等級的社科成果獎。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二、三等獎共6項,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二、三等獎總計32項;以及教育部優秀教材獎、省教育廳獎等其它獎多項。擁有國家級精品課程3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比較文學)。

    國際交流

    學院建立和完善了與國內外專家、同行進行學術交流的機制。每年舉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密切跟蹤國際、國內學術的前沿動態。到目前為止,主辦了中國古典文獻學、國際比較文學、中國俗文化研究、中國飲食文化、新聞傳播等國際學術研討會及漢語史研究、中外文論研究學術研討會等多個國內重要學術會議;同時,與美國、加拿大、英國、荷蘭、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我國台灣、香港等10餘所著名高校建立了學術交流、互訪講學、合作研究等雙向合作交流關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