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山(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

姜山,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80後寫手,主要從事小說及影視劇本創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山
  • 出生地:哈爾濱市呼蘭縣
  • 出生日期:1982年11月16日
  • 代表作品:《我們十七八》《走過冬季》
人物簡介,主要創作,代表作品,相關評價,新聞連結,

人物簡介

1982年11月16日出生於我國著名左翼女作家蕭紅的故鄉——哈爾濱市呼蘭縣(現為哈爾濱市呼蘭區)。2002年因長篇小說處女作《我們十七八》被保送到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學習,引起強烈反響,並因此成名,現為哈爾濱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師,開設課程古代文學、基礎寫作等。
姜山

主要創作

一、2002年6月,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長篇小說《我們十七八》,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曹文軒教授為之作序。
二、2003年3月,受中央電視台、黑龍江省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鄭都影視廣告有限責任公司委託,創作出24集電視連續劇《走過冬季》的電視文學劇本
三、2004年12月,電視劇本《走過冬季》通過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審批立項,準許拍攝。
四、2005年1月,《走過冬季》由郭林導演執導,在哈爾濱市順利開機,並於2005年4月結束拍攝。
五、2005年11月中旬,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詩集《似詩非詩》(暫命名)。
六、2006年,創作並完成24集工業題材電視劇《咱們工人老大哥》
七、2003年《劇作家》:電視劇本《非常時期的愛情》。
八、2005年《北大荒文學》: 短篇小說《小Z這傢伙》。
九、2003年《詩林》:古詩詞《姜山詞二首》。
十、2001年《語文天地》:詩歌《寸草春暉》
十一、於2004年《詩詞歌賦》:《姜山自度詞》(6首)。
科研成果  一、2003年5月在《寫作》雜誌下半月刊發表論文《長篇小說〈我們十七八〉創作談》。
二、2004——2005年,參加黑龍江省教育廳科研立項、經費資助項目《蕭紅藝術研究》。
三、2004年5月,在華南師範大學《語文月刊》第五期(總第266期)上發表論文《視景聞聲意境幽——王維〈田園樂〉其六淺析》。
四、2003年6月,在《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第3期第21卷(總第104期)發表論文《生活·感悟·品格》。
五、2003年6月,在哈爾濱師範大學呼蘭師專學報》第2期(總第76期)發表論文《外來詞說要及哲學思考》。
六、2004年3月,在哈爾濱師範大學呼蘭師專學報》第1期(總第79期)發表《〈呼蘭河傳〉:一首悠悠的思鄉曲》。
七、《長篇小說〈我們十七八〉創作談》以及《外來詞說要及哲學思考》,分別被香港學術刊物《現代教育研究》、《教育經濟與管理》要求刊登。

代表作品

《我們十七八》內容提要  一個是文采出眾、氣質非凡的女生夏雨;一個是性情古怪、書生氣十足的男孩楊小帥,被代課老師賈桂珍認為是“早戀分子”。他們在為自己洗脫罪名的過程中,無意中發現了老師——賈桂珍的一連串的問題。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賈桂珍竟單方地迷戀上了自己的學生——楊小帥。為此,楊小帥不勝恐慌、避而遠之。
由於賈老師師德較差 、言行失度、教學能力低、整體素質不合格,所以給所任班級造成了混亂。同學們出於為自己的未來著想,在原班長譚秋岩的帶領下,幫助賈老師改正過錯。但是,賈老師認為同學們這是與她為敵,更變本加厲地整治學生。
同學們無奈,將賈老師的問題反映給了校長。校長非常重視,責成有關領導對其進行批評教育。但是,賈老師不思悔改,仍然我行我素,學校只好將其辭退。
在此事件中,該班同學夏雨、譚秋岩、官旺、葉子、郝韻、步曉花、楊小帥 、冷泠泠,還有報社記者歐陽馨,深深得罪了賈桂珍。因此,賈桂珍就將憤恨投向了她們中的鄉下姑娘——步曉花。
由於步曉花家境貧困,她將被迫退學。高一·二班的七八個男孩女孩為了幫助她,決心利用課餘時間到社會上打工掙錢,幫助步曉花繼續讀書。並明確指出“打工要打對學習有用的工”,同學們通過努力,實現了願望。步曉花為此過意不去,獨自來到勞務市場找工作,卻不巧被已經“下台”的賈桂珍的丈夫選中……通過同學們的努力,步曉花再次走出困境,久違的笑容又掛在了臉上。
短短的一年高中生活里,同學們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他們不但學到了科學文化知識,而且學會了為人處世的道理,他們由稚氣變得成熟起來。

相關評價

曹文軒-序  當下,少年寫作已成風氣。我除了經常收到從全國四面八方寄來的他們所寫的作品外,還經常被邀請做一些作文比賽的評審,那時便會更集中看到一些出自他們筆下的文字。他們的寫作讓我感到莫大的羨慕。
他們在寫作上所顯示出的風采,與時代的質量有關。近幾年在中國發生的語言觀念與作文觀念上的巨大進步,使我得出一個結論:一個人的寫作能力、一個民族的寫作能力,取決於一個時代的質量。還是使用那樣的文字,還是那個人種,在不同的寫作環境中,會寫出在境界與深度上有著天壤之別的文章。我們曾度過一個灰暗的、愚昧的時代。那個時代使一個以文章美名天下的文章大國黯然失色——在文章上也黯然失色。一段歲月,倒也是文字鋪天蓋地,但幾乎沒有一篇好看的東西。想像疲軟不堪,意象一窮二白,美感蕩然無存,境界寒陋無趣。全國上下,仿佛“紅樓”里的那個寶玉丟失了那塊靈通的“勞什子”,一下子靈氣全無,神情恍惚,目光呆滯,拙嘴笨腮,顯出一副木訥的樣子。那個時代葬送了無數的人——那些人若在一個好的時代是會寫出一手好文章來的。
少年姜山是幸運的。他所處的時代雖然還不盡如人意,但與他的父輩們所處的那個時代相比,畢竟好多了。這個時代,畢竟掙扎出來了那么多的明白人。他們在奔走呼號,冒著危險,向四面八方宣傳他們的文章思想。他們的銳利思想藉助於銳利的言辭,向上向下向前後左右傳播著。一呼十,十喚百,百招無其數,到今日,已成浩浩蕩蕩的勢力。舊有的語言觀念、作文寫作觀念,已在頹敗、凋謝,而新的語文觀念、作文寫作觀念正在生長,已廣得人心,並在收拾天下、占據天下。姜山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他所接受的一套語文觀念、寫作觀念是新鮮的、充滿了活力的。這些觀念是有助於他的心智的開發的、是有助於他的靈肉的閃現的,是有助於增長他駕馭語言的力量的。他周遭的空氣里,布滿了信息、知識與民主自由的思想——更準確一點的說,布滿了要信息、要知識、要民主自由的思想的思想。這是一個聰明的少年,他憑他的直覺,接受了這些新鮮的東西,也憑他的直覺保護了他的造化。沒有被污染與鈍化的心靈,敏感地感受到了這個世界,而由良好知識所做的預設,使他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的豐富性。他的文字使我想到了一個問題:一個人的精神財富,與年齡大小無關,而只與心靈的富有或貧窮有關;寶貴不在年高。
少年寫作,已成為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一道炫目的風景。所謂的“低齡化寫作”已成為社會、媒體的熱點話題。
我對利用這個現象另做文章一直保持警惕並保持距離,但對這個現象本身卻一直持肯定態度。偌大一個國家,出來十個、二十個少年,能寫一手好文章,這本是應該之事。至於說有那么多的少年熱衷於寫作,我看也不是什麼壞事。寫作本就應是所有少年的基本訓練。古代人都能有這個意識,現代人更應有這一意識。人生在世,說事說理乃是應有的基本能力。而這個能力的顯示不僅是在嘴巴上,更重要的是顯示在寫作上。健全的、完美的、理想的社會應當是人人都會寫文章的。一個人不能以文章的形式說事說理——很好的說事說理,大概不能說他的人生是沒有缺憾的。當一個人借用文字將一件事情或一個道理說得有聲有色或精闢透徹時,其意義絕不僅僅是他在文章上獲得了成功,更重要的意義是它意味著這個人對存在有了清晰的了解與理解——並且這個人在說事說理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加深了他對這個世界的了解與理解。文字不僅是用來表述這個世界的。人通過寫文章,還會增強思維的明晰性、鍛鍊思維的邏輯性。一個人在面對世界而有所感覺有所認識時,往往這些感覺與認識是模糊而混亂的,但當他在使用文字將這一切表述出來時,他會欣喜地發現,那囫圇的一團漸漸明亮起來,並且有了層次,而那些原先沒有次序沒有關聯的思想在文字的運行中卻漸漸顯出了它們所在的位置、它們之間的關係。一個混沌的世界在文字的梳理中,竟然像被燦爛的陽光照亮了一般。駕馭文字的快意,也是其他方式所不能給予的。就那么多符號,但那些符號在被調動起來、被別出心裁的安排之後,竟然有著無邊無際的表現能力。它們不僅敘述了這個存在著的世界,不會創造出一個實際上不存在的世界。文字是造物主賞賜給人類的神奇的法寶。這個法寶可以彌補現實的缺憾,滿足人的欲望。寫文章的另一個重要的意義往往是被人們忽視的:它有利於人的人格完善、氣質培養和心理健康。寫作本身就是一種境界。當一個人一旦進入這一境界時,他就會自然的與那個喧譁騷動的世界暫時脫離開來。書寫活動給予這個人的是沉靜,祛除的卻是浮躁。從某種意義上說,寫作是一種儀式,甚至是一種宗教儀式,而且是這個世界上最親切、最有效最美好的的宗教儀式。鑒於寫作有如此多的意義,我有什麼理由不欣賞、不贊成姜山的寫作呢?更何況姜山在這個年紀上就對寫作有如此深刻的理解、對文字有如此好的悟性呢?
祝姜山一路好走。
2002年5月24日於北京藍旗營
趙國輝-跋  在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蕭紅的故鄉呼蘭小城,又出現了一位小有才氣的小作者姜山。他在高中一年級時,寫出了這部長篇小說——《我們十七八》。
在祖國北方哈爾濱小草吐綠、桃李花開的時節,北方文藝出版社決定出版姜山的小說《我們十七八》。就應邀為這部小說做跋,先睹了這部小說的手稿,感到十分高興。
姜山生活在一個文化之家,其父母都在大學工作,其父親姜志軍教授,博學多才,著述頗豐。姜山可能受其薰陶和影響,從小喜歡讀書寫作。他在國中時便發表詩歌,詩作清新明快,意境幽雅,感情真摯,韻味很濃。父母親怕他因寫作耽誤文化課的學習,進而影響他將來考大學的成績,所以不準他搞文學創作。出於對文學的酷愛,他瞞著父母,利用讀高一時的業餘時間,完成了這部長篇小說。這種執著的精神,確實難能可貴。
《我們十七八》從中學生的視角,用中學生的感覺,藝術地表現了當代中學生的思想奧秘、學習生活、社會感悟和心路歷程。同時,也表現出了當代中學生的喜怒哀樂、政治追求、情感愛戀、價值觀念和個別偽教師的墮落腐敗。
小說語言清新明快,詼諧幽默,具有當代中學生的自由調侃的味道。
小說在人物刻畫方面很成功。
第一表現在人物個性鮮明。如夏雨端莊沉穩,有才氣而不傲慢,有理想、有追求,極富同情心;譚秋岩熱情爽快,愛憎分明,圓滑的處世中又帶著真誠與老到;葉子剛直不阿,性格直率,言行中呈現著一種俠肝義膽;楊小帥的倔強固執和是非分明;代課老師賈桂珍的自私虛榮、道德淪落等等,都真實可信,內涵豐富,具有很強的感人力量。
第二表現在小說中的人物透露著一種濃濃的時代氣息。當今社會的政治流脈、文化光影、世風人情、哲學精神,在小說人物中都有充分的折射。最可貴的是,作者塑造了新一代中學生的美好品質,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他們對美好的事物懷著永遠的憧憬與追求。
小說的情節不蔓不枝,跌宕而有序。由中學生的學習生活而入題,自然地切進中學生的心理世界、情感流波,然後又轉入師生間的矛盾糾葛,進而聯絡起軍營、報社、法院等社會的廣泛生活,使小說具有了“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之妙。作者對於真善美的禮讚,對於假惡醜的鞭撻,均渾然天成地融進了小說的故事情節之中。作者沒有直白的議論,都是通過人物的思想言行來表達理念。所以說,小說具有一種藝術美。姜山十七歲就寫出長篇小說,而且是僅用一看的課餘時間,可見他的勤奮、智慧和聰穎。
欣欣然讀完了姜山的長篇小說,明月的光輝射進窗來,伴著丁香花的芬芳,我想到了夏日荷塘里那才露尖尖角的嫩荷,想到了金秋滿枝頭的碩果……願姜山這朵新花,沐浴著新世紀的陽光雨露,盡情地綻放,為祖國文壇這座五彩繽紛的百花園,再增添色彩與芬芳。同時也祝願姜山再接再厲,錦上添花,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成為像蕭紅一樣的名作家。
2002年5月2日於大慶薩爾圖

新聞連結

蕭紅故鄉呼蘭小城的中學生薑山:偷偷摸摸寫小說(圖)
冰城少年作家進軍“央視”
冰城少年作家進軍“央視”
文、攝影/本報記者王浩
“十七八歲的記憶,便是歲月留給我們珍藏的貝殼。十七八歲的我們,把任何一次失意或失敗,打磨、拋光、珍藏,當我們回憶時,取出的定會是光彩奪目的珍珠與嚮往。”這是少年作家姜山在長篇小說《我們十七八》中寫下的一段話。
現在這部小說已被改編成了電視劇《走過冬季》,即將於暑期在央視八套與觀眾見面。
“憂鬱”是姜山寫作的靈感
初見姜山,記者在他身上感覺到了濃濃的學生氣和文學氣息。談起他的處女作《我們十七八》發表後大獲成功的事,姜山還顯得有些羞澀。
1982年,姜山出生在呼蘭縣一個教師家庭里。可能是受愛好寫作的父親影響,小時候的姜山會情不自禁地從嘴裡說出一些詩句,讓大人們很吃驚。上了國小,姜山被分到了一個教學質量非常好的班級,只要有一科打不到滿分,他就會排在後面。總是被排在後面的他,一直感到很壓抑和憂鬱,閒暇時他就坐在家裡寫一些詩歌,讓自己的情感有所發泄和寄託。就在他國小畢業那年,他寫的詩歌被登上了雜誌。看到自己寫的詩歌也能變成鉛字,老師和同學都投來了讚賞的目光,姜山仿佛一下子就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從那時起,他就如醉如痴地愛上了寫作。之後的幾年時間裡,姜山從寫詩歌到寫散文和雜文,只要有了靈感,他就會放下手中的一切,專心投入到寫作中。國中畢業時,他將一本題為《寸草春暉———獻給親愛的媽媽》的詩集送給了媽媽。據姜山講,他的母親一直希望他能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成長,對待他的“創作”並不感興趣,可自從看了姜山的這本詩集後,媽媽對兒子的愛好有了新的認識。
處女作寫的就是身邊生活
“我是瞞著爸爸媽媽,偷偷摸摸地寫完這部小說的。當時我正在讀高中一年級,爸爸、媽媽對我的學習要求很嚴,所以我只好利用課餘時間避開爸爸、媽媽的視線,用兩年的時間寫完了這部小說。”據姜山講,到了高中,他的思想成熟了起來,認定寫作是他一生中最鐘愛的事業。他要把他對這項事業的熱愛用文字表達出來。他選擇了用小說的形式來構建自己嚮往的未來生活。《我們十七八》就是從這時開始寫作的。初次寫作小說,姜山始終沒有一個完整的構思,思緒到了哪裡,就寫到哪裡,至於要寫多少字?是否能發表?他都沒有目標,所以寫這部小說一直都是在不經意間完成的。
剛入高中,一切對於姜山來講都是新鮮的。渴望師生平等,渴望初戀愛情,渴望同學真情等等,小說就是圍繞姜山自己在高中時經歷過的,和嚮往經歷的學習生活為主線,從中學生的視角,用中學生的感覺和語言,表現了當代中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社會感悟和心路歷程。每次寫小說時,姜山總是專心致志,發現新鮮的事情或者靈感來的時候,不管是上課還是下課,不管誰喊他的名字,他都視一切不存在,一氣呵成把這段故事寫完。高二下學期,小說寫了10萬字時,看著眼前厚厚的一沓稿紙,姜山覺得興奮異常且輕鬆無比。他親手將自己修改完的稿子又抄寫了一遍,按照地址把處女作寄到了北京市一家出版社。
2002年,在父親的推薦下,北方文藝出版社的編輯們看了姜山的小說後,認為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決定出版發行。年末,姜山的《我們十七八》正式發表。一時間,他成了當地出名的少年作家。
冰城少年編劇首登央視
2003年夏,少年作家姜山迎來了他一生中的兩大喜事。黑龍江大學以特長生的名義破格錄取他到文學院就讀。得到這個訊息,姜山的家人高興得整夜未眠,兒子終於找到了施展自己才華、加深文學底蘊的機會。剛剛拿到入學通知書,姜山又收到了一份賀禮。黑龍江影視劇製作中心的姜老師看到他的作品後,想把這部小說製作成電視劇。這個訊息對於姜山來說可謂是夢寐以求的,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在與姜老師面談後,姜山才深知要想把一部小說改編成電視劇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由於這部作品出自少年作家,如果用專業的編劇來改編,那種青春萌動的“原味”很難保留,最終製作中心大膽地起用姜山作編劇,負責改編自己的作品。小說改編成電視劇,要求非常高。首先劇中體現出的人物和性格必須是積極向上的,而且還要與時俱進,這對於未出過校門的姜山來講有些難度。作品一改就是一年時間,他的小說由10萬字,變成了32萬字,從初稿到第九稿才算通過。為此,黑龍江影視劇製作中心的工作人員也費了不少心血,曾兩次把作品拿到央視報審,經過層層審批,才艱難通過。
目前,由姜山的小說《我們十七八》改編成的24集電視連續劇《走過冬季》已全部編拍製作完畢,劇中選景都是在哈爾濱完成的。8月初,這部電視劇將在中央電視台八套節目《青春劇場》播出。屆時,哈爾濱的觀眾可以在這部電視劇中看到冰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全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