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合丸

姜合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具有暖脾胃,理氣止痛之功效。主治氣血虛弱久積陰冷留不化,結聚成形,心腹陣發性刺痛,上連胸脅或脾胃久虛,內傷冷物、泄注下,腹痛腸鳴,或久純白,時下青黑,腸滑不禁;又治胃脘停痰,嘔吐吞酸,塞不通,不思飲食、身沉重,面色萎黃、或久患心脾疼痛,服之甚效。

基本介紹

  • 名稱:姜合丸
  • 出處:卷三(吳直閣增諸家名方)
  • 組成:丁香、木香、人參、白朮、青皮、陳皮、附子、厚朴、炮姜、硇砂、肉豆蔻
  • 功用:暖脾胃,理氣止痛
  • 主治:氣血虛弱久積陰冷留不化,結聚成形,心腹陣發性刺痛,上連胸脅或脾胃久虛,內傷冷物、泄注下,腹痛腸鳴,或久純白,時下青黑,腸滑不禁;又治胃脘停痰,嘔吐吞酸,塞不通,不思飲食、身沉重,面色萎黃、或久患心脾疼痛,服之甚效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義,使用注意,附方,

組成

丁香(不見火)、木香(不見火)、人參各一兩(30g),白朮(焙)、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二兩(60g),附子(炮,去皮臍)二兩半75g,厚朴(去皮臍,薑汁制)、肉豆蔻(炮)各二兩(60g),乾薑(炮)三兩(90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細末,入磠砂八錢,薑汁、麵糊為丸,每一兩做二十丸。每服一丸,用老薑一塊如拇指頭大,切開作合子,安於藥內,用濕紙裹,慢火煨一頓飯久,取出去紙,和姜細嚼,白湯送下。小兒一粒分四服。

2、現代用法:以上10味,共研細粉,混合均勻,過篩。用磠砂、薑汁打麵糊為丸。乾燥即得。每丸重1.5g。每次1丸,用老薑1塊,約拇指頭大,切開,安藥於內,用濕紙,慢火煨15分鐘左右,取出去紙和姜細嚼,白湯送下,每日2次。

功用

暖脾胃,理氣止痛。

主治

氣血虛弱久積陰冷留不化,結聚成形,心腹陣發性刺痛,上連胸脅或脾胃久虛,內傷冷物、泄注下,腹痛腸鳴,或久純白,時下青黑,腸滑不禁;又治胃脘停痰,嘔吐吞酸,塞不通,不思飲食、身沉重,面色萎黃、或久患心脾疼痛,服之甚效。

方義

氣血虛弱,久積陰冷,留滯不化,結聚成形,心腹陣發性刺痛,上連胸脅,或脾胃久虛,內傷冷物,泄瀉注下,腹痛腸鳴,或久痢純白、時下青黑,腸滑不禁等症,治宜暖脾胃,理氣止痛。方用丁香暖脾胃;木香理氣止痛。治脾胃積滯,心腹膨脹、腸鳴瀉痢;人參大補元氣、安神益志、扶正祛邪,共為主藥。白朮健脾益氣,治脾虛食少、不思飲食;青皮疏肝破氣,消食化滯,治食積腹痛;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治脘腹脹痛、食少吐瀉,共為輔藥。附子補火助陽、逐風寒濕邪,治虛寒吐瀉,心腹冷痛;厚朴溫中行氣、燥濕消痰,治心腹膨脹、宿食不消、痰飲喘咳;肉豆蔻溫中行氣、消食澀腸,治虛瀉久痢、嘔吐吞酸;炮姜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治嘔吐泄瀉、共為佐使。諸藥協同,具有暖脾胃,理氣止痛之功。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

附方

名稱:姜合丸
組成:木香、附子、肉桂、硇砂、丁香、沉香、蓽澄茄、青橘皮、陳橘皮、五味、茴香
用法:上為細末,次入硇砂研勻,酒煮麵糊為丸,每一兩作二十丸。每服一丸,以生薑一塊,剜如合子,安藥在內,濕紙裹,煨令香,去紙,放溫細嚼,鹽湯送下,不拘時候
主治:中脘停寒,胸膈結痞,嘔吐噁心,不思飲食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六
名稱:姜合丸
組成:生薑
用法:先熱下熱白湯一盞,取出藥丸,先一口湯咽下,再嚼煨姜,白湯盡咽下,如瀉亦好
主治:氣痛多因冷,或感風雨濕,或冷食瘕滯,則腹有痛塊,引引上心
出處:《朱氏集驗方》卷三
名稱:姜合丸
組成:附子、肉桂、砂、木香、陳皮、丁香、沉香、蓽澄茄、青皮、茴香
用法:上件為細末,次入砂,研勻,酒煮,麵糊為丸,每一兩作二十丸。每服一丸,以生薑一塊,剜如盒子,安藥在內,濕紙裹煨令香,去紙放溫,細嚼,鹽湯送下
主治:療中脘停寒,胸膈結痞,嘔吐噁心,不思飲食
出處:《是齋百一選方》
名稱:姜合丸
組成:丁香、木香、人參、白朮、青皮、陳皮
用法:上件為細末,入砂八錢,薑汁、面打糊為丸,每一兩作二十丸。每服一丸,用老薑一塊,如拇指頭大,切開作合子,安藥於內,用濕紙裹,慢火煨一頓飯久,取出去紙,和姜細嚼,白湯送下。孕婦不得服。小兒一粒分四服。老人、小兒內有傷積,服之無不神驗。此藥不損臟腑
主治:治男子、婦人氣血虛弱,久積陰冷,留滯不化,結聚成形,心腹膨脹,刺痛成胸脅;或脾胃久虛,內傷冷物,泄瀉注下,腹痛腸鳴;或久痢純白,時下青黑,腸又治胃脘停痰,嘔吐吞酸,痞塞不通,不思飲食,身體沉重,面色萎黃,或久患心服之永除根本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