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克智

姜克智

姜克智(1910―1938),山東牟平人,早年因家中生活艱難,在牟平縣一帶的軍閥劉振年部當兵。1926年山東軍閥張宗昌與劉振年火併時,姜克智逃離舊軍隊,前往至黑龍江虎林縣。1933年,姜克智與當地民眾組織抗日武裝。1934年參加饒河反日游擊隊,隨游擊隊編入東北人民革命軍。不久,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曾任排長、政治保全連連長。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率保全連多次打擊日偽軍。1937年5月,率團在富錦迎戰日偽軍,殲敵200多人。1938年7月,任七軍一師副師長。9月,率部於撓力河畔阻擊敵軍,同年秋,姜克智所部在大同江邊境臥虎里山遭日偽軍圍攻,率部退守山頭,堅持至天黑,率部突圍,不幸犧牲,年僅28歲。

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姜克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東牟平
  • 出生日期:1910年
  • 逝世日期:1938年
  • 職業: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1師副師長
  • 信仰:共產主義
人物生平,所在部隊,主要事跡,相關資料,

人物生平

姜克智(1910―1938),山東牟平人。曾入軍閥劉振年部隊當兵,後逃亡至黑龍江虎林縣。1933年春,與當地民眾組織抗日武裝。1934年參加饒河反日游擊隊。後隨游擊隊編入東北人民革命軍。不久,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曾任排長、政治保全連連長。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率保全連多次打擊日偽軍,殲敵100餘名,繳槍30餘支,並毀敵機槍3挺。1937年3月6日,日軍30餘人進犯七軍軍部,即率保全連迎戰,斃敵20餘人。繼而偽軍300多名來援,七軍軍長陳榮久負重傷。仍沉著指揮部隊以寡敵眾,頑強搏鬥,終於退敵。是役擊斃日本饒河參事官大穗以下30餘人,傷偽軍數十人。因功升七軍一師一團團長。1937年5月,率一團在富錦迎戰敵軍400餘人,殲敵200餘名。1938年7月,任七軍一師副師長。9月,率部於撓力河畔阻擊敵軍,擊斃日軍日野少將以下39人,繳步槍27支,機槍1挺。同年秋,所部在大同江邊境臥虎里山遭日偽軍400餘人圍攻,率部200餘人退守山頭,堅持六七小時,殲敵百餘人,率部撤離時犧牲。

所在部隊

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前身是虎饒反日游擊隊。游擊隊的領導人李葆滿(李學福),後來改編為第七軍時,軍長陳榮久。主要活動在虎饒沿江一帶和烏蘇里江西岸。
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駐瀋陽日軍在柳條溝處自炸鐵路,以此為藉口,當夜炮轟北大營。“號外、號外,九.一八事變,日本占領瀋陽”。“看報、看報,重要新聞……”報童的叫賣聲把“九.一八”事變的最新訊息傳遍東北三省各地。
東北人民震驚了:一夜之間,那么大的瀋陽就被小日本占領了?
東北人民困惑了:東北軍40萬軍隊是乾什麼的?
面對日本侵略者大軍壓境的形勢,面對國民黨政府推行“不抵抗”政策所造成的嚴重局面,中國共產黨挺身而出,向全國人民發出抗日救國的號召。
“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中共北滿省委發表了《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9月20日,中共中央發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事件宣言》。9月21日,中共滿洲省委再次發表宣言。9月22日,中共中央又作出《關於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的決議》。
九一八事變後,饒河人民的經濟生活受到很大震盪。由於客貨輪船中斷,鴉片煙價下跌,糧食、食鹽不能運進,造成糧荒、鹽荒。山區農民有幾個月沒有食鹽。大批富裕戶開始解僱傭工,靠出賣勞力維生的獨身者,化為遊民,陷入無法生存地步。因此“匪患”四起,一些遊民迫於生活的困苦也揭竿而起。僅在民國二十年至偽康德元年(1931—1934年)間,據不完全統計,全縣自發的山林隊武裝竟有20多伙,人數最多時達600餘人,其中較大並具有一定影響的有14伙(見圖表)
隊 名
領導人
人數
活動地區
隊 名
領導人
人數
活 動 地 區
東海勝
不 詳
260
饒河
君子人
王左撇子
30
饒河、虎林
治 國
周其昌
60
饒河
莊稼人
不 詳
70
饒河、虎林
安 邦
姜尚平
50
饒河、富錦
九 省
不 詳
50
饒河
天 軍
宋松臣
20
饒河、富錦
雙 龍
不 詳
30
饒河
東 盛
王風林
40
饒河
六 合
不 詳
20
饒河
好 盛
楊德山
30
饒河、獨木河
壓五嶽
薛欽堂
20
饒河
北 海
劉雁來
35
饒河
九 龍
不 詳
20
饒河花砬子一帶
一九三三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共中央關於組織東北地區人民掀起武裝抗日的指示發布後,中央派遣大批幹部深入東北農村城市,組織發動民眾開展抗日武裝鬥爭。早在日本未占領饒河之前即一九二九年底,北滿特委黨組織,派遣徐風山、崔石泉(即崔庸健)二人均系朝鮮人,等共產黨員來饒河開闢地下工作。徐風山任縣委書記,崔石泉主管軍事。他們秘密落腳在縣城北三義村。村百家長為李學福,徐鳳山住親戚家中,開始作李學福工作。此前,李學福的侄子李永皓在北大讀書。借探親之機,對叔父進行愛國抗日教育,勸其將房屋地產賣掉,買槍枝、彈藥,組織武裝抗日,李受啟發,時下徐鳳山又宣傳抗日救國,李遂下定決心抗日。
一九三三年六月,駐虎林救國軍總司令高玉山率2000餘人攻占饒河,不久乘反日浪潮高漲,徐鳳山、崔石泉、李學福等人,開展募捐並成立了三義抗日救國會。利用親友關係四處聯繫,共買七支俄制連珠槍,四支匣槍,另有洋炮,別拉彈三十多支,組成抗日武裝。定名為“朝鮮獨立軍”。七月被高玉山及十二團察覺。高對發動民眾組織抗日救國會表示贊同。但對另立山頭,單獨組織抗日武裝表示反對。於是派三十餘人將李學福、金昌極、李漢洙、黃雲哲、徐漢龍五人逮捕,將黃雲哲、徐漢龍槍殺,李學福、金昌極、李漢洙三人逃脫,繼續宣傳抗日,不久又聚起40多人的義勇軍,宣布武裝暴動,隊伍拉到石頭窩子西山。徐鳳山、崔石泉去大佳河、小佳河一帶發展抗日組織,李學福活動在小北溝、小南河、大別拉炕、小別拉炕地區。不久,小北溝、小佳河、關門咀子等反日會宣告成立。僅二、三個月時間全縣反日會會員發展到600餘人。而後“朝鮮獨立軍”改名為“饒河抗日游擊隊”。政治指導崔石泉、隊長金文亨,副隊長金昌鎰,有兵力70餘人。隨後,游擊隊派李學福與高玉山談判達成協定,游擊隊編入到高玉山第一旅特務營,營長金文亨,參謀長崔石泉,政治員朴振宇,下設三個連,一個手槍隊。
一九三四年一月二十八日,高玉山調集兵力1500餘人攻打虎林,將虎林攻克。幾日後,日偽軍兩面夾擊,加以城內敵人殘部策應,救國軍遭到重創犧牲270多人,被迫撤出虎林,特務營金昌鎰以下30多人犧牲。高玉山被迫退到蘇聯。游擊隊回到饒河時只剩下30餘人。吉東特委獲知饒河抗日游擊隊受挫,於一九三四年三月派張文偕任饒河抗日游擊隊政委,崔石泉任代理隊長,繼續與日寇開展鬥爭。
一九三四年八月,饒河抗日游擊隊,在反日會支持下,迅速發展壯大,同日偽形成對峙局面。全縣共成立抗日救國會十餘處,分會下設支部,縣成立抗日救國總會。總會長鄭魯岩擔任。不久饒河抗日游擊隊擴編為饒河抗日游擊大隊。大隊長張文偕,副隊長朴振宇,參謀長崔石泉、政治部主任李鬥文。游擊大隊編有二個中隊、一個手槍隊,人數發展到90餘人。而後在小佳河、別拉炕、十八垧地、五林洞等地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敵人聽到張文偕名不聞風喪膽(見李延祿《過去的年代》三十頁)。八月二十八日張文偕率隊伍轉戰虎林在攻打日寇駐虎林三人班據點時,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僅27歲。此後大隊長由李學福接任。
一九三五年三月抗日游擊大隊,在暴馬頂子後,截擊小佳河警察隊長范福堂討伐隊,打死打傷警察十餘人,繳獲步槍20支,彈藥6箱。不久,敵派出日偽軍500多人,向暴馬頂子圍剿。抗日游擊隊聞迅繞到關門咀子阻擊敵人,出其不備,將日軍一名中尉,兩名偽軍連長及30多人擊斃、繳獲槍枝40多支,機槍一挺,彈藥多箱。在六月,我抗日游擊隊集中一個連兵力,夜襲三義北崗偽軍三連駐地。將偽軍卞連長以下20餘人繳械,打死10餘人。七月初,在虎林縣蓮山同日偽軍遭遇,打死敵50多人。而後由虎林轉戰馬鞍山(今東方紅林業局),我偵察兵俘虜一偽軍排長,令其寫信,將全排兵力調出繳械。與此同時,留守在饒河的分散部隊,在小別拉炕(今太平村)、大別拉炕(今鎮江村)進行大小戰鬥多次,均給敵人以沉重打擊。
饒河抗日游擊隊在饒河中心縣委領導下,從一九三四年開始先後收編了十四個山林隊總計650人,編為東北抗日同盟軍,一九三五年九月,根據吉東特委指示,饒河抗日游擊大隊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四團。團長李學福,黨委書記崔石泉,下轄四個戰鬥連,一個保全連,總兵力250餘人。
一九三六年三月,根據吉東特委指示,在關門咀子北文登崗地方,將四團擴編為四軍第二師,師長鄭魯岩、副師長李學福、參謀長崔石泉、政治部主任崔榮華。下設四、五團,一個獨立營,四團長李學福(兼),副團長姜尚平、五團長鄒其昌。同年三月十五日四軍二師擴大編制,編成六、七、八團,王風林、賈瑞福、“君子人”分別擔任團長,總兵力500餘人。
一九三六年十一月,受吉東特委指示,在石頭臥子後(另說在暴馬頂子)正式成立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軍長陳永久、參謀長崔石泉、副長官畢玉民、軍需處長葛善志、經濟部長董墨林。下設三個師,一師長陳永久(兼)、二師長李學福、師參謀長金鐸、三師長景樂亭,師參謀長閆敬山、師政治部主任金鐵宇。到一九三七年抗聯七軍已擁有兵力1500人(偽滿洲國史)稱(1800人)先後歷經大、小戰鬥200餘次,共打死打傷日軍700多人,偽軍及警察800餘人。
著名戰鬥有:
(一)攻打虎林縣城戰鬥。1933年12月27日,饒河抗日游擊隊已編入高玉山領導下的抗日救國軍第一旅特務營,1934年1月27日特務營參加了抗日部隊聯合攻打虎林縣城的戰鬥。在這次戰鬥中,特務營起到主力軍的作用。戰鬥打響後,一些聯合部隊和敵人剛一接火,就撤退逃跑,只有特務營猛打猛衝,勇敢地攻進縣城,在這次戰鬥中特務營牲了副營長金昌鎰和三連長許成在以下30多名戰士。但取得了打死百餘名敵人的重大戰績。高玉山部隊犧牲270餘人,率殘部過江去蘇,後轉入新疆編入盛世才部下,於1947年8月31日病逝於瀋陽,終年63歲。
(二)攻打虎林縣三人班戰鬥。1934年2月,根據吉東特委指示將饒河抗日游擊隊改編為饒河抗日游擊大隊,派張文偕任隊長,副隊長朴振宇、李學福、參謀長崔石泉、政治部主任李鬥文。部隊經過二個月的休整,戰鬥力有了較大的提高,總兵力100多人。在8月28日,由大隊長張文偕指揮攻打虎林縣三人班據點,在戰鬥中大隊長張文偕不幸犧牲,時年27歲。
(三)攻打五林洞偽軍據點戰鬥。1934年8月,張文偕犧牲後,由李學福任大隊長,同年9月李學福率隊攻打五林洞偽軍據點,打死偽軍十餘名,繳獲了十三支步槍。
(四)暴馬頂子戰鬥。1935年1月29日日本關東軍從佳木斯調動大批部隊“討伐”饒河游擊區(暴馬頂子是游擊大隊根據地)。2月10日李學福率領80多名隊員主動出擊,夜襲偽軍駐地,經過三小時的肉搏戰,擊斃偽軍連長以下十餘人,俘敵四十人,繳獲槍枝五十多支。5月李學福率領三百多名隊員,攻打了馬鞍山偽軍駐地,將二十三名偽軍全部繳械。在返回密營途中,還繳獲小佳河偽自衛團十八支槍。
(五)新興洞北山大戰(也稱西通大戰)。1935年9月26日,因我抗日軍燒毀了偽小南河保會房子,繳槍七、八支,將百家長王相波逮捕,進行教育後釋放。當夜行至西通小北山朝鮮屯(新興洞南)擬截敵汽船,被日偽討伐隊尾追,共有日軍100多人,偽軍100多人,由水陸兩路夾擊抗聯被我察覺。在政委李鬥文、副團長朴振宇率領下進行反擊,戰鬥異常激烈,副團長朴振宇中彈犧牲,並將日軍擊退。不料,又有60餘名偽警察趕到投入戰鬥。使我抗日隊伍遭受重大損失在日軍第二次衝鋒時,政委李鬥文壯烈犧牲。隊伍被迫後撤,本次戰鬥中打死日軍顧問富田、高木司令以下30多人,偽滿軍及警察20多人,其中有兩名尉官,我方犧牲20餘名游擊隊員。
(六)襲擊西林子警察隊戰鬥。1936年3月3日抗日聯軍在李學福師長指揮下協同小南河紅槍會長閆寶純及法師李清和、李清連兄弟及抗日救國會會員田明玉、蕭雲會、黃占元等人,得到西林子警察隊地下工作者慈月華配合,將警察隊35人全部繳械。後因巡官唐忠臣反水,將李清和法師兄弟打死,敵操槍反撲,使紅槍會蒙受重大損失。
(七)天津班戰鬥。1937年3月6日,我抗聯與紅槍會共同配合襲擊偽西林子警察隊及朝鮮工作班。日本駐縣公署參事官大穗久雄親率日偽軍200多人由西林子遇回到新開溝里。妄圖一舉殲我七軍主力(此時七軍正在狐仙堂開軍事會議)我抗聯得知後,自天津班溝口屏嶺山東端始,沿路設四道崗卡。大穗恃其兵多勢強。三月六日拂曉,分坐十餘張馬爬梨,向天津班溝進發,我軍前二道卡已將敵人放進,待敵進入天津班東第二山頭時,七軍150多戰士發起猛烈進攻。敵機槍手連續被擊斃3人,軍長陳永久率領戰士去奪取機槍時,不料,被臥伏在爬梨底下的日軍受傷人員暗槍擊中胸部,當場壯烈犧牲。全軍戰士同仇敵愾,與敵展開殊死戰鬥。敵指揮官大穗久雄手持戰刀,又一次向抗聯發起衝鋒,我一連連長王振華站在雪地上向大穗射擊,連打五槍將其擊斃。王連長同時被敵人射穿右眼壯烈犧牲。此次戰鬥共打死日軍大穗久雄以下30多人,打死偽軍團副1人。抗聯犧牲7人。陳永久及兩名戰士(侯培林、金元俊)遺體被當地救國會組織人員掩埋在天津班屏嶺山後。
(八)遠征同江、富錦戰鬥。1937年3月6日七軍軍長陳永久犧牲後。抗聯七軍黨委決定崔石泉同志代理軍長,將原來的一、二師合編為新編第一師,李學福任師長。將收編了八個反日山林隊經過整編後,成立了新編第二師。李學福率一師六百多人遠徵到同江、富錦境內活動。在大旗桿、同水林子、臥虎里山、對青山、前六排、二龍山、小酒家等地開展抗日活動。抗聯在當地民眾配合下將富錦偽軍“討伐”隊長張大鬍子、同江二龍山土豪左殿生槍斃。同時在同江二道嶺與警察隊激戰,打死警察五名,俘虜六名,繳獲二十四支槍。在同江二龍山第三牌一連偽軍譁變中,李學福率領三百多名戰士與五百多名偽軍戰鬥五個多小時,斃敵五十多人,使譁變過來的五十餘人全部參加了抗聯。6月,李學福率領六百多名隊員在頭道林子與偽軍等九百多人相遇,經過一天激戰打死打傷一百多名敵人。李學福利用河汊游擊區,組織若干小隊出擊,擾亂敵人,破壞交通。一次李學福親率二十餘名隊員,扮成偽軍消滅了二龍山一個日軍“討伐”隊二十多人。1938年秋,一師再去同江、富錦一帶活動,一師副師長姜克智帶領一、三團總計二百多人駐紮在同、富交界的臥里山西唐家油坊,後被敵特探知,派四百多人前來“討伐”,與敵發生激戰近八個小時,打退敵人多次衝鋒,殲敵百餘人,在撤退時,姜克智不幸被流彈擊中犧牲,時年28歲。
(九)突襲小南河警察小隊戰鬥。1938年5月3日,小南河歸村並屯時,我抗聯混入百姓中,出其不意將偽警察小隊包圍,將日本警尉山本打傷,繳槍六十三支,輕機槍兩挺,手槍四支,子彈數千發。此後用這些武器裝備了一個少年連。
(十)撫遠楊木林子戰鬥。1938年1月,為加強七軍力量將王汝起同志從五軍調到七軍任一師師長。1939年3月,七軍在虎林土頂子召開黨委會議,王汝起同志被選為七軍黨委修補委員,為打破日軍清鄉並屯的經濟封鎖,解決糧食問題,經過研究決定王汝起率領一師向撫遠、同江一帶開闢工作。隊伍開到窩通,首先打下窩通警察所,接著攻進果夫鎮,而後又襲擊了敵人交通船。敵人大為驚恐,派出大批兵力前來“圍剿”。敵人駐紮在楊木林子,有一百多人,而我軍不足百人。一天夜裡,王汝起帶領部隊突然進攻楊木林子,很快消滅了敵人,繳獲五十多支步槍。隨後又攻打了撫遠的抓吉鎮三十多個警察被繳械,兩個日本兵被打死。他在七軍兩年多時間,先後轉戰於饒河、虎林、撫遠、同江、富錦、寶清等地進行了多次戰鬥,狠狠地打擊了敵人。
(十一)虎林縣黑咀子戰鬥。1938年七軍補充團在李一平團長率領下到虎林一帶開闢工作。此時五軍三師也奉命到虎饒地區和七軍一起活動。五軍三師政治部主任季青率領九團在虎林和補充團並肩戰鬥。1939年初夏,部隊了解到,敵人從關里抓來很多勞工,正在虎林縣黑咀子西北五、六公里處修築地下軍火庫。工地上有一支武器裝備精良的守備隊外,還有一個警察分隊。根據這一情況,李一平、季青和九團團長劉學悅、政委姜信太反覆研究後決定攻打工地。他們從九團和補充團挑選了三十餘名精幹戰士,由九團劉團長和姜政委率領下潛入敵人工地。第二天李一平率兩個連兵力出發,於午夜趕到黑咀子城西工地接應。午夜時,小部隊包圍了敵駐地,迅速消滅了敵守衛部隊。與此同時李一平指揮大部隊裡應外合,接應出近二百名勞工打開倉庫,讓每人扛一袋面出發,趕天亮前越過虎林河進山。黑咀子敵人大部隊聞迅趕來時,遭到埋伏在半路上的補充團戰士阻擊。這次戰鬥中消滅黑咀子守敵三十餘人,偽警察十八名,擊斃敵尾追部隊十餘名,還打死了一名日本指揮官。同年秋,由於敵人封鎖,環境更加惡劣,在敵偽“討伐”中部隊斷糧、斷水,只好分散活動,這時李一平病倒了,部隊派一位姓曹的連長護送他到阿布沁河口一個老獵戶窩棚里養病,後被敵人發現包圍,他們先後擊斃十二名敵人,最後兩人英勇犧牲。
(十二)臭松頂子戰鬥。1939年6月初抗聯七軍三師師長景樂亭率130多人屯駐臭松頂子北,派一班去五林洞運糧,與日本討伐隊相遇,隨將日軍引進臭松頂子前開火,打死日軍70多人。
(十三)西風咀子戰鬥。1939年9月26日,日本關東軍少將日野武雄,乘汽船前往小佳河視察,被抗聯得知,在28日返回時,過撓力河葛山西風咀子時,在抗聯領導人崔石泉、姜克智指揮下,將日野武雄少將以下39人全部擊斃,將汽船打沉,繳獲機槍一挺,長槍二十七支,短槍十支,子彈四千多發,望遠鏡一架。
(十四)禿頭山戰鬥。1940年3月中旬,抗聯第二路軍第二支隊在支隊長王汝起率領下隊伍由虎林前往饒河,駐大帶河金家店(今大岱林場路東蜂場附近)一帶,獲悉日偽饒河北邊公司在小木營一帶伐木,流送原木。3月20日組成有50餘頭牛馬向山里運糧米豬肉等物資的運輸隊,並有警察護送。60餘名戰士,意欲截獲敵糧米物資及彈藥。3月20日夜,王汝起帶領全體戰士埋伏於金家店河北禿山頭(今大帶檢查站北面山頭)附近。21日拂曉發現有20多名偽警察,護送爬犁隊,另有三名穿便服百姓跟隨。王乃率隊截擊,偽警察全部陷於包圍之中,王汝起就勢喊話:“中國人交槍不殺!”此時偽警尉趙振江(山東濟南人)命令部下將槍全部交出,舉手投降。隨即抗聯戰士收繳槍械子彈。不料,20米外一殘破菜窖內躲藏有二名警察,有名叫李殿祥者(丹東人)暗中向王汝起支隊長開槍,擊中胸部,當即犧牲。場面瞬變,警察奪槍與抗聯博斗,激戰十餘分鐘,抗聯二支隊向北山撤去,回至暴馬頂子密營休整治。此次戰鬥,偽警察傷亡七名,抗聯二支隊犧牲王支隊長以下共五人。後將王遺體運至大帶河村門外(今壘山),派民工看守一夜,次日晨,偽大帶河警察隊長高吉照(警佐)派四民夫將王汝起遺體運送到縣城警察隊拍照報功。此時,前抗聯師部政委鄭魯岩已於1939年在北禿頂子戰鬥中被俘,認得是王汝起支隊長遺體,日偽為收買人心,並舉行追悼儀式後,葬於饒河縣城西門外。
抗聯軍第七軍軍長陳永久犧牲後,1937年1月七軍召開黨代會會議決定崔石泉為軍黨委書記兼代理軍長,原一、二師合編為第一師,師長李學福,原五團擴編為二師,師長鄒其昌,政治部主任雲鶴英,三師長景樂亭,政治部主任李一平。1937年7月,根據吉東特委指示“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路軍第七軍”。1938年1月,在下江特委領導下,七軍改選了領導,軍長李學福、參謀長崔石泉、政治部主任鄭魯岩。一師長王汝起、政治部主任何可人;二師長鄒其昌;三師長景樂亭、政治部主任劉廷仲。李學福率新編第二師遠征同江、富錦,繳獲槍枝100餘支,瓦解敵軍數百人,建森林種地多處,於1938年2月因患病,赴蘇聯比金醫治無效,於同年8月8日逝世,時年38歲。
1938年秋,由三師師長景樂亭繼任軍長,崔石泉任黨委書記兼參謀長,政治部主任彭施魯,一師長王汝起、二師長彭施魯、三師長隋長青、師政治部主任鮑林。1939年景樂亭與李秋順結婚,同年冬景以過江為李治病為由,請假三月,1940年3月初歸,此時隊伍在撫遠、同江、富錦三縣遭日偽軍多次重創,死傷幾百人,因此怨聲載道,士氣低落。景樂亭歸來部隊在虎林縣小木河休整,參謀長崔石泉以“臨難脫逃,將欲謀叛”等罪責將其處死,時年35歲。
1940年3月,東北聯軍第二路軍總指揮周保中到虎林小木河主持召開臨時改編會議,撤銷原抗聯七軍建制,成立東北抗聯第二路軍第二支隊,支隊長王汝起,副支隊長劉雁來,政委王效明,宣傳科長於保合,軍事教官劉風陽,特派員鮑林。下轄四個大隊,一個教導隊,崔石泉調二路軍任參謀長,此後支隊臨時分成二路,一路由政委王效明帶領下在虎林、寶清一帶活動;另一路由支隊長王汝起、副支隊長劉雁來帶領在饒河一帶活動,此時抗聯兵力在350人左右。
1940年抗日聯軍二路軍第二支隊40餘人,在政委王效明(王汝起犧牲後任隊長),副隊長劉雁來的領導下,前往虎林大、小木河活動,截擊敵汽船一艘,打死偽警察二人,俘虜20餘 人,繳槍20餘支,彈藥多箱,大米100餘袋,全部運入烏蘇里江江心島,將俘虜押解蘇聯。秋季去寶清、勃利一帶活動,而後又回饒河密營。本年底王效明帶隊伍過江去蘇。副支隊長劉雁來帶領30餘人繼續在饒河山里周旋,1943年底游擊隊全部過江去蘇整訓。
從抗日聯軍第七軍戰鬥的歷程中看到,無數仁人志士為挽救中華民族前赴後繼,飽受了常人難以想到的艱苦歲月,抗聯七軍由鼎盛的1500多人到1943年僅剩270多人過江去蘇聯整訓,他們大多數犧牲在抗日救國的戰場上。據統計有800多名將士犧牲,有200多人與部隊失去聯繫,有100多人凍餓而死,有100多人忍受不了艱苦生活而脫離隊伍,有近200人不知去向。在蘇整訓的抗聯將士大部分編入蘇聯遠東軍紅旗88旅(教導旅),黨委書記由周保中擔任,委員有馮中雲、張壽籛、魯東生、姜信太、金光俠、王效明、彭施魯、王明貴、王一知、劉雁來等。此時,周保中擔任88旅旅長,李兆麟為副旅長兼政治委員,崔石泉任參謀長,下編四個營,兩個直屬連,一營長金日成、二營長王效明、三營長王明貴、四營長柴世榮(後姜新太)。在1945年8月9日蘇軍對日宣戰,蘇軍進入東北戰場。8月28日東北黨委會在蘇聯伯力(哈巴羅夫斯克)召開全體幹部會議,決定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返回祖國。一部分朝鮮族抗聯將士進入朝鮮戰場。饒河抗聯將士為新中國的建立和朝鮮共和國的獨立立下了汗馬功勞,有的成為開國元勛。

主要事跡

1934年參加饒河反日游擊隊。後隨游擊隊編入東北人民革命軍。不久,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曾任排長、政治保全連連長。
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率保全連多次打擊日偽軍,殲敵100餘名,繳槍30餘支,並毀敵機槍3挺。
1937年3月6日,日軍30餘人進犯七軍軍部,即率保全連迎戰,斃敵20餘人。繼而偽軍300多名來援,七軍軍長陳榮久負重傷。仍沉著指揮部隊以寡敵眾,頑強搏鬥,終於退敵。是役擊斃日本饒河參事官大穗以下30餘人,傷偽軍數十人。因功升七軍一師一團團長。
1937年5月,率一團在富錦迎戰敵軍400餘人,殲敵200餘名。1938年7月,任七軍一師副師長。
1938年9月26日,抗聯第七軍軍部接到地下聯絡員朴永山送來的情報,稱日軍一名高級軍官由40人護衛,將由撫遠乘船到饒河視察防務。恰巧時任第一師副師長的姜克智從富錦、同江一帶回軍部匯報工作,代理軍長崔石泉與姜克智研究後決定幹掉這個日本鬼子,並由姜克智為作戰總指揮。姜克智率領從軍部警衛連和少年連里挑選的三十多名戰士,趕往緊靠河主航道的一個小山包——西風嘴子。部隊到達西風嘴子時,漁民告訴他們敵人的汽艇已經過去,崔石泉與姜克智商量後決定,在此埋伏等敵人返回時伏擊。28日,日軍汽艇果然沿著彎彎曲曲的河道駛來。日軍少將日野武雄在幾名隨從的護衛下,站在甲板上不時用望遠鏡察看四周的動靜。當敵人的汽艇距埋伏陣地僅有幾十米時,姜克智一聲令下,戰士們一起朝敵人開火,日野武雄這個“九一八”事變後便來到中國、曾任騎兵少佐並因屠殺抗日軍民“有功”而被晉升為少將的劊子手和幾名隨從及舵手當即喪命。幾十分鐘後戰鬥結束,擊斃日軍39人,繳獲機槍1挺、步槍27支、短槍10支、子彈4000多發。
1938年秋,一師再去同江、富錦一帶活動,一師副師長姜克智帶領一、三團總計二百多人駐紮在同、富交界的臥虎里山西唐家油坊。後被敵特探知,派四百多人前來“討伐”,在臥虎里山遭日偽軍400餘人圍攻。姜克智率部200餘人退守山頭,與敵發生激戰近八個小時,打退敵人多次衝鋒,殲敵百餘人。部隊彈藥將盡,姜克智令以石代槍,堅持至天黑,他才率部撤離。不幸的是,姜克智在撤退途中被流彈擊中,壯烈犧牲,時年28歲。

相關資料

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序列沿革
1. 饒河特別隊,1932年10月成立。
人員:崔石泉金文亨金東天崔龍錫許成在朴英根
2. 饒河工農義勇軍 1934年4月21日成立全隊40餘人。
隊長:崔石泉(崔庸健)政治部主任:金文亨
下轄:3個小隊
第1小隊:崔石峰,第2小隊:許成在,第3小隊:蔡一勛
3. 東北國民救國軍第1旅特務營1933年6月成立全營100餘人。
營長:金文亨、參謀長:崔石泉、政委:朴振宇
下轄:3個連、1個手槍小隊
第1連連長:金龍化,第2連連長:朴英根、副連長:許資善,第3連連長:許成在
手槍小隊小隊長:金東天
4. 饒河反日游擊大隊,1934年2月3日成立。
大隊長:李學福、參謀長:崔石泉、政委:朴振宇
下轄:2箇中隊、1個手槍隊
第1中隊中隊長:崔石峰,第2中隊中隊長:許資善,手槍隊隊長:金東天
5. 饒河民眾反日游擊大隊,1934年5月整編。
大隊長:張文偕(後任:李學福)、政治部主任:崔石泉、政委:朴振宇、軍需長:李學福
下轄:3個連、1個手槍隊
第1連連長:金龍化,第2連連長:許資善,第3連:(1934年8月組建)
手槍隊隊長:金東天
6.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4軍第4團,1935年9月成立,全團250餘人。
團長:李學福、副團長:朴振宇、參謀長:崔石泉、政治部主任:李鬥文(後任:崔石峰)、政治部副主任:崔石峰、黨委書記:吳福林、秘書長:崔榮華、軍需部長:玄榮學、外交特派員:姜尚平
下轄:4個連、1個保全連、1個獨立營
第1連連長:金龍化、政治指導員:崔石峰,第2連連長:王宗昌、政治指導員:於化南,第3連連長:張文清、政治指導員:張某,第4連連長:王青山、政治指導員:劉總成、副連長:李國章
保全連連長:崔勇進
獨立營營長:賈瑞福、副營長:趙花牙子
7. 東北人民革命軍第4軍第2師,1936年3月25日成立,全師500餘人。
師長:鄭魯岩、副師長:李學福、參謀長:崔石泉(又名:崔庸健)、政治部主任:崔榮華、軍需處長:高遠明
下轄:5個團:
第4團團長:李學福(兼)、副團長:姜尚平
下轄:3個連
第1連連長:趙明,第2連連長:王鳳林(又名:王小胡),第3連連長:陋升臣
第5團團長:鄒其昌
第6團團長:王鳳林
第7團團長:賈瑞福
第8團團長:君子人
8. 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1936年11月15日成立,全軍700餘人。
軍長:陳榮久、參謀長:崔石泉、副軍長:畢玉民、副官:畢玉民、經濟部長:董墨林
下轄:3個師、1個政治保全連
第1師師長:陳榮久(兼),下轄1個團:第1團團長:張文清
第2師師長:李學福、參謀長:金鐸、政治部主任:崔榮華、軍需長:高遠明,下轄1個團:第4團團長:王鳳林
第3師師長:景樂亭、政治部主任:金鐵宇、參謀長:閻敬山、軍需處長:葛善志,下轄1個團:第7團團長:金德俊、副團長:隋長青
9. 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1937年春整編。
代理軍長、黨委書記:崔石泉
下轄:3個師、
第1師師長:李學福(原1、2師合編),第2師師長:鄒其昌、政治部主任:雲鶴英,軍需長:劉忠純(原5團擴編),第3師師長:景樂亭、政治部主任:李一平
10. 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1938年1月整編。
軍長:李學福、代理軍長:崔石泉、參謀長:崔石泉、政治部主任:鄭魯岩、副官:張文清、政治部宣傳科長:金鐸
下轄:3個師:1個教導隊、1個少年連
第1師師長:王汝起、副師長:姜克智、政治部主任:何可人
下轄:3個團:
第1團團長:崔勇進,第2團團長:王鳳林、政委:李一平,第3團團長:天君(原名:宋松臣)、政委:金昌海
第2師師長:鄒其昌、副師長:金世昌、政治部主任:金鐵宇
下轄:2個旅,每旅3個團:
第1旅:轄第4團團長:王某、第5團團長:劉雁來、第6團團長:趙某
第2旅:轄第12團 ,第13團團長:姜尚平,第14團:
第3師師長:景樂亭、副師長:雲鶴英、政治部主任:劉延仲
下轄:5個團:
第7團團長:郝永貴、政委:三盛,第8團團長:君子人,第9團團長:孫子嚴,第10團團長:姜義,第11團:
軍直教導隊隊長:齊長祿
軍直少年連連長:郎占山,下轄2個排:第1排排長:李則明,第2排排長:王明堂
11. 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1939年整編。
代理軍長:景樂亭、參謀長:崔石泉、政治部主任:王效明、秘書長:金品三
下轄:2個師:第1師:(原1、2師合併)
第1師師長:王汝起 政治部主任:彭施魯副師長:劉雁來
下轄:3個團:
第1團團長:崔勇進,第2團團長:郭祥玉、政委:李呈祥,第3團團長:劉中城、政委:夏禮亭
第3師師長:隋長青、政治部主任:鮑林
轄補充團團長兼政委:李一平、副團長:李仁智
12. 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1938年11月整編。
軍長:景樂亭、軍黨委特別委員會書記:金品三、參謀長:崔石泉
下轄:4個師、1個教導團、1個補充團
第1師師長:王汝起、副師長:劉雁來
轄第3團團長:劉聖武、軍需處長:葛善志、政治部主任:何可人,騎兵團團長:李呈祥,步兵團團長:郭祥雲
第2師師長:雲鶴英
第3師師長:政治部主任:鮑林(後任:金鐵宇)
轄第7團團長:隋長青、政委:李永鎬
軍直教導團:1938年冬成立,教導團團長:郝永貴、政委:金品三兼,下轄:2個連:警衛連、少年連
軍直補充團:(原為獨立團,1938年10月改稱),補充團團長:李一平、副團長:李仁智、參謀長:李明新、軍需處長:李登基、秘書長:湯景春、副官:鄭哲
下轄:2個連、1個縫衣隊
第1連連長:曹德福,第2連連長:張福海,縫衣隊隊長:金正萬
13. 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1940年1月整編。
代理軍長:崔石泉、參謀長:王效明
下轄:2個團、1個教導團
第1團團長:王汝起、政委:彭施魯,第4團團長:隋長青、政委:鮑林
教導團團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