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鐘葆、蒲華秋江小艇行書臨《蜀素帖》成扇

蒲華(1834-1911),原名成,字作英,也稱竹英,一署胥山外史,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僑寓上海。草書自謂效呂洞賓、白玉蟾,筆意奔放。早歲畫花卉,在徐渭、陳淳間。晚乃畫竹,心醉文同。一乾通天,葉若風雨山水樹石,亦淋漓元氣,不規規於蹊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鐘葆、蒲華秋江小艇行書臨《蜀素帖》成扇
  • 類別:中國書畫
  • 年代:清代
  • 文物來源:上海道明2008年秋拍
基本信息,人物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姚鐘葆、蒲華秋江小艇行書臨《蜀素帖》成扇
姚叔平、蒲華 秋江小艇 行書臨蜀素帖 成扇姚叔平、蒲華 秋江小艇 行書臨蜀素帖 成扇
【類別】中國書畫
【年代】清代
【文物來源】上海道明2008年秋拍
【尺寸】15×44cm
【畫款】秋江小艇,己酉九月,萼銘仁兄大人正之,叔平姚鐘葆。
【鈐印】「叔平」(朱)
【書款】揚帆載月遠相過,佳氣蔥蔥聽頌歌。路不拾遺知政肅,野多滯穗是時和。天分秋暑資吟興,晴獻溪山入醉喔。便捉蟾蜍共研墨,箋書盡剪江波。海岳自書詩卷,萼銘仁兄鑒家正,秀水蒲華。
【鈐印】「作英」(白)
【扇骨】支慈庵刻
【備註】萼銘仁兄即奚萼銘。

人物簡介

姚鐘葆(1870-1924),字叔平,江蘇吳縣人,寓上海。畫山水私淑胡遠,筆意新穎,構局務精,既而悔之,草草下筆,專主氣韻,人轉以甜熟病之。性嗜酒,中年咯血而卒。有性安廬畫譜行世。
蒲華(1834-1911),原名成,字作英,也稱竹英,一署胥山外史,秀水(今浙江嘉興)人,僑寓上海。草書自謂效呂洞賓、白玉蟾,筆意奔放。早歲畫花卉,在徐渭、陳淳間。晚乃畫竹,心醉文同。一乾通天,葉若風雨山水樹石,亦淋漓元氣,不規規於蹊徑。蓋取法石濤、石溪而加以變化。結鴛湖詩社,與吳俊卿、何汝穆、徐新周、哈麐交善。所居曰九琴十硯齋。鬻書、畫以自給。平素筆墨不自矜惜,有索輒應,潤金多寡亦不計。人以其易弗重視,至歿後聲價始增。曾游日本,為彼邦人士推重。平生自諱其年,歿後門人檢篋得印章,有曰[庚寅生],乃知華生於道光十年(一八三零)。卒年八十二。 [海上墨林、寒松閣談藝瑣錄、韜養齋筆記、近代六十名家畫傳、桐陰復志、沈汝瑾撰萍君墓志銘]。
支慈庵(1903-1974),名謙,字子安,號南邨居士,別號染香館主。江蘇省蘇州市人,原住獅子林旁張菜園弄。1913年,其姐支一清與無錫金石家、竹刻家張瑞芝(1885—1978)結為伉儷,在上海開辦“慨吾廬”雕刻藝坊,年方10歲的支慈庵隨姐姐生活,國中畢業即從師於姐丈學藝。當時海上的竹刻藝苑,盛行在扇骨、臂擱上摹刻古金石文字和瓦當、泉幣,張瑞芝早年曾隨清末名家周子和精學此藝。初入藝門的支慈庵便和甥女張契之(1913—1976,張瑞芝長女)一起在姐夫悉心指導下刻苦磨礪,舅甥倆都練就一手精細絕倫的雕刻技藝。他們年輕時雕刻的仿古金文竹刻作品,往往在扇骨和臂擱上鐫刻數百上千字,且字字皆為陽文。筆劃細若纖毫,卻清晰挺括,古樸遒勁;分行布白,序次井然;殘缺鏽蝕之處,也處理得惟妙惟肖,觀者以為鬼工。支慈庵所作“漢石經文扇骨”,張契之所作“石鼓文扇骨”,皆刻有1000餘字。本文所載 “支慈庵留青淺刻金文臂擱”,便是其此類作品的典型代表之一。支慈庵、張契之舅甥的仿古金文竹刻,堪稱近代一絕,後人很難達到這樣的水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