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裕貴

姚裕貴

姚裕貴,江西星子縣人,1971年生。現為北京理工大學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理論和計算物理中心主任、物理學院副院長。 所在學科物理學,研究方向為計算物理和凝聚態理論,特別關注真實材料的貝里相位效應,發展了計算反常輸運物理量和任意體系拓撲不變數Z2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承擔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基金面上項目、科技部“973計畫”/量子調控多項。研究成果在SCI收錄的雜誌上發表63篇研究論文,其中包括16篇Phys. Rev. Lett.,1篇Nature Materials,1篇Nano Lett.,所有文章共被引用約1650次,3篇論文單篇引用超過150次,H-index = 23。在反常輸運、拓撲絕緣體、石墨烯、矽烯等領域的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認可,並曾在美國APS年會等國際會議多次作邀請報告。 2011年獲得“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拓撲絕緣體研究集體獎項-主要完成者之一),擔任中國計算物理學會理事、中國物理學會凝聚態計算專業委員會委員,Int. J. Mod. Phys. B,Mod. Phys. Lett. B國際SCI期刊編委,Phys. Rev. Lett.、Nature子刊、Adv. Mater.等國際頂級期刊審稿人。 2012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受聘2012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裕貴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西星子
  • 出生日期:1971年
  • 職業:教授
  •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物理系
  • 性別:男
人物履歷,獲獎,研究方向,學術成就,第一性原理,反常輸運,拓撲絕緣體,

人物履歷

1992年在南開大學物理系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其後分別獲得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光學碩士學位(1995)和中科院力學研究所的力學博士學位(1999)。
姚裕貴
1999-2001年進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後流動站,出站後留所工作。
2001-2003年到美國Texas大學Austin分校物理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04年任物理所副研究員,2007年破格提升為研究員,2008年物理所博士生導師。
2011年10月調到北京理工大學工作,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理論和計算物理中心主任、物理學院副院長。曾獲中科院物理所“科技新人獎”和“2011年中國科學院傑出科技成就獎”(拓撲絕緣體研究集體獎項-主要完成者之一),2012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Modern Physics Letters B國際SCI期刊編委,Phys. Rev. Lett、Nature子刊、AdvancedMaterials等國際頂級雜誌審稿人

獲獎

主持完成的《固體材料中貝里相位效應的第一性原理研究》獲得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排名第一。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為計算物理和凝聚態理論,集中在自旋電子學和基於量子力學的計算領域,特別關注自旋-軌道耦合體系的電子結構、BERRY相與量子物性之間的關係。具體方向有:
(1)發展基於量子力學的計算方法,研究材料中反常霍爾效應、Z2,自旋霍爾效應、軌道霍爾效應、平面霍爾效應、熱電效應、磁光效應、磁阻和磁矩等量子物性;
(2)在此基礎上將開發和設計出相應的高性能並行計算軟體包;
(3)設計各種新型功能材料並研究其力學、電、磁、光學及其它奇異量子物性,當前主要關注拓撲絕緣體、矽烯、石墨烯、多鐵性材料、熱電材料等體系。

學術成就

至今在SCI收錄的雜誌上發表60篇研究論文,其中包括15篇Phys. Rev. Lett,1篇Nano Lett.,5篇Phys. Rev. Rapid Commu.。這些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注意,所有文章共被引用約1450次,引用文獻中Rev. Mod. Phys. 10次, Phys. Rev. Lett. 130次和Phys. Rev系列 500次,此外引用文獻中還有Science、Nature、 Nature子刊和Phys. Reports等刊物的文章。3篇論文單篇引用超過150次,並曾在美國APS年會等國際會議多次作邀請報告。過去重要工作大都可歸結於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真實材料的貝里相位(Berry Phase)效應範疇。

第一性原理

發展了精確計算反常輸運物理量的第一性原理方法,是國際上此方向的開拓者之一;發展了適用於任意體系的拓撲不變數Z2的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是國際上最早開展這方面工作的研究者。下述研究成果大多是基於這些程式得到的。

反常輸運

闡明了反常Hall效應的內稟物理機制,定量地指出了反常霍爾效應中基於Berry Phase的內稟部分的重要性;與實驗合作,提出了反常霍爾效應內稟和外在部分的分解方法,並給出了反常霍爾效應中內稟電導率和磁化強度成線性關係的理論解釋和定量計算。關於反常霍爾效應的計算理論工作單篇引用達170餘次,並被國際上多個實驗組所驗證和證實,著名計算物理學家Vanderbilt在2006年Rahman獎(APS計算物理方面最高獎)的獲獎報告中曾高度評價這個工作。與實驗合作的工作和理論分析被寫進Michael P. Marder的《Condensed Matter Physics》教科書。在此工作基礎上,國際上我們還首先發展了計算反常熱電係數、自旋霍爾電導率和磁阻的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能定量地解釋和預測相關實驗。

拓撲絕緣體

國際上首次研究了石墨烯中的自旋軌道耦合相互作用,並指出實驗條件下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在純石墨烯中不可能實現,該工作獲得了國際上的廣泛承認,單篇引用190餘次,諾貝爾獎獲得者Geim和量子自旋霍爾效應和拓撲絕緣體概念提出者Kane分別在他們的Rev. Mod. Phys.綜述工作中引用這個工作並給予肯定。在此工作基礎上,通過吸附鐵原子或者將石墨烯放在鐵磁絕緣體上,預測了在石墨烯中可能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首次指出類石墨烯體系-矽烯是二維拓撲絕緣體,並預測此體系可能實現量子自旋霍爾效應,相關實驗正在進展。進一步還預測了Half-Heusler和黃銅礦兩個體系中可能存在大量三維拓撲絕緣體,部分材料得到實驗證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