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波(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

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波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專業方向:有機合成方法學,過渡金屬有機化學 
  • 職稱:教授
工作經歷,研究方向,主要成果,發表論文,

工作經歷

2015.3- 北京理工大學化學學院,研究員
2010.10–2014.12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大學,博士後(合作導師:祝介平教授)
2005.09–2010.07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博士(導師:王梅祥教授)
2001.09–2005.07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本科(導師:汪志勇教授)

研究方向

(1)綠色有機反應設計;
(2)多功能催化方法;
(3)生物質轉化反應研究

主要成果

本人圍繞綠色催化與有機合成開展了系統而深入的工作,分別在基於過渡金屬催化的炔烴的高效有機反應設計和大環配體的高價有機銅化學研究兩個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開拓性的重要創新成果:
(1)在過渡金屬催化的炔烴的高效有機反應設計方面,基於炔烴的胺鈀化反應生成穩定的有機鈀中間體的重要發現,設計和發展一系列高效綠色的有機反應新方法,將簡單的炔烴在一鍋煮條件下通過複雜串聯反應高效地轉化為具有潛在生物活性的雜環化合物。通過反應機理研究,進一步闡明了反應的機理,揭示了陰離子在各基元反應中的作用機制以及對活性催化物種的影響。最後,在反應研究和機理研究的基礎上,發展了一種低催化劑上載量的綠色催化方法。
(2)在高價有機銅化學方面,利用所設計的新型大環配體,製備了一類結構新穎的室溫下穩定的有機三價銅化合物,首次發現和報導了有機三價銅化合物與陰離子型親核試劑的高效反應。通過對有機三價銅的結構、反應性質和形成機理進行系統研究,展示了三價銅獨特的結構和反應性質,填補了人們對高價銅認識的不足。在此基礎上,設計並發展了一種室溫下銅催化的碳氫鍵直接功能化的反應,為研究銅催化有機反應的機理和新反應設計提供新思路。迄今為止以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Chem. Eur. J.等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高質量學術論文12篇。

發表論文

1.Hu Zhang,†Bo Yao,Liang Zhao, De-Xian Wang, Bo-Qing Xu, Mei-Xiang Wang*, “DirectSynthesisofHigh-ValentAryl-Cu(II)andAryl-Cu(III)Compounds:MechanisticInsightintoAreneC-HBondMetalation”,J. Am. Chem. Soc.2014,136,6326–6332.(†共同第一作者)
2.Bo Yao, Qian Wang, Jieping Zhu*, “Pd(II)-Catalyzed Cyclizative Cross Coupling ofortho-Alkynylanilines withortho-Alkynylbenzamides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Angew. Chem. Int. Ed.2013,52, 12992-12996. (Highlighted byChimia2014,68, 183).
.Bo Yao, Qian Wang, Jieping Zhu*, “Palladium-Catalyzed Coupling ofortho-Alkynylanilines with Terminal Alkynes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Efficient Synthesis of 2,3-Disubstituted 3-Alkynylindoles”,Angew. Chem. Int. Ed.2012, 51,12311-12315. (Highlighted bySynfacts:2013,9, 47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