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建年

姚建年

姚建年,1953年生,福建晉江人。1982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化學系,中國科學院院士。

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副主任委員,泉州師範學院榮譽院長。農工黨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常委、中國化學會第三十屆理事會理事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姚建年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省泉州晉江市英林鎮下伍堡村
  • 出生日期:1953年
  • 畢業院校福建師範大學日本東京大學
  • 主要成就教育部“百千萬人才工程”
    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獲獎人)
人物經歷,任免信息,社會職務,主職,兼職,人物獲獎,研究領域,研究成果,代表論文,

人物經歷

1982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化學系,
姚建年 院士姚建年 院士
1990年獲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部碩士學位,1993年獲該校博士學位。
1995年8月到1999年4月先後任中國科學院感光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室主任、所長助理。
1999年4月起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00年4月到2008年3月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副所長。
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1月起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2017年12月起當選農工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副主席、常委。
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任免信息

2017年12月1日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閉幕,姚建年當選農工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副主席、常委。
2018年3月1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姚建年任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社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社會職務

主職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研究員
中國科學院 院士
中國化學會 常務理事、秘書長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副主任
中國農工民主黨 副主席
全國人大常委

兼職

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法人)、光化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真空學會“表面與納米”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電子學會“光信息存儲”專業委員會理事、兼任《化學學報》和《感光科學與光化學》雜誌的副主編,《化學通報》雜誌的編委,曾任2005年第四十屆國際純粹與套用化學大會(IUPAC)組委會秘書長,是英國皇家化學會的fellow,《 Journal ofMaterialsChemistry》雜誌的國際顧問編委,是第九屆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科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委員,泉州師範學院名譽校長。

人物獲獎

1995年獲中國駐日大使館教育處優秀留學人員稱號,同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
1997年首批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二層次,
1996、1999年兩次參加國家教育部召開的“優秀留學回國人員成果匯報會”並受到表彰,
2003年榮獲教育部“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稱號,同年由他為學術帶頭人的“光功能材料的設計、製備與表征”獲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資助,
2004年以成果“若干新型光功能材料的基礎研究和套用探索”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獲獎人)。此外,還多次獲中科院優秀導師獎。

研究領域

⒈ 有機功能納米結構的製備及其性能研究
⒉ 無機/有機複合光致變色材料的構建和性能研究
⒊ 無機納米功能結構的製備和套用研究
⒋ 仿生超分子化學與光電功能材料

研究成果

姚建年院士,物理化學家,是光化學與光信息功能材料領域的代表人物之一。長期從事新型光功能材料的基礎和套用探索研究,在利用納米尺度效應調控有機分子的光物理光化學性能、無機、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的光致變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開創性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國際影響。迄今已在Nature,Acc.Chem. Res.,J.Am.Chem.Soc.,Angew.Chem.Int.Ed.,ACS Nano,Adv. Mater.,Adv. Funct. Mater.,Chem.Comm.等國際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1項,出版合著和合作譯著各一部。
1.有機功能納米結構的製備及其性能研究
考慮到納米結構在無機半導體領域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作為一類重要的光電信息功能材料,有機分子結構的多樣性,可設計性以及材料合成及製備方法上的靈活性都使得有機納米結構的研究尤為重要。我們的主要研究工作是通過分子設計和分子間弱相互作用的控制,製備有機納米/亞微米結構,研究這些納米/亞微米結構的光物理和光化學性能,並在此基礎之上開展一些套用基礎研究。我們先後發現了分子間電荷轉移激子的限域效應、多種光物理和光化學性能的尺寸依賴性;發展了多種製備有機納米結構的方法,並藉此開發了多種低維有機納米功能材料,包括多色發光、白光材料以及光波導和紫外雷射器材料等。
姚建年 院士姚建年 院士
1.1基於分子設計的有機納米結構的形貌調控
基於合理的分子設計來調控分子聚集過程,從而對有機納米結構的形貌進行有效地控制,通過比較分子之間簇集過程的差別,揭示了分子結構與低維結構形貌之間的內在關聯性,為從分子設計出發實現低維結構的可控性合成奠定了基礎。(Angew.Chem. Int. Ed. 2004,43,4060;Chem. Commun. 2007,1623; Chem. Mater.2005,17,6430)
1.2液相膠體化學反應法對低維結構形成動力學過程的調控
我們發展了液相膠體化學反應法製備有機分子的低維結構,通過對低維結構形成過程中成核與生長動力學過程的分離以及調控,突破了小於100nm情況下有機低維結構的尺寸控制難題;並且實現了大規模、三維自組裝,為剪裁有機分子材料的性質以及器件化開闢了新的途徑。(J. Am.Chem. Soc.2007,129,7305)
1.3吸附劑改進的物理氣相沉積法製備有機小分子晶態低維結構
發展了吸附劑改進的氣相沉積方法來製備多種有機小分子的一維晶態納米結構,一些納米結構還表現出藍光、綠光以及紅光的多色發射性能。(Chem. Mater. 2006,18,2302; Adv. Funct. Mater.2006,16,1985; Adv. Mater. 2007,19,3554)
1.4有機納米結構的特異光物理和光化學性能研究
有機納米結構呈現出分子間電荷轉移激子的限域效應、尺寸可調的螢光發射、激子手性的尺寸依賴性以及同分異構體組成的尺寸依賴性等。(J. Am.Chem. Soc. 2001,123,1434; 2003,125,6740;2004,126,15439; Angew. Chem.Int. Ed. 2002,41,962; 2003,42,2883;Chem. Eur. J. 2005,11,3773)
1.5複合有機納米結構的製備和發光性能研究
製備了摻雜複合的有機納米納米結構,納米結構中兩種組分間存在共振能量轉移。通過改變兩種組分的比例,得到了發光顏色可調的納米結構,包括白光發射的納米線。(Adv. Mater. 2005,17,2070; 2008,20,79)
2.無機/有機複合光致變色材料的構建和性能研究
光致變色材料由於其在顯示器材料,超高密度光信息存儲材料,光開關等高科技領域有著巨大的套用前景而受到人們的關注。傳統無機光致變色材料如過渡金屬氧化物,雜多酸等,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就一直是人們的一個研究熱點,但是無機光致變色材料也存在著一些難以克服的缺點,如回響速度慢,抗疲勞性差等,從而限制了其進一步的套用。而本課題組基於能帶理論以及超分子化學的設計思想,製備了一系列具有良好光致變色性能的無機/無機,無機/有機複合光致變色材料。並成功製備出具有可見光光致變色性能的複合薄膜,發現了光致變色的熱致增幅效應,為變色薄膜的套用提供了新的途徑。(J. Mater. Chem.,2007,17,4547; Prog. Mater. Sci. 2006,51,810; J. Photochem.Photobiol.,C: Photochemistry Reviews,2003,4,125,Adv. Funct. Mater.,2005,15,1255)
3.無機納米結構的製備和套用研究
發展新的製備方法,實現可控制地生長特定的納米材料和納米結構,深入研究納米結構產生、演化的微觀機制,並以此發展新型功能納米材料,是我們的研究內容和目標。
3.1無機納米材料的氣相控制合成
發展了晶種誘導的氣相沉積技術來構築半導體多級納米結構,成功構築了多種複雜納米結構材料;採用在有機金屬氣相沉積過程中混合單元前驅體的路線,實現了對三元體系納米材料組分和形貌的調控。(J. Phys. Chem. C 2007,111,2980; 11604; CrystalGowth & Design,2007,7,488; 1388;Nanotechnology,2006,17,4644)
3.2無機納米功能結構的液相合成
藉助水熱等液相合成方法,通過無機鹽、絡合劑等的加入,實現了多種無機功能納米結構的可控合成和組裝。(Chem. Commun.,2005,3597; Chem. Eur. J.,2006,12,7717; J. Phys.Chem. B,2006,110,23829;Crystal Gowth & Design,2007,7,825; J.Mater. Chem.,2008,DOI:10.1039/b800691a)
4.仿生超分子化學與光電功能材料
模擬生物大分子的摺疊結構、高級自組裝及其功能,從分子設計出發,通過新型骨架結構的構築,發展可以摺疊形成類似於天然大分子摺疊結構的人工寡聚體分子體系,並結合寡聚體分子所具有的分子間弱相互作用,構築具有特定結構與性能的仿生超分子體系。通過在寡聚體分子中引入光功能基團,結合所引入基團所特有的光物理和光化學性質,作為光學探針研究寡聚體分子的摺疊行為與結構,或作為功能基團,發展具有特定光電功能的仿生超分子光電功能材料。

代表論文

⒈ J. N. Yao,K. Hashimoto and A.Fujishima,Photochromism induced inan electrolytically pretreated MoO3thin film by visible light. Nature,1992,355 (6361),624-626.
⒉ Hongbing Fu,Jiannian Yao,SizeEffectso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Organic Nanoparticlesm J. Am. Chem.Soc.,2001,123,1434-1439.
⒊ Hongbing Fu,Boon H. Loo,DebaoXiao,Ruimin Xie,Xuehai Ji,Jiannian Yao,Baowen Zhang and LianqiZhang,Multiple Emissions from1,3-Diphenyl-5-pyrenyl-2-pyrazolineNanoparticles: Evolution fromMolecular to Nanoscale to Bulk materials,Angew Chem. Int. Ed.,2002,41⑹,962-965.
⒋ Hongbing Fu,Debao Xiao,Jiannian Yao,GuoqiangYang,naofibers of 1,3-Diphenyl-2-pyrazoline InducedbyCet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Micelles,Angew Chem. Int. Ed.,2003,42,2883-2886.
⒌ Debao Xiao,Lu Xi,Wensheng Yang,HongbingFu,Zhigang Shuai,Yan Fang,and Jiannian Yao,Size-tunableemissionfrom 1,3-Diphenyl-5-(2-anthryl)-2-pyrazoline Nanoparticles,J.Am. Chem.Soc.,2003,125,6740-6745.
⒍ Zhiyuan Tian,Yu Chen,WenshengYang,Jiannian Yao,Lingyun Zhu,Zhigang Shuai,Low-DimensionalAggregatesfrom Stilbazolium-Like Dyes,Angew Chem. Int. Ed.,2004,43(31),4060-4063.
⒎ Debao Xiao,Wensheng Yang,Jiannian Yao,Lu Xi,Xia Yang,Zhigang Shuai,Size-Dependent Exciton Chiralityin(R)-(+)-1,1’-Bi-2-naphthol dimethyl ether Nanoparticles,J. Am.Chem.Soc.,2004,126,15439-15444.
⒏ Ai-Dong Peng,De-Bao Xiao,Ying Ma,Wen-Sheng Yang and Jian-Nian Yao,Tunable emission From Doped1,3,5-Triphenyl-2-pyrazoline Organic Nano- particles,Adv. Mater.,2005,17,2070-2073.
⒐ Tao He and Jiannian Yao,Photochromismincomposite and hybrid materials based on transition-metal oxidesandpolyoxometalates,Prog. Mater. Sci.,2006,51,810-879.
⒑Longtian Kang,Zhechen Wang,ZongweiCao,Ying Ma,Hongbing Fu,andJiannian Yao,A Colloid ChemicalReaction Route to the Preparation ofNearly Monodispersed PeryleneNanoparticles: Size-Tunable Synthesis andThree DimensionalSelf-Organization,J. Am. Chem. Soc.,2007,129(23),7305-7312.
⒒ Yong Sheng Zhao,Hongbing Fu,FengqinHu,AidongPeng,Jiannian Yao,Multicolor Emission from OrderedAssemblies ofOrganic 1D Nanomaterials,Adv. Mater.,2007,19,3554-3558.
⒓Yong Sheng Zhao,Hongbing Fu,FengqinHu,Aidong Peng,Wensheng Yang,Jiannian Yao,Tunable Emission fromBinary Organic One-DimensionalNanomaterial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to White-Light Emission,Adv.Mater.,2008,20 ⑴,79-83.
⒔ Yong Sheng Zhao,Aidong Peng,HongbingFu,Ying Ma,Jiannian Yao. Nanowire Waveguides and UltravioletLasersBased on Small Organic Molecules. Adv. Mater. 2008,20,1661-1665.
⒕ Yong Sheng Zhao,Hongbing Fu,AidongPeng,YingMa,Debao Xiao,Jiannian Yao. Low-Dimensional NanomaterialsBased onSmall Organic Molecules: Preparation and OptoelectronicProperties. Adv.Mater. 2008. 20. 2859-2876. (Invited Review Article).
⒖ YongSheng Zhao,Jinjie Xu,AidongPeng,Hongbing Fu,Ying Ma,Lei Jiang,Jiannian Yao. Optical WaveguideBased on Single Crystalline OrganicMicrotubes. Angew. Chem. Int. Ed.2008,47,7301-7305.
⒗ Zhixun Luo,Yuanyuan Liu,Longtian Kang,Yaobing Wang,Hongbing Fu,Ying Ma,Jiannian Yao,Boon H. Loo. Controllable NanonetAssembly Utilizing a Pressure-Difference Method Based on AnodicAluminum Oxide Templates. Angew. Chem. Int. Ed.2008,47,8905-890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