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興滿堂客家大圍

始興滿堂客家大圍

滿堂客家大圍始建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竣工於鹹豐十年(公元1860年),歷時24年,為當時的富豪官乾榮所建,占地面積達13544.96平方米。是始興縣現今保存良好的200座左右的客家圍樓中最完整的一座,也是全廣東省最大的一處客家圍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始興滿堂客家大圍
  • 始建:清道光十六年
  • 歷時:24年
  • 圍樓:高16.9米
簡介,景色特點,風俗習慣,地圖信息,

簡介

致高雅的韻味。集古代、近代客家建築風格為一體,只有較高的科學和藝術價值。為研究客家民俗風情及近代建築的源流和發展變化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源。大圍由上、中、下三個小圍樓連線構成,中間圍樓高16.9米,另兩座稍矮的圍樓拱衛其前後,氣勢非凡,蔚為壯觀。圍樓中有栽花種樹的大院4個,祠堂6個,議事廳17個,天井16個,水井四口,寢室、廚房、儲糧間、雜務間、廁所、牲畜欄舍等大小房間770多間。
始興滿堂客家大圍

景色特點

整個大圍樓用料十分考究,牆體的青磚經人工磨製,顯得光滑規整。門框、窗框、台階、廊沿、井台等以花崗岩石條砌成,顯得堅實人方。走廊和庭院的地面用河石鋪砌成花朵和各種圖案,顯得典雅別致。門窗、家几上雕刻著花鳥、動物等圖案並貼上亮閃閃的金鉑,顯得雍容華貴。 為了有效防禦當時猖獗的盜賊兵匪,圍樓的牆基砌得格外堅固,一般厚0.6米,其中中圍樓主牆基厚達24-8.2米,全部用河卵石砌成,疊角放花崗岩石條。牆體上布滿了各種瞭望孔、射擊孔。各圍樓僅向外開一扇大門,門板用鐵皮包裹,並有鐵槓橫頂。若遇盜賊侵擾,大門一關,圍樓便成—座固若金湯的城堡。大門兩側或頂部設有水池,若遇敵人放火燒門,只要打開機關,水池內盛滿的水便會傾瀉而下滅火。圍樓建在兩河交匯的沙灘上,地基鬆軟,當年開挖地基數十米仍未到堅實的岩石層,兩邊的河流之水滲透進來成一大水塘,眼看前功盡棄,最後決定用附近山上的松木沉於其中,如今150多年過去,地基十分穩健,高大的牆體竟無一處下沉開裂現象。實為民間建築中上乘之作。1991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參觀完圍樓之後,欣然命筆題寫了“滿堂客家大圍”的橫匾。

風俗習慣

韶關各地習俗風俗有濃郁的嶺南客家漢族色彩,瑤、畲兩族也各具民族特色。散居在粵北連山、乳源各縣的過山瑤同胞,有一種“跳王”的風俗。“跳王”又叫起歌堂,或稱“調旺”,即一調就旺,越跳越旺盛的意思。實際上它是一種叩神還願的儀式。瑤胞非常崇拜盤古王、唐王和狗頭王,把他們奉為瑤族的祖先。

地圖信息

地址:韶關市始興縣城南60公里處隘子鎮境內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