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吉寺

妙吉寺

妙吉寺位於遼寧建平市境內, 地處兩省(遼寧、內蒙)三縣(建平、朝陽、敖漢旗)交界處的喀喇沁鎮本街中心,距今已有三百餘年的歷史,喀喇沁(蒙語意為“寶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妙吉寺
  • 地理位置:距喀喇沁街南側1公里南廟子的小山上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
  • 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
  • 建立時間: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
  • 已建設有殿堂:三座
歷史沿革,寺院格局,寺院主持,

歷史沿革

據《建平縣宗教志》記載,寺廟原建於距喀喇沁街南側1公里南廟子的小山上,始建於清光緒十七年(公元一八九一年),因當時局面混亂被毀,光緒二十一年(公元一八九五年)移至現址,別名喇嘛廟。名稱源於“妙而無礙、吉祥如意、寸土清淨”。
喀喇沁為蒙語音譯,漢語意為“守衛者”。據建平縣《政協文史資料》記載,清喀喇沁王烏良海部落因在成吉思汗時代為蒙古民族統一立下汗馬功勞,隨封其享受三萬戶領地,並成為 成吉思汗氏族的“駙馬”。成吉思汗死後,族係為陵墓的守衛。烏良海部落曾駐牧於此,故有喀喇沁—守衛者之稱。可見此地當時為水草肥美之所。
寺廟共有四層殿,第一層殿為四大天王殿;第二層殿為關帝殿;第三層為正殿,供奉千手千眼佛、十八羅漢;第四層殿為當時大戶於紹文的家廟,有房屋數間。寺廟內另有喇嘛住房24間、糧倉3個。光緒二十一年,喇嘛多達86人。
當時,寺廟占地16680平方米(25畝),有耕地1000餘畝。初雇長工3人,寺廟每年吃租糧4-5萬斤,喇嘛自己耕種200多畝。有6套大馬車一輛。后土地全部自己耕種,有馬車3輛,騾馬30多匹,羊100多隻,牛30多頭。
1947年解放後,黨和國家宗教政策得到正確落實,當時廟中有喇嘛19名,其中大喇嘛5名。
1966年開始了“文化在革命”,紅衛兵在“破四舊”中,將廟堂里佛像砸碎,經卷全被焚毀,唯羅漢堂得以倖存。後被喀喇沁政府管理使用。
2003年,在當地廣大信眾的多次申請下,該場所被批准恢復宗教活動,也是縣唯一的藏傳寺院,羅漢堂在同年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8年,請來64套轉經筒,並安裝在大雄寶殿左、右、後側。

寺院格局

妙吉寺為藏式建築,原有佛殿三層,第一層為四大天王殿3間,第二層為關帝殿3間,第三層為正殿供臥佛、十八羅漢。
2009年又新籌建了一座占地面積為150.4平方米,東北地區最大的“黃財神護法殿”,再加上原有的藏式風格的羅漢殿,和2006年完工的大雄寶殿。妙吉寺內供有東北最大的黃財神。黃財神,藏名藏巴拉·色波, 是密教之護法神祇,五姓財神之首,藏傳佛教各大教派普遍供養, 因其身膚黃色,故稱為黃財神。黃財神一面二臂,五佛冠為頭飾, 矮小肚大, 雙臂勁力。右手持布拉噶如意寶,左手捉著吐寶鼠。 身著天衣,藍蓮花及珠寶瓔珞作裝飾,胸前掛念珠。左足屈著, 右足踩著海螺寶, 以如意姿勢安坐於蓮花月輪座上。
進入廟門,首先看到的是建築面積二百二十五平方米的羅漢堂。兩側門柱分別有“妙吉寺南人北去北人南,羅漢堂居民富者頻來頻者富”,“一心向佛趕路早晚超越前人,兩腳不離大道左右認清途徑”的對聯。內紅毯鋪地,正面供奉著釋迦牟尼及藥師佛、阿彌陀佛,東西兩側為十八羅漢。一層殿上面,有一特別的天井式二層閣樓,四牆上繪著濃郁蒙藏民族風情的彩色畫像。
羅漢堂後進五十米,是由一株古柏映襯的大氣磅礴的大雄寶殿。
提起這株古柏,本村長者介紹說至少有三百餘年的歷史。那斑駁的軀幹,傾訴著寺廟的悲壯與滄桑,蒼密的枝葉,彰示了寺廟的重生與希望。
大雄寶殿建在高出地面1.6米的廟基上面。基座前、古柏東西兩側是各4米寬的石質台階。拾階而上,古柏之下、面對正門的是由玻璃罩供奉的釋迦牟尼涅盤佛像,兩側為護法的童子。
廟基之上,由石條鋪就,外隔2米的青灰色石料圍成的護欄,把大雄寶殿高高托起。
大雄寶殿高13.8米、長32米,寬13.8米,建築面積441平方米。大殿前廊由6根直徑0.5米的圓木、外罩鈦合金明柱輕挑前沿,金光燦燦;正門兩側,一幅分別用藏字和漢字書寫的對聯“大乘空性、顯密圓融”飽含著藏傳佛教文化的深邃。
進入大雄寶殿,腳下是紅毯鋪地,抬頭是金碧輝煌的宗喀巴及文殊、地藏、觀音菩薩、長壽佛的佛像。佛像南面是按藏傳佛教儀軌的活佛座椅、住持法座及寶幢和法器。大殿內的棚頂垂下的6個寶幢按序就班,分別錯落有序;環壁四周的繪畫,描述的是密宗文化的典故與傳說。每遇法會號角齊鳴,莊嚴肅穆,寺廟內現代化麥克的套用,營造了密宗道場的莊重。
在羅漢堂與大雄寶殿西側的跨院內,是五間現代化的辦公及接待賓客的房間。
寺廟的建築外牆呈紫檀色。羅漢堂、大雄寶殿、西配房,配上潔淨的水泥地面,把整個寺院裝扮的整潔、莊嚴。
現寺院長106米,寬60米(西側南被民房占用部分),占地面積5000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040平方米;經專業人士評估,寺廟的資產為500餘萬元。常駐喇嘛5人,居士2人。

寺院主持

寺院恢復佛事活動後,先後有四位僧人入駐,兩位批准為住持。他們分別是:覺然和尚(其情況不祥),入駐時間2003年3至5月;旦曲貢藏,寺廟第一任住持,1970年5月18日生,蒙古族,青海省民和縣吉兒鄉日扎村人,任期為2003年5月至2005年11月;貢布,蒙古族,任期為2005年12月至2006年3月(其它情況不祥)。
洛桑陀美金剛上師洛桑陀美金剛上師
第二位住持洛桑陀美,藏族,為青海省貴南縣人,出生於1967年8月13日。1988年就讀於青海省藏語系高級佛學院,1992年畢業。初分配至貴南縣統戰部工作,半年後辭職;雲遊色拉寺、哲蚌寺、噶丹寺、拉卜欏寺等,1996年至2005年至山西五台山閉關靜修五年,2006年6月,經當時信教民眾聘請、民委備案任住持。
覺然和尚入駐寺院,請來釋迦牟尼臥佛玉石佛像;旦曲貢藏、貢布兩位喇嘛與當地信眾將大雄寶殿的木質框架完成。
洛桑陀美繼任住持後,繼續寺院基礎建設。至2007年9月,將大雄寶殿建成竣工,重塑了宗喀巴大師等五尊佛像;2007年10月1日,舉辦了佛像開光法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