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魃(神話傳說的上古神女)

女魃(神話傳說的上古神女)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女魃,或名女妭,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旱神。

據《山海經》描寫,蚩尤起兵攻打黃帝,黃帝令應龍進攻冀州。蚩尤請來風伯雨師,以狂風驟雨對付應龍部隊。於是,黃帝令魃助戰,魃成功阻止了大雨,最終助黃帝贏得戰爭。女魃或與旱魃存在演變關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魃
  • 其他名稱:魃,天女魃,女妭
  • 神話體系:中國神話體系
  • 所屬:先秦神話
  • 居所:赤水之北
  • 司掌:旱
  • 主要成就:阻止大雨,助黃帝戰勝蚩尤
  • 登場作品:《山海經
人物經歷,歷史淵源,文獻記載,人物爭議,天女,形象,旱魃,現代記述,景區故事,遊戲劇情,

人物經歷

歷史淵源

《山海經大荒北經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鄉(xiàng)。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妭)[魃(bá)]①。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妭)[魃],雨止,遂殺蚩尤。(妭)[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妭)[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dú)。
女魃女魃
①女魃:相傳是一位穿青衣的神女,她所居住的地方,天不下雨。
鐘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獻)[魃]①。
赤水女子獻:即上文所說的被黃帝安置在赤水之北的女魃。
郭璞云:“畏見逐也。”郝懿行云:“亡謂善逃逸也。”
郭璞云:“向水位也。”郝懿行云:“北行者,令歸赤水之北也。”
郭璞云:“言逐之必得雨,故見先除水道,今之逐魃是也。”
郝懿行云:“藝文類聚一百卷,引神異經云:『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遇者得之,投溷中乃死,旱災消。』是古有逐魃之說也。魏書載鹹平五年晉陽得死魃,長二尺,面頂各二目。通考言永隆元年長安獲女魃,長尺有二寸。然則神異經之說蓋不誣矣。今山西人說旱魃神體有白毛,飛行絕跡,而東齊愚人有打旱魃之事。其說怪誕不經,故備書此正之。”
珂案:神異經所說之魃當已是旱魃神話之演變,非古傳黃帝女魃也。
《山海經》原文為“妭”。
郭璞注釋為:“音如‘旱妭’之魃”。《玉篇》引《文字指歸》曰“女妭,禿無發,所居之處,天不雨,同魃”。
《帝王世紀》《古史考》《補三皇本紀》:神農納赤水氏之女曰聽詙為妃,生帝魁。郝懿行箋疏:“三書蓋亦本此經(指《山海經》)為說,其名字不同,今無可考。
郝懿行云:“《玉篇》引《文字指歸》曰:‘女妭,禿無發,所居之處,天不雨也,同魃。’
李賢註:《後漢書(張衡傳)》引此經,作妭,云:‘妭,亦魃也。’據此,則經文當為妭,注文當為魃,今本誤也。《太平御覽》卷七十九引此經作妭,可證。”

文獻記載

“江有窈窕,水生艷濱。彼美靈獻,可以寤神。交甫喪佩,無思遠人。”《山海經圖贊·大荒北經》東晉·郭璞
女魃
《後漢書·張衡傳》:“夫女妭北而應龍翔,洪鼎聲而軍容息。”李賢註:“ 女妭 ,旱神也。”
唐獨孤及《禜土龍文》:“陽驕陰伏,女魃作孽,孟夏不雨,至於是月,后土將乾,百穀恐竭。”
《新唐書 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永隆元年,長安獲女魃,長尺有二寸,其狀怪異。《詩》曰:“旱魃為虐,如炎如焚。””
《山海經·大荒北經》:“有鐘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獻。”(清代 吳承志 注:獻當作魃,即黃帝女魃也。)
《太平御覽》:黃帝乃令應龍攻於冀州之野。蚩尤請風伯、雨師從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魃止雨,遂殺蚩尤。

人物爭議

天女

山海經中的女魃衣青衣,是天女,後來被逐於赤水之北(一說弱水之北),《山海經》中就有“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妭)[魃(bá)]”,“後置之赤水之北...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
女魃女魃
許多人認為女魃是黃帝的女兒,但在實際上彼時黃帝並不一定等於天,所謂的天女也不是一定指黃帝之女。
“蚩尤為暴時,黃帝仰天而數,天遣元女下授黃帝兵符,伏蚩尤。又嘗下天女曰魃,以止蚩尤風雨。”

形象

某些文獻里魃的形象不算好。但據考證,《山海經》可能展現了更原始的一面。女魃也許跟祓除風雨的巫術儀式有關,是跟巫女相關的女神。
因為本身帶有巫文化,進入主流文化後難免會被排斥。

旱魃

有人認為女魃很有可能是赤水女子獻
圖為汪紱本山海經圖說。左女魃,右女子獻。圖為汪紱本山海經圖說。左女魃,右女子獻。
又有人引神異經裡面說的魃“南方有人長二三尺.袒身而目在頂上,走行如風,名曰魃,所見之國大旱,赤地千里”。
也有人認為女魃“衣青衣”和旱魃“袒身”自相矛盾。
但也有很多人認為旱魃即女魃。
“旱魃為虐,見雲漢之詩,是事出經典矣。山海經實以女魃,似因詩語而附會。”《閱微草堂筆記卷七 如是我聞一》
禳災巫術的祭是以焚燒女魃替身的女體來幫助女魃回歸天上世界,進而解除人間旱象,沉祭則受到卜辭河神有妾與沉珏祭河的影響,逐漸嬗變固定成以女嫁河的女體獻祭。
但是不管如何,所謂的旱魃是殭屍之祖,乃是由清朝袁枚的小說子不語》的虛構為開端,現代小說家的文學創作,跟旱神女魃無關。

現代記述

景區故事

這應龍也是黃帝身旁一員大將,傳說是天上管雨水之神,有蓄水本領。應龍在長江和黃河上游蓄水,水淹南方的蚩尤大本營和北方的夸父大本營,蚩尤夸父聯軍損失慘重。蚩尤攻打黃帝,被風后的八卦陣法打得慘敗,因而,終日一籌莫展,命將士死守蚩尤寨,一連數月不敢出戰。一日夸父進言說:“主公,臣聞聽人言,說東泰山之上,有風伯、雨師二位先師,能呼風喚雨,道行極深,何不請來助一臂之力?”蚩尤聞聽大喜,連說:“好好好,快快請來。”據說夸父有追日本領,涿鹿與東泰山不過千里之遙,不到一日,就將風伯、雨師請到。蚩尤一見是兩個怪人,心想必會妖術,就待為上賓。第二日,蚩尤命夸父打開寨門,領一隊人馬,前往涿鹿城前叫陣。黃帝一見蚩尤士兵叫陣,即令力牧、常先、大鴻也帶領一支人馬出戰迎敵。兩軍就在涿鹿之野排開戰場,只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血流成河。兩軍正在酣戰,突然雲端出現兩個怪人:一個是雀頭人身蛇尾,手持一把芭蕉大扇,在空中搖來擺去,頓時狂風大作,飛砂走石,樹倒屋塌;一個是蠶頭人身大蟲,躬著身腰,張著黑洞似的大嘴,對著黃帝軍隊吹氣,頓時,烏雲翻滾,電閃雷鳴,大雨滂沱。你知道這兩個怪人是誰?就是蚩尤請的風伯、雨師。那風伯,名叫飛廉;雨師,名叫萍號,都有采天地之陰氣,經千年練成的妖術。力牧、常先、大鴻等正在與夸父等鏖戰,突然被狂風吹得東倒西歪,士兵有的被大風捲走,有的被傾盆大雨澆得暈頭轉向,有的被大水沖走。力牧立即呼叫撤兵。說來也怪,黃帝軍隊跑到哪裡,那風雨就追到哪裡。蚩尤見黃帝兵敗,即命乘勝追擊。黃帝軍隊大敗而歸。
黃帝被風伯、雨師所敗,即命祝融回中原有熊國都(今河南新鄭)請應龍助戰。應龍得到黃帝傳令,立即奔赴涿鹿。三日之後,夸父又來叫陣,黃帝仍命力牧、常先、大鴻率軍隊迎戰。兩軍正在廝殺之時,風伯、雨師又站立雲端使用妖術,颳起狂風,傾下暴雨。這時,應龍化作一條巨大的黑龍,在烏雲中昂頭擺尾,張開門扇似的大口,將那傾盆暴雨吸入口中。風伯、雨師見一條巨龍將那大水吸去,又加大妖術,大風將巨龍颳得搖搖晃晃,難以在雲端停立;大雨似江河決口,使巨龍難以盡收。應龍與風伯、雨師相持一個時辰,漸漸支持不住,耗盡功力,不能歸天,逃到南方去了。傳說,南方多雨,就是因為應龍被風伯、雨師所敗後,居住在那裡的緣故。
應龍被雨師、風伯打敗,力牧、常先等也被風雨吹打得潰不成軍。黃帝在涿鹿城頭,立即命令風后揮旗撤兵。正在這時,突然從遠處傳來呼叫聲:“爹爹且慢!”黃帝、風后正要揮旗,抬頭尋聲望去,只見從西北天空飛來一位女子,身著青衣,倏然落在黃帝身邊說:“爹爹,勿憂,待我破他妖術!”說罷,從她的翅膀上拔出一根羽毛,放在手掌之上,用嘴一吹,變成一根火棍,霎時,那火棍由細變粗,發出一道巨光射向風伯、雨師。那風伯、雨師正在得意作法,突然見一道紅光射來,頓時手抖嘴顫,扇落口閉,風雨消逝。那正在追殺黃帝士兵的夸父將士,也頓時感到渾身酥軟,大汗淋漓,口乾舌燥,步履難行。這時,風后在城頭之上,急揮“熊”旗,力牧、常先立即命令軍隊調頭向蚩尤軍殺去。蚩尤軍見黃帝軍殺來,立即回頭奔逃,跑得慢的死於刀下。力牧、常先凱旋入城,黃帝設宴慶賀,令樂師、舞師演奏《鼓曲》慶祝勝利。
傳說,這個女子名叫魃,乃是天上的旱神,是黃帝的女兒,居住在有熊國西南的一個叫崑崙山地方,在山中採集日、月之光,練就趕雨驅風之術,曾雲遊各地,驅趕暴風淫雨,拯救百姓。這次從崑崙山上趕來幫助黃帝攻打風伯、雨師,也耗盡身上功力,再也飛不上天空,只好留在人間。傳說她居住在北方,所以,北方經常缺雨少水,人們稱她為“旱魃”。

遊戲劇情

時光飛逝應龍雙翼漸漸染成黑色,肉體也開始化成細灰。最後,他仿佛聽見女魃的歌聲,他欣喜若狂,拖著快死去的身軀,一步步走入海中,沒有再回過頭來。。天空中盤旋著一隻閃著金光的紅色青鳥在悲鳴著,仿佛訴說著這故事最後的結局。
海水漸漸沖刷掉一塊白色石頭上的淤沙,上面刻著帶著痛苦,希望,絕望的字跡:一年,兩年,三年;十年,百年,千年. 即使用永恆的時間來等待,我也希望能和你再見一面。
應龍卻不知女魃早已輪迴每日在他身邊吟唱的青鳥,在他身邊守護著.看著應龍在黃泉海上無盡的追逐著自己的幻影,不禁啼血.幽幽吟唱:即使只能看到你的背影,我也是幸福的。
應龍與女魃的愛情故事只存在於現代影視小說中,最早杜撰出應龍與女魃相愛的則是遊戲《幻想三國志2》,並不存在於中國神話當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