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巴斯OM-1

奧林巴斯OM-1

OM-1採用了將五稜鏡深入鏡箱的設計,所以機身非常小巧,而且取景器十分明亮,取景範圍高達97%,加之採用了空氣減震器,使得快門釋放的震動和聲音大大降低,還具有反光鏡預升等功能。性能優異的OM-1在當年大受追捧,也促使其他相機廠商加快開發小型135單眼相機的步伐。OM-1後來在1973年增加了馬達驅動功能後的版本稱為OM-1 MD,1979年又升級為OM-1N至1987年停產,總共生產了近15年,可見其受歡迎程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林巴斯OM-1
  • 類型:手動曝光SLR
  • 鏡頭卡口:OM
  • 快門:橫走式機械控制快門
簡介,參數,設計理念,易老化,測光元件,

簡介

Olympus OM-1是1973年推出,1974年推出可以使用馬達卷片器的OM-1 MD,1979年推出OM-1N。1979年OM-1/OM-1D停產,1987年OM-1N停產。
OM-1是OM系列最初的機型,在當時號稱是世界上最小的35mm SLR,性能優秀,除了不能更換取景器外,其他性能可與當時其他廠家的SLR相媲美。
OM-1採用布簾橫走式機械快門,電池只用於測光。OM-1後來改進成OM-1 MD,可以加裝馬達卷片器,在用戶中,現在往往說的OM-1大都是指OM-1 MD;後來的OM-1N與OM-1 MD的區別在於:安裝馬達卷片器時不用拆換底蓋。

參數

快門速度:1~1/1000s+B
閃光同步速度:1/60s
測光系統:CdS TTL全開光圈
測光模式:中央重點加權平均測光
測光範圍:EV 2-17
曝光模式:M
曝光補償:無
膠捲感光度:ISO 25~1600
過片:手動轉動角度150°準備角度30°可以多次
退卷:手動
取景器:固定式眼平五稜鏡
對焦屏:磨砂+微棱+裂像,可更換14種
取景範圍:97%
取景放大倍率:0.92X
取景信息:指針指示,是否曝光合適
自拍:機械控制4~12s,可調節
反光板鎖定:有
電池檢測:無
機背:可拆卸
電池:1枚1.35V水銀(EPX625)或(px625)
尺寸(mm):136 x 83 x 50
重量(g):510

設計理念

1972:M-1/OM-1
1972年Photokina展會上,OLYMPUS發布了OM系統的第一部原型機OM-1。該機最初被命名為M-1,系統則叫作M system。然而,徠卡不樂意了,因為它已經有M system。OLYMPUS也認為這會引起混亂(尤其是O的系統發展以後,機身型號的數字會接近現在徠卡的產品,比如OM-4會被叫做M-4)。最後OLYMPUS決定將系統命名為OM system(Olympus M),相機也由M-1變為OM-1。但是已經生產出來的一部分M-1機身,M system鏡頭及附屬檔案已無法更改。現在,這部分東西極具收藏價值,價格幾倍於相同的OM system的東西……
(O)M-1在Photokina展會上引起轟動。和競爭對手的機身比起來令人驚訝的小和輕,而且這是一部全機械的專業系統相機。OLYMPUS不僅減少了機身的重量和體積,連它的系統鏡頭和配件也儘可能地做到小和輕,這始終是OM system的基本設計理念。這個理念吸引了大量的攝影師,一段時間以後,其它相機生產廠商也開始了小型135單眼機的開發。Olympus引領了相機發展潮流。使(O)M-1獲得巨大成功的原因還有它安靜的快門聲音以及大而亮的聚焦屏。
OM-1能做到如此小巧的一個奧秘是它將五稜鏡沉到鏡箱裡。
專業系統相機是O記單數機的一個關鍵字,意味著其可以承受重負荷使用---接上馬達每天拍幾打膠捲而不會出錯。同樣還意味著這由完整的攝影系統支撐,包括大量的鏡頭和附屬檔案。這樣相機可以在不同的攝影領域應付各種拍攝-人像攝影、新聞攝影、體育攝影、科學攝影(醫學攝影、顯微攝影、微距攝影、天體攝影)等等。這意味著必須製造大量必須的可更換鏡頭、可更換聚焦屏、高速馬達、可更換相機後背以及大量的將系統各部分連線的附屬檔案。這些O記的OM-1和OM system都有。為了使機身保持儘可能的小,O記專業機沒有可更換取景器,而其競爭對手NIKON F2和CANON F1有。O記的OM系統是世界上最大的單眼系統之一。
OM系統的開發至少花了5年時間。早在60年代Maitani就為O記開發了另一個單眼系統:半幅PEN F系統。這個系統已經具有OM系統的許多特性:大量的鏡頭以及附屬檔案,包括用於微距攝影、顯微攝影的配件。在Stephen Gandy的網葉CAMERAQUEST中你可以了解更多信息。甚至早在1963年發布PEN F系統之前,O記就以它的小巧的PEN系列相機獲得聲譽(1959)。這是帶有定焦鏡頭的全幅35MM相機。接下來誕生了一大批小型35MM以及半幅相機,包括歷史上的Pen W, Pen EE3, Pen EF, XA, Trip, 35RD ,35Rc以及最近的迷你自動對焦相機,比如Trip AF和Mju系列。
OM系統發布之後,PEN F系統停產,1973年同樣的情況發生在Olympus FTL身上(該機是1970年發布的全幅相機,沒有系統支撐,只有少量的鏡頭配套)。
28年之後,OM-1仍被看作是一部工作相機勝於收藏品。它的設計直接、緊湊、輕巧,被看做是瀕臨絕種的全機械手動相機的代表。沒有1.35V水銀電池它依舊可以工作,當然暴光量可以由手持測光表或者暴光參考表提供。另外OM-1被顯微、微距以及天體攝影師所稱道的是用來減少震動的反光鏡預升功能。OM-1同樣吸引著攝影初學者,他們通常被建議從機械相機入手可以真正學到攝影的基本規則,沒有自動暴光功能的相機可以幫助初學者更深入地理解光圈和快門速度的意義。此外二手OM-1機身和ZUIKO鏡頭到處都是,價格也合理。
由M-1變為OM-1僅僅是稱呼不同,之後,OM-1有兩次改進:1973年加了馬達驅動功能,現有的OM-1同樣可以改裝馬達。這個版本通常被稱為OM-1 MD因為在機身前面有“MD”的小標籤。1979年OM-1升級為OM-1N。主要是改進了機身和O記T系列閃燈的通訊(在取鏡器里加了閃燈READY/OK的信號。1987年OM-1N停產這給O記的機械相機留下了空白,因為1983年發布的OM-3已經於1986年停產,而OM-3TI於1995年才出現。

易老化

作為一台出生逾30年的老“小傢伙”,OM-1像多數老式膠片相機,或者紅顏美女一般,存在著難以避免的逐漸衰老的過程。相比於80年代的OM1N,1972開始出產的OM-1(MD)往往更顯“滄桑”。
根據我的所見所感,基於早期的OM-1(MD)版本,大致有以下4個部位最易衰老。各位豆友在選購OM-1(MD)時,需重點關注一下。
1,防漏光海綿。老化指數:99%。
基本所有的早期OM-1(MD),海綿都已經老化了。什麼?你的機器的海綿還很完整?不要高興地太早,那說明上家早已更換了新的海綿;或者,你真屬於那1%的漏網之魚,呃。。。只有恭喜了,去買彩票吧!
話說回來,海綿雖然掉光了,但實際使用中毫無影響,換不換新的無所謂了。
2,飾皮。老化指數:95%。
OM-1的飾皮很容易老化,每台相機,不論是前臉,還是底部,或者背部,多多少少都會存在飾皮翻起的現象。每20台機器中,大概只有1台,或者都沒有,是保持如新,基本沒有變化的。
只要不是太嚴重,都將就著可以接受。如果你有潔癖,或者有完美主義傾向,自己去找個可靠的師傅更換吧,不過比較麻煩。
3,五稜鏡污髒。老化指數:60%。
當你透過取景目鏡,看到上部左右有兩塊黑乎乎的斑點,那就是五稜鏡髒了。
在OM-1的設計中,取景目鏡與五稜鏡接合處用了一塊海棉遮蓋,日久天長,這塊海棉逐漸老化,成柏油狀,污染了五稜鏡,久而久之長,又侵蝕了五稜鏡鍍銀層,造成脫銀出現了黑污點。
一般六成到七成的機器存在這種現象,如果你看到一台取景器里很乾淨,那這台成色算不錯了。
實際使用中毫無影響,只是看著不那么整潔乾淨而已。有潔癖的朋友要注意了。
4,測光。老化指數:30%。
OM-1使用的硫化鎘測光元件,時間長了,老化是必然的。很多機器的測光會偏離真實測光值,或者出現間歇性死亡(突然指針不動,但是過段時間,自個兒又恢復正常了)。不過根據實際經驗來看,毫無反應,需要修理的情況也不是那么普遍,大概只有不到三成的機器測光完全報銷了。
測光是否正常是影響OM-1價格的重要因素。一台測光不動的機器,即使成色再新,價格也大打了折扣。
此外,OM-1的熱靴出現裂紋,也是常見現象,這個塑膠比較脆弱,大概有四到五成的機器熱靴會裂開。當然了,不會掉下來,只是影響美觀而已。如果你不喜歡,把它拆掉就OK了。
不過,沒有熱靴的OM-1好像少了點什麼一樣,頭上留個孔,感覺怪怪的。

測光元件

有意OM機器特別OM1的測光問題,OM1使用硫化鎘測光元件OM2同時使用硫化鎘和藍矽光敏測光元件。特別打一遍教材文章供大家參考
現在相機的的測光系統或採用硫化鎘或採用藍矽作為光敏元件,了解它們的特性對正確地運用測光系統有著不可忽視地實用價值。
1,硫化鎘光敏元件
硫化鎘光敏元件簡稱Cds,它地實用特性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1)對光線的敏感度是早先硒光測光表的100倍,在月光下也可使用。但要注意在暗弱光線下測光時,需要較長的測光時間才能得到正確的測光讀數,如在月光下需要測光幾分鐘才行
(2)對紅光過於敏感。因此,當在含有較多紅光的光源在測光時,測光讀數偏高,會導致曝光不足,如在鎢絲燈或者在日出,日落的光線下測光時,就需要把片速按2/3調節,ISO100的膠捲調節在ISO64上,這就意味著開大了1/3擋的光圈,以補償硫化鎘光敏元件對紅光的過於敏感。
(3)測光後還原較慢,尤其是受強光後,會在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失去效用,需要慢慢還原後才能使用。因此,切忌把相機對著太陽測光後就立即用於其他拍攝。
2,藍矽光敏元件
藍矽光敏元件簡稱"SPD"或者“SBC”。
它正在逐漸取代硫化鎘光敏元件。其主要原因:一是藍矽光敏元件在暗弱的光線的反映要比硫化鎘快得多;二是對光線的敏感度比硫化鎘更大;三是它對光譜的敏感性比硫化鎘有明顯的改進,更接近全色膠捲的光譜敏感性。
使用藍矽光敏元件的測光系統要特別注意隨時關上電源。不關上電源,即使蓋上鏡頭蓋,“藍矽”仍在消耗電能。一枚新電池用於藍矽測光系統,如不隨時關上電源,快的半天一天就能夠把電源消耗玩了。因此,使用藍矽光敏元件的相機大多採用自動關閉電源的裝置。按下快門鈕一半時,接通電源測光,手鬆開快門鈕,電源便關閉了。對於非自動關閉電源的藍矽測光系統,則要十分注意到隨時關上電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