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

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

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Oscar Fingal O’Flahertie WillsWilde)是英國著名的劇作家、散文家和詩人,唯美主義藝術運動的倡導者。代表著作有《道林·格雷的畫像》(ThePictureofDorianGray,1891年)童話集《快樂王子》等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
  • 職業:劇作家、散文家和詩人
  • 畢業院校:都柏林聖三一學院
  • 代表作品:《道林·格雷的畫像》
作家生平,大事年表,流派背景—唯美主義,王爾德與酷兒理論,出版著作,作品分析,王爾德與中國,影響評價,影視資料,

作家生平

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
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懷爾德(OscarFingalO'FlahertieWillsWilde)是英國著名的劇作家、散文家和詩人。他生於愛爾蘭都柏林的一個家世卓越的家庭,是家中的次子。他的父親威廉姆·懷爾德爵士是一個外科醫生,他的母親是一位詩人與作家,是當時一個著名沙龍的主持者。他但是,他創作的童話比他其他的作品流傳更廣,傳播到了世界上每一個有孩子的地方。王爾德自都柏林聖三一學院(TrinityCollege)畢業後,獲得獎學金,於1874年進入牛津大學莫德林學院(MagdalenCollege)學習。在牛津,王爾德受到了沃爾特·佩特及約翰·拉斯金的審美觀念影響,並接觸了新黑格爾派哲學、達爾文進化論和拉斐爾前派的作品,這為他之後成為唯美主義先鋒作家確立了方向。 在出版首本《詩集》後,他在文壇開始嶄露頭角,並來到倫敦發展。雖然年輕的王爾德還沒有獲得一個文學獎項,但服裝惹眼、談吐機智、特立獨行的他在倫敦社交界已經小有名氣,一些雜誌甚至刊登著諷刺他的文章。
1882年,王爾德在美國作了一個精彩的巡迴講座,兩年後他與康斯坦斯·勞埃德(ConstanceLloyd)成婚,兩個兒子西里爾(Cyril)與維維恩(Vyvyan)亦分別在1885年與1886年出生。
1887年,王爾德成為一家婦女雜誌的執行總編輯,在雜誌上發表了他的一些小說、評論和詩。王爾德的作品以其詞藻華美、立意新穎和觀點鮮明聞名,他的第一本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發表於1891年,之後他又發表了散文《社會主義下人的靈魂》,這兩部作品都十分成功,但真正為王爾德贏得名譽的是他的戲劇作品。可以說他的每一部戲劇作品都受著熱烈的歡迎,有一個時期,倫敦的舞台上竟同時上演著他的三部作品。他的這些佳構劇被稱為自謝里丹的以來最優秀的喜劇作品。
19世紀末的維多利亞女王時代,英國上流社會新舊風尚的衝突激烈。王爾德的自由作風和大膽的政治作風很快使他成為了這場衝突的犧牲品。1895年,昆斯貝理侯爵(MarquessofQueensberry)因兒子阿爾弗萊德·道格拉斯(LordAlfredDouglas;別名“波西(Bosie)”)與王爾德交往而令到父子不和,並公然斥責王爾德是一個雞姦者(當時尚未誕生“同性戀”這個名詞)。
對此,憤怒的阿爾弗萊德叫王爾德立刻抗訴,告侯爵敗壞他的名譽。結果王爾德抗訴失敗,更被反告曾“與其他男性發生有傷風化的行為”(committingactsofgrossindecencywithothermalepersons)。根據當時英國1855年苛刻的刑事法修正案第11部分,王爾德被判有罪,在瑞丁和本頓維爾監獄服了兩年苦役。這兩年,王爾德停止了戲劇創作,在獄中寫下了詩作《瑞丁監獄之歌》和書信集《深淵書簡》。在這兩部作品中,他的風格發生了轉變,已很難尋得唯美主義的影響。在王爾德服刑期間,妻子康斯坦斯與兩個孩子改姓為荷蘭德(Holland),移居義大利,而他社交界和文學界的大多數朋友都對他避之唯恐不及。只有寥寥數人如劇作家蕭伯納仍挺身維護他。
1897年獲釋後,王爾德立刻動身前往巴黎,對於英國他失望透頂,不再有絲毫留戀。其後他為了兩名孩子曾嘗試與康斯坦斯複合,但阿爾弗萊德亦同時表示想與王爾德重歸如好,最後王爾德放棄兩名孩子而選擇了阿爾弗萊德。王爾德在以化名居住法國期間完成並出版了《瑞丁監獄之歌》,之後與阿爾弗萊德同游義大利。但幾個月後,兩人再次分手。
1900年王爾德終於在好友羅伯特.“羅比”·羅斯(Robert'Robbie'Ross)幫助下改信天主教。同年11月30日因病於巴黎的阿爾薩斯旅館(Hôteld’Alsace)去世,享年46歲,死時只有羅比與另一朋友陪伴。他在巴黎的墓地,按照他在詩集《斯芬克斯》中的意象,雕刻成了一座小小的獅身人面像。
20世紀末,在遭到毀譽近一個世紀以後,英國終於給了王爾德樹立雕像的榮譽。1998年11月30日,由麥姬·漢姆林雕塑的王爾德雕像在倫敦特拉法爾加廣場附近的阿德萊德街揭幕。雕像的標題為“與奧斯卡·王爾德的對話”,同時刻有王爾德常被引用的語錄:“我們都處在溝中,但是其中一些人在仰望著天空中的星星。”(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stars.)
王爾德的審判是英國司法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案件之一,也是同性戀平權運動史上被引用最多的案件之一。在同性戀不再被視為異端、被普遍接受的20世紀末、21世紀初,他成了同性戀社群的一個文化偶像。
王爾德真正的文學生涯從1888年起到1894年止,只持續七年時間。1887年,他就任主編,直到1889年辭職。王爾德第一部值得紀念的著作,是1888年出版的《快樂王子》。引人注目的是,它對兒童和成人都很有吸引力。1891年,王爾德惟一的長篇小說《道連·格雷的畫像》問世,英國報章幾乎眾口一詞地予以譴責。王爾德最妙趣橫生的隨筆集,是他的《意圖集》。占全書一半以上篇幅的《作為藝術家的批評家》,副標題是“論無所事事的重要”。1892年,王爾德自稱“帶有粉紅燈罩的摩登沙龍劇作”《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在聖詹姆斯劇院上演並大獲成功。1895年1月3日,《一個理想的丈夫》首演;2月14日,《認真的重要》首演。兩部戲均觀眾如雲、好評如潮。

大事年表

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
1854年誕生十月十六日,生於愛爾蘭的都柏林。父親威廉‧王爾德爵士為著名外科醫生,母親珍‧法蘭西絲卡‧艾吉愛好文學,是位作家。婚前珍是位狂熱的愛爾蘭愛國主義者,曾以筆名「絲波蘭扎」發表煽動性的政論文章。 1864年:王爾德就讀位於恩尼斯其林的普托拉皇家學校,在男孩間並不特別受歡迎。雖然經常被老師斥為怠惰,但他在此校最後一年仍獲得代表古典文學成績最佳榮譽的普托拉金質獎章。
1871年:以17歲之齡獲得都柏林三一學院獎學金。他在這所學校遇見馬哈菲教授。
1874年:獲得都柏林三一學院古典文學最高榮譽——希臘文學柏克萊金質獎章。同年,他拿到牛津大學莫德倫學院獎學金。當時年僅20歲的王爾德在那裡將受到羅斯金、佩特與紐曼紅衣主教等人極大的影響。
1875年:王爾德在暑假期間到義大利旅遊,並仕寫卜早期詩作之一《SanMiniato)),不過這首詩要到數年後才得以出版。
1876年:父親去世,母親移居英格蘭。
1877年:王爾德與另外兩位年輕人陪馬哈菲教授一同到希臘旅遊。
1878年:王爾德在牛津就讀的最後一年極為風光,不但學業成績名列前茅,也以詩作《拉芬納》贏得校內一項詩歌比賽。得獎的詩作由學校出資付梓,成為王爾德第一本出版的作品。王爾德從牛津搬到倫敦,自稱為唯美主義的教授。
1880年:此時王爾德已經在倫敦社交圈嶄露頭角,《笨拙》雜誌開始拿他的外表開玩笑。他的第一齣劇作《薇拉》於同年完成,不過並未在倫敦上演。
1881年:由吉爾伯特與沙利文所寫的唯美主義幽默短劇無意之間為王爾德帶來不好的名聲。王爾德詩集於同年出版,可能是詩人自費發行。
1882年:王爾德受邀到美國演講。他在1月2日於紐約登岸,花了12個月在美國各地旅行演講,聽眾涵蓋社交名媛、學生,甚至礦工。美國的聽眾深深為他的魅力、機智、聲音、優雅所吸引,但他仍遭致無情的抨擊。
1883年:2、3月間,王爾德在巴黎完成《帕杜亞公爵夫人》。這齣戲乃受女演員安德森之請而寫,但是她並不喜歡此作。這對當時經濟捉襟見肘的王爾德造成極大打擊。8月20日,王爾德為《薇拉》首演出現在紐約聯合廣場戲院。這齣戲十分失敗,上演不到一周就作罷。
1884年:王爾德在5月29日與康思坦絲·瑪麗·李歐德結婚。兩人到巴黎度蜜月,回國後搬進位於泰德街的住所。
1885年:王爾德現在不只有妻子要養,還添了個兒子席瑞爾,因此急著找工作。他為寫書評,並經常向其他雜誌或評論性刊物投稿。
1886年:王爾德的次子維維安出生。王爾德與羅斯的友誼也從這年開始,兩人間的情誼在王爾德身敗名裂併入獄後部未曾改變,終其一生始終如一。
1887年:王爾德在接下來的2年期間於《婦女世界》擔任編輯。同時他也完成並出版了一些短篇故事。
1888年:王爾德為小孩說故事的功力也毫不遜色,於該年出版一本題為《快樂王子與其他故事》的童話故事集。

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
1891年:該年出版4本風格迥異的書----《石榴屋》、《薩維爾勳爵的罪行與其他故事》、《意圖》,與《道連·格雷的畫像》。《道連格雷的畫像》引起極大的騷動,並受到媒體猛烈的攻擊。王爾德也在該年結識艾爾佛瑞·道格拉斯爵士,悲慘的命運卻就此開始。 1892年:《溫夫人的扇子》於2月20日首演,山亞歷山大、漢柏芮、泰芮主主演。先以法文寫成再譯成英文的《莎樂美》在莎拉·貝因哈特主持下進行彩排,但因為當時法令禁止聖經人物出現在舞台上,宮務磊臣拒絕頒發
上演執照。
1893年:《無足輕重的女人》於4月19日在倫敦秣市戲院首演,由特里與比爾夫人主演。
這齣代一上演就十分轟動。不過王爾德在法國獲得的掌聲比在英國的還多,而該年稍晚時他也再度前往法國。6月時,藍恩與柏德利海得公司出版王爾德作品《人面獅身像》,書本製作極為精美。
1895年:威爾斯親王親自出現在《理想丈夫》I月3D日的首演現場。當時王室成員鮮少參加這類活動,而對表演十分稱許的親王也表示,這齣戲從頭到尾每一句台詞都修改不得。2月I4日,王爾德最後一出,也是最偉大的一齣喜劇—一《不可兒戲》上演。這時的王爾德已經登上事業的高峰,但是悲劇接踵而至。2月18日,昆斯伯瑞候爵在王爾德的俱樂部留下上面寫有不堪入目字眼的卡片。王爾德在10天后收到卡片,隨即申請逮捕侯爵。
王爾德與艾爾佛瑞從蒙地卡羅回國,而侯爵的審判在4月3日開庭,由何林斯法官主審。
3天后,侯爵被判無罪開釋,而王爾德卻在同一人被捕,並依1885年用刑法修正案條文被起訴。在4月26日審判開庭以前,王爾德被囚禁在哈洛威監獄。同時.有人在王爾德位於泰德街的住所舉行拍賣,許多不肖之徒藉此機會進入屋內掠奪並破壞。第一次審判由查爾斯法官主審,王爾德幾項罪名被判無罪。5月20日,王爾德再度受審,由威爾斯法官負責。這次的審判判定王爾德有罪,需人獄服刑2年。王爾德先在萬司沃斯(Wndsworth)服刑,後來被移到里丁監獄。
1896-1897年:在服刑期間,王爾德寫了一封名為《獄中書》的長信給艾爾佛瑞,解釋自己的行為。監獄管理單位一次只給他一張紙,因此王爾德認多未有機會重讀或修改這封信,個過其中有些部分仍然堪稱散文作品中最優美的代大作。1896年.王爾德之妻來獄中探訪,告知王爾德母親過世的訊息,而這也是他們夫妻最後一次見面。)後有訊息傳來在巴黎上演,王爾德苦難的日子終於稍有安慰。
1897年:王爾德出獄,在友人羅斯陪伴下前往法國。他以梅莫斯的假名在貝尼沃小鎮住了一段時間,並寫下最著名的詩作《里丁監獄之歌》。
1898年:王爾德之妻過世。王爾德在法國、義大利、瑞士等國漂無定所,有時有艾爾佛瑞或羅斯為伴,有時獨自一人。
1900年:11月30日,王爾德在加人天主教會的第二天過世。他安葬於巴尼厄公墓,參加葬禮的有羅斯、透納和艾爾怫瑞。
1909年:王爾德的遺體移靈到拉雪茲神父國家公墓,長眠至今。

流派背景—唯美主義

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
唯美主義運動(Aestheticmovement)是於19世紀後期出現在英國藝術和文學領域中的一場組織鬆散的運動。提倡“為藝術而藝術”,強調超然於生活的純粹美,追求形式完美和藝術技巧,他的興起是對社會功利哲學、市儈習氣和庸俗作風的反抗。通常,人們認為唯美主義和彼時發生在法國的象徵主義或頹廢主義運動同屬一脈,是這場國際性文藝運動在英國的分支。這場運動是反維多利亞風格風潮的一部分,具有後浪漫主義的特徵。它發生於維多利亞時代晚期,大致從1868年延續至1901年,通常學術界認為唯美主義運動的結束以奧斯卡·王爾德被捕為標誌。 所謂"唯美主義",就是以藝術的形式美作為絕對美的一種藝術主張。這裡所說的"美",是指脫離現實的技巧美。因此,有時也將唯美主義稱為"耽美主義"或"美的至上主義"。十九世紀末的英國唯美主義運動的形成,具有兩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樂主義的批評;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藝術化的思想。比德認為,文藝批評家的職責不在於掌握知識,羅列材料,以滿足正確的美的定義,而應該具有一種特殊氣質,善於感受美的對象的能力,將自己同書本中的內容緊密地聯繫起來,從中探討得到的快感和樂趣,這才是審美批評的根本。莫理思認為,改造社會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藝術化不可。任何文明社會,假如不能對它的成員提供這種環境,那么世界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觀點,奠定了唯美主義的理論基礎。再加上英國詩壇中拉斐爾前派的主要代表羅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終於形成了唯美主義運動。唯美主義視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和雪萊為先驅,也受到了拉斐爾前派的影響。在英國,唯美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奧斯卡·王爾德和阿爾傑農·查爾斯-斯溫伯恩,這兩個人都接受過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和唯美主義運動有關聯的藝術家包括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和但丁·加布里埃爾·羅塞蒂。唯美主義思潮對室內設計也產生了影響。唯美主義的室內設計師們喜歡以孔雀羽毛和藍白相間的中國瓷器作為裝飾。唯美主義運動曾經受到來自雜誌《笨拙》以及吉爾伯特和蘇利文的小歌劇《忍耐》的嘲諷。
英國的頹廢派作家們受瓦爾特·佩特的影響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間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張人們應該熱情的擁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藝術化。頹廢主義者們接受了這一觀點。法國哲學家維克多·庫辛和奧菲爾·戈蒂埃在法國推廣了這一觀念,提出“為藝術而藝術”的口號,並聲稱藝術與道德之間沒有關聯。唯美主義運動中的作家和藝術家認為:藝術的使命在於為人類提供感觀上的愉悅,而非傳遞某種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義者們拒絕接受約翰·羅斯金和馬修·阿諾德提出的“藝術是承載道德的實用之物”的功利主義觀點。相反,唯美主義者認為藝術不應具有任何說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單純的美感。他們如痴如醉的追求藝術的“美”,認為“美”才是藝術的本質,並且主張生活應該模仿藝術。唯美主義運動的主要特徵包括:追求建議性而非陳述性、追求感觀享受、對象徵手法的大量套用、追求事物之間的關聯感應——即探求語彙、色彩和音樂之間內在的聯繫。
唯美主義哲學尖銳批判了當時的物質社會和庸人主義。倡導人應該在生活中發現美、鑑別美、享受美,充分地展現個性。王爾德作為唯美主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無論是他的主張還是他的個性或者作品都是充滿魅力的。王爾德醉心於藝術形式美的追尋,其斷言只有風格才能使藝術不朽。王爾德不僅在服飾、裝飾、語言的表達以及行為舉止等人生的各方面創造了炫然多彩的審美形式,並成功折射到他的作品中去。

王爾德與酷兒理論

奧斯卡·王爾德入獄之後,據蕭伯納說,他弟弟威利是這樣為老哥辯解的:“奧斯卡並不是個品格敗壞的傢伙,不管在哪兒你都可以放心地把女人交給他。"考慮到蕭伯納對這位愛爾蘭同鄉兼戲劇家同行既羨慕又嫉妒,這話說不定是他捏造的,可是捏造得也真漂亮,恰好用了王爾德最拿手的悖論形式:誰不知道王爾德是因為同性戀才給關進監牢里去的呢。 話說回來,王爾德傷害了自己的妻兒。他的妻子後來傷心死去,他的兒子隱名埋姓地過活。此外,他的“膩友"道格拉斯的父親昆士布瑞侯爵也並非不值得同情。看過這片子的,一定忘不了那位退休海軍軍官渾身濕透地抱著男主角————他以為是兒子的同性戀買家————而恨極泣下的震撼鏡頭。在後腦勺上給他一槍,昆士布瑞侯爵也是這么想的。當日王爾德昏了頭,先向法庭控告侯爵侮辱人格,卻被後者反控。他本該清楚輿論的傾向的。
在酷兒理論(queertheory)轟轟烈烈發展的今天,我們不能忘記同性戀文論的最早鼻祖——王爾德。
定義
“酷兒”(queer)由英文音譯而來,原是西方主流文化對同性戀的貶稱,有“怪異”之意,後被性的激進派借用來概括他們的理論,含反諷之意。酷兒理論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西方火起來的一種關於性與性別的理論。它起源於同性戀運動,但是,很快便超越了僅僅對同性戀的關注,成為為所有性少數人群“正名”的理論,進而,成為一種質疑和顛覆性與性別的兩分模式,挑戰男權文化的思想武器。是後現代主義在性學研究上的典型表現。
酷兒理論告訴我們:人的性傾向是流動的,不存在同性戀者或異性戀者,只存在此一時的同性間的性行為,以及彼一時的異性間的性行為;甚至,不存在絕對的傳統意義上的男人或女人,只存在著一個個具體的,活生生的人……酷兒理論認為人在性行為與性傾向上均是具有多元的可能的。酷兒理論對二元劃分的方法,反對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它對男權文化和異性戀霸權模式的衝擊和顛覆至少在今天看來是最為徹底的。
酷兒理論不是指某種特定的理論,而是多種跨學科理論的綜合,它來自歷史、社會學、文學等多種學科。酷兒理論是一種自外於主流文化的立場:這些人和他們的理論在主流文化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也不願意在主流文化中為自己找位置。”酷兒”這一概念作為對一個社會群體的指稱,包括了所有在性傾向方面與主流文化和占統治地位的社會性別規範或性規範不符的人。酷兒理論就是這些人的理論。“酷兒”這一概念指的是在文化中所有非常態(nonstraight)的表達方式。這一範疇既包括男同性戀、女同性戀和雙性戀的立場,也包括所有其他潛在的、不可歸類的非常態立場。酷兒理論是一種具有很強顛覆性的理論。它將會徹底改造人們思考問題的方式,使所有排他的少數群體顯得狹隘,使人們獲得徹底擺脫一切傳統觀念的武器和力量。酷兒理論因此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為我們昭示了新世紀的曙光。
觀點和主張
酷兒理論的第一個重要內容是向異性戀和同性戀的兩分結構挑戰,向社會的”常態”挑戰。所謂常態主要指的是異性戀制度和異性戀霸權,也包括那種僅僅把婚內的性關係和以生殖為目的的性行為當作正常的、符合規範的性關係和性行為的觀點。對於學術界和解放運動活躍分子來說,把自己定義為”酷兒”,就是為了向所有的常態挑戰,其批判鋒芒直指異性戀霸權。
酷兒理論的第二個重要內容是向男性和女性的兩分結構挑戰,向一切嚴格的分類挑戰,它的主要批判目標是西方占統治地位的思維方法,即兩分思維方法。有些思想家把這種兩分的思維方式稱作”兩分監獄”,認為它是壓抑人的自由選擇的囹圄。
第三,酷兒理論還是對傳統的同性戀文化的挑戰。酷兒理論和酷兒政治預示著一種全新的性文化,它是性的、性感的,又是頗具顛覆性的,它不僅要顛覆異性戀的霸權,而且要顛覆以往的同性戀正統觀念。酷兒理論提供了一種表達欲望的方式,它將徹底粉碎性別身份和性身份,既包括異性戀身份,也包括同性戀身份。酷兒理論向男女同性戀身份本身質疑,批評靜態的身份觀念,提出一種流動和變化的觀念。酷兒理論不把男女同性戀身份視為具有固定不變的內容的東西,而將身份視為彌散的、局部的和變化的。對於一些人來說,身份是表演性的,是由互動關係和角色變換創造出來的。

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
第四,酷兒理論具有重大的策略意義,它的出現造成了使所有的邊緣群體能夠聯合起來採取共同行動的態勢。酷兒理論相信民主原則在個人和個性的發展中也同樣適用。酷兒政治建立了一種政治的聯盟,它包括雙性戀者、異性者、女同性戀者和男同性戀者,以及一切拒絕占統治地位的生理性別、社會性別和性體制的人。酷兒政治接受所有認同這一新政治的人,不論他們過去有著何種性身份、性傾向或性活動。嚴格地說,一個人既不能成為一個同性戀者,也不能是或不是一個同性戀者。但是一個人可以使自己邊緣化,可以改變自己,可以成為一個酷兒。
最後,酷兒理論與後現代理論的關係。酷兒理論出現於後現代思想盛行之時,與後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酷兒理論的哲學背景是後結構主義和後現代理論。後現代理論是遇到最多誤解的理論,例如,它常常被人們誤解為要取消一切實際行動和現實鬥爭。因為它解構了所有的”宏大話語”,解構了所有的分類和身份,因而取消了所有現實鬥爭的可能性。其實,酷兒理論具有強大的革命性,它的最終目標是創造新的人際關係格局,創造人類新的生活方式,它的做法是向所有的傳統價值挑戰。
理論發展
帶有文藝和文化批判色彩的酷兒理論出現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並從女權擴張理論(男女平等主義)及其法國哲學家雅克·德希達(JacquesDerrida),米歇爾·福柯(MichelFoucault)那裡得到了理論支撐。
酷兒理論學家研究分析那些基於社會主流文化而創造出的各種文字記錄–從 (WutheringHeights)到電視肥皂劇–試圖從中找到文字背後所反應出的真實的文化意義、文化差別以及不同文化群體間的關係。他們得出的結論是,基於主流文化的性行為社會規範一直在迫害,或者說壓制,那些對性有不同理解的人群,而這些人對性的不同理解要么違反世俗化的性禁忌,要么其行為模式與被社會普遍認同的性及性別角色不同。
酷兒理論的主張比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同志解放運動(gay Liberation)”的主張更進了一步,它除了驚世駭俗的的運動策略,亦指挑釁與桀驁不馴的實踐,以高亢的聲調肯定自我的存在價值,拒絕被主流社會所同化。同志解放運動在歐洲和美國,為性少數群體應有的生存空間而戰,而酷兒理論則主張更多權利。它的目標是從根本上動搖“正常”,“性別(sexuality)”,以及“異性戀”“同性戀”這些傳統概念,因為這些概念人為的區分了所謂的不同群體,並作為工具迫害與一夫一妻異性婚姻制度不符行為模式。簡單說,就是學者們不認為傳統的性與非“正統”的性之間有什麼不同,他們試圖摧毀舊的概念,重新界定什麼是“正常”,什麼是“性別”,什麼是“性”,什麼是“家庭”,並在此基礎上,讓人們以自由,重新界定自己的身份或性別,影響所及不僅止於同性戀者,而強調各種邊緣弱勢者的正當性。
儘管酷兒理論是在純學術研究的基礎上被提出的,但它迅速與性的少數族群運動結合到一起。作為一種對酷兒理論的回應,舊金山將“同志光榮遊行”(gayprideparade)重新命名為“gay/lesbian/bisexual/transgender(GLBT)parade”。酷兒這個詞包含的範圍最廣,但它並沒有被最大限度接受。由於在歷史上,這個詞是反同人的,是對同人的一種歧視稱呼,許多年長的男女同志拒絕接受這個詞。
反對酷兒理論的人,如RictorNorton,認為同性戀,不管過去還是現在,從根本上不同於異性戀,是社會群體中的少數派,而且“同志解放運動”的早期領袖們也強調同性戀是“性”的少數族群。但越來越多的男女同人群體開始接受酷兒這個詞,這種趨勢說明在酷兒運動中,年輕的一代開始重新界定酷兒運動的範圍和發展方向,而酷兒在新一代中,不再帶有貶抑的色彩。

出版著作

小說

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
《道林·格雷的畫像》 (ThePictureofDorianGray,1891年)
童話集
(AHouseofPomegranates,1891年)
詩作
(Poems,1881年)
(Sphinx,1894年)
(TheBalladofReadingGaol,1898年)
劇本
(Vera,1880年)
(LadyWindermere`sFan,1892年。又譯《溫夫人的扇子》、《少奶奶的扇子》)
(TheDuchessofPadua,1893年)
(Salomé,1893年)(原著用法語寫成)
(AWomanofNoImportance,1892年)(1893年TheatreRoyalHaymarket首演)
(TheImportanceofBeingEarnest,1895年)
(AnIdealHusband,1895年。又譯《好丈夫》)
其他著作
散文集: (TheSoulofManUnderSocialism,1891年。
書信集: (DeProfundis,1897年。又譯《自深深處》、《王爾德獄中記》原本是作者寫給道格拉斯的書信集,1905年作者死後出版)
《ESSAYSANDLECTURE》
(INTENTIONS)
(Pen、PencilAndPoison)
(TheCriticAsArtist);
(TheDecayOfLying);
(TheTruthOfMasks).
短篇故事集:
(TheCantervilleGhost)
(TheModelMillionaire)
(TheSphinxWithoutASecret)
(TheArthurSavile’sCrime)

作品分析

《道連·格雷的畫像》

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
王爾德的一生似乎就是一個巨大的悖論。他是一個集天使與魔鬼於一身的矛盾人物。既世故又純潔;既虛偽又真實。他曾說過:“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想生活,就得謀生。同理,想真實就必須虛偽。他一面在取悅上流社會,一邊又在諷刺上流社會。在小說《道連·格雷的畫像》中,有三位主人公,分別代表了不同的形象。亨利勳爵的世故,功利主義,上流社會與身份;畫家巴西爾的“為藝術而藝術”,頭腦與才能;及年輕單純的道連。而道連則陷入了亨利勳爵的循循善誘和巴西爾的諄諄告誡之中。理性與情感、墮落與良知、清醒與困惑的不斷搏鬥。這本小說正是王爾德真實的內心反映。他在給崇拜者的信中寫道:“巴西爾是我心目中自己的形象,道連·格雷是我期望中的形象,亨利勳爵是世人眼中我的形象。”正如赫拉克利特所說:“相反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調造成最美的和諧。”王爾德也正因兩極的結合,造就出了他的魅力。王爾德波詭雲譎的際遇頓挫,前後判然的生活樣貌成就了一件藝術品。這又讓我們想起他的一句名言:“一個人要么成為一件藝術品,要么戴一件藝術品。”而王爾德是一件藝術品,又戴有許多藝術品。王爾德還在《深淵書簡》(DeProfundis)中驕傲地寫道:“上帝幾乎將所有的東西都賜給了我。我有天才、名聲、社會地位、才氣、並富於挑戰知識。我讓藝術成為一種哲學,讓哲學成為一種藝術。我改變了人們的心靈與事物的色彩,我的一言一行無不讓人費思猜疑。" 《道連·格雷的畫像》的創作,就像王爾德生命中眾多的事件一樣,實在是偶然促成的:王爾德和阿瑟·柯南·道爾同美國出版商J·M·斯托達特一起聚餐,斯托達特席間委託他們為撰稿。王爾德完成的是《道連·格雷的畫像》,柯南·道爾寫的則是《四簽名》。
童話
王爾德以成人作家而著稱,但他的早期作品中有兩本童話集:《快樂王子故事集》和已載入英國兒童文學史冊。在王爾德的墓碑上,他被譽為“才子和戲劇家”。的確,他是當之無愧的戲劇家。在他事業的頂峰,最具代表的是他的幾部大戲,如《溫德摩爾夫人的扇子》、《理想的丈夫》等,都是一時絕唱。說到“才子”,早在王爾德為世人所知之前,年僅二十四歲,他的詩作就榮獲大獎;在他短短的創作生涯中(享年四十六歲),行文演論,無處不是智趣橫生。然而他事業的起飛,風格的形成,可以說都源於童話,也正是他的第一部童話集問世之後,人們才真正將他視為有影響的作家。英國《典雅》雜誌將他和安徒生相提並論,說他的《自私的巨人》堪稱“完美之作”,整本童話集更是純正英語的結晶。他的“為藝術而藝術”的美學觀點影響頗廣。
王爾德追求語言的表達效果。他的童話,講述性的特點很強。看他的童話,猶如聽著琅琅上口的敘述,韻律無窮。幾乎所有和王爾德熟識的人在回憶他時,都會提到王爾德無以倫比的口才。看他的童話,每每讓人覺得,這位生活在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偉大作家,依然在和我們娓娓交談,而我們被他的談吐折服了、迷惑了,像所有聽過他講話的人一樣。1888年5月,他的第一部童話集《快樂王子及其它》(包括《快樂王子》、《夜鶯和玫瑰》、《自私的巨人》、《忠誠的朋友》和〈神奇的火箭》)出版了。這本書立刻轟動一時,書的作者也成了人們注目的中心。1891年12月,他的另一部童話集問世——《石榴之屋》,收有四部童話:《少年國王》、《小公主的生日》、《漁夫和他的靈魂》和《星孩》。這部書並未像王爾德的第一本童話那樣立即受到歡迎,而是漸漸地,特別是在王爾德死後,才成為家喻戶曉的故事集。

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
這兩部作品帶有明顯的安徒生作品的痕跡。作品流露出消極、悲觀的思想。不過,它們所表現的快樂的幽默感和結構美使它們載入了英國兒童文學的史冊。這兩部童話集在許多方面有區別,體現了作者風格的轉變。第二部童話文體更趨華麗,體的代名詞出現得更為經常。王爾德強調他的作品是以理想的而不是複寫的方式來描寫現實,也是對摹擬生活的當代藝術的反彈。不過有時這種“反彈”稍嫌太過,使得故事節奏變慢,失去了應有的明快生動。王爾德最著名的童話故事是《快樂王子》和《自私的巨人》。快樂王子的雕像聳立在城市上空,他看到城市的醜惡和窮苦,他的心雖然是鉛的,也忍不住哭了。在小燕子的幫助下,王子把身上所有的寶石施捨給窮苦的人們,然而,他和小燕子卻落得個拋屍垃圾堆的悲慘命運。《快樂王子故事集》至今依然是英國最著名的童話作品之一,多次再版。 《自私的巨人》在王爾德童話中,是篇幅最短的一篇,也是最富有優美、最富詩意的一篇。機趣和戲劇性,像孿生般貫穿於他所有的童話中,也是他的童話最吸引人的地方。王爾德善於用華麗的筆法和生動的比喻造成機趣的描寫風格,而他每一篇童話所貫穿的善良與美麗形象所經歷的變遷——心的破裂與死亡,以及其中的對抗和衝突所產生的戲劇性的效果———緊緊扣住讀者的心弦。王爾德將人性的至美歸於至愛,像《快樂王子》個的王子和燕子;《夜鶯與玫瑰》中的夜鶯。幾乎每一個童話都有一個因為至愛而變得至美的形象,體現了王爾德追求理想藝術的初衷,無愧為這位“為藝術而藝術”之始祖的佳作。一次,王爾德給兒子講《自私的巨人》,竟然情不自禁哭了起來。兒子問他為什麼哭了,王爾德說,真正美麗的事物總會使他流下眼淚。

王爾德與中國

王爾德與中國新文學結緣甚早。在魯迅眼裡,他屬於異域“世紀末的果汁”中的一份。最早漢譯王爾德的是周作人。他將王爾德譯為淮爾德。在周氏兄弟1909年編譯的《域外小說集》中,開篇即是《安樂王子》(即《快樂王子》)。1924年洪深改編的在上海演出,一時好評如潮。丁西林等劇作家深受他影響,便有了不少君子和淑女在戲台上競逞其巧舌。如果不限文類,那么這一百年里,中國作家誰最像王爾德呢?也許,林語堂有其幽默,而不免矜持;梁實秋同樣尖刻,但失之油滑;錢锺書《圍城》的心思之靈慧、口角之波俏,與王爾德真能分庭抗禮,可是錢氏大約不會喜歡這么比照吧。
張愛玲的行事行文大有王爾德之風。王爾德素以智力上的優勢為傲,張愛玲也是“不聰明的人她就不喜"(胡蘭成語);兩人都喜歡奇裝異服地招搖於人前,在擅長自我包裝方面堪稱合璧;兩人的文字,色彩都豐富而敏感,只不過張愛玲調子偏灰一些;最主要的一點,張愛玲那種皮裡陽秋愛損人的特點,簡直算得上女“王"了。舉一個例子。張愛玲也像王爾德一樣,對衣飾作為個人心情及時代精神的表征別有會心:“她的髮式和服裝都經過縝密的研究,是流行的式樣與回憶之間的微妙的妥協。"“寬袍大袖的,端凝的婦女現在發現太福相了是不行的,做個薄命的人反倒於她們有利。"都活脫脫像是王爾德的口吻。張愛玲1990年發表的最後一篇文章,還引到王爾德的名言:“好美國人死了上巴黎。”
建築師王大閎先生將《道林·格雷的畫像》譯寫為《杜連魁》,場景亦轉換為當時的台北。

影響評價

後世影響

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
100年前,英國著名劇作家奧斯卡·王爾德通過紐約海關時曾經口出狂言:“我沒什麼可申報的,除了我的天才。”100年後,當這位驕傲的藝術家被英國民眾評選為“最有智慧的英國人”時,想必他絕對不會驚訝。 上周日,英國一家數字頻道揭曉了民眾票選的“誰是最智慧英國人”,王爾德憑藉他臨終前在病榻上的遺言“這些窗簾準備殺死我,我們中的一個必須得走(MywallpaperandIarerightingadueltothedeath.Oneorotherofushastogo.)”獲得了超過20%的選票,一舉當選民眾心目中最有智慧的大師。相反,他躺在巴黎一家旅館的房間裡生命垂危,之前窮困潦倒的他甚至因為在監獄的兩年中有過“粗俗的不雅行為”(19世紀對同性戀行為的稱呼)被判有罪。王爾德臨終遺言的措詞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辯論,這種語言邏輯顯示了他會像活著一樣死去,這句話也當之無愧成為英語語言中最鋒利尖銳的經典之語。
緊隨王爾德之後的是英國著名喜劇演員斯派克·米利甘,他只比王爾德落後兩個百分點,這位國寶級的喜劇大師給自己留下的墓志銘只有一句話:“我早跟你們說我有病!”
在獲選前十名的智者中,二戰時期的英國首相邱吉爾是政治人物中腦袋最聰明的,他因為曾經和工黨國會女議員貝西·布拉多克那次著名的唇槍舌劍而入選第五名。有一晚,邱吉爾在下議院飲多兩杯,撞到貝西,這位身材肥胖的女人對邱吉爾咆哮說:“你喝醉了!而更重要的是你醉得令人噁心!”邱吉爾立即回敬:“恕我說一句,你好醜,而更加重要的是,你醜得令人噁心!當然,我們兩者最大的區別是明天一覺醒來,我便會恢復清醒,可惜你明天依舊很醜。”
劇作家諾埃爾·科沃德位列第七,這位常有妙言警句的大師曾如此讚美人類的聰明才智:“智慧應該像魚子醬那樣被我們珍惜,而不該像果醬那樣隨意濫用。”
有著“鐵娘子”之稱的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雖然排名第12,卻是榜單上最有智慧的女性。這位作風硬朗的女強人其實也是個言談幽默的人,她曾說:“擁有權力好比做女人,沒權力的人才會不斷提醒大家自己有權力,不像女人的女人才會不停告訴別人自己是女人。”
個人評價
“千年文學產生了遠比王尓德複雜或更有想像力的作者,但沒有一個人比他更有魅力。無論是隨意交談還是和朋友相處,無論是在幸福的年月還是身處逆境,王尓德同樣富有魅力。他留下的一行行文字至今深深吸引著我們。”博爾赫斯在提到王爾德時如是說。還沒有一個作家能像王爾德一樣,把生活和藝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他那裡,這兩者無疑是世界上最有情趣的事物,而情趣也正是生活和藝術的本質。他一直想把自己充滿情趣的生命體驗轉化成藝術,他真的做到了,而且是獨一無二的。相形其他的作家,他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表現出的一面跟其作品大相逕庭,為人也枯燥無味。這會讓我們懷疑起他們在作品中所倡導的主張。而王爾德他一生都在為自己尋找著能表達他的人格魅力的寫作形式,能充分發揮他的天才的寫作形式,但他更在意的是他的生命在現實生活中演繹許多精彩的篇章。他有了這種充滿了生活情趣的真性情,其他的人也自然要黯然失色了。
“才,所以裝點世界;情,所以粉飾乾坤。"一百年來,王爾德以他卓絕的才情顛倒了眾生。有人問溫斯頓·邱吉爾,來生最願意與誰訂交傾談,這位一直活到91歲的“語言巨子"想到的正是那個46歲就死掉的牛津才子。“奧斯卡·王爾德",他說。可王爾德的名聲一度並不好,一些道貌岸然的英國紳士還在以道德的名義不停地聲討他,認為他是一個傷風敗俗的“敗類”。那時候,王爾德去世已經近半個世紀了,彬彬有禮的英國上流社會“禮遇”給他的罵聲一直不絕於耳。可大英帝國首相、曾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邱吉爾卻對他情有獨鐘,將其視為知音,並把來生預支給了他。王爾德傳記的作者寫過這樣的文字:“在整個人類的歷史上,從來還沒有過這么出色的善於交談的作家。”王爾德以他急智妙答的天縱口才聞名於世,這也是我最欣賞的。他天賦的口才成了他的標籤屬性,他的名字就是擅長辭令口若懸河的代名詞。引用於他名義下的任何話都能使語言飛舞。英語文學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被引用的次數比他更多了。文史學家們也許認為他無足輕重,但讀者們、熱衷於戲劇的人們了解得更深。王爾德最好的作品——就像他所有的“格言”一樣——“拯救”了他,並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時間裡使他獲得讚譽。“Heisoneofthemostanthologisedandquotedofallwriters.IfWilliamShakespearedidn'tsayitWildeprobablydid.”(byRobertMighall羅伯特邁厄爾)。他也曾自詡為是自希臘人以來最偉大的講演者。想必這不會有人否認,對他而言也確是實至名歸。

影視資料

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
傳記片《王爾德》
導演Director:
BrianGilbert
編劇Writer:
RichardEllmann.....(book)、JulianMitchell
演員Actor:
史蒂芬·弗雷StephenFry.....OscarWilde
裘德·洛JudeLaw.....LordAlfred'Bosie'Douglas
瓦妮莎·雷德格瑞夫VanessaRedgrave.....LadySperanzaWilde
更多中文片名:
《王爾德的情人》、《心太羈》
外文片名:
OscarWilde.....(Japan:Englishtitle)
片長:118min
評級:RatedRforstrongsexualityandlanguage.
製作成本:$10,000,000(estimated)
製作日期:1996年7月-1996年11月
攝製格式:35mm
膠片長度:3273m
劇情簡介

奧斯卡·芬葛·歐佛雷泰·威爾斯·王爾德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曾有過兩部反映英倫文學天才王爾德的影片,這是另一部以王爾德生平為題材的電影,與其它影片不同的是,該片第一部將王爾德的同性戀經歷搬上螢幕,並詳盡地剖析了王爾德奇異戀情的思想歷程,同時也展示了王爾德傳奇的一生。 著名愛爾蘭作家奧斯卡·王爾德生活在保守的維多利亞時代,他表面上有著美滿的家庭生活,但暗地裡卻愛上了一個性格不定的貴族子弟,俊美不羈的年輕爵士道格拉斯。該公子的父親無法忍受他們的戀情,於是將他送上法庭,使他遭到被判兩年有期徒刑的命運。
評論:
The story of the first modern man.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幕後製作:
扮演王爾德的演員不僅演出了人物的多面性,而且相貌酷似真人。影片對於同性戀名人的描寫非常客觀,沒有掉入譁眾取寵的陷阱。本片是奧蘭多·布魯姆的銀幕處女作。儘管他在片中的鏡頭一閃而過。
精彩對白:
MarquessofQueensberry:Menshouldn'tbecharming.It'sdisgusting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