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苾(古族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契苾,亦作“解批”、“契弊”、“契苾羽”。隋代鐵勒部落一支,後歸附唐朝。貞觀年間,唐以其地為榆溪州永徽年間,又以其部為賀都督府,隸屬唐燕然都護府,官制有沿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契苾
  • 亦作:“解批”、“契弊”、“契苾羽”
  • 發源:發源於鮮卑,後為高車族的一支
  • 歷史記載文獻:《新唐書·回鶻傳下》
簡介,歷史記載,

簡介

契苾,鐵勒族的部落之一。發源於鮮卑,後為高車族的一支。南北朝後期,遊牧於焉耆以西的鷹娑川(今巴音布魯克草原)。原屬西突厥汗國。隋朝時,其部在首領契苾歌楞率領下,東遷貪汗山(今新疆烏魯木齊市東的博格達山),與其餘鐵勒部落合兵,擊殺西突厥泥利可汗。西突厥泥撅處羅可汗坑殺首領六百餘人。鐵勒各部奮起反抗,共同推舉契苾歌楞為易勿真莫何可汗,建立鐵勒汗國。高昌、焉耆、伊吾皆服屬之。唐貞觀六年(公元632年),其侄契苾何力率部歸唐,唐太宗把他的部眾安置在甘、涼界內(甘州治所在今甘肅張掖市,涼州治所在今武成市)。以其地為榆溪州,從事畜牧。後北徙烏特勤山(今杭愛山東支)。

歷史記載

新唐書·回鶻傳下》:“契苾亦曰契苾羽 ,在焉耆西北鷹娑川,多覽葛之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