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山鄉(黑龍江省林口縣奎山鄉)

奎山鄉(黑龍江省林口縣奎山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奎山鄉隸屬林口縣管轄。奎山鄉政府所在地位於牡丹江市東北部,距牡市138公里,在林口縣城東南18公里處,西與林口縣城交界,東與雞西市麻山區接壤,距雞西市57公里, 距七台河市95公里,北與林口縣亞河鄉,古城鎮相接,南與穆稜縣毗鄰,是密山、虎林,綏芬河等市縣對俄貿易口岸的前沿腹地。。林密線鐵路從境內通過。鄉政府駐地距縣城12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奎山鄉
  • 位於黑龍江省林口縣
  • 年降雨量:350~400毫米
  • 全年日照:2550——2650小時。
簡介,行政區劃,自然環境,經濟概況,新農村建設,社會事業,

簡介

奎山鄉名源於駐地村名。奎山村附近山上有三塊天然巨石,呈“大”字形,巨石下邊是土,土下有空隙,下邊還是土,人們藉此推出個“奎”字,便稱此山為“奎山”。村依山得名。原屬穆稜縣管轄。東北淪陷後,1939年1月設奎山村,同年6月劃歸林口縣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7年設定奎山區。1956年撤區劃鄉,設定奎山鄉。1957年1月,將所屬太和村劃歸雞西市管轄。1958年改稱奎山人民公社。1984年政社分開,改為奎山鄉。奎山鄉轄區屬淺山區,全鄉總面積307.8平方公里,有耕地9.4萬畝。境內有石墨、矽藻土、雲母、花崗岩、大理石等礦藏。鄉辦工業有白灰廠、煤礦、火山岩礦、水刷石廠等,1992年鄉企總產值3392萬元。全鄉共轄奎山、雙龍、安樂、慶嶺、新陽、中三陽、上山陽、慶新、長征、長豐、餘慶、吉慶、安山、禾嘉、共和、太平、林東、馬鞍山、前楊木、後楊木、華山、五義等22個村。1992年末全鄉總人口2.5萬人,有漢族,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漢族占總人口的89.5%,其中滿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10.5%。鄉政府駐地奎山村。 奎山鄉地域總面積為309.8平方公里,全鄉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是淺山區,境內系老爺嶺之餘脈,最高山是華山,主峰海拔高度612.5米,河流有5條:楊木背河、小穆稜河、雙龍河、餘慶河、馬安山河,一座水庫(中山陽水庫)容量380萬立方米。
大陸性氣候,年降雨量約為350~400毫米,年平均積溫2300度——2400度,無霜期120~130天,全年日照2550——2650小時。
全鄉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宜耕地123310畝,宜林地292538畝,其中,天然林90165畝,人工林106445畝,森林覆蓋率34%,宜草地24764畝,有可利用的水面3千餘畝,分布於老爺嶺余脈的丘陵漫崗區。
礦產資源非常豐富,行政區域內地下有原煤,花崗岩,石墨,泥炭,大理石,矽藻土,石灰石,火山灰,礦泉水等多種礦物質。
奎山鄉以農業為主,全鄉耕地面積為100000畝,人均耕地3.6畝。農產品有大豆,玉米水稻,薯類,年糧食生產總產量1560萬公斤,全鄉加上林業荒地播種面積可達12萬多畝,平均單產395斤。糧食生產潛力很大,農林牧副漁五業並舉。

行政區劃

奎山鄉政府駐地位於縣城東南20公里處,東經130°23′,北緯45°13′。西與林口縣城交界,東與雞西市麻山區接壤,北與林口縣青山鄉、古城鎮相接,南與穆稜市毗鄰,林雞鐵路、方虎公路、201國道都從鄉政府所在地通過。奎山鄉土地總面積為327.8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96萬畝。全鄉轄16個行政村,總人口25800人,6183戶,耕地面積8.96萬畝。2011年奎山鄉全口徑財政收入實現108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8639元。

自然環境

奎山鄉部分地區處於丘陵區,部分地區處於低山區、地勢西南、南與東北高,西北和東低。南端與穆稜市交界處的寨山是境內最高點,海拔730米。境內河流分屬穆稜河水系和牡丹江水系。屬穆稜河水系的河流有吉慶河、雙龍河、餘慶河、安山河,這些河流匯成小穆稜河,在安樂村、五家屯附近出縣境,入雞西市注入穆稜河。屬牡丹江水系的河流有太平溝河、大楊木背河,均注入烏斯渾河。大楊木背河、安山河、太平溝河上游分別建有中三陽、安山和馬安山水庫。中三陽水庫較大,容量328萬立方米,灌溉面積1.05萬畝。全鄉水域面積2 933畝,其中河流水面1 516.3畝,水庫水面908.5畝。
鄉域有林地面積226 590.5畝,森林覆蓋率46.1 %,其中人工林落葉松12643畝,封山育林9015畝(已鬱閉的天然次生林1480畝),蠶場2820畝,林用總面積24478畝,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鄉村集體綠化產業。地下礦產有火山灰、矽線石、透輝石、矽藻土膨潤土石墨、煤、礦泉水等。
在農業氣候區劃中,屬於溫涼半濕潤易旱區,山區屬於冷涼霜凍區。高於或等於10℃,年活動積溫2 100~2 500℃;80%積溫保證率1 900~2 200℃;年日照2 550~2 650小時;年降水量520----570毫米;無霜期105---130天;生長期110---135天。主栽作物有玉米、大豆、馬鈴薯等。

經濟概況

近年來奎山鄉各項事業不斷發展,鄉域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可喜成績。全口徑財政收入由2006年的243萬元,提高到2011年的1080萬元,五年內增長了229.2%。奎山鄉藉助資源的優勢,總引資15985萬元,先後有16家企業落地奎山,特別是近三年來共引資12075萬元,促成9個新項目建設投產,極大拉動了奎山經濟的更快發展。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3547元,提高到 2011年的8639元,增長了120.5%;2008年以來總投資185萬元,新建標準化村級組織活動場所9處;總投資2100萬元建設通村白色路面70公里,通村公路已全面實現硬化指標。按照縣委提出的“打造優質粉條第一縣”的目標要求,鄉黨委、政府規範了九十餘家小型粉條加工廠,重點培育以奎山、雙龍、安樂、太平等六個村為原料基地,並組建了“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在協會的帶動下,現周邊各村大部分都採用了新的脫毒馬鈴薯品種,提高了防病能力,馬鈴薯的產量和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2011全鄉馬鈴薯種植面積提高到47000多畝,加工優質粉條200多萬斤,實現產值1500多萬元。馬鈴薯一項全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奎山鄉依託吉慶村食用菌產業與黑龍江省吉慶食用菌有限公司,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進行“村企共建”,共同建設的奎山標準化滑子蘑種植園區一期工程已完成並投入使用,目前園區入住農戶20戶,食用菌種植由4000萬袋(塊)增加到6700萬袋(塊);實現產值近百萬元。

新農村建設

奎山鄉城鎮建設和各項事業得到協調發展,城鎮建設向小而美、小而淨、小而特的趨勢發展,已建設新型居商貿住宅樓1座,自來水入戶率達到100%,電話普及率達到95%,有線電視村村通,普及率達到100%,綜合教學樓達到規範化建設,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鄉衛生院、村衛生所達到標準化管理。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生產達到了集約化,庭院花園化,道路水泥化。學校樓、幼稚園、醫療室、文化室、村委辦公及辦公設備,商店、旅飯店、候車室等公共設施全部建成。村民們整體跨入小康,過上了殷實富裕舒適的生活。實現了村村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五通”。以清垃圾、清路障、清柴垛、清邊溝、改水、改廁、改路、改灶、改圈“四清五改”為重點的整治農村環境工作基本完成,農村磚瓦率達到95%,
按照縣委打造“新農村建設高標準示範村”的要求,舉全鄉之力,全力加快吉慶新農村建設步伐。截止目前吉慶村已完成投資近600萬元。新建綜合辦公樓、綜合廣場主體工程已竣工,並投入使用。主街道硬化、香化工作已完成。全村85戶安裝了太陽能設施。

社會事業

在全鄉範圍內推進扶貧濟困、送溫暖活動,制定具體可行的幫扶措施,充分發揮鄉、村兩級黨員幹部的模範作用,真正為困難民眾解難題、辦實事,共結幫扶對子138戶。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工作紮實推進,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以上。計畫生育率實現了96%,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07‰以內。完善村務公開制度,村級財務政務做到公開、公正、透明。率先實行村務鄉管、村事鄉批的管理體制,避免、克制了村務管理個別混亂的現象。加強信訪穩定工作,實施民眾上訪變幹部下訪解決問題的信訪工作方式,徹底杜絕了越級上訪案件發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