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蹟論

奇蹟論

2011年7月24日晚,距“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發生26小時之後,鐵道部官方新聞發布會終於在溫州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奇蹟論
  • 事故時間:2011年7月24日晚
  • 事故:“7·23”甬溫線動車追尾事故
  • 出處:鐵道部官方新聞發布會
由來,人民日報相關刊文,

由來

王勇平在回答記者"為什麼要掩埋車頭"時,王勇平解釋,參與救援的人告訴他,為了填平泥潭,方便救援,
並稱"他們是這么說的,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當時王勇平的原話是這樣的:“關於掩埋,後來他們
(接機的同志)做這樣的解釋。因為當時在現場搶險的情況,環境非常複雜,下面是一個泥潭,施展開來很
不方便,所以把那個車頭埋在下面蓋上土,主要是便於搶險。目前他的解釋理由是這樣,至於你信不信,我
反正信了。”在回答記者"為何在宣布沒有生命體徵、停止救援後,又發現2歲零8個月的小女孩時",王勇平回答:
“這只能說是生命的奇蹟”。

人民日報相關刊文

人民日報刊文稱王勇平“奇蹟論”犯低級錯誤:
不管你信不信,最近一個時期在公眾中流行的兩句口頭禪“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這是一個奇蹟”居然都來自於中國最早培訓的號稱“黃埔一期”的資深發言人、鐵道部的新聞發言人王勇平。
“應該說在當時的輿論氛圍下,一個新聞發言人能夠不迴避,能夠坦然面對記者前所未有的逼問,沒有怒髮衝冠離席而去,已經相當不錯了。然而由於缺乏媒體的從業經驗和傳播素養,也犯了一個資深發言人不該犯的低級錯誤,沒有體現發言人在媒體和公眾之間的橋樑作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史安斌,算得上王勇平的老師,作為2003年國務院新聞辦主辦的“全國新聞發言人培訓班”的主講教授,對於新聞發言人在中國的困境,他心知肚明,王勇平絕不是個例,正是目前中國發言人現狀的集中體現。
奇蹟論
從整體上看,我國的政府新聞發布制度基本建立起來了,去年我國僅中央和省級政府新聞會就達到1700多場,這在世界上也屬罕見。與過去相比,我們的新聞發言人整體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從中國的媒體變局來看,要走的路顯然還很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