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台麵粉

奇台麵粉

奇台麵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據考古記載,距今4000年以前,奇台就有了小麥栽培。奇台縣地處北疆溫帶荒漠帶,具有明顯的乾旱大陸性氣候特徵。奇台縣境內地勢起伏,高差懸殊。河水資源較為豐富,奇台縣有9條河流,自西向東均勻分布,形成了天然的灌溉體系。溫涼的氣候,充足的光照,純淨的水源,特殊的土壤條件,為小麥創造優良生長環境,也為小麥優質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奇台小麥籽粒大而飽滿、整齊勻稱麵粉營養價值很高,其中含有人體必需的蛋白質、胺基酸、鈣、鐵、鋅,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多種活性物質。

2011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奇台麵粉”實施農產品地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奇台麵粉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品質特點:籽粒大而飽滿、整齊勻稱
  • 產地名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第1699號
  • 批准時間:2011年12月20日
產品特點,感官特徵,品質指標,產地環境,氣候,土壤地貌,水文,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感官特徵

奇台麵粉白而細膩。奇台小麥籽粒大而飽滿、整齊勻稱、腹溝淺、色澤光亮,這也是奇台小麥商品率極高的原因之一。

品質指標

小麥麵粉營養價值很高,其中含有人體必需的蛋白質、胺基酸、鈣、鐵、鋅,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多種活性物質,奇台地區蛋白質、胺基酸、麵筋質含量和延伸度區於全國之首,粗蛋白含量10.77-17.3 克/100克、濕麵筋含量30.8-34.1克/100克、鐵含量3.9毫克/100克、鈣含量59.9 毫克/100克、鋅含量0.57 毫克/100克,麵團形成時間5-10.7分鐘、穩定時間7.6-30.5分鐘、麵團最大拉伸阻力522-705E.U,50毫米處麵團延伸度174-192毫米,麵包評分87.6-90分。
奇台麵粉奇台麵粉

產地環境

氣候

奇台縣地處北疆溫帶荒漠帶,具有明顯的乾旱大陸性氣候特徵:夏季炎熱、冬季嚴寒、空氣乾燥、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年總日照時數為3078.8小時,年平均氣溫4.7℃,大於10℃的積溫3112.9℃,無霜期155天,年總降水量為176毫米,蒸發量2160.2毫米。奇台一年中3-5月份平均溫度5.9℃,此時正是小麥幼穗分化時期,10℃以下的溫度延緩了幼穗的分化,延長了分化時間,小麥易形成大穗,這也是奇台小麥高產的主要原因之一。6月份奇台地區小麥進入灌漿期,而此時溫度在20℃左右,充分滿足了小麥灌漿與籽粒形成。5-8月份日照平均每天在10小時以上,最長可達14小時,長日照促進小麥光照階段的發育,增加小麥乾物質的積累,極大提高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奇台地區晝夜溫差為10-15℃,晝夜溫差大可減少了小麥光合產物的消耗,促進蛋白質、胺基酸和麥膠蛋白的積累,提高小麥的品質。奇台地區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兩季,6-7月份雨水較少,此時正是小麥成熟期,稀少的雨水增加小麥籽粒的光澤度,提高小麥商品性。冬季平均氣溫-15.4℃,通常在12月上旬開始結凍至次年三月上旬解凍,全年封凍日數102天左右,凍土層深度30-50厘米,抑制了病蟲害的積累,減輕農藥的使用以及對環境的污染,提高作物的品質。
奇台麵粉奇台麵粉

土壤地貌

奇台境內地勢起伏,高差懸殊。南部博格達山最高海拔4144米,東北部北塔山最高海拔3479米,中部沙漠最低海拔500米。在高山與沙漠之間橫有廣闊的丘陵、平原,整個地勢南部和東北部高,中間低,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在地貌上可分為山地、丘陵、平原、沙漠四種類型。奇台縣自南至北土壤類型為黑鈣土、栗鈣土、宗鈣土、灰漠土、沼澤土、草甸土和潮土。農區土層深厚,土壤經過長期耕種改良,土壤熟化程度高,結構疏鬆,通氣性強,土壤保肥保水性能強,大部分耕地土壤肥力較高,土壤有機質不低於1.50%,全氮不低於0.07%,鹼解氮平均為37毫克/千克,全磷含量為0.06-0.08%,pH值7-8之間,石灰和鹽分含量較低,其中在土壤中鉀含量較高,有利提高作物的產量和品質,奇台小麥生產區遠離城市,土壤不受污染,土壤條件符合GB15618-1995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奇台麵粉奇台麵粉

水文

奇台縣河水資源較為豐富,全縣有9條河流,自西向東均勻分布,形成了天然的灌溉體系,河流年經流量達4.85億立方米,地下水動儲量為2.5億立方米。由於受地形地貌的直接影響,形成了三個氣候、土壤、植被、水系等農業自然資源明顯不同的耕作區域,即:上山丘陵旱作、河灌區,中部戈壁井、河混灌區和下部平原井灌區。奇台地區的小麥全生育期灌水量:冬麥9-10次,灌水總量為500-700方,春麥5-7次,灌水總量400-550方,奇台小麥灌溉水源是雪山融水和深井水,水質純淨,符合GB 5084-1992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 溫涼的氣候,充足的光照,純淨的水源,特殊的土壤條件,為小麥創造優良生長環境,也為小麥優質高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奇台麵粉奇台麵粉

歷史淵源

據考古記載,距今4000年以前,奇台就有了小麥栽培,而小麥的大面積種植是從清乾隆派兵西進,開荒屯田開始的,當時開荒1萬畝地,種植小麥、青稞,由此逐步發展為糧食生產、加工、交易發達的貿易重鎮。
到清末奇台生產的糧食不僅滿足奇台縣需求,而且加工成麵粉銷往全疆各地,並帶動了以小麥為加工原料的飲食行業發展。

生產情況

2018年1月,奇台麵粉銷售單數6500多單,麵粉及麵條銷售總量30多噸,總銷售額25.9萬元。

產品榮譽

2011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奇台麵粉”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奇台麵粉所用的小麥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奇台縣境內的老奇台鎮、西北灣鄉、西地鎮、吉布庫鎮等15個鄉鎮所管轄的86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89°13ˊ-91°12ˊ30,北緯43°25ˊ-45°29ˊ海拔720-1740米。

質量技術要求

  • 質量安全規定
奇台小麥產地遠離城市,產地環境空氣、水質、土壤不受工業、生活垃圾等污染,符合標準NY/T 391-2000 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技術條件;土壤條件符合GB 15618-1995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水質符合GB 5084-1992 農田灌溉水質標準;麵粉的加工符合標準NY/T 421-2000 綠色食品 小麥粉。
奇台麵粉生產環境奇台麵粉生產環境
堆放小麥麵粉的倉庫必須清潔、乾燥、通風、無鼠蟲害,不得與有毒有害、腐敗變質、有不良氣味或潮濕的物品堆放在一起,運輸工具要清潔衛生,不得與有毒有害物質混運。
  • 特定生產方式
奇台小麥2008-2009年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小麥)標準化生產基地,2010年通過農業部認證並頒發證書。奇台小麥嚴格按照綠色標準化進行生產,基地環境符合NY/T 391-2000 綠色食品 產地環境技術條件。
產地選擇
選擇土壤肥力中等以上,灌、排良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耕層結構良好,重茬年限不超過2年的地塊。
品種範圍
冬麥選擇:新冬17號、新冬18號、新冬22號,春麥選擇:新春6號、新春11號、新春17號、新春15號。
生產過程管理
前茬作物收貨後及時伏、秋耕23-25厘米。播前8-10天灌足底墒水,合墒後精細耙耱。春小麥最好在冬前整地呈待播狀,春季整地耕翻深度以15-18厘米為宜,整地質量達到“齊、平、松、碎、墒、淨”六字標準。肥料按照NY/T 394-2000 綠色食品 肥料使用準則綠色食品肥料使用標準,以有機肥為主,和適量的無機肥配合使用,無機肥增施根據土壤養份含量的測定結果和小麥生長發育需求,進行配方施肥,提倡秸稈還田,壓種綠肥和使用腐熟廄肥。品種和種子的選擇遵循標準GB 4404.1-1996 糧食作物種子·禾穀類,選擇抗寒、抗病、抗倒伏、抗病性強的品種,種子的純度98%、淨度98%、發芽率85%以上。冬小麥播種在秋季氣溫下降到15-18℃為宜,播量:分櫱能力強的品種16-18公斤/畝,分櫱能力較弱的品種18-20公斤/畝;春小麥實行“頂凌”播種,當土層化凍5厘米,日平均氣溫2-5℃即可播種,播量:千粒重小的、桿高的播量20-22公斤/畝,千粒重大的、桿矮的播量22-25公斤/畝。播種方式:一般,地勢平緩、坡度在0.2-0.8%、土壤無鹽鹼的地塊,採用1.2米寬或者1.8米寬的畦播法播種;坡度在1-2.5%、土層薄(40-80厘米)、滲水差的地塊,採用0.6米寬溝植溝播法。冬小麥田間管理:在入冬前,底肥充足、苗情較好、氣溫正常的情況下,一般不需灌水和追肥;反之,須在分櫱前灌水一次,並追施尿素5-8公斤,促進壯苗。到了翌年開春,旺苗田以控為主,追肥放在撥節期;壯苗田促、控結合,適量追施起身肥,重施撥節肥;晚播麥田或冬前施肥不足麥田,以促為主,返青期條施追肥,起身期控制,撥節期結合灌水追肥;“包蛋麥”或“獨苗麥”,返青期和起身期一般不追肥,撥節前後結合灌水重施追肥,結合灌頭水,每畝地追施尿素15-20公斤。再灌二水時,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灌漿期以葉面追肥為主,每畝地用磷酸二氫鉀200克加尿素500克,兌水30公斤噴施,7-10天一次,共噴施2次即可。頭水一般於4月25日至5月5日(撥節期)灌, 5月15日至20日孕穗初期灌第二水, 抽穗期灌第三水,揚花後12-15天灌第四水(灌漿水),於收穫前15天灌最後一次水。一般中早熟冬小麥品種於“夏至”前停水,晚熟冬小麥品種於6月底停水。灌漿期要儘量避免大風大雨前灌水,以免倒伏,成熟期要儘量避免在高溫天氣中午灌水,以免降低產量和品質。病蟲害防治:雪腐病、雪霉病、全蝕病和根腐病發生地,除做好藥劑拌種或冬前噴藥外,還應在小麥返青後,每畝噴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40克/畝進行控制。春小麥田間管理:春小麥的灌水原則是:頭水早,二水趕,三水、四水緊相連,五水、六水洗把臉。在春小麥二葉一心期到三葉期灌頭水,四葉一心期至五葉期灌第二水,頭、二水間隔時間不超過15-20天;六葉一心期灌第三水,孕穗期灌第四水,灌漿期灌第五水、第六水,收穫前15天應停止罐水,全生育期灌水不少於4-5次。灌漿期要儘量避免大風大雨前灌水,以免倒伏。追肥:春小麥二葉一心期到三葉期,結合灌頭水,每畝地追施尿素8-10公斤;六葉一心期,結合灌三水,每畝地追施尿素8-10公斤;孕穗期、灌漿期,每畝地用磷酸二氫鉀200克加尿素500克,葉面噴施二次。病害防治:除做好藥劑拌種和苗期施藥防治外,當白粉病、鏽病病情指數達到20-30%時,每畝地用12.5%烯唑醇(敵力康)可濕性粉劑30-40克,兌水30公斤噴施一次;細菌性條斑病發生期,用72%農用鏈黴素50-60毫升/畝或可殺得50-60毫升/畝噴施1次。蟲害防治:小麥田常發生的害蟲有蚜蟲、皮薊馬、潛葉蠅等,一般年份發生較輕,可以不進行防治。但當小麥潛葉蠅蟲株率達10%以上,或小麥蚜蟲達到每百株500頭以上,或小麥皮薊馬達到每百穗200頭以上,益蟲與害蟲之比大於1:200時,應每畝地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5-20克或1.8%阿維菌素10毫升,兌水30公斤噴施一次。
產品收穫及產後管理
小麥機械收穫應在黃熟期進行,人工收穫應在蠟熟中期進行。小麥成熟後,應及時組織收穫,儘量避免延期收穫或收穫中雨淋,以防籽粒芽變,降低品質。為確保產品安全,小麥成熟期要嚴禁使用催熟劑或除草劑等化學藥品。
生產記錄要求
奇台小麥的生產過程要求建立詳細的投入品記錄、田管記錄、加工記錄、出入庫記錄、銷售記錄並妥善保管,以備查閱。 奇台麵粉按綠色小麥麵粉加工標準生產:
1、原糧採購和儲存 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質量的法律、法規,原糧採購質量控制,嚴格執行國標,大批量的原糧採購,先檢驗原糧合格後,方可簽訂供貨契約,小批量的原料收購,要逐步逐袋現場檢驗,原料到廠後,按等級分類存放,並認真填寫原糧進廠檢驗單,不符合國標和本廠要求的原糧一律不得採購入廠。
2、小麥搭配 小麥進入生產車間後,為使所生產麵粉的質量經常保持一致,穩定操作辦法,就必須做好小麥的搭配工作,對小麥搭配應按成品的質量要求進行搭配。不同質量(主要是紅、白、軟、硬)小麥的搭配比例應按成品的質量要求進行搭配。搭配後進機小麥塵芥雜質含量一般不應超過2%。搭配進機小麥水份的差距不應超過1%。含雜和含砂過多的小麥應單獨清理後進行搭配入機。
3、小麥的水份調節 小麥著水後的潤賣時間,一般可為12-24小時。硬麥或在冬季氣溫低時,潤麥時間可適當延長。一般淨麥水份掌握在14-14.5%。小麥軟硬差別大時,可分別進行水份調節,然後搭配入機。
4、小麥清理後的質量指標
塵芥雜質不超過0.3%,其中砂不超過0.03%,糧各種雜質不超過0.5%。小麥經過清理後,灰分降低應不低於0.06%。小麥經過清理後,去除燕麥和大麥的效率為80-85%。
5、研磨
小麥清理後,二次潤麥後,進行研磨,進行幾十次研磨後,通過篩理生產出產品和副產品,研磨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產品的質量出粉率、電耗等發麵,研磨工序,小麥加工規程的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6、篩理
小麥研磨後,通過篩理,才能生產出各種產品,如特一、特二、標準粉、專用粉等,篩理是將研磨後物料篩出麵粉,進行分級並分別送行不同的機器處理,篩理也是小麥加工規程的重要環節之一,篩理的好壞與產品質量、出粉率等密切相關。
7、打包(計量)
小麥研磨、篩理後,生產出的產品通過打包(計量)按分類入庫。
8、入庫
產品打包(計量)後入庫,入庫按產品分類存放、銷售。
9、符合標準
加工的麵粉必須達到國家綠色食品 小麥粉 NY/T 421-2000標準。

專用標誌使用

規定地域範圍內的奇台麵粉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奇台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提出申請,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