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版畫

夷陵區民間版畫源遠流長,傳人眾源遠流長,傳人眾多,佳作紛呈,譽播遐邇多,佳作紛呈,譽播遐邇。早在1993年就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藝術(版畫)之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夷陵版畫
  • 意義:傳人眾源遠流長
  • 1993年:中國民間藝術
  • 所屬地區: 湖北 · 宜昌 · 夷陵區
基本介紹,引文,歷史淵源,藝術特徵,發展現狀,

基本介紹

所屬地區: 湖北 · 宜昌 · 夷陵區
文化遺產名稱:夷陵版畫遺產編號:Ⅶ-30
遺產類別:民間美術
版畫版畫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夷陵區
遺產級別: 市

引文

地處鄂西長江西陵峽兩岸的夷陵區,為巴楚文化之故地。山水鐘靈毓秀,民風自然純樸,文化源遠流長,木板年畫、灶頭畫、皮影戲、窗花剪紙、挑花刺繡、山歌號子等民間藝術異彩紛呈。改開放的春風,綠了神州,也綠了長江兩岸,喚醒了有著紮實深厚藝術根基的西陵兒女的藝術靈感,孕育了又一別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夷陵現代民間版畫。

歷史淵源

據宜昌縣(現夷陵區)志記載,早在明末清初,夷陵的民間黑白木刻版畫就馳名遠近,其佳作還被廣泛轉化為刺繡、印花、木雕、石雕等工藝品,為人們喜聞樂見,稱其為“黑牡丹”。
1987年,一批世居這裡的青年農民成立了夷陵黑牡丹木刻版畫協會,得到區文化部門和區政府的支持。全區版畫作者已有近百人。

藝術特徵

夷陵現代民間版畫,內容上是西陵人現實豐富多彩生活的再現,是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表達,肺腑的心聲、時代的主旋律;藝術風格上,它很少受西洋畫、文人畫的影響,淳樸稚拙,散發著濃郁的泥土芬芳,有雅俗共賞之妙;從主題出發,不受比例關係和透視原理的束縛,意到手到,組合隨心,體現了民間藝術的特色與規律,有渾然天成之趣;畫面的構成,飽滿簡潔,造型古拙,樸實無華,蘊含著農民的智慧與幽默,它不同於上海金山的農民畫,也不同於四川綦江的農民套色版畫,特色鮮明,獨樹一幟。巍巍西陵的雄偉氣勢,桔鄉兒女的綿綿風情,三峽大壩橫鎖長江的豪氣盡在其中。

發展現狀

2000年來,夷陵的現代民間版畫,走出了三峽,走出了湖北,走向了全國。有260餘幅作品先後被全國性和省級報刊雜誌發表,126幅參省美展,10多幅獲獎,《草垛》曾獲得“全國農民書畫大賽”二等獎,夷陵因此而被國家文化部命命為中國民間藝術這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