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真效應

失真即失去本意或本來面貌;跟原來的有出入。在信息傳遞過程中,輸出信息與輸入信息不一致,出現差異的現象。 失真效應有圖形失真、語音失真、語義失真等。失真效應是以失真的信息為真,為其“真”所惑,得假不而知的狀況。採取虛列收入、亂擠亂列成本費用、支出和財產損失不及時記賬等手段,虛報利潤或虧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失真效應
  • 類型圖形失真、語音失真、語義失真等
  • 內涵:失去本意或本來面貌
  • 特點:以失真的信息為真
簡介,會計信息的失真效應,進出口的失真效應,環保投資的失真效應,素質教育與失真效應,

簡介

失真即失去本意或本來面貌;跟原來的有出入。在信息傳遞過程中,輸出信息與輸入信息不一致,出現差異的現象。有圖形失真、語音失真、語義失真等。 失真效應是以失真的信息為真,為其“真”所惑,得假不而知的狀況。

會計信息的失真效應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表現 (一)經營成果失真。有些企業和單位,為了達到某
種目的,採取虛列收入、亂擠亂列成本費用、支出和財產損失不及時記賬等手段,虛報利潤或虧損。(二)資產計價失真。有些企業的資產賬面價值不按有關制度進行計價,造成資產計價的伸縮性,不能如實反映企業的資產占有數。
失真效應失真效應
(三)會計核算資料失真。有的企業負責人和會計人員;為達個人目的,將請客送禮、行賄、揮霍浪費等非法支出,採取打白條、偽造發票、收據等手段納入合法支出項目中,給貪污腐化分子提供方便。
二、會計信息失真的危害
(一)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增大了國民經濟運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確定因素,不能真實反映國民經濟運行中的實際情況,使國家不能正確判斷當前的經濟形勢,造成出台的各項經濟政策有可能偏離經濟運行的正確軌道,導致決策失誤。
(二)會計信息失真,掩蓋了企業的真實財務狀況,不僅造成大量國家稅收流失,還造成許多不良貸款,不利於金融風險的防範。
失真效應
(三)會計信息的失真,首先加劇了分配的不公,使分配進一步向個人傾斜,企業積累減少,發展後勁削弱。其次是給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機,進行貪污、賄賂、揮霍公款等,實現經濟犯罪。
(四)會計信息失真,不能正確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不利於企業自我評價和決策,有可能使企業破產、職工下崗,造成社會不穩定。

進出口的失真效應

高速增長的外貿將令中國的順差持續居高不下時,中國的順差並非體現出的那么大,炒匯、企業騙取退稅是導致中國外貿順差“失真”的重要原因,“中國的順差有很大一部分是假的。”原國家統計局局長李德水在一個非正式的活動中曝出我國順差的真相——高報出口騙出口退稅
假進口炒人民幣匯率李德水日前剛剛與海關總署統計司相關負責人就中國貿易順差問題溝通過,海關總署相關負責人表示,順差虛假成分確實存在。此前,美國渣打銀行分析師王志浩曾蒐集大量資料後提出,2005年中國1019億美元順差中真實部分也就310億美元。也就是說60%多都是假的。“確實有這個問題,但沒有王志浩測算得那樣高。”海關總署的負責人表示。海關總署下屬權威調查部門的數據顯示,2006年前8個月,我國有4.47億美元的國貨進口。既然是國貨何需進口?對這個令人費解的現象,李德水解釋道,許多企業在騙取大額出口退稅,並且以此讓大量外匯進來,炒人民幣升值。“國貨出口後在外面轉一圈又進口回來,騙退稅、假進口使我國的惠民政策難實施。”“解決增長過快的貿易順差不在於匯率而是對這部分虛假外貿的管理。”李德水指出。他還透露,海關對這部分騙退稅和假進口是能查出來的,解決順差的一個重點工作是加強外貿的管理。此外,我國大量駐外工作人員都以美元發工資,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他們也可能將手中儲蓄的美元都換成人民幣,以期人民幣升值後再兌換成美元並從中獲益。在提到去年巨觀經濟運行時,他表示,到2006年,中國GDP已經連續4年保持超過10%的增長。據他判斷,2006年不僅能實現高增長低通脹、糧食豐收、煤電油運緊張緩解,在財政收入、工業企業增加值、城鎮居民和農民可支配收入、消費品零售總額上都呈現穩定增長。此外,物價水平較低、就業較好。“2003年到2006年的4年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運行最平穩、最好的一段時期。”他說。權威觀點順差問題不應歸咎匯率“不能將外匯儲備和順差問題歸咎於人民幣匯率!”李德水20日在參加北京師範大學的校友聯誼會上指出。他認為,將外匯和順差問題歸咎於匯率的觀點太過簡單,我國從2005年7月開始匯改至今1年半以來,人民幣適度升值,但貿易順差增長並未緩解反而出現加速,2006年同比增長了74%。其中,中國對美國順差是亞洲其他國家轉移的疊加結果。北大經濟學院院長劉偉近日也提出類似觀點,他說,如果將貿易順差的解決放在匯率上的話。要想實現平衡恐怕要讓人民幣一下子 升值40%、甚至50%才有效,顯然這是不現實的。李德水表示,我國生產的產品競爭力強,勞動力價格是歐美國家勞動力的2%-5%之間,並且有58.87%進出口貿易是由外商在華企業實現的。目前我國外貿順差外匯儲備比重只有10%,占外匯增量的1/3。2006年的外貿順差雖占外匯儲備的49%,但據權威人士向記者透露,這個數字剔除了熱錢因素後實際只占外匯儲備增量的17.8%。此外,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向記者表示,近期緩解貿易不平衡,可放鬆外匯管制,釋放外匯需求,放開企業跨國經營和海外投資的外匯限制,同時還可以讓外商從我國銀行和資本市場融資,並減緩國有企業境外上市步伐。相關新聞傅自應:貿易順差短期難改“我國貿易順差將長期存在,短期很難改變。”商務部部長助理傅自應20日出席中國進出口企業第五屆年會時表示:“進口產品的國內替代是進口上不去的根本原因。”本報19日2版曾報導過《商務部副部長:強勁順差將至本世紀中葉》的文章,此次傅自應的公開致詞更印證了這一判斷。傅自應指出,我國去年巨觀經濟運行良好,高增長、低通脹。貿易順差擴大是全球化國際分工轉移造成的,短期很難改變這個格局,將長期存在。他指出,由於大量外商在華設廠生產,我國原本通過進口才能實現的消費需求都在國內滿足了,且價格低於國外。“進口產品的國內替代是進口上不去的根本原因。”他說。傅自應表示,商務部今年將採取綜合性手段轉變貿易增長方式。通過壓出口、保出口實現,即高污染低附加值產品出口,支持高新技術和自有品牌出口。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助理梁驤業在會上表示,會加大對企業進口的金融支持。
失真效應失真效應
失真效應失真效應

環保投資的失真效應

最新研究認為,中國不應將大量投資放在城市環境基礎設施上,工業污染防治投入仍是環保重點。1994至2005年間,我國環保投資年均增長20.31%,但污染治理投資需求方向、效果與統計投資數據之間存在較大的反差。各種各樣虛化的環保投資項目魚龍混雜,造成 環保投資數據嚴重失真。中國環境規劃院總工程師王金南昨天向《第一財經日報》介紹,他和國家環保總局環境規劃院諮詢部主任研究員吳舜澤剛剛完成了有關環保投資研究項目,研究發現,“無效”的環保投資造成了環保投資的“虛火”,掩蓋了我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不足的嚴峻現實,這也是主要污染物減排等環保目標指標沒有實現的主要原因之一。據中國環境規劃院的統計,近20多年來,我國的環保投資持續增加。但主要是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增長帶動了整個環保投資的增長,涉及污染防治的資金投入不足。按照目前中國環保投資統計的口徑,環保投資範圍主要包括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建設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3個方面。近年來,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比重較大,占總投資的60%左右。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包含城市排水、集中供熱、燃氣、園林綠化、市容環境衛生等方面的投資,其中大部分投資與環境污染治理關係不大。“十五”期間,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額4888.1億元,其中燃氣工程建設投資、集中供熱工程建設投資、園林綠化工程建設投資占環境基礎設施投資總額的57.8%,占環保投資總額的33.7%。與此同時,據王金南介紹,工業污染防治資金投入不足成為制約環保投資指標完成與否、環保目標實現與否的關鍵。歷次5年環保計畫工業污染防治投資(包括新建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和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均沒有實現預期目標。研究發現,我國每年用於污染治理的環保投資只占GDP的0.6%左右。即若以最直接相關的污水處理投資和垃圾處理投資作為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口徑,則2004年修正過後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實際投資為227.46億元,僅占原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統計投資的20%左右。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口徑變化將使同期全國環保投資縮水50%左右。王金南和吳舜澤認為,剔除無效的環保投資後,以真實有效的環保投入來看,將會對我國環境保護的階段性有更深刻的認識。即我國真實環保投資並沒有表面數據顯示的那么樂觀,總體上仍然處於新賬不斷階段,並沒有大規模償還歷史欠賬;環保投資的有效性需要加以調控,不能將環境建設的絕大部分著力點放在城市環境基礎設施上,工業污染防治投入仍然是我國環保的重要方面。 失真效應
失真效應失真效應

素質教育與失真效應

我國的傳統教育有許多不足,但它的核心和主體部分應當是素質教育,若用全盤否定和非此即彼的思維來進行教育改革的話,肯定不符合我國的國情,肯定是要碰一鼻子灰的。用一句形象的比喻就是:素質教育不要“騎著毛驢找毛驢”。
1.許多素質教育元素存在於傳統教育中.
我國傳統學校教育固然有一些不足之處,但把傳統教育統統歸屬於應試教育,帶有認識上的片面性,對推進素質教育和實際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多年來,為了強調素質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有些人把話說過了頭,動不動就把所有的責任都往傳統的學校教育和考試制度上推。
2.素質教育既是原始的、也是現代的
失真效應失真效應
失真效應
“傳統教育中的教育教學模式,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什麼這樣說呢,黃光揚教授解釋道:說它是原始的,那是因為自古以來的學校教育活動,充滿著對素質教育的追求,只是在概念用詞表達方面有所不同而已。自古以來,不論什麼階級,人們均把教育的目的放在教化人、引導人、培養人、發展人的基點上。特別是,教育學理論中所追求的教育以及所有教育學家所提倡的教育,在本體上就是指素質教育,哪一個教育學家或者哪一本教育學教科書不是把人的素質發展或潛能發展看成教育的最高境界和理想去追求。若說素質教育是現代的,那是因為現代學校教育在充滿對科學精神追求的同時,也特別傾注於人文精神追求以及塑造個體的社會性品格;學校教育在促進個體社會化過程中,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更加強調人的素質發展尤其是人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在激烈的考試競爭和升學競爭的社會背景下,當學校教育實際行動比較明顯地偏離教育學理論所指明的正確教育軌道時,需要社會有識之士對學校教育當頭棒喝,客觀上也需要社會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給予強烈的輿論支持,甚至需要政府部門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干預,同時也需要提出一些與時俱進的核心概念來加以表述而已。任何時代、任何國家、任何學校的教育都離不開傳授知識技能這個實在的、原始的、基本的需要。否認和離開這個原始的、基本的和樸素的教育價值需要,一切更高層次的素質教育追求和期望,都將成為空中樓閣、天上彩虹、水中撈月。
3.傳授知識技能永遠面臨兩個問題
對於傳授知識技能問題,即什麼知識最有價值,個體生命的有限性、學校教育的有限性與知識的無限性。
第一是面對浩瀚的知識海洋,該傳授哪些知識技能才最合適?雖然知識技能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開放體系,但終有核心的、基本的、簡約的和最有價值的內容,必須尋找一個相對簡捷、相對合理、“以一當十”、可持續發展並最有利於建構新知識的知識技能框架。
第二是面對有限的個體生命和有限的學制,學生該如何學習和獲取這些知識技能?黃光揚教授認為應該肯定班級授課制的積極作用,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應當以系統學習前人創造的知識經驗為主,學會怎樣獲取知識,有選擇地、適當地進行研究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決不能把獲取知識技能以及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的主要籌碼,押在研究性課程或活動課程身上。
4.對我國傳統學校教育要有辯證法
“我認為對我國傳統學校教育要有辯證法,要客觀公正地分析我國傳統學校教育的優缺點。不能把新中國建立以來的學校教育主要歸結為應試教育,雖然我國傳統學校教育有一些致命的弱點和不足之處。數以千萬計的專業人才以及那些出類拔萃的科學家,難道他們不是傳統學校教育出來的?難道他們素質不行?我國傳統學校教育常常是以沉重的課業負擔、被動的學習過程、緊張的學習氣氛、單調的教學方法、枯燥的學習內容、埋頭苦讀的方法、高強度的教學訓練等一些非常低級的教育方法,去讓學生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和提高素質。這樣的教育方法,固然在許多方面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卻以犧牲人的快樂、健康、全面發展為沉重的代價,並以壓抑學生的個性心理、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發展為結局。就是說,在發展學生素質時,學校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學生本人所付出的代價太昂貴。要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其中包括最低層次的認知能力即記憶能力。素質教育反對滿堂灌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但素質教育不應當拒絕記憶能力。“因為科學理論和無數成功的事例都表明,記憶能力是一切認知能力發展和提高的基礎,更是被世界各民族歷史文化所共同珍視的一種能力品質。無論是普通百姓,還是科學家,抑或是政界領袖,一旦擁有超常的記憶能力,都將會終身受益。教育工作者要善於套用心理科學和腦科學研究的有益成果,在教學過程中努力促進學生素質和能力的發展,其中也包括記憶能力的發展。”
失真效應
5.許多素質教育元素也存在於考試評價中
每當人們在討論素質教育時,都免不了提到升學率、考試評價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等一些話題。不錯,考試評價制度尤其是高考制度,對基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導向作用。因此,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必須搞好考試評價改革,這是毫無疑問的。其實,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考試評價改革歷程我們都很清楚,儘管他們時不時會有一些新花樣,但從整體上看,多年來也沒有什麼大的突破。“我覺得,人們對考試評價改革所賦予的期望太大,人們對傳統的考試評價方法缺乏應有的辯證法。因此,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必須重新認識素質教育和考試評價改革之間的關係。“推進素質教育所遇到的種種問題是社會各種問題的綜合體現,以為通過考試評價改革就可以把問題加以徹底解決的想法,未免太天真。不管怎么說,在沒有什麼比現有的考試更高明、更可行、更科學的辦法時,嚴格的高考制度仍將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人們把應試教育現象的存在和推進素質教育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都歸根於高考這個‘中國結’上,顯然是不夠公允和不夠客觀的“構想一下,如果把世界上最先進最合理的考試評價制度集中到我們中國來,恐怕素質教育也未必能夠一帆風順,況且至善至美的考試評價制度根本就不存在。21世紀以來,一些已開發國家和地區考試評價改革多少有點進入‘高原期’。考試畢竟是考試,它是千年文化的積澱和現代科學方法的有機結合。期待通過考試評價改革,能夠奇蹟般地解決我國素質教育所面臨的各種問題,那是不大可能的,素質教育不能拒絕科學的量化評價
失真效應失真效應
如何進行考試評價改革,雖然考試無法全面檢測人的各種素質,但是通過中西合璧的現代考試技術,確實能夠比較客觀地檢測到學習者在認知素質、心智技能、邏輯思維、學習能力、知識與技能掌握等方面的發展水平。長期從事高校招生工作或高校教學工作的人會強烈地感受到,對於高考平均分數相差懸殊的兩批考生,他們的整體素質會有明顯的差別。假如要想讓高考第一批錄取的學生和第三批錄取的學生一起按照重點大學的教學要求來上課,對大多數低分的考生來講是很困難的。考試結果雖然不能說明全部素質,但許多素質可以通過現代考試測量方法來判斷。
對於這一思路,理由是量化評價方法從根本上講,是現代工業技術革命和現代文明社會的產物,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結果。它所追求的是客觀、公正、科學、合理、精確、明細、效率、秩序、標準化以及規範化等理念。辯證法告訴我們,事物具有量的規定性和質的規定性兩個方面,當事物在量方面的變化積聚到一定程度時,就可能引起事物在質方面的變化。無疑地,如果我們能夠從質的規定性和量的規定性兩個方面對學生加以刻畫的話,評價結果一定會更加客觀、全面和完整。因此,素質教育不能拒絕科學的量化評價。可是,有些人在認識上有偏差,以為素質是不可量化的,以為採用量化評價是不合素質教育思想的。事實上,人的素質既有量的規定性,也有質的規定性。比如人的體能素質,國內外常用的方法就是通過測定人的引體向上、立定跳遠、伏地挺身等運動項目來進行的。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人的一些素質目前已經可以採用一定的科學方法和核心指標給予量化評定。
失真效應
6.反對為了升學率採取急功近利的辦法
與考試評價相關的是升學率問題。對社會追求升學率問題,要有國際視野,要講一些辯證法。素質教育不能拒絕人們對高考升學率的追求,不能阻止人們自覺邁入高考競爭行列的趨同腳步。素質教育應當創設公平競爭的機制以及更加寬容、科學和內在的評價體系。唯有如此,才不會陷入作繭自縛的境地;唯有如此,才能擺脫邏輯和實踐的混亂。只要是有事業心、責任感的學校領導或地區教育部門領導,都會重視升學率問題。由於我國優質教育資源仍然有限,對高考的激烈競爭已經悄悄轉移並提前到國中甚至國小階段。因此,評價學生、教師、學校和地區,不考慮升學率指標,可能嗎?若把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與追求升學率對立起來,那素質教育就只能是空想主義。撇開升學率問題大談素質教育,國內外都沒有成功的先例。我們反對的是學校為了升學率採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反對的是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不滿意的是學校長期停留在應試教育的方法水平上。“歐美國家,儘管目前的經濟和教育都很發達,特別是高等教育的大眾化水平進入高級階段,但對名牌大學和熱門專業的入學競爭依然十分激烈。日本政府甚至還聲稱,寧可關掉100所大學,也要保持上大學有一定的競爭性,決不能讓那些不通過努力、在學校浪蕩幾年的高中學生,輕而易舉地上大學。日本政府還要求日本青年人應當能夠經受高考的激烈競爭,並把過高考這一關看作是成年的重要標誌。”這是黃光揚教授為人們提供的國際視野。
7.問題在於如何追求高考升學率
到底如何追求升學率,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是高中階段兩個不同的方面,它們承擔著不同的教育使命,有不同的教育內容和不同的重點。普通高中,尤其是達標的普通高中,集中了本地區相對優質的教育資源,辦學的主要任務是為高等學校輸送素質良好的合格新生。既然如此,普通高中應當理直氣壯地告訴天下人,自己追求高考升學率是合情合理的,是天經地義的教育職責。普通高中高考在即,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與義務教育階段有所不同,工作側重點和教學內容也要發生變化。具體點講,高中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開設各種應當開設的課程;按照教學規律和考試規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與複習計畫;把課堂作為素質教育的主陣地,向45分鐘的課堂教學要質量、要效果、要水平、要素質。隨著高考臨近,強化考試和應試的各種教學措施可以上場,形成濃厚和緊張的高考臨戰氣氛。我們提倡按照教學規律、學習規律和考試規律來安排迎考階段的各項教學活動,反對任何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教學方法。我們提倡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和充滿人文關懷的高中升學教育,反對不顧學生身心健康、用低級趣味和過分加重學生學習負擔的簡單教育方法片面追求升學率。從這個角度看,普通高中實施素質教育和追求高考升學率,是可以統一起來的教育行為。從解決教育內部問題特別是“減負”開始
從何處入手實施素質教育,教育上的問題固然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然而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是永恆的話題,在我國,針對減負的呼籲和努力由來已久,但說實話收效甚微,甚至個別時期還越減越重,因此,‘減負’問題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並且首先應當從教育內部尋找突破,這是教育部門可行的辦法。我們的教材,既難學又難教,向來是比較典型的,也是出了名的。與其他一些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國的中國小教科書向來難度偏大。實際上,有些知識和概念等到學生年齡稍大一點,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是放到低年級教材中,學生學起來特別困難,教師教學引導也
感到效果不好,只能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國中課程中有關機率和統計學的知識內容,偏多偏抽象,有些內容甚至比高校某些文科專業大學生學習的相關內容還要深刻和抽象。結果,國中學生對這些內容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師也感到教學效果不好。可以說,由於教材“既難學又難教”的緣故,確確實實成為加重學生學習負擔而且還容易被人忽視的重要原因。許多中國小教材、教輔以及各種考試練習冊中,處處可以找到不符合考試命題科學要求的偏題難題怪題紕漏題,它們確實給學生帶來了不良的教育和心理影響。遺憾的是,這個問題還沒有被人們所關注。偏題難題怪題紕漏題會不斷干擾學生正常的學習計畫,不斷浪費學生的學習精力,不斷消磨和耽誤學生的學習時間或考試時間,不斷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不斷地製造假信息使教師對學生做出失真的判斷。所有這些,最終導致了加重學生課業負擔,成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絆腳石。8.教師隨意拔高教學要求比比皆是
失真效應失真效應
“中國教師確實令人敬佩,特別有敬業和奉獻精神。在責任感和事業心的驅動下,許多任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會超越教科書規定,拔高教學要求。尤其是畢業班教師,只怕自己教的學生吃不飽,只怕自己教的學生學不好,只怕自己教的學生考不好。於是,他們都傾向於提高學習難度、擴充學習內容、增加新題型訓練、布置更多更難的作業練習等,還推介甚至要求學生購買一些書名特別引人的課外參考書,諸如‘考卷精粹’、‘頂尖沖’、‘能力強化’、‘名校名師’、‘素質訓練’、‘考前必讀’以及‘最後幾題考什麼’之類的學習參考書。”研究中考高考命題的專業人士可能會知道,就整體來講,“文革”前的中考高考題目,普遍比“文革”後的題目容易些,“文革”後的中考高考命題隨著教育發展和升學率提高,不但沒有下降,有的時候還越來越難,特別是中考命題。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行,中考制度也做了相應的變革。原先期望會降低中考命題難度,但實際上,與過去相比不見得試題更容易做。有些地方的中考試題好像是奧賽題,簡直是選拔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大作家和科學天才的架勢,這種命題導向不僅會助長“題海戰術”、形成惡性循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基礎教育的使命和素質教育的初衷。考試命題和教學工作都能嚴格統一到教材規定的內容範圍和教學要求之中的話,我們的學生和任課教師都不至於那么累。在招生過程中,命題難了分數自然壓低,可以選拔;同樣,命題容易了分數自然抬高,照樣可以選拔。從中考學生升學結構以及教育測量原理來看,命題容易些根本不影響選拔的區分度問題。既然都可以選拔,為什麼要把題目弄得那么難。課堂教學“夾生飯”現象令人痛心。
失真效應
目前許多中國小課堂教學的現狀,還不很令廣大學生和家長感到滿意。比如,教師追求課堂教學進度和學習難度,沒有關照多數學生的接受能力;教師把重心放在例題或習題的講解上,而不是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教師把思路和精力放在題海戰術上,而不是放在學習方法、理解技能、舉一反三以及觸類旁通等方面;還有,一些教師缺乏基本的教學技能和教學機智,對著教材內容照本宣科或平鋪直敘,幾乎成為百分之百的教科書主義者;更有甚者,有些教師故意在課堂教學上留有一手,讓學生吃‘夾生飯’,暗地裡則另有它謀。所有這些,都可能造成學生學習始終處在一知半解的狀態,始終處在被動的學習狀態,特別是,學生每天面對各科教師所布置的大量家庭作業,完成作業都來不及,哪有時間進一步看書和理解,碰到難題要么放棄,要么浪費時間瞎做一番,結果是學生睡眠的時間越來越少,學習問題越積越多,學習興趣越來越低,學習效率越來越低,學習信心越來越低,學習焦慮越變越大,學習負擔越來越重。實施素質教育,要繼承傳統教育中優秀的東西,要辯證地認識傳統教育的問題,要不斷克服傳統教育的弊端,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實施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千萬不要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因為,我們今天教育改革想拋棄的一些東西,正是我們的國際競爭對手視之為珍寶和求之不得的東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