夬石堂

夬石堂

夬[guài]石堂位於大邑縣悅來鎮夬石村境內,始建於唐朝鼎盛時期,背山面水,大殿高闊,巨樹庇陰,遠近聞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夬石堂
  • 外文名稱:The Temple Of GuaiShi
  • 地理位置:四川省大邑縣悅來鎮夬石村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占地面積:5000平米
  • 開放時間:早9:00-晚5:00
  • 著名景點:夬石殿、藏經閣
  • 別  名:夬石寺
地理位置,結構,景觀,歷史,更多典故,

地理位置

夬石堂

結構

夬石堂大殿為附近幾個縣市尚存的大型石木建築,至今木質尚很堅硬,大殿亦很牢固。大殿殿檐有四根石柱,高四米多,徑過一個人手抱,實屬罕見。殿內可容四五百人休息,足見大殿寬闊。寺前平壩處,有四株巨樹楠木,乾直且高,枝茂葉盛,每當霧氣騰起,樹冠、殿頂時隱出現,夬石堂尤如仙境。
夬石堂

景觀

夬石村以壇山子為中心,形成約5.6平方公里的盆地。盆地內春天菜花嘹眼,秋季稻穀飄香,民居四聚四散,人人蕩漾著幸福的笑臉。夬石堂處於夬石村的東北角,她背靠三山作為屏障,後有曬經山,左有龔家山,右有陳家山。山勢高竣,林豐草茂,花香鳥鳴,溪流潺潺,極為幽靜,前臨盆地,視野開闊。從東西兩廊而來的兩條河流,在夬石堂前匯成一股,逶迤而去,河水清澈,常年不息。夬石堂前方緊接大雙路,交通便利,周邊配有免費停車場,可停放30餘輛小型車輛。村中的農家商店,以出售綠色、生態農產品為主,價格實惠,吃的放心。周圍山上種有紅梅、李子、桃子等果樹,可在深山裡摘摘野果,在溪流邊釣釣山魚,享受久違的大自然。夬石堂以“綠色休閒、綠色服務”為品牌,以“遠離塵囂、修身養性、生態養生”為特色,夬石村山清水秀,夬石人淳樸熱情,熱情好客的夬石人真誠的歡迎四方客人前來休閒度假。
夬石堂

歷史

夬石原為寺廟夬石堂的一塊鎮寺之寶,極具奇特。
相傳唐朝有一位飽讀詩書、滿腹經綸的老學究,他在宮裡教輔太子讀書多年,太子繼位後,老學究一方面閒得無聊,另一方面,他深知宮廷人事複雜,不是久留之地,因此,他向皇上奏請辭職,出家修行。皇上批准後,念其師生之情,把一塊貢品——夬石硯轉贈與他。這塊硯台三隻象腿腳,六斤四兩重(古稱十六兩為一斤),即一百兩。老學究帶著夬石雲遊全國,在雙廊的合水處發現此處仙境,遂在此修建寺廟,並以“夬石”作為鎮寺之寶,名曰“夬石堂”,老學究亦在此出家,成為夬石堂的第一任主持。夬石堂重建於民國三十八年,為時任國民黨二十四軍師長冷雲東(悅來鎮人)出資重建,現大殿橫樑上有文墨為證。
夬石堂
據傳夬石堂曾有三寶:夬石、經書、避塵珠。夬石乃一石硯也,傳當年寺內只存硯、筆、紙,不備墨錠,無需加水,只需向墨池呵氣,硯內自有墨汁,僧人便可書寫了。經書為一高僧咬破自己手指潛心數載滴血寫就的《大誠經書》,歷經百年未見蟲眼,非常神奇。宣統元年,天降暴雨,寺廟犯洪水,水深數尺,唯有存放經書、夬石的僧房不進水。寺中為防夬石被盜,仿製一假石,將真石藏匿,平時只將假石示人。可惜經書、夬石現已無蹤跡,去向不明。奇怪的是,大殿屋壁、殿頂經年不需打掃,乾淨無塵,難道少得了避塵珠?
夬石堂
又傳夬石堂別稱小雷音寺、小西天。何謂小雷音寺、小西天?傳當年唐僧師徒在此遇到假彌勒,經歷了一番磨難。夬石堂後面高山稱曬經山,唐僧師徒取經迴轉路過此地,經書跌落至西廊河中,拿至夬石堂山上涼曬,故稱曬經山,為唐僧師徒又歷一難。這不過是後人想攀上《西遊記》傳說,或是表達心中的美好願望罷了。

更多典故

從唐代佛教“雷音寺”開廟始,其寺歷史上各代均幾經毀滅,直到明朝有道高術士在此築觀後,香火才得重新旺盛起來。但卻取了個怪名稱,幾乎沒有人知道其中的原委。這就是“夬石堂寺”。
夬字很多人會誤讀為“塊”或“決”,正確讀音同“怪”,當地人都讀作“拐”,政府檔案打不出“夬”字,也寫“拐”了。
夬石堂夬石堂
夬石堂寺在唐代和明初都叫“雷音寺”,傳說原是許姓書生祖宅,因多次遭受水災家道日益中落,在考取功名後便捐家舍建廟。從唐朝到明初,“雷音寺”每五十年都要遭受一次水災,明代中期又一次落敗後,有一道人路過見東西二廊河流交匯此地,廟基呈座北而朝南,溪水環繞,綠蔭蔥鬱,應該是塊仙骨仙風的風水寶地。只是兩澗溪陰煞氣重,廟基呈弱陽態勢,長此下去此廟一時難以中興,因而將廟名改為“夬石堂”。
這是現在夬石寺舊址,其大殿還保存完整。一度改為學校,現在為外地老闆的私人領地。解放後廟子被禁止從事宗教活動,改成了村校,陪同我們的村會計是這座學校的第一批校友。有人說夬石堂是因旁邊的河流怪石嶙峋而成名的。
夬石堂夬石堂
“夬”為《周易》中的第四十三卦辭“澤天夬”,讀音與“怪”相同。為什麼偏偏要以卦辭來命名?可能不是築廟道長隨意之為,考察周圍環境後我們覺得其中定有玄機。我們打電話請教對易經有研究的朋友,他告訴:“夬”卦象本身就是變態,時運在此卦象可謂“三十年河東又三十年河西”中演化交錯。“夬”是符咒有祈禱平安之意,也同是鎮邪之符咒。“夬”者,缻器之損為“缺”,流水之損為“決”。我們也醒悟了:“決”就是沖毀,如有辭彙叫“決堤、決口”,東西二廊河水的危害就為“決”,去除二水“決”就變“夬”了。“石”為古八音之器,屬陽剛,意為堅固。在《春秋·說題詞》中“石,隂中之陽,陽中之隂,隂精補陽,故山含石。”,而“堂”是高大的房屋,在古漢語中也有 “神殿”,神聖、令人崇敬、敬畏的意思,如辭彙“學堂、課堂、香堂、佛堂等”對父母親也稱“高堂”,官方辦公地叫“公堂”。“夬石堂”意思就是鎮邪祈禱平安的殿堂。
“夬石堂”寺占地約十餘畝,兩側是小溪環繞,在山門前匯合,“夬石堂”寺院地理位置猶如中流砥石,位於清澈見底的溪流交匯之上。“夬石”就成了是鎮妖的“磐石”。但當地村民都不知“夬石”是何意,有文化的村民解釋說溪中怪石嶙峋所以就叫“怪石堂”了。還有一說是“夬石堂”寺中有一寶硯,呵上一口氣能寫上百字,廟中老和尚就用它抄寫經文,上百年不褪色。宣統年間東廊發大水,四周農舍全被淹沒,唯有“夬石堂”藏經樓始終不被水淹。後來有人偷盜了此寶硯,沒想到偷去的石硯呵氣不出墨水,倒入墨水又很快乾渴了,不論怎么樣都寫不了字。原來此硯是雌雄二台,偷了其中任意一個也不會呵出墨水來,只有雌雄二石硯同置於案,才會呵出墨水來。據說解放後文化局將餘下的另一半寶硯收了回去。因硯台是用夬石做的,寺廟因而就叫“夬石堂”了。
夬石堂
寺廟被禁是因為在清末廟內出家人曾吸食鴉片,雖然民國時已沒有人吃了,有這樣的歷史也是不允許的,必須警惕死灰復燃呵。
去除“決”兩點水(東西二廊河流水害)就為“夬”,寺廟地址是平坦河間台地,在《易經》說中為弱陽,符合“隂中之陽,陽中之隂”之特點,可謂之“石”。這塊消除東西二河水害以正鎮邪之地即是“夬石”。
村民們頭一次聽到對“夬石堂”的這種解釋,表現出將信將疑的神態。按照此卦象有“三十年河東又三十年河西”的演化交錯,寺廟的命運也許會是興衰交替。村民驚得睜大了眼睛:明清兩朝這裡香火很旺盛,明初寺廟有很多和尚,廟田五百畝,明代中期又再度興旺,一度擴大到八百畝,清末民初寺廟有很多人吃鴉片,廟子就落敗了,民國中期又得以恢復,50年時被禁止了活動,改建為國小校,大煉鋼時代拆廟煉鋼,曾經有五重大殿規模的“夬石堂”寺廟就這樣再次破落了。現在寺廟幾易其手,有人從政府手裡八萬倒出,十八、九萬又再次倒出易手。打這裡主意的人太多了,有不少人想買夬石堂遺蹟上的四棵珍楠樹,前不久還有打著縣政府桃源新城建設來強行挖樹的,都被原老村支書帶著村民制止了,他是神廟珍貴樹木的守護人。村民們多認為挖樹賣樹是破壞“夬石堂”的風水,會遭報應的。確實這座廟子的興盛是“三十年河東又三十年河西”,這是命中注定的吧?“夬石堂”真的讓人覺得神奇。
夬石堂夬石堂
夬石堂夬石堂
村中的老人講:“夬石堂在清道光年間東廊發水淹得慘喔!據寺中出家人相傳,大水把寺廟淹來只存藏經樓了,唯獨經樓沒有被淹,出家人才得倖免。差不多百年後,75年西廊又漲了大洪水。這種傳說到象是真的喔。下一個百年,我們是見不到了,不過這河裡的水冬天也開始汪汪流淌了,雲霧也多了起來。”這是退耕還林後植被恢復的表現,但百年後還發不發洪水,誰都說不清!“夬石”是平安符咒,只要“夬石”名還在,也許就有平安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