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余鎏金銅面具

夫余鎏金銅面具

夫余鎏金銅面具,於20世紀40年代出土于吉林省吉林市東團山遺址。面具全長11.5厘米,額寬9厘米。出土時一耳已殘缺,面部整體清晰可見。

現藏於吉林省博物院“白山松水的記憶——吉林省歷史文化陳列“之”漢唐古韻”基本陳列展廳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夫余鎏金銅面具
  • 別名扶餘鎏金銅面具
  • 所處時代:漢朝
  • 地址:吉林省博物院
  • 類別:青銅器
  • 出土地點:吉林省吉林市東團山地區
  • 出土年代:20世紀40年代
基本介紹,文物鑑賞,歷史價值,相關資料,

基本介紹

名稱:夫余鎏金銅面具
所屬年代: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公元25~220年)
出土地點:吉林省吉林市東團山遺址
出土時間:20世紀40年代
尺寸:長11.5厘米,額寬9厘米。
夫余鎏金銅面具夫余鎏金銅面具

文物鑑賞

面具出土時一耳已殘缺,但面部整體清晰。背部有一環,可用於系掛。整個面具狹長,顴骨較高,鼻樑較平,眼睛細長,呈嘶叫狀。

歷史價值

專家研究後認為,面具描繪的是夫余國成年男子面貌,這為研究夫餘人的相貌、髮飾以及當時冶煉技術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相關資料

夫余國,是公元前二世紀——公元五世紀活躍於祖國東北地區與東北亞地區的少數民族政權,也是東北地區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存國達700年之久。夫余政權自建立伊始就同中原保持著密切聯繫,自漢代時,夫余就是玄菟郡管理的一個地方民族政權,以後夫余繼續服從中央王朝的管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