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鳥文學年選:2013中國最佳雜文

太陽鳥文學年選:2013中國最佳雜文

《太陽鳥文學年選:2013中國最佳雜文》在傳統閱讀的基礎上,打開了文學的多元生存空間,走的是平民化、大眾化的閱讀路線。它更多的是參與其中,而不是以客觀審視或居高臨下的姿態親近現實,它關注生活,靠近民眾的閱讀一心理。因此,這套選本不奇異、不乖張、不空濛、不小資,平實、親切、生活、現場,就是它的特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陽鳥文學年選:2013中國最佳雜文
  • 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
  • 頁數:282頁
  • 開本:16
  • 作者:王乾榮 王蒙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太陽鳥文學年選:2013中國最佳雜文》偏重真性情的袒露和書寫,並尋求文學體驗中的人文關懷。選本走的是平民化、大眾化的閱讀路線,以積極參與的姿態關注生活,體察民眾的閱讀心理。

作者簡介

王乾榮 高級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北京市雜文學會副會長。雜文《寫成可以在報刊上發表的文章》獲第一屆魯迅雜文大獎賽特等獎

圖書目錄

序重彈老調“戰鬥性”
貪官長相問題
基因逆衝浪
“紅霞”緣何漫天“飛”
不是一切否定都有意義
“走麥城”被選擇性失憶了
錯了就是錯了
飯碗政治
“單向尊敬”價更高
“人殺”比“天殺”更可怕
“強姦陪酒女危害性小”的觀念鉤沉
招“美”與審“美”
一個只有“聰明人”的世界是沒有希望的
另一種時差
做報告與尿褲子
啟功的自嘲怎么變成了碑文?
忍得住窮
生活在今日這個風險社會
胡說證異
吃虧吃得眾心歸
人生有些事是不能做的
從“衣俊卿吧”看中國馬哲研究
文化的黃燈有多亮
在哭泣的家鄉
慷慨赴死易,從容挨打難
大赦人民——兼議“大赦貪官”
談雅俗
“國情”是筐還是泥?
摸不著石頭怎么辦
簡單與複雜
人生為何值得活
中國式平衡
盛世作弊,蔚為大觀
“一般的美德”,不一般的抵抗
中科院的“自淫”報告
只有吃喝玩樂才能救中國?
神奇功夫
埋在時間深處的炸彈
一個瓜農的中國夢
考考你
民謠看民意
普京獨行在空曠的大街上
且看本官如何應對
愛情饑渴症
在香港撞見周樹人
從澡堂子老頭偷窺說到買官賣官
“海天盛筵”,誰該反省?
為何腐敗官員受審不穿號衣不戴手銬
“文化廚師”的“炒功”
信天緣和漫畫的普通人生
說學逗唱貧
一張座位票的見聞
法律,我們的情人
狠,是社會致命之病
莫逆最是家中老小
和諧的真意
讀書風雅事,何須硬上弓
“到此一游”如同隨地大小便
賈伯斯與林徽因會相愛嗎
鼓開來可怕,因為薄
難得不糊塗
若問我家來何處
政府的“天氣預報”
這不是“扯淡”是什麼?
要丟棄這把人性的“解剖刀”
啃老人,啃老一輩,啃老祖宗
這個“籠子”的模樣
笑談名與實
誰來撫養殺人嫌犯的孩子
陳丹青的好玩與不好玩
“皇帝招我做女婿”之類
養書
眾神的節日與信眾
嘴賤遭雷劈
識字幾何,誰人為師?
贏了和對了
誰把薛蠻子推上了“皇帝寶座”?
一間半
“明星教授”亦需一點娛樂素養
人生“了局”,做官“正途”
綠色生活——江蘇高考滿分作文
最是可笑打龍袍
一頭豬的幸福
雙江委屈誰解
老苕這老頭怪怪的
槍就掛在那兒呢
公眾往往很短視
別著急,會變老的
樂見更多官員“主動公開”
鼓掌的人
粗鄙是中國社會的癌症
小時代的柳傳志和曾成傑
書籍,逃避愁苦的庇護所
歐巴馬:還是要好好學習
人人死而平等
念書不易
唐詩何以繁榮?
為何日本懍於韓國的民意表達?
“朝天開槍”式的雄辯
“就是沒有一個鼓”
被催族的窘境
“單挑”國民黨元老透出“清華風氣”
雜文家的眼也要“向後看”
為何要對腐敗“零容忍”?
回憶的力量
從“王石女星親密照”到“愛情天梯”
時代的正反面
伍皓自曝公車牌號後暴露另一個秘密
文人的嘴臉和姿態
潘光旦的“變”與“常”
秒殺心態
“送禮的就如挖坑的”
不可複製的魏晉風度
法律江湖故事多——
寒性教育
哪有氣場,只有氣虛
蛇的污名最難洗刷
是什麼東西讓一個人變成魔鬼
疑議或可辯,攻擊欠厚道
洗不掉中國基因的鄧文迪
徒勞地等待那把魔幻的轉椅
錢锺書楊絳的尷尬號隋理
性感身影遮蔽了母親的衰老容顏
寫在“笑”的邊上
學蛇者說
慈善是有潔癖的

序言

如今的文字載體,無論紙媒電媒、網上網下、官方私方、公開隱蔽……雜文均可力“搶”一塊地盤,雖非風水寶地,也堪立足。題材上,只要魯迅所列人之“生存、溫飽、發展”被阻,不論三墳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制膏丹,還是其他玩意兒,雜文都毫不客氣,沒有不抨擊指斥的。於上述眾多“阻礙者”中,魯迅舉了“金人玉佛”,並沒有提到“神”;而即使是神,不管既有之神,還是新造的神,只要是凶神惡煞,橫擋於人們“生存、溫飽、發展”的路上,雜文的“槍”,便會投向它,不便直通通明刺,還不能巧放、曲放一槍?即是說,雜文的天地是廣闊的,雜文的題材是無限的,雜文的手段是無窮的——哪怕它“戴著枷鎖跳舞”。這是雜文本性使然,雜文於此有別於其他文學種類。沒有了這一基本點,還成其為雜文嗎——儘管如魯迅說,它“不過是一些拉雜的文章,為‘文學家’所不屑道”。
近年,得了中庸之道真諦的先鋒論者,集中討伐雜文的戰鬥性,對之嗤之以鼻,謬以奚落,特別批判到魯迅的“好鬥”、“破壞”、“刻薄”、“褊狹”、“陰冷”、“睚眥必報”等等,並每以新造的尊神胡適的“大學問”、“好脾氣”、“建設性”和“寬容”,來反襯魯迅的種種“卑劣”心性,以此印證雜文“戰鬥性”的不堪。
可魯迅的慧眼透視所見,這世上,充斥著“公理正義的美名,正人君子的徽號,溫良敦厚的假臉,流言公論的武器,吞吐曲折的文字”,它們,全在“行私利己”,“使無刀無筆的弱者不得喘息”。不得喘息,連苟延殘喘也不能,就等著憋死嗎?君不見,魯迅以前和魯迅時代,無數無刀無筆無力自保的弱者,已經喘死、憋死,或者被殺死。
虧了魯迅有一管金不換、毛瑟筆。魯迅哀嘆:“倘若我沒有筆,也就是被欺侮到赴訴無門的一個。”他於是堅定宣告:“我覺悟了,所以我要常用。”
如此看,魯迅弄雜文,乃是迫不得已,首先是為了己身不“被欺侮到赴訴無門”,屬於自衛——正當防衛。惡敵侵犯,防也衛也,“該出手時就出手”,須“力戰”、“狠斗”,頑強不屈,方可自保,不被“欺侮”至死——這當然屬於“戰鬥性”。今之大人先生,以及正人君子們反對弱者的“戰鬥”,說到底,就是叫一切弱者像被強拆者、被冤屈者、被損害者那樣束手待斃——這不是遵從叢林法則,任由弱肉強食,提倡強盜邏輯嗎!
魯迅“覺悟”到“用筆”,自衛在先,但他不能遺世獨立,單打獨鬥,進而“覺悟”到,這筆,尚可召喚眾多“被欺侮者”起而反抗。魯迅念茲在茲著“立人”,即他認為作為一個“人”,當有自由之思想和獨立之精神,獲得基本的人權,爭取自己的幸福,真正活出“人樣兒”來。
發掘並總括出魯迅獨特的“立人”思想,是近年魯研界王得後、錢理群、林非等學者深入研究魯迅的重大成果,給摩登論者言之鑿鑿的“魯迅沒有思想”論一個瓷實有力的回答。這個“立人”,即是使人們自我意識覺醒,以主宰自身命運,是古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思想的賡續和發展——這當然是對大眾、對弱者而言的,因為弱勢群體歷來被強者所左右。但這覺醒是十分不易的,因為悲催的弱者雖眾,卻被禁錮於“鐵屋子”里,飽受愚弄而處於沉睡狀態,屬於“沉默的大多數”,無以“安身立命”,需要站在時代潮頭的先知先覺來喚醒,來啟蒙。只有這種前驅和思想家,方可“給寂寞者以吶喊”,代表他那個時代“沉默的大多數”,並以其先進思想,影響後世到久遠。
先知先覺揭出病態社會的病苦,沉默的大多數覺醒了,要活出“人樣兒”來,即不能為活而活著,還要表達,“不自由,毋寧死”,於是反抗,以實現“人立而後凡事舉”這個理想——今人好說“夢”,也可把這理解為一個美夢。反抗即戰鬥,而“戰鬥一定有傾向”。魯迅雜文,正是戰鬥的號角。魯迅認可蕭綱的“立身先須謹慎,文章且須放蕩”論。放蕩者,破傳統,求自由之謂也。否定魯迅雜文的戰鬥性,抹去雜文的這個“老脾氣”,它還有多少意義呢?
今之社會,人們的“生存、溫飽、發展”之路,比諸魯迅時代,寬闊到不可以道里計,但這條路的形態大變,形形色色的絆腳石,間或兀立,種種阻礙,重重疊疊。咱們從媒體得知,或於身邊所見,有多少特權、枉法、專橫、不公、盤剝、豪奪、打壓、凌辱、歧視、嘲弄、欺男、霸女、冷漠、陰謀、腐敗……正在明里暗裡“流行”,成災,嚴重阻礙著弱者的“生存、溫飽、發展”之路。
理論是灰色的,咱們且舉例說。魯迅有舊社會石油大王“生存”之路和撿煤核老婆子“生存”之路之比;今天,是否存在依恃老爸老媽權勢拿了外國巨商數千萬元在世界名校留學和玩夜店的少爺的“生存”之路,與更多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