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白燕遺址

太谷白燕遺址主要分布在白燕村西北的河濱階地上,現存範圍東西長約830、南北寬約430米,面積在35萬平方米以上。 該遺址是1956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在普查時發現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谷白燕遺址
  • 位置:白燕村西北的河濱階地上
  • 東西長約:830米
  • 南北寬:約430米
概述,出土文物白,地圖信息,

概述

太谷白燕遺址位於白燕村西烏馬河岸的一個高地上,面積約50萬平方米。1980年,考古工作者對該遺址內的寨圪瘩、崗子兩個地點進行了發掘。兩的地點共發現房屋9座、墓葬11座,陶窯3座,灰坑390座。出土的陶器能復原的達800多件,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和其它一些裝飾品等100餘件。遺址的堆積較厚,一般深1.5米至4米,說明了人類在這裡生活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兩個地點的遺存堆積情況不一樣,寨圪瘩是夏商時期的文化堆積壓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時期的堆積。也就是說,白燕遺址的內涵十分豐富,跨越時代較長,從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到龍山文化,在延續到階段社會產生以後的夏商文化。
考古學家認為,白燕新石器遺址的遺存,基本上可以分為三期,而這三期是一種文化的三個發展階段,也是文化發展的新陳代謝,既有原來的氣息,在形態上有變化,同時也有一些原來的因素被淘汰,新的因素的產生。白燕遺址夏商時期的變化,但這種變化是有內在聯繫的,是一脈相承的一個文化系統發展的八個階段。白燕遺址的夏商文化和晉南、豫北冀南關係比較密切,受到了這兩個地區文化交流的影響。在白燕遺址還出土了一隻陶靴,它們的形狀也和柳林發現的相同,從而間接地說明了白燕遺址的民族族屬與呂梁地區民族族屬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總之,白燕遺址的發掘說明晉中地區是一個相當穩定的獨立的考古文化區,這個地區與周圍地區在文化面貌和特徵方面,既有聯繫育有區別,但是它們歷史的發展是相連貫的。

出土文物白

燕遺址文化層堆積較厚,可達5米之多。遺存豐富,有大量的灰坑和少量的房址、陶窯、墓葬等。出土的陶器有新石器時代的甑、缽、壺、鼎、釜灶、瓮、尊等。夏商時代有鬲、瓮、簋、鼎、斂口三足瓮等;周代的鬲、瓮。另外還有大量的石骨、牙、蚌器和少量的青銅、金質器物。延續時間較長,上自新石器時代,下至西周晚期。是一處系統了解晉中地區從仰韶時代晚期到龍山時代早期比較完整、連貫的文化遺產序列遺址。

地圖信息

地址:白燕村朱兒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