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曹氏

太谷曹氏

曹氏自曹三喜始,到曹克讓及其子時代衰落,共歷24世。曹三喜原為文盲,目不識丁。曹氏家業興起後,很重視對子弟的讀書教育。曹家設有家塾“書房院”,延聘名師任教,對教師待遇頗厚,每年酬金在百兩以上。曹氏除捐官外,其子弟在清末也有考取功名中舉者。

基本介紹

簡介,曹七合,人事管理,經營方式,曹培德,曹中裕,曹克讓,

簡介

曹氏原住晉源縣花塔村(今屬太原市晉源區),明洪武年間遷至太谷縣北恍村。《清稗類鈔》稱曹氏有資產銀六七百萬兩。曹氏發跡,始於明末清初人曹三喜。當時三喜為謀生,隨人至東北三座塔(在今遼寧朝陽縣),租地種菜、豆類。後與一當地人合夥,用所種之豆,磨成豆腐出賣,用豆腐渣養豬。辛苦經營多年,日漸發達。這時,原合伙人提出分開各自經營。三喜獨立經營後,由磨豆腐、養豬,又發展到用高粱釀酒,進而開雜貨鋪,後又兼併了原合伙人的生意。隨著三座塔地方的繁榮,人口的增多,清廷設立了朝陽縣。而曹氏在該地早已開辦有商鋪,所以當地有“先有曹家號,後有朝陽縣”之說。此後,曹三喜又將商號開辦到赤峰、凌源及建昌等地,經營範圍也擴展為雜貨業、典當業、釀酒業。後來又在瀋陽、四平錦州等地設立商號。這樣,曹氏已成為關外大商。

曹七合

清兵入關,曹三喜向關內發展。他首先在原籍太谷設號,繼設號於華北、西北各商埠。曹三喜致富後,把資產給七個兒子分為七份,不過在商業上仍合資經營,七家各出資本10萬兩,組成總管理處,稱“曹七合”。後因一個兒子出門承嗣去了,又把“曹七合”改為“六德公”。六門各有堂名,分別是:懷義堂、馨宜堂、留青堂、三多堂、五桂堂,還有一堂佚名。他們合資辦的商業,到清道光、鹹豐時達到鼎盛。當時曹氏商號遍布全國各地,如濟南、徐州、蘭州、太原、天津、北京、瀋陽、錦州四平張家口、黎城、屯留、太谷、長子、榆次等,在新疆、庫倫及莫斯科、伊爾庫次克等地,也設有曹氏商號。其經營範圍很廣,如:綢緞、布匹、呢絨、顏料、藥材、皮毛、雜貨、洋貨、茶葉、帳莊、典當、錢莊、票號等。曹氏在商業經營上合資共管,在家庭的經濟上則各門自立。在各門中以三多堂最盛,在曹培義時代,家資有 300萬兩,年開支3000餘兩;到曹中美時代,家資600萬兩,年開支萬兩。

人事管理

曹氏商號用人,初以曹氏本族為多,後來商業發展,用人範圍有所擴大,但也只在晉省籍人之內選用。用人途徑大致有二:一是各大號掌柜薦舉;二是從夥友中提升。被薦舉者均須具備相當業務經驗;被提升者均須已有一定勞績。曹氏商號還聘用過一些能文善寫的秀才,如高介臣、楊濟溥等人。曹氏商號在用人上規矩很多,例如:新用掌柜或剛入號夥友,三年內不給工資,只管一伙食,也就是試用期。三年後,如在試用期表現不好者、違犯號現者、掌柜認為“不堪造就”者,一般在農曆正月十五日前通知辭退。如繼續任用,按其地位高低、責任大小發給勞金。掌柜勞金一般一年為100——120兩,十年後按其勞績給以頂生意,即以人力頂身股參與股份利潤分紅。各商號除大掌柜、二掌柜、三掌柜外,還有管賬、坐櫃、欄櫃頭、跑外人等。
曹氏商號訂有嚴格號規,員工均須遵守。如規定商號員工不得抽大煙、打牌、嫖妓。宴請來客時,有指定的專管應酬的掌柜(一般是二掌柜或三掌柜)負責,宴請中一般不談交易,俟飯後才看貨、議價、交易。掌柜及夥友,平日在號內必須穿大褂,外出或與來客洽談生意必須加穿馬褂,以示恭敬。夥友有坐櫃、站櫃之分。站櫃者為初進號之學徒,往往需站櫃七八年後才能升為坐櫃;就是已成為坐櫃者見到掌柜時也必須站起。住號夥友平日所穿衣服,都不準有口袋。清代使用銅錢,每位夥友有一小錢串袋技名次掛在櫃房內,可作剃頭、洗澡等零用開支。如遇例假批准回家時,必須把攜帶的包袱收拾好,放在櫃檯上,表示請大家檢查,內中絕無夾帶櫃內財物。平日號內吃飯,各夥友均按勞金多少依次而坐,不得亂位。

經營方式

曹氏商業系封建的資本經營方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國內外政局的變化,曹氏商業在清末衰落。辛亥革命後,白銀改銀元,銀元改鈔票,幾次變更,曹氏商號由此帶來資本折換,債務折換,虧損銀數十萬兩。1919年,曹氏在莫斯科、恰克圖、伊爾庫茨克和蒙古庫倫烏蘭巴托)的商號,負外債銀80餘萬兩。原持帝俄時代的鈔票每張抵銀一兩,蘇聯革命成功後每張僅值白銀五分,此一項曹氏虧銀37萬兩。曹氏商業以東北各大城市為多,北洋軍閥混戰時期,張作霖奉系軍閥大量發行“奉票”。1922年第一次直奉戰爭奉系軍閥失敗,“奉票”大跌,曹氏商號又損失一百數十萬元。1931年“九一八”事變,日軍侵占東三省,後來又成立偽滿州國。按日軍的殖民地經濟統製法,曹氏在遼寧的五個銀號合併為玉城銀號,歸偽滿州國的政府所有,曹氏在東北的商號全部化為烏有。東北原是曹氏發祥地,其東北商號的垮台,又影響到關內的商號。在各商號倒閉前,各號掌柜趁機各飽私囊,曹氏後代子孫又多吸食鴉片,庸碌無能,曹氏的商業終於全部倒閉歇業。

曹培德

字潤堂,為人精明幹練,曾為直隸候補知府,精六法,嗜填詞,尤工作詩,著有《木石庵詩合刻》、《木石庵文錄》、《木石庵隨筆》、《傅文貞先生年譜》。富有經濟才能,他棄儒經商,所有曹氏“錦”字商號,如錦豐泰、錦生潤、錦豐煥、錦豐典、錦泉匯、錦泉興、錦泉和、錦泉涌、錦元懋、錦隆德、錦泰亨等,皆為曹培德一手創立。在曹培德《墓志銘》中記述稱;“太谷之曹,以資雄於並晉間,而拓庵曹君特以名德顯。君諱培德,字潤堂,以字行,別字拓庵。……光緒乙酉,以選拔貢於京,朝考報罷,援例捐內閣中書。……君先以中書加捐至知府,指分直隸試用。……壬寅秋,墾務大臣貽將軍谷奏調君襄墾事,……君沖寒塞外者累月,創設西蒙公司,復返里集款至十餘萬金,事乃舉。……自正太鐵路開,谷商已大減,同蒲線如復不經谷境,為谷計者,尤宜速修榆太支路以通商情,獨惜時人之不能用也。”

曹中裕

相傳與山西巡撫胡聘之“同年”,光緒時曾出任保晉公司經理,胡去任後,中裕也隨之去職。

曹克讓

舉人出身,嗜好書畫,多藏名人詩畫,價值一百數十萬元。1937年日軍侵入山西後,一些名畫被日軍搶掠。又被曹氏子弟中吸食毒品者偷竊變賣,致克讓所收名貴書畫全部散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