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鎮(婺源縣下轄鎮)

太白鎮(婺源縣下轄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太白鎮位於婺源縣西南部,樂安河中游北岸。東、南與德興市海口鎮、泗州鎮及德興銅礦隔河相望,西連許村鎮,北接中雲鎮,東北角毗鄰紫陽鎮,是婺源縣的南大門。太白鎮交通發達,通訊便利。與亞洲最大銅業基地—江銅集團德興銅礦毗鄰,距縣城紫陽鎮38公里,至德興市區19公里,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77平方公里,鎮政府駐地太白村。2009年底全鎮有3763戶,14995人,除畲族2人外,均漢族。境內有初級中學1所,完小3所,村小7所;鎮設衛生院,有衛生所8個,個體診所3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太白鎮
  • 外文名稱:Taibai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政府駐地:太白村
  • 電話區號:0793
  • 郵政區碼:333211
  • 地理位置:婺源西南部
  • 面積:177平方公里
  • 人口:14500人
  • 方言徽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黃山屯溪機場
  • 火車站:婺源站
  • 車牌代碼:贛E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自然地理,經濟發展,招商引資,農業,工業,基礎設施,

歷史沿革

相傳,唐代名賢李白(字太白)曾漫遊到此,為表敬慕之意,故稱太白。建國前屬太白鄉。建國初屬彰睦區(第八區)臨河、太白和玉坦鄉,1951年增設曹門鄉,1952年劃屬第九區,1956年撤區並鄉時合為太白鄉和玉坦鄉。1958年成立太白公社和鄣公山墾殖場玉坦分場。1960年合併為鄣公山墾殖場太白分場,1961年分為太白、玉坦兩個分場,1963年改為太白公社和玉坦公社,1968年撤玉坦公社併入太白公社,1972年劃屬太白林場(場、社合一),1974年復置太白公社,1984年改稱太白鄉,1997年撤鄉設鎮。1997年,面積177平方千米,人口1.5萬,鎮政府駐太白司,轄太白、玉坦、曹門、薛村、潘村、楊村、程家灣7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下轄玉坦、程家灣、曹門、新屋、薛村、太白、潘村、楊村8個村委會和大山頭社區居委會,66個自然村,109個村民小組和3個居民小組。

自然地理

太白鎮位於婺源西南部,樂安河中游北岸,與
亞洲最大的銅礦——德興銅礦隔河相望,地處婺源、德興、樂平三縣市交界,是婺源的南大門。太白鎮面積:177k㎡ 人口:14500人 郵編:333211 代碼:361130109。轄大山頭居委會,太白、玉坦、曹門、薛村、潘村、楊村、程家灣、新屋等8個村委會,64 個自然村。鎮政府駐太白司。
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太白鎮
婺源縣太白鎮位於婺源西南部,樂安河中游北岸,與亞洲最大的銅礦——德興銅礦隔河相望,是婺源的南大門。近年來,該鎮認真貫徹省、市、縣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安排部署上突出整體性,在結合實際上突出針對性,在狠抓落實上突出實效性,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進程,著力打造成銅礦休閒、餐飲、娛樂的“後花園”。
為進一步美化城鄉環境,該鎮動員社會各界廣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再造“綠色長廊”,共綠化路面3000餘米,種植杜英、榿木、樟樹、胡柚2000餘株,全面啟動粉刷美白工程。同時深入開展創建文明衛生村、“五村三戶”創評等活動,完善村級中心活動室,加強科學文化建設,倡導文明新風,改變生活陋習,努力創造農民民眾安居樂業、物質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人與人和諧相處的良好環境。
該鎮始終把關係到百姓切身利益的事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頭等大事來抓,從解決試點村的民心工程入手,重點抓好試點村的公路建設和村民飲用水工程。多方籌集資金50多萬元,新建太白朱村通村公路和改造村內巷道。投資5萬多元,從根本上解決新屋苦株山、薛村中想民眾用水難。鎮內無線通訊暢達,村內固定電話和有錢電視
安裝率達到80%以上,部分民眾還用上了寬頻網路。 在新農村建設中,該鎮始終把產業培植和培育社會主義新型農民作為切入點,找準產業培植方向,大力發展地方經濟。楊村新顏、太白朱村重點抓好糧食種植、勞務輸出、來料加工三方面產業,太白朱村還把飲食業放到重點上去抓,實現經濟形式多樣化。薛村中想、新屋苦株山著重抓好糧食種植業、勞務輸出業。在培育社會主義新型農民上,通過“農民+公司+銅礦(就業基地)”為主的模式培育和輸送新型農民,著力培育出有道德、守法紀、懂技術、會創業的新型農民。太白鎮勞務公司共為銅礦以及周邊地區培育和輸送近千名民工,有效地緩解了新農村的就業壓力,增加了農民收入。
婺源縣太白鎮婺源縣太白鎮

經濟發展

全鎮國內生產總值由2002年的6943.5萬元上升到2007年的1.4145億元,年均增長15.4%;財政總收入由2002年的255.9萬元增加到2007年的359.7萬元,(剔除政策性減收因素)年均增長11.5%;招商引資由2002年的688萬元上升到2007年的3737萬元,年均增長40.3%;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2年的2238萬元增至2007年的3438元,年均遞增240元。
2009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2.64億元,比上年增長20%;完成財政總收入500萬元,比上年增長20%,一般預算收入235.8萬元,比上年增長3.6%;農民人均純收入4130元,比上年增長7.8%。

招商引資

2009年,全鎮引進縣外資金2518萬元,完成全年任務的100.7%。新引進項目6個,實際進資2518萬元,其中工業、農業、商業項目各2個,為投資663萬元擴建婺源縣鋼球廠二期工程項目、投資500萬元新建“制刷廠”項目、投資80萬元“婺源縣太白鎮錦盛養殖廠”項目、投資175萬元“婺源縣樂安果業山莊”項目、投資1000萬元“金秋旅遊購物市場”項目和投資100萬元“婺源縣誠信投資有限公司”項目。

農業

紮實推進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設,在“店太”公路沿線種植楊樹8000餘棵,荒灘涂種植果木26.67公頃,“村村通”公路沿線綠化25公里,栽植花木10000多棵。圍繞發展現代農業的目標,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拓寬農民增收途徑,促進了農業發展。2009年,全鎮種植水稻1237公頃,總產9648噸,平均畝產520公斤,油菜播種面積540.9公頃,種蔬菜420公頃,生豬年出欄6354頭,禽7.1萬羽,蛋1200噸。全年發放種糧種油直補、退耕還林補貼等支農惠農資金達490多萬元。

工業

鎮內有供水、木竹製品、鋼球、活性炭、工業氣體、精製茶油、生態米等企業,是婺源縣工業強鎮。五年來,依託獨有的地緣優勢和良好的地礦關係,主動融入德興銅礦謀發展,打造銅礦和江浙發達地區產業承接基地,構築開放型經濟發展模式,加快鎮域經濟發展步伐。2003年,引資800萬元建成太白精製茶油廠。2005年,抓好太白活性炭廠技改工程和引資500多萬元順利完成太白鋼球廠擴建項目,從浙江奉化引資400萬元建成太白木製工藝品廠,進行木製精深加工。2006年,成功引資2800萬元的江西永昌工業氣體有限公司(銅礦制氧廠)落戶太白工業小區,投入268萬元建成了太白益村精製油冬化處理生產線,從浙江麗水引資350萬元建成誠達木製工藝品廠新村分廠(當年已投產);同時大力扶持本地優質食品加工企業發展,同年4月投資300萬元建成投產的太白生態精製米廠,年生產能力1萬噸精製大米,生產自動化程度達80%,產品暢銷沿海發達地區。2007年成功引進了太白廣通、聖良兩個水晶廠,就近就地解決勞動力80餘人,拓寬了農民就業渠道,促進了農民增收。

基礎設施

太白交通發達,通訊便利。與亞洲最大銅業基地——江銅集團德興銅礦毗鄰,距縣城紫陽鎮38公里,至德興市區19公里,離樂平市80餘公里,到上饒市政府駐地信州區120公里。至2007年底,全鎮已有6個行政村完成或正在實施鄉村公路硬化項目,其中玉坦、程家灣、大山頭、薛村、楊村鄉村公路全面實現了路面硬化;投資380多萬元、總長度320米的曹門大橋於2005年11月開工建設,2007年底竣工通車;投資200多萬元的新屋鄉村公路硬化改造項目正在實施收尾工程;總投資26萬元的潘村井陽橋於2006年12月建成通車,成為太白到中雲鎮、景德鎮市的便車道;皖贛鐵路支線樂(平)泗(洲鎮)段經境西南通過;店(埠)——太(白)公路橫貫境域,東端與白景公路銜接,2005年底全部拓寬硬化完工。渡口安全管理納入法制化軌道,2007年被縣交通局評為“全縣渡口安全管理先進單位”。村村開通了程控電話,鎮內還開通了5個移動通訊基站和1個聯通通訊基站;各自然村和大山頭社區居委會全部通了有線或無線電話,鎮內無線通信暢達,通話率達100%;有線電視、電腦寬頻普及率逐步提升。加強教育、衛生等方面的軟硬體建設,太白中學繼2003年投資60萬元完成綜合教學樓建設後,2004年又投資50萬元修建了一個標準運動場和一幢教師公寓;太白衛生院投入60多萬元裝修了住院部、辦公樓,硬化、綠化院內道路、空地,添置了心電監護儀、X光機等醫療設備,改善了工作生活環境,提高了衛生醫療水平。2007年全鎮完成了5個村級衛生室的建設,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全縣衛生工作先進單位”。便民設施上, 2002年從德興銅礦爭取資金300多萬元興建了太白農貿市場,從根本上解決了過去以路為市、買賣菜難的問題;投資近20萬元修建了太白老街下水道,解決了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問題;投資6萬元綠化、亮化、美化商貿街,改善居民生活環境; 2006年8月投資18萬元推挖橫隔太白商貿街新老城區多年的麻果石山,投資10多萬元進一步完善了鎮敬老院等民政設施;協助縣司法局建成了太白鎮司法所。農田水利上,全鎮有葉坑小(一)型水庫1座和東嶺塢、樟泉嶺、彭家塢、肥竹塢(皮腳塢)、太陽塢、塘塢、高源塢、嶺西、彷坑嶺、和尚尖等小(二)型水庫10座和山塘84座(其中重點山塘57座),庫容總量達865.3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0928畝。2004~2005年,投資400多萬元,順利完成了葉坑水庫的除險加固工程;2006年,積極爭取上級專項資金和自籌資金6萬餘元,全面完成2個縣級主戰場和3個鄉鎮級主戰場的施工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