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軍西征軍九江廬州之戰

基本介紹

  • 名稱:太平軍西征軍九江廬州之戰
  • 地點:廬州(今安徽合肥)
  • 時間:1853.9-1854.2
  • 參戰方:清,太平天國
  • 參戰方兵力:太平軍:1萬餘人
    清軍:二千多人
  • 主要指揮官:石達開
太平軍自南昌撤圍後,兵分兩路:一路由石祥禎率領,西取湖北;一路由曾天養率領,回安慶併入胡以晃部,進攻皖北。1853年9月25日,天京派石達開率兵五六千人至安慶,主持西征事宜。
石祥禎等所率太平軍約萬餘人於9月29日攻占九江,留林啟容率部分兵力駐守,大隊繼續西進。署湖廣總督張亮基急令前武昌府同知勞光泰統率炮船前往鄂東田家鎮(今廣濟西北)扼守,並派署按察使唐樹義前往督師。清軍編造巨筏,上置火炮,橫列江面,妄圖阻止太平軍船隻西進。10月8日,太平軍一舉占領田家鎮對岸的要隘半壁山,為突破清軍江防創造了條件。10月15日黎明,太平軍水陸並舉,猛攻田家鎮清軍,半壁山上的大炮居高臨下地轟擊敵人。守軍近萬人(連同前一日由南昌回援的江忠源部)死傷逃亡幾盡,戰船炮位全部為太平軍所獲。田家鎮既破,入鄂之水陸門戶洞開,於是,太平軍乘勝攻克湖北蘄州、黃州(今黃岡),直趨武漢。當時,新任湖廣總督吳文鎔以武昌“官弁倉皇無計,眾心渙散”,只得閉城株守。“存城兵千餘名,不敷分布”。由於武漢清軍兵力空虛,西征太平軍於10月20日即輕而易舉地第二次攻占漢口、漢陽。為了集中兵力於安徽戰場,太平軍在漢陽、漢口一帶僅停留了半個月,11月6日即主動撤離,由石祥禎、韋志俊等率一部兵力留守黃州、蘄州,主力隨即轉向皖北。
西征軍除以部分兵力留守安慶、九江和黃州等地外,集中了一萬餘人,由胡以晃、曾天養率領,向安徽北部進軍。11月14日占桐城,29日占舒城,斬督辦安徽團練、工部侍郎呂賢基,直逼廬州(今合肥市)。廬州當時為安徽臨時省城,太平軍如攻占該城,不僅可以成為天京的西部屏障,而且可以北出魯豫,西進湖北,南援安慶。廬州城垣周長三十餘里,守城清軍不滿三百,鄉勇不滿五千。由南昌跟蹤太平軍至湖北的新任安徽巡撫江忠源,自漢口經安徽六安,急馳廬州,於12月10日率兵二千七百餘人進入城內。同時,清廷還從河南陳州(今淮陽)、江蘇徐州、安徽定遠等地調兵萬餘增援。江忠源入城後,按照防守南昌的辦法布置廬州城守,但城內兵力、物資均不及南昌充足,只得寄希望於援兵的到來。
太平軍進抵廬州後,先行圍城。從12月12日開始攻城,連攻數日,均未得手。到12月18日,由東關援廬的清軍壽春鎮總兵玉山等部二千餘人接近廬州。太平軍迎擊於威武門外,陣斬玉山,並殲其所部大半。次日,又擊潰由六安出援的總兵音德布等所部清軍四五千人。從此,清軍其它各部援兵均裹足不前。自陳州出援的陝甘總督舒興阿所部四千餘人,遲至1854年1月4日才進抵廬州西北的岡子集;自徐州出援的新任江南提督和春部一千人,則於1月12日才趕到廬州東北的梁園。但各路援軍均不敢逼近城池,因此,太平軍得以從容部署攻城。太平軍以城外民房為掩護,挖掘地道。江忠源督軍從城內對挖,先後將太平軍攻城地道破壞九處。太平軍雖曾兩次炸塌城牆,但均未能攻入。其後,太平軍改用新法,“於南門月城之旁,另掘數處,形如曲突,又疊為上下層。戒曰:初發時,聞聲不必相應,俾其用力堵之;堵而後發,則無及矣。”1月14日夜,大霧迷漫,咫尺不辨,上層地雷轟發,毀城牆五六丈,守城清軍連忙搶堵,不久,下層地雷又發,鄉勇爭相下城,投奔太平軍,清軍驚恐大亂。太平軍攻擊部隊乘勢由缺口沖入,守軍紛紛潰退。與此同時,小南門、小東門方向的太平軍也緣梯而上,攻入城內,與清軍展開巷戰。至15日晨,守城清軍全部被殲,知府胡元煒降,廬州城為太平軍占領。自廣西起一直與太平軍為敵的江忠源投水自殺。清廷予救援不力的舒興阿以革職處分。之後,各路援軍全歸和春統帶。
太平軍攻占廬州後,沒有乘勝追殲清軍援兵,擴大戰果,僅留胡以晃率近萬人駐守,而將曾天養部調往湖北戰場,急於開闢新區。2月20日,石達開又派國宗石達英等率部由安慶過長江,經東流、建德(今東至東北)占領祁門。這樣,清軍得以逐漸集結了三萬兵力,對廬州進行長圍久困,使太平軍無法與當地的捻軍結合起來,擴大占領區,在皖北開創新的局面。這不能不說是西征軍作戰指導上的一次失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