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裸頰鯛

體側扁,口大。體色變異大,從銀灰、淡綠至淡紫灰都有,特徵是體側具一條黃色寬縱帶,大多數鱗片上皆具黑斑,尤以側線上者最為明顯。腹部色白,嘴喙具紅色斑紋。尾鰭分叉、黃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太平洋裸頰鯛
  • 拉丁學名:Lethrinus atkinson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鱸形
習性,分布,價值,形態特徵,棲息環境,漁業方法,

習性

生活於2~30公尺海域,成魚在珊瑚礁邊緣的沙地上巡遊。肉食性,以小魚及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為主。

分布

太平洋熱帶海域,包括台灣南部、東北部及蘭嶼、綠島、澎湖海域。

價值

可食用魚,觀賞魚。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呈長橢圓形。吻中短而略鈍,吻上緣與上頜間的角度為65°-70°。眼間隔凸起或微凸。眼大,位於近於頭背側。口端位;兩頜具犬齒及絨毛狀齒,後方側齒呈圓形或臼齒狀;上頜骨上緣平滑或稍呈鋸齒狀。頰部無鱗;胸鰭基部內側具鱗;側線鱗數46-47;側線上鱗列數4.5;側線下鱗列數14-16。背鰭單一,不具深刻,具硬棘X,軟條9,第III或IV棘最長;臀鰭硬棘III,軟條8,第1軟條通常最長,但短於、等於或略長於軟條部之基底長;胸鰭軟條13;尾鰭分叉,兩葉先端尖型。體背側藍灰至橄欖黃,腹面白色;頭部褐色,唇部紅色。各鰭淡黃或橘紅色,多少具紅緣。以前所記載之白點龍占(Lethrinus mahsena)為本種之誤鑒。
太平洋裸頰鯛

棲息環境

礁區、砂泥底、近海沿岸、舄湖

漁業方法

一般利用流刺網、圍網或底拖網捕獲,全年都可以捕獲。肉質尚可,用糖醋、碳烤或者是煮味噌湯,都是料理的好方法。亦常被飼養於水族箱中,供人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