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樂

太平樂

據《詞譜》說,《太平樂》原本七言律詩,因唐人用來歌唱,遂成詞調。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太平樂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詩、詞調
  • 作品別名:瑞鷓鴣
  • 作品出處:《詞譜》
  • 作品題材:生活
簡介,詳解,

簡介

太平樂,這是一個多義詞。
太平樂,詞牌名之一,是《瑞鷓鴣》的別名。

詳解

雙調,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韻,後段四句兩平韻。中間兩聯例用對偶。《詞律》認為“首句第二字平聲起,不可誤”,不可從,馮延巳“才罷嚴妝”詞,第二字“罷”就是仄聲。可見此調既可平起,也可仄起,如七律格式。另有六十四字型、八十六字型、八十八字型,是變格。又名《五拍》、《天下樂》、《瑞鷓鴣》、《桃花落》、《舞春風》、《鷓鴣詞》、《拾菜娘》、《報師思》等。瑞鷓鴣·雙銀杏(李清照) 風韻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桔可為奴。誰憐流落江湖上,玉肌冷骨未肯枯。誰教並蒂連枝摘,醉後明皇倚太真。居士擘開真有意,要吟風味兩家新。瑞鷓鴣(柳永)天將奇艷與寒梅,乍驚繁杏臘前開,暗想花神、巧作江南信,鮮染燕脂細翦裁。壽陽妝罷無端飲,潛滋暗長酒入春腮,恨聽煙島深中,誰恁吹羌管、逐風來,絳雪紛紛落翠苔。其二全吳嘉會古風流,渭南往歲憶來游,西子方來、越相功成去,千里滄江一葉舟.至今無限盈盈者,盡來拾翠芳洲,最是簇簇寒村,遙認南朝路、晚煙收,三兩人家古渡頭。太平樂詞唐 白居易湛露浮堯酒,薰風起舜歌。願同堯舜意,所樂在人和。
太平樂即舞獅子。舞獅子在中國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有關獅子舞的記載,最早見於 《漢書·禮樂志》,其中提到“象人”,“象人”就是扮演魚、蝦、獅子的藝人。由此可見,三國時已有獅子舞了。到了唐朝,獅子舞已發展為上百人集體表演的大型歌舞,還作為燕樂舞蹈在宮廷表演,稱為 “太平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