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府銅壺

太平府銅壺

當塗縣製作紫銅壺起始於唐中期。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自採石渡江取太平路(當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後,當塗紫銅壺即冠以“太平府”三字,稱“太平府銅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平府銅壺
  • 起始時間:唐中期
  •  別名:太平府銅壺
  • 製作工藝:手工製作
“太平府銅壺”歷史久遠,種類較多,其中尤以“火燒心”為極品。製作工藝為手工製作,製作工具為大小鐵錘、鐵砧、剪刀等。“太平府銅壺”工藝獨特,將七、八厘米厚的銅板憑千錘萬錘打成不足0.3厘米厚的薄銅片,輕、重都要求十分嚴格。根據圖樣裁剪、成型,一絲不苟,燒焊、拋光都非常精彩。“太平府銅壺”既可製成容量達百公斤以上的特大件,也可製成玩於股掌之間的袖珍型,規格和造型可隨心所欲。
當塗素以盛產紫銅壺而聞名於世。民國初年,江南蕪湖舉辦銅壺展評,“太平府銅壺”憑其優美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藝位居榜首,其純手工製作工藝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