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曆法考訂

太平天國曆法考訂

該曆法考訂為馮雲山為適應革命需要而創製的,於辛亥(1851)頒發,壬子(1852)實行。它總結了我國自古以來無數次曆法改革的經驗,吸取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優秀成果,繼承與發展了我國歷史上太陽曆的傳統,特別是《二十四節氣》的傳統,實現了北宋時期沈括的《十二氣歷》的理想。是世界上種種太陽曆中一種相當科學的太陽曆,它標誌著我國自古以來曆法科學與曆法改革的最大成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平天國曆法考訂
  • 目的:為適應革命需要而創製的
  • 作者馮雲山
  • 頒發:辛亥(1851)
太平天曆,制定時間,來源,相關信息,特徵,《天曆》的優越性,《天曆》實行過程的鬥爭,郭廷以,

太平天曆

制定時間

中國人民第一個太陽曆——太平天國《天曆》最初是馮雲山為適應革命需要而創製的,於辛亥(1851)頒發,壬子(1852)實行。1858年洪仁玕作了改進,曾在長江流域實行了16年6個月。
太平天國曆法考訂

來源

《天曆》的創造是以清鹹豐元年的《時憲歷》為依據而改制成的,它的年名、月名、月建、日名、禮拜等,都是由《時憲歷》來的。(據羅爾綱《太平天國史稿》卷十一)

相關信息

特徵

《天曆》明確提出“以農時為正”,和“便民耕種興作”(見《天王改歷詔》已未九年十月初七日)為指導思想,徹底拋棄了《置閏(月)太陰曆》以及舊曆中一切唯心主義的雜拌。《天曆》分一年為12個節氣月,每年以30日與31日相間,全年366日,節氣置於月首,中氣置於月中。二十四節氣中除立春、清明、芒種、立秋、寒露、大雪是16天外,其餘每個節氣,都有是15天。

《天曆》的優越性

(1) 年的時間長度,最大限度地接近於回歸年的時間長度。……不論採用何種方法(置閏月法、置閏日法、置斡法、其他法),其閏周、斡周範圍應是越小越好。也就是說,要力求曆法的每一年的時間長度同回歸年的時間長度最大限度的接近,而不是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平均值同回歸年的時間長度接近。
(2) 取消朔望月,改為節氣月。不計朔望,不計閏月,也不置閏日,而是採用置“斡”法,每40年為一“斡”。40 年間,除“斡”年之外,每月、每季、每半年、每一年的日數、月數,頗為整齊,便於記憶,便於統計。不象《農曆》、《格歷》那樣每年、每半年、每季、每月的日數不一致。《農曆》每年的月數也不一致,有時出現13月。
(3) 每年各月,同《二十四節氣》達到了最大限度的一致,對農業生產的指導,甚為有利。
(4) 大小月建的排列,有規律性。大月31日,小月30日。不象《農曆》、《格歷》大小月建的排列那么亂,沒有規律性,也沒有根據。
(5) 以立春為元旦。不象“農曆”那樣,歲首不固定,不是錯前,就是錯後。也不象《格歷》那樣,歲首在冬季中葉,缺乏天文意義。
(6) 保留了傳統的“乾支記日”法。……
(7) 一掃舊曆中一切封建迷信的與不科學的東西。歷代統治者。神化天文曆法,種用曆法天文鼓吹天命論,宣揚迷信,愚弄人民。在曆書中加注了許多“吉日”、“凶日”、“吉時”、“凶時”之類,說是某日宜作某事,忌作某事,等等,將人世間的天災人禍,歸之於日子的“吉凶”,使人民畏首畏尾,忘記反動統治階級的罪惡,怕神怕鬼,聽天由命,行動不得。《天曆》則唯物主義地提出“年年是吉是良,月月是吉是良,日日時時亦總是吉是良”,“隨時行事,皆大吉大昌也”。(洪仁玕語)這就是告訴人民:只要你作得對,只要順應人民的要求,只要合乎客觀規律,只要條件具備,時機成熟,什麼時候都可以行動。再是,《天曆》也不象《格歷》那樣雜有宗教唯心主義色彩。
總而言之,《天曆》是認真地總結了我國自古以來無數次曆法改革的經驗,吸取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優秀成果,繼承與發展了我國歷史上太陽曆的傳統,特別是《二十四節氣》的傳統,實現了北宋時期沈括的《十二氣歷》的理想。
綜觀古今中外曆法,可以看出:太陽曆優越於《純粹太陰曆》,閏日法優越於閏月法,《置閏(日)太陽曆》優越於《純粹太陽曆》,《置斡太陽曆》優越於《置閏(日)太陽曆》。可以有根據地認為:《天曆》是世界上種種太陽曆中一種相當科學的太陽曆,它標誌著我國自古以來曆法科學與曆法改革的最大成就。

《天曆》實行過程的鬥爭

太平天國革命是我國歷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的農民革命運動。它不僅以革命暴力沉重打擊了封建制度,而且向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孔學思想進行了猛烈地衝擊。起義軍所到之處砸爛孔丘牌位,焚毀孔廟,宣布儒家經典“四書”、“五經”為“妖書邪說”(這種作法,未免矯枉過正,姑且不論)。與此同時,推行新書新曆。在新曆中刪除了統治階級所宣揚的種種封建迷信內容,代之以宣傳太平天國革命的內容。因此,實行《天曆》還是反對《天曆》,就成為當時革命與反革命鬥爭的一部分。
歷代的頑固派總是反對曆法改革,太平天國則實行了我國曆法史上最徹底的曆法改革。
歷代頑固派總是維護《置閏(月)太陰曆》,太平天國則根本廢除了太陰曆,專行太陽曆。
太平天國在所轄地區,從起義軍的文告,直到民間的券契,一律廢除舊曆記年、記月、記日的辦法,推行《天曆》,用《天曆》記年、記月、記日,並按《天曆》過年,反對“私過妖年”。
據載:癸好三年(即癸丑三年)(1853)清鹹豐三年太平天國在武昌過《天曆》新年,到處金鼓鏜z,武昌儼然成了一大劇場,城內爆竹如雷,街巷地上爆竹紙厚一寸多。(見陳微言《武昌紀事》)天京(南京)城內有的婦女與老人“私過舊年”“被杖”。(見謝柄《金陵甲癸紀事》)同治元年(1862)十二月三十日,浙江長興有的鄉賽神,受到鄉官處罰,因為該鄉“私過妖年”。(見胡長齡《儉德齋隨軍》)從每逢新年都有盛大慶賀和嚴禁“私過妖年”的這些情況看來,太平天國對於實行《天曆》是非常認真的。
太平天國的曆法改革,同太平天國的其它革命措施一樣,遭到了清朝統治者的誹謗和攻擊。圍剿太平天國的湘軍首領曾國藩狂叫:“行夏之時,聖人之訓,蠢爾狂寇,竟至更張時憲”,“逆天瀆天,罪大惡極”,“是賊之悖,為亘古所無”。(見《討粵賊檄》)太平天國一舉把因襲幾千年的《置閏(月)太陰曆》徹底廢除,專行太陽曆,這確是“亘古所無”,然而“罪大惡極”云云,則是反動派的階級偏見和對農民起義軍的攻擊。
曾國藩還哀嘆:“舉國數千年來,禮儀人倫,詩書典則,一旦掃地淨盡”,使“我孔子、孟子所痛哭泣於九泉”。(同上)說明包括曆法改革在內的太平天國在上層建築領域的一切改革,確實觸到了反動統治階級的痛處。
儘管由於當時科學條件的限制,和創製的倉促,《天曆》所採用的年的餘數的處理方法,不盡完善,但它不失為一種較好的太陽曆,遠遠優越於傳統的《置閏(月)太陰曆》,也優越於現時通行的《格歷》,特別是在積重難返情況下,敢於廢除《置閏(月)太陰曆》,專行太陽曆,這是極其可貴的。它表示了偉大的農民起義運動的翻天覆地的革命英雄氣概。
《天曆》是我國傳統的太陽曆思想的繼承與飛躍發展,在我國曆法史上有其科學的價值和占有光輝的地位。雖然它僅僅在長江流域施行了16年6個月。

郭廷以

郭廷以(1903~1978)中國歷史學家。字量宇。河南 舞陽人。歷任中央大學教授兼文學院長,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畢生從事近代史研究,卓有貢獻。他的第一部名著是《太平天國曆法考訂》。該書駁正了日本學者田中萃一郎所撰《天曆與陰陽曆對照表》的差錯。田中認為,太平天曆的乾支與陰曆的乾支一致,天曆的星期與陽曆的星期一致。郭廷以列舉當時親歷者有關天曆與陰陽曆對照的記載二十餘條,考證出天曆的乾支比陰曆的乾支、天曆的星期比陽曆的星期,均提前一天。1926年起,編撰《太平天國史事日誌》。該書屢經修改,於1949年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內容始於1796年,終於1868年。其中將太平軍(包括捻軍)的發生、發展及其敗亡依公曆逐日編排,陰曆及天曆一併註明。是日無事可記,則缺。在編撰過程中,他參考中西書刊二百餘種,花了大量工夫考證排比。其後,簡又文撰《太平天國全史》、《太平天國典制通考》,多所徵引,奉為權威之作。《太平天國史事日誌》的附錄八項:《天曆與陰陽曆對照及日曜簡表》、《太平天國人物表》、《主要戰役及將帥表》、《洪清兩軍戰爭地圖》、《清督師大臣表》、《剿捻統帥表》、《洪清兩方洋將簡表》、《引用書目》,也有參考價值。例如,向達等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第二種》——《太平天國》,即以《太平天國史事日誌·引用書目》為線索蒐集資料。在郭書《引用書目》的基礎上,張秀眉、王會庵又增補編成《太平天國資料目錄》。《太平天國史事日誌》中也難免有個別失誤,但它迄今仍是一部研究太平天國史的重要工具書。郭廷以原擬編《近代中國大事志》,《太平天國史事日誌》即其中一部分,後因分量過多,遂單獨成書,先行出版。大事志其餘部分歷時共三十餘年完成,於1963年由台北商務印書館出版,取名《近代中國史事日誌》。是書始於1829年,終於1919年。其體例與《太平天國史事日誌》相同。以事系日,依公曆編次,陰曆對照註明。郭廷以自序:"本書記事,開始於鴉片戰爭;而於戰前的中西關係,仍擇要編年,以明其由來;及禁菸事起,始按月日系事,雖以政治、外交、軍事為多,其有關經濟、文化者,亦儘可能纂入。"至於太平天國部分,因另有專書,故儘量從簡,但有所補正。他聲明:"近二十餘年新出現的太平天國文獻頗多,凡是可資補正的酌予收進。如果彼此所載互有出入,應以本書為準。"
當時的創建是基於社會的壓力,為此當時的朕很頭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