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戰爭

太平天國戰爭指的是19世紀中葉,洪秀全等領導的反對清王朝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

19世紀中葉,洪秀全等領導的反對清王朝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1851年初(清道光三十年底)洪秀全聚集各地拜上帝會成員,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舉行武裝起義,建號太平天國。9月攻占永安(今廣西蒙山)。1852年4月,由永安突圍,攻桂林不下,遂入湖南,奔襲長沙,久攻不下,乃揮師北上,攻占武昌。3月攻占金陵(今江蘇南京),繼占鎮江、揚州。不久,清軍在金陵、揚州城外,分別建立江南、江北大營,阻止太平軍東進、北上。太平天國以金陵為都城,稱天京;旋派出兩支勁旅北伐、西征。北伐軍由林鳳祥、李開芳率領,自浦口出發,經安徽河南山西直隸(約今河北)進至天津附近的獨流、靜海,遭清軍圍困。1854年2月,北伐軍突圍南下,1855年5月,北伐軍餘部在山東茌平馮官屯覆沒。由胡以晃、賴漢英率領的西征軍溯江西上,攻占了安慶、九江、廬州(今安徽合肥)、武昌等重鎮,後在湖南遭遇曾國藩的湘軍,一度受挫,後由於翼王石達開趕抵湖口,坐鎮指揮,大挫湘軍水師,重占武昌。1856年春,因天京、鎮江被圍日久,東王楊秀清從西征戰場調集大軍回援,先解鎮江之圍,隨之攻破江北、江南大營,天京解圍,軍勢大振。同年秋,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發生內訌,楊秀清被北王韋昌輝等殺害,這時正在西征前線督戰的石達開回京靖難,洪秀全處死韋昌輝,並留石達開在京輔政。次年夏,石達開由於不滿洪秀全的疑忌與挾持,負氣出走,太平天國的軍事形勢急劇惡化,武昌、九江、鎮江相繼失守,占領地區日益縮小。第二次鴉片戰爭後,英、法、美、俄侵略者支持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革命。1862年春起,湘軍多路分進合擊,進抵天京城下,天京外圍各據點陸續失陷;1863年12月,蘇州、無錫失守;1864年3月,杭州、常州又失,天京被合圍。6月1日,洪秀全去世,幼天王洪天貴福即位,李秀成執掌天京軍政事務。1864年7月19日,天京被湘軍攻陷,標誌著太平天國革命的失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