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革命根據地

太岳革命根據地

太岳革命根據地是晉冀魯豫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發軔於晉冀豫敵後抗日根據地。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它是聯絡華北、西北與中原的紐帶,是人民解放軍打破國民黨軍進攻、保衛延安、挺進豫陝鄂、逐鹿中原和解放山西的戰略支撐點與出發地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岳革命根據地
  • 概述:太岳革命根據地是晉冀魯
  • 簡介:發軔於晉冀豫敵後抗日根據
  • 由來:1939年日軍對晉冀豫根據地實
簡介,由來,地理位置,歷史事件,

簡介

太岳革命根據地是晉冀魯豫邊區的重要組成部分,發軔於晉冀豫敵後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太岳區是中共中央聯絡山東、華中等敵後抗日根據地的交通要道,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所在地太行區的西南屏障,又是鼎問中原保衛西北的前哨陣地。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它是聯絡華北、西北與中原的紐帶,是人民解放軍打破國民黨軍進攻、保衛延安、挺進豫陝鄂、逐鹿中原和解放山西的戰略支撐點與出發地之一。

由來

1939年日軍對晉冀豫根據地實施第二次九路圍攻,將該根據地分劃為太行、太岳、太南三塊地區。1940年,中共太岳區黨委、山西三專署路西辦事處和太岳軍區先後成立,太岳革命根據地正式形成,成為一塊相對獨立的戰略基地。太岳革命根據地的區域隨著戰局變化和形勢發展,時小時大,呈不固定狀態。

地理位置

大致範圍是:同蒲鐵路以東,白圭到晉城公路以西,祁縣白圭至汾河東岸以南,黃河以北的地區(以下簡稱太岳區)。太岳區多為山地和丘陵,東面太行山,西望呂梁山太岳山(又名霍山)縱貫南北。因此,得名為太岳革命根據地。太岳區依自然地形,習慣上又分為三個地區:臨汾至屯留公路以北稱岳北地區;臨汾至屯留公路以南,曲沃到高平公路以北稱岳南地區;曲沃至高平公路以南,黃河以北稱晉豫地區。

歷史事件

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山西青年抗敵決死隊第1總隊和中共太岳地方組織及太岳人民共同創建了這塊敵後抗日根據地,使之成為插進敵人腹中的亮劍,和抗日軍隊的戰略支點。八年抗戰期間,太岳區經受了日軍的反覆“掃蕩”和自然災害的多次侵襲。太岳軍民浴血奮戰,殊死拼搏,戰勝了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太岳區人民繼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保衛抗戰勝利果實,進行自衛戰爭,開展土地改革三查三整運動,發展經濟事業,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支援全國解放戰爭和新開闢的地區。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1949年8月,在新中國即將誕生的前夜,太岳區完成了歷史使命,結束了自己的活動,奉命撤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