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與我

太后與我

《太后與我》是1944年新世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埃蒙德巴恪思。

基本介紹

  • 書名:太后與我
  • 又名:穢亂清宮
  • 作者:埃蒙德巴恪思
  • ISBN:9789881943088
  • 頁數:650
  • 定價:HK$138
  • 出版社:新世紀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4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太后形象,名家書評,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1913至1922年之間,巴恪思把大量珍貴的中文印刷書以及部分捲軸和手稿,都捐獻給牛津大學博多萊安(Bodleian)圖書館。
巴恪思於1944年1月辭世於北京,在臨終前一年,他完成了自傳體著作《太后與我》(DÉCADENCE MANDCHOUE)。在書中巴恪思以回憶錄的形式記錄了他在清朝末年寓居中國的生活。巴恪思身後,《太后與我》的手稿由其友人賀普利(R. Hoeppli)醫生轉交給牛津大學博多萊安圖書館保存至今。本書的出版是該手稿塵封68年之後首見天日。
巴恪思一生中稱自己不但見過許多赫赫有名的文學和政治人物,而且曾與他們同床共枕。他記述了他與不少名人的性交往,其描寫可說細緻入微,包括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保羅·魏爾倫(Paul Verlaine)以及索爾茲伯里(Salisbury)首相 。他所披露的曖昧關係幾乎都是同性戀,只除了在本書中披露的一人例外,而此人竟是石破天驚的大人物:中國一代專制統治者慈禧皇太后

編輯推薦

《太后與我》:文稿首次面世震驚全球,英國駐清外交官回憶與慈禧的六年情史,牛津大學圖書館塵封六十八載的手稿回憶錄首次出版,大太監李蓮英日記,解答慈禧與光緒的死亡之謎,最天才的作家,最叛逆的浪子,最情色的人生。

媒體推薦

以我之見,任何人細讀過此書,都不會為如下事實感到吃驚:在芸芸老少浪子之中,吾之放蕩無人可敵。
——埃蒙德礠拉內巴恪思爵士 1943年
這不是純粹的情色書,除了其中的轟動效應之外,它還有文學方面的意義。他這本最後的著作,是對清朝的頌歌;是寫給一個逝去時代的性愛情書。我本人並不認為此書在編造事實,即使是,也是一個淵博的語言天才花了無數心血寫出的一部令人驚嘆的歷史小說。
—— 英文版編輯 Derek Sandhaus 2010年
以譯者之見,此種黍離之悲,正是本書與《金瓶梅》神似之處,亦是本書的精華所在。雖然情色滿眼、真假莫辨會影響世人對於此書的接受,但是有此深邃之悲情,《太后與我》就具備了長久的價值。
——中文版譯者 王笑歌 2009年
《太后與我》收錄了20章內容,描寫清朝宮廷的見聞以及與此直接或間接相關的人物。慈禧太后是關注焦點;作者在大多數場景中都親臨其中,但只有極少數有其他人證明。整本書出色地刻畫了一個行將就木的王朝。從歷史學家的觀點看,最重要的一節莫過於已經提到的皇帝和太后之死。
——R. 賀普利 (R. Hoeppli)1945年

圖書目錄

出版前言
譯者序
中文版說明
* * *
致桂花吾卿
作者誓言
· · · · · · (更多)
出版前言
譯者序
中文版說明
致桂花吾卿
作者誓言
題記
第一章 京城插曲: 桂花
第二章 一個時代的開始
第三章 榮祿大人
第四章 頤和園夜曲:麥瑟琳娜的遊憩時光
第五章 眾位太監
第六章 浴室裏的不速之客
第七章 秘會桑樹下
第八章 吸血鬼親王
第九章 天堂之火,愛侶之厄
第十章 現實中的「密室」
第十一章 危機一發
第十二章 術士之能
第十三章 處置匿名信
第十四章 魔鬼伏身的太監
第十五章 白雲觀
第十六章 太后最後的秋日野餐
第十七章 他們殞命之時
第十八章 被玷污的陵墓
第十九章 追憶舊日榮光
賀普利1946年編輯後記

太后形象

那日,她身穿一件火紅的無襯裡袍子,繡著代表皇后的鳳凰和象徵長壽的仙鶴圖案,外罩同色的羅紗罩裙,印著一束蘭花。外穿一件繡著“壽”字的古銅色馬甲,配了一根色澤華貴的珍珠項鍊。她的手上戴了許多戒指,其中一隻翡翠紅寶石戒指尤其可愛······。還有一顆碩大的黑珍珠,嵌在鋁框中,和她中指上戴的一枚罕見的粉紅鑽石相映生輝。應著當時的時尚,她蓄了指甲,其中兩隻戴了金的護套,長三寸有餘。她腕上有數個玉鐲,每一隻都精美稀有。······太后的臉上敷了厚厚的粉,但沒有搽胭脂······。她坐在一張紅漆矮凳上;她告訴我她和她深為欽佩的維多利亞女王身高相同(大約四英尺十一寸)。她顯得比實際身高高得多,因為她的秀髮盤成當時滿族流行的式樣,用厚紙撐起框架,上面覆蓋綢緞,基座是皮製的,高達數寸。腳下穿著所謂的“花盆底鞋”,有個木製的細跟,大約四寸高。······老佛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位親切、溫和的老夫人,······。然而,她講話之時若敘及麻煩的人或事,眼中表情有時會徹底改變,令人迷惑恐懼。

名家書評

《太后與我》出版:70歲慈禧性愛觀念“百無禁忌
李銀河 □學者,北京
圍繞《太后與我》這本書的主要爭論集中在它究竟是真實還是虛構的這一問題上。如果說它是作者的親歷,其史料價值是無與倫比的;如果說它只是作者的虛構,那就毫無史料價值,只能把它當小說來看。
由於作者是一位混跡於清末貴族生活中的人,即使我們把他的文字只當文學虛構來看,其中所反映出來的清末貴族生活氛圍應當說還是很傳神、很有趣的。尤其因為作者特殊的性取向(同性戀和虐戀),對他生活的那個時期社會的性氛圍、性活動和性規範除了常規的性關係之外,又增添了一些新的觀察和描寫,顯得更加豐富、多元。
書中所寫的關於同性戀的內容,既有世俗社會中同性戀男妓的活動,又有宮中太監的同性戀類性活動,寫得相當翔實可信,比如當時同性戀類買春活動的嫖資細節,以及對活動的詳盡描寫。史家有一種說法,解釋清末同性戀類性交易的興盛:由於當時政府禁止官員嫖娼,所以不少官員轉向少年,大城市中出現了很多相公堂子,以及被叫做“相公”、“像姑”的男妓。社會學界的老前輩潘光旦先生在相關著作中亦有提及。由此可見,作者對同性戀嫖娼行為的描寫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由於作者有虐戀傾向,書中對當時性服務行業中的虐戀類服務也有詳盡描述。比如性鞭笞及其價格等等。
書中有一章專門寫獸交,其中涉及多種動物,包括狗、鴨、鵝、猴、牛、羊、狐狸等等。比較值得關注的是人們對獸交的態度和規範。從書中的描述看,當時的人們對此類活動視為尋常事,並無任何焦慮感或負疚感。
筆墨最重的當然還是作者與太后的性關係,涉及多種行為規範:
首先是君臣關係。男性皇帝有三宮六院,名正言順地享受一夫多妻制,得到的全是正面評價。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的女性,性行為規範又該如何?顯然要尷尬扭曲得多。民間對武則天早有種種負面議論,比如驢頭太子之類的醜惡傳聞,暗指女皇與動物通姦。這是男權社會對男女兩性的雙重標準所致。從書中看,既然皇帝能有很多女人,太后也可以有很多男人。在歷史真實中,慈禧恐怕真的並不是守身如玉的。
其次是年齡規範。作者與太后交往時是30多歲,太后已是70歲上下。在這種年紀還保持旺盛性慾,應當說是比較驚人的,但是從性學角度看,並非全無可能。按照兩性交往的一般年齡規範,年輕的作者是相當屈辱的。正是從這點上看,書中所寫可能是真事。換言之,僅從年齡規範上看,作者把這些寫出來,並沒有給自己貼金增色,反而是自爆其醜。
再次是性行為規範。從書中所涉及的各種細節,可以看出,太后的性觀念是百無禁忌的,絕不會把某類性行為歸為正確,某類歸為錯誤。對於身體的各種部位、性交的各種方式全都視為“快感的享用”,毫無褒貶。她雖然是個異性戀者,可是對於宮人太監的同性戀、虐戀、獸戀之類的行為,均採取一種好奇的旁觀態度,不聞不問,放任自流。恰恰像福柯有次所說,東方國家都有各自的性愛藝術,唯獨我們西方有的是事事要分出對錯的性科學。
總之,在我看來,《太后與我》這本書即使只是虛構的作品,它對於想了解彼時彼地的性風俗、性觀念以及一般百姓和社會上層人士的性活動狀況的人來說,還是有一定價值的。這就是這本書除史料價值、文學價值之外的性學價值。
百年奇書《太后與我》由已去世69年的英國埃蒙德·巴恪斯爵士撰寫,該書以自傳體回憶錄形式詳盡敘述了作者寓居北京期間與慈禧之間長達4年的性愛關係。該書中文簡體版今年1月國內上市後,引發了諸多爭議。是真實歷史還是意淫故事?據了解,該書的海外著作權人晏格文上世紀70年代在牛津大學圖書館找到了這本書的手稿。記者近日通過出版方,對率先在海外出版本書的英國著作權人晏格文先生進行了郵件採訪。
晏格文先生本名Graham,中文名字中“晏”姓來自於他在香港時的粵語啟蒙老師的姓,“格文”則是由相識於1997年至今仍保持聯繫的金庸先生起的。他曾做過新聞編輯和記者,還是一名作家,翻譯家,他翻譯過金庸的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現長居上海。他對中國歷史了解頗深,國語和廣東話都十分流利。他還嘗試詞曲創作,目前已成功發行了兩張自己操刀的唱片。
記者: 你是怎么碰到《太后與我》這個書稿的?
晏格文:我第一次聽到有這樣一本書是在20世紀70年代,接著又花了許多年去找這本書。最後,我終於在牛津大學圖書館找到了這本書的手稿。手稿本身很亂,存有三個版本。版本之間在許多地方存在不一致,而且手稿也不完整。我們整整花了兩年的時間準備手稿的出版。
記者: 為什麼要翻譯這本書?
晏格文:從今天21世紀人的視角來看這本書,我們只能說我們無法判斷它的真假。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指巴恪斯)是絕對有機會和有條件認識他所提到的那些人,也絕對有可能親身經歷他所提到的那些事情。本書確實存在極大的爭議性。這也是唯一一本以第一人稱描述的晚清歷史。如果這個人能夠去虛構整個故事的話,那么最後的這部作品絕對可以稱得上是富有想像力的天才之作了。
記者:關於本書描述的歷史事實真偽,特別是作者自稱是慈禧太后的異國情人,你是否相信?
晏格文:我無法證明巴恪斯在撒謊。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像他這樣一個能說流利的漢語和滿語的外國人是比較容易進入清朝皇宮的。中國的帝王經常用性作為展示他們權力的方式,當然,慈禧也不例外。
記者:中國讀者痛斥或者排斥此書的人大有人在,作為一個出版人,你是否料到?
晏格文:如果說這本書有哪個部分是非常真實的描寫,那一定是關於性的描寫。我覺得這本書中對性的描寫非常有趣,而不是像有些人認為的那么噁心。不否認,每個人都是與眾不同的。如果他們不想讀,那也挺好。我們期待這本書的出版會引發更大的討論、爭論和辯論。(據《揚子晚報》)

作者簡介

埃蒙德·特拉內·巴恪思男爵(Sir Edmund Trelawny Backhouse),1873年出生於英國約克郡里奇蒙(Richmond),祖上是曾經顯赫的奎克(Quaker)家族,後就讀牛津大學
1898年,巴恪思來到北京,由於精通漢語、蒙古語滿語,很快成為《泰晤士報》以及英國外交部的翻譯。1903年,滿清政府擢升他為京師大學堂(後來成為北京大學)法律和文學教授;一年後成為英國外務處專員。
1910年巴恪思與《泰晤士報》記者布蘭德(J. O. P. Bland)合作,出版了《太后統治下的中國》(China under the Empress Dowager )一書,風靡世界。該書首次以全面的視野向讀者展示了清朝末年中國帝制上最後一位統治者慈禧太后的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