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學建築節能與新材料研究所

一、簡介
太原理工大學建築節能與新材料研究所於2013年成立。目前,研究所有3名教授,1名副教授,6名講師以及3名在讀博士研究生,34名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所擁有結構合理的學術骨幹隊伍,具備較強的綜合科研實力。累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100餘名。發表相應的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SCI/EI檢索論文30餘篇。
太原理工大學建築節能與新材料研究所針對我國建築能耗、建築業資源以及能源問題,提出“城市窯洞”綠色建築節能理念,圍繞建築保溫材料、綠色建築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開發了玻化微珠系列保溫牆體材料以及“整體式保溫隔熱建築”等建築節能體系,實現了建築結構自保溫、保溫層與結構層同壽命。
太原理工大學建築節能與新材料研究所在研究過程中,研究團隊注重技術創新、產學研結合,充分考慮山西省地域特色,與國內外高校、山西省多家知名企業進行合作,實現了多項研究成果的技術轉化。其中:高性能無機保溫材料玻化微珠保溫砂漿工程套用2000萬m2;永久性保溫牆模複合剪力牆體系與山西建工集團合作建造試點辦公樓;保溫承重一體化材料—保溫混凝土取得突破性進展,本研究所與山西銘基房地產有限公司合作建造保溫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築,該項目獲得建設部“三星級綠色建築”評價標識(山西省首例)。系列產品的套用為我省建築節能目標的實現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推動了山西省建築節能的健康有序發展,為我國建築節能型牆材的革新與發展提供了新的途徑,也為我國建築節能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和依據。
二、研究領域
1.綠色建築材料方面:A級改性防火聚苯板;納米珍珠岩保溫混凝土;玻化微珠保溫混凝土;再生保溫混凝土;煤矸石混凝土;自修復混凝土;透水磚。
2.綠色節能建築方面:整體式保溫隔熱建築;保溫牆模帶縫剪力牆;裝配式保溫混凝土剪力牆結構體系。
三、現有成果
1.研究項目(40餘項):研究團隊主持國家火炬計畫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8項;省部級資助項目19項;橫向科研項目10餘項,其中包括主持中國國家大劇院結構分析、山西省引黃工程等特大項目。
2. 獲獎(3項):山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玻化微珠整體式保溫隔熱建築、玻化微珠保溫砂漿的研製與套用;第六屆安全生產科技成果獎三等獎:高溫礦井“主動減排”型綠色防火降溫技術研究。
3. 教材與專著(9部):
教材(5部):
《工程力學計算機分析方法與套用》,中國建材出版社,1998年;
《建築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21世紀全國套用型本科土木建築系列教材),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土木工程施工》(21世紀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規劃教材),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7;
《建築設備工程》(建設部“十三五”規劃教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16;
《土木工程造價》(“十三五”規劃教材),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編制中)。
專著(4部):
《玻化微珠保溫材料的系列研究與“城市窯洞”式綠色建築》,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1;
《玻化微珠永久性保溫牆模複合剪力牆結構體系研究》,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2;
《玻化微珠保溫材料的工程實踐》,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12;
《預應力數位化張拉技術研究及其套用》,科學出版社,2013。
4. 標準(12部):
行業標準(6部):
主編:《玻化微珠保溫隔熱砂漿套用技術規程》JC/T 2164-2013;
《玻化微珠保溫混凝土套用技術規程》(已報審)。
參編:《外牆內保溫工程技術規程》(JGJT261-2011);
《無機輕集料砂漿保溫系統技術規程》(JGJ 253-2011)。
《再生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2015-2017);
《鋼結構配套節能牆體套用技術規程》(2016-2017);
山西省地方標準(6部):
主編:《玻化微珠保溫砂漿套用技術規程》DBJ04-250-2007;
《玻化微珠整體式保溫隔熱建築套用技術規程》DBJ04-274-2009;
《預拌砂漿生產與套用技術規程》(DBJ04/T285-2010);
《裝配式混凝土建築技術規程》(編制中)。
參編:《災後建築物安全評估技術規程》(2016-2017);
《城市老舊建築安全排查規程》(2016-2017)。
5.專利(26項):國家發明專利17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