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傅里

太傅里

太傅里是長沙市太平街東側有一條小巷名字。它是賈誼任長沙王太傅期間,居住於此而得名。據載賈誼任長沙王太傅期間,一直關心國家政治,上書朝廷提出政見,他的活動和著述對長沙及湖南的文化影響很大。歷代長沙文人均以賈誼曾在自己故鄉生活過而感到自豪,故有太傅里和太傅祠等以示紀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傅里
  • 地理位置長沙市太平街東側的一條小巷
  • 歷史概述:因賈誼居住於此而得名
  • 所屬國家:中國
歷史概述,軼事典故,

歷史概述

在長沙市太平街東側有一條小巷名為太傅里,因賈誼任長沙王太傅期間,居住於此而得名。賈誼,河南洛陽人。年僅18歲即以能“誦詩屬書”而著名於郡中,經太守吳廷尉引薦,被文帝召為博士。賈誼希圖革新政治,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議,受到漢文帝賞識,但受到周勃、鄧通等將相大臣底毀,終於未受重用。公元前176年,賈誼被調出京城,改任長沙王太傅。

軼事典故

賈誼在長沙所做《吊屈原賦》是漢初騷體賦的代表作。《鵩鳥賦》則是漢代第一篇散體賦,為後來漢代散體大賦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賈誼任長沙王太傅期間,一直關心國家政治,上書朝廷提出政見,他的活動和著述對長沙及湖南的文化影響很大。歷代長沙文人均以賈誼曾在自己故鄉生活過而感到自豪。在賈誼故宅,原建有太傅祠,漢之後許多文人曾來此憑弔。唐代劉長卿留下了“三年謫宦此棲遲,萬古惟留楚客悲”的詩句。明代李東陽寫過《賈太傅祠碑記》。祠前巷側有井,上斂下大,其狀如壺,相傳是賈誼所鑿,稱太傅井。因杜甫有“長懷賈誼井依然”的詩句,所以有稱“長懷井”。清代賈太傅祠有治安堂、瀟湘別墅、大觀樓、佩秋亭等建築。現僅存亞殿一座,室內留有賈誼木雕像一座,表現了長沙人對這些漢賦大家的懷念與追憶。
十分有趣的是,賈誼居住之處也是屈原曾經下榻之所。舊志載,太傅里原名濯錦坊。楚漢時期城市居民聚居之區稱為坊。相傳屈原放逐沅湘時,曾在這一居民區內與百姓談心,並在一口井旁洗滌染上灰塵的錦衣。屈原詩歌中也屢屢出現“濯發”、“濯纓”之類的詞,濯錦坊於是得名。屈原對長沙懷有深厚的感情,以致他在投汨羅江之前,寫下了一生最後的詩篇《懷沙》。後人在呤詠濯錦坊時,都要和屈原連在一起。清道光年間詩人熊少牧《詠濯錦坊》詩云:
長沙自古離騷國,太傅忠貞繼汨羅。
大事疏陳拌淚盡,少年遷謫誤才多。
寒林戚戚風吹雨,故井沉沉水不波。
禮樂承平關氣數,明良知遇惜蹉跎。
時過兩千餘年,屈賈的憂患意識仍時時體現在長沙人的身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