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憩園

太倉憩園

憩園又名人民公園,始建於1130年,位於公園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園內有北宋著名水利專家郟 墓、元代大型“鐵釜”、明代“通海泉”、宋花石綱遺物“望海峰”。最負盛名的有“墨妙亭”。另有樹萱齋,壁嵌許多頗有價值的碑石。此外還有荷池、三曲橋等風光景致。

現墨妙亭所在地為張溥故居學山園舊址,亭為重建,然飛檐凌清虛,迴廊搖花影,門窗與座基,或雕得拙撲簡潔,或塑得栩栩如生,皆透出濃濃古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倉憩園
  • 別名:人明公園
  • 始建:1130年
  • 地址:公園弄
  • 歷史: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簡介
憩園為海寧寺舊址,距今已有八九百年歷史。民國初,由里人陸佐霖、陳大衡、李液豐三人設計布局,改建為憩游山莊,俗稱公園。解放後闢為人民公園。經數十年來不斷的改造、擴建,憩園已成了太倉百姓與外地遊客的一個好去處。
憩園是個綜合性的園林,占地六十二畝,分盆景園、動物園、娛樂園、牡丹園、月季園、紫藤廊、花房等多個景區,有九曲橋、湖心亭、扇形軒、六角亭、樹萱齋、慰萱齋等景點,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憩園六寶,即望海峰、大鐵釜、通海泉、墨妙亭、郟亶墓和師竹軒。
進得園門,迎面傲然獨立的一峰假山就是極為珍貴的望海峰,相傳乃北宋花石綱遺物,後歸明代後七子領袖王世貞的弟弟王世懋澹圃所有。1956年由政府移至園中。澹圃俗稱五美園,以石美、花美、樹美、泉美、建築美聞名遐邇,此石高達尋丈,玲瓏剔透,百竅千靈,誠不愧有美石之譽。遠望此石如奇獸翹首遙望大海,故稱望海峰;側看如觀音,妙相莊嚴,因此民間又有觀音峰的美稱。
望海峰再朝前幾米,左有大鐵釜,右有通海泉,上面均有造型古樸的石亭覆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鐵釜說白了就是一口大的鐵鍋,用來煮浸竹篾纜繩的。這在明代朱國楨的《涌幢小品》一書中早有記載,據說還是元代造船場的遺物。大概情況是元末明初在南門外的婁江邊上被人發現,後來移入小北門外的蘇州府造船場。在憩園的說明中把它的時代定為明代,體現了適度的慎重態度。這碩大無朋的鐵釜內徑有164厘米,深87厘米,厚5.5厘米,口邊闊7厘米,重達數噸,可以想見當時的造船規模。它的具體用法是把桐油倒入,再把用竹篾編成的纜繩盤置於釜內浸煮,使桐油滲入纜繩之中。這樣,竹篾纜繩就防腐耐用,不怕海水的腐蝕了。在古代沒有粗尼龍繩、粗鋼絲繩的情況下,實在算是個聰明之舉。
通海泉是園中的一口井,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由張宗源所開鑿,算來已有六百多年歷史了。此泉原屬聖佑道院,改建公園時劃入。泉水汩汩不斷,經旱不涸,邑人夸為通海,因此名為“通海泉”。
沿著小徑朝前往右拐,穿過盆景園,有郟亶墓。郟亶是北宋時吳中著名水利學家,在宋熙寧五年,出任司農寺丞,負責興修兩浙水利,著有《吳門水利書》等,是一個對祖國水利事業有大貢獻的歷史人物。郟亶墓早先有墓道、墓門、石馬等,現墓側的土墩即為原墓所在,其上封樹鬱鬱蔥蔥,蘊蓄著無限生意。1993年8月在墓址旁邊修造了新墓,墓前有一石亭,亭內放置重建郟司農祠記碑,乃清同治七年(1868年)太倉知州蒯德模釐正墓道,修築墓門時所立。墓四周雜樹蔽蔭,松柏掩映,環境幽靜而肅穆。
憩園內最值得一看的當數墨妙亭。據地方志記載,該亭原在城北淮雲寺中。元代浙江軍器提舉官顧信與大書畫家趙孟鈷私交甚厚,曾拜趙為師,潛心書法。他辭官回到太倉,趙孟鈷書贈陶淵明的《歸去來辭》與韓愈的《送李願歸盤谷序》以資留念,顧信珍如拱璧,回太倉後即為之勒石築亭,名為墨妙亭。顧信舍宅為寺,碑石歸淮雲寺,1983年3月移至憩園重建。重建的墨妙亭嵌有按拓本重刻的《歸去來辭》碑、趙書褚遂良《枯樹賦》碑和趙書《重建海寧禪寺》碑等九塊,均具原碑神韻。說起《歸去來辭》碑,還有一個小故事:相傳明代閹宦魏忠賢專權,其黨羽在全國為其大修生祠以獻媚魏閹。蘇州巡撫毛一鷺要太倉送趙碑磨去另刻,太倉人敢怒而不敢言,一方面為保護地方文物,一方面又迫於淫威,不得已想出敲斷碑體,以保留碑刻的辦法,終於把碑保存了下來。進入清代,此碑移嵌孔廟大成門壁間,文革時,此碑又歷盡劫難,一度失去蹤影。八十年代初普查文物時,才重新發現一段作了河埠洗衣踏板,一段作了豬圈墊板的碑體,正像莊子所說,碑以不材得以保存,亦云幸矣。亭內“墨妙亭”三字為本邑丹青大師朱屺瞻手筆。當地耆宿王君麓老先生還撰寫了“墨妙建新亭,點綴園林景色;文明耀古園,發揚藝術光輝”的楹聯,由費新我左筆。亭內抱柱聯為潘景鄭撰,沈抱一書,聯為“墨痕垂婁水,長護新亭同仰之;妙跡傳鷗波,遠珍遺範式高風。”嵌字渾成,含義貼合,堪稱佳作。
現墨妙亭所在地為張溥故居學山園舊址,亭為重建,然飛檐凌清虛,迴廊搖花影,門窗與座基,或雕得拙撲簡潔,或塑得栩栩如生,皆透出濃濃古意。讀亭前《重修墨妙亭記》,始悟新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