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保方鼎

太保方鼎

太保方鼎,西周早期,炊器,傳山東梁山出土,通高57.6厘米,口長35.8厘米,西周成王時期。清朝道光、鹹豐年間于山東梁山出土。鼎高57.8厘米,折唇,淺腹,平底;口立雙豎耳,耳上有相峙的雙龍;耳外側和龍身上飾鱗紋,腹部飾獸面紋和三角紋,四角出脊棱;四足細長,以圓盤分為上下兩節,上節裝飾獸頭,並有脊棱和二道弦紋,下節僅飾三道弦紋。腹內壁有“太保鑄”銘文。太保為周初的輔佐重臣,曾封於召,為召公,助武王克商,參與平滅武庚、管、蔡之亂。周建國後封於北燕,歷仕武、成、康三世。此器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現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保方鼎
  • 時期:西周早期
  • 類型:炊器
  • 出土地:山東梁山
  • 通高:57.6厘米
  • 口長:35.8厘米
太保方鼎,西周早期,炊器,傳山東梁山出土,通高57.6厘米,口長35.8厘米,西周成王時期。
太保方鼎,西周早期,炊器,傳山東梁山出土,通高57.6厘米,口長35.8厘米,西周成王時期。清朝道光、鹹豐年間于山東梁山出土。鼎高57.8厘米,折唇,淺腹,平底;口立雙豎耳,耳上有相峙的雙龍;耳外側和龍身上飾鱗紋,腹部飾獸面紋和三角紋,四角出脊棱;四足細長,以圓盤分為上下兩節,上節裝飾獸頭,並有脊棱和二道弦紋,下節僅飾三道弦紋。腹內壁有“太保鑄”銘文。太保為周初的輔佐重臣,曾封於召,為召公,助武王克商,參與平滅武庚、管、蔡之亂。周建國後封於北燕,歷仕武、成、康三世。此器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現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