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之城

天鵝之城

三門峽西臨陝西,北隔黃河,與山西相望。九曲黃河,磅礴奔涌,沖關越隘,一瀉千里,直衝壺口之後,轉了個“幾”字形大彎,被“萬里黃河第一壩”攔腰斬斷,陡然平靜下來,在三門峽形成了一個數萬公頃的沼澤濕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天鵝之城
  • 地理位置:三門峽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特點白天鵝成群結隊
介紹,保衛天鵝城,天鵝湖的尷尬,開發和保護,困境和希望,全民保護,

介紹

每年到此越冬的白天鵝等候鳥成倍猛增,2007冬以來就高達10萬餘只,其中白天鵝超過了上萬隻,引來了京、川、湘、粵、贛等13個省市攝影愛好者前來守候拍攝,到濕地遊玩的達到10萬人次以上。
白天鵝和三門峽第一次親密接觸並沒有確切記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三門峽只是天鵝在遷徙途中的中轉站,補充食物、簡短休息,繼續南飛。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冬季氣溫升高,白天鵝遂在此停留,從90年代的幾十隻、數百隻,增加到現在的上萬隻。三門峽從此有了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天鵝之城
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橫跨三門峽、洛陽濟源焦作四個市,東西長301公里,而三門峽段就達205公里。天鵝數量占河南越冬白天鵝的95%。
白天鵝主要分布在三門峽湖濱區王官、三水廠和上村,其中以王官白天鵝數量最多。而在濕地,除了天鵝,還有黑鸛白鸛大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約867種動物棲息於此。
天鵝之城
冬季到三門峽來看天鵝,已經成為三門峽對外推介最有號召力的宣傳語。百里黃河沿岸,碧波蕩漾的黃河水面上,林木交錯的黃河濕地,數千隻白天鵝仿佛水中雪蓮,聖潔典雅地點綴其間,宛若快樂天使悠然自得地引吭高歌,時而婉轉低鳴,時而凌空亮翅,時而翩翩起舞

保衛天鵝城

天鵝湖的尷尬

如果你是個到三門峽看天鵝的遊客,當地人總是很自豪地推薦你去三門峽市區西的天鵝湖景區,那裡被譽為觀賞天鵝的最佳點。天鵝湖是兩個連在一起、水面達幾千畝的人工湖,原名叫青龍湖和蒼龍湖,因數千隻白天鵝連年在此越冬而改名。
而在那裡,薄霧朦朧的湖面上,僅有五六十隻白天鵝在水中嬉戲。距離它們不遠的岸邊,幾位垂釣者穩坐釣魚台,鳥與人,各行其是
2007年水深達幾米,灘涂濕地都被淹沒了,天鵝找不到吃的,自然不願來此越冬。當時李樹拉就建議,天鵝湖西邊的攔河壩,春、夏、秋落閘蓄水,營造湖水藍藍的美景,但水位不可太深,讓濕地特有生境存在,既能改變城市污水,又能為白天鵝越冬創造適宜條件。
雖然天鵝湖並沒有完全按照李樹拉的建議改造,但是三門峽政府在天鵝湖內新建了一塊濕地,今年10月份剛建成,就有天鵝陸續光臨。
現在天鵝的數量和高峰時期數千隻天鵝湖面遨遊的景象無法媲美,老張樂觀地希望,不久的將來,重現千餘天鵝風雲際會的場景,讓天鵝湖名至實歸。而劉胤則擔心,人類的過分靠近將使天鵝一去不復返

開發和保護

有人曾作過調查:在黃河三門峽大壩上100多公里的沿黃灘涂及河道上,已建成濕地公園一處,黃河風情園鼎湖灣旅遊景區兩處,橡子園餐飲農莊一處及河道航運多處,以及多處大面積的植樹造林。
一個經營者解釋:這樣會更好展現黃河文化的多樣性,給旅遊者提供賞鳥的便利措施。這種看似好心的做法,由於遊客的過分靠近,將使天鵝及其他遷徙鳥類棲息地快速萎縮。
三門峽市某機關退休幹部呂升泰,也曾專門作了一項調查,發現天鵝湖、陝縣七里河灣、山西省平陸氧化鋁廠所在河灣、三門峽大壩上游附近和整個三門峽庫區兩岸新建的多個簡易渡口等處,過去都是白天鵝的主要棲息越冬區,而現在已經很少見到白天鵝。
呂升泰說,白天鵝離開上述幾個棲息越冬區已經給人們敲響了警鐘,若不有效控制這些事態的發展,很難說白天鵝會再做出什麼抗議行動。
而在人跡罕至、往年白天鵝很少光顧的黃河三門峽庫區其他河段,棲息的白天鵝明顯增多。
作為管理方的李樹拉最為擔心的並不是遊客的蜂擁而至,而是在百里黃河沿岸大面積的植樹造林。李樹拉說,以前這些地方都是種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收穫過後,給天鵝留下了廣袤的糧倉;而現在,基本上都被林木所覆蓋。在當地村民看來,種植農作物旱澇不保收,而種植林木管理簡便,具有更為廣闊的“錢景”。
一個已發生的事實是:在天鵝聚集區之一,陝縣張家灣橋頭,曾經數千隻天鵝翱翔水面蔚為壯觀,而幾年前,濕地全部栽種了速生豐產林,現在已看不到天鵝在此逗留。
專家發現,原來的大片灘地種的都是農作物,收穫後撒落的大量作物種子是白天鵝很好的餌料,現在栽滿了速生楊樹林,天鵝的餌料大量減少。再者,樹林密集,影響白天鵝的視野,造成其心理上的不安全感。

困境和希望

這些經營或者改種行為並沒有經過保護區的認可和批准,這些行為的結果不但會使三門峽近郊難見天鵝,也會使珍貴的濕地生物多樣性逐步消失,濕地緩解環境污染的功能也將很快不復存在。
三門峽黃河濕地都由所在轄區村集體組織來經營管理,在這些土地上種農作物、經營商品林、經濟林、挖魚塘、蓮池、建旅遊景區、建飯店等,什麼效益好我做什麼,當地村集體組織和百姓說了算。
這也側面反映了黃河濕地保護的尷尬:黃河濕地管理處雖然負責轄區管理,但並沒有管理許可權。
三門峽黃河濕地管理必須實現一區一法的管理模式,賦予管理部門明確的職責範圍。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範圍內的土地應收歸管理處管理,濕地保護區內的所有事務,必須在政府的統一協調下,經保護區認可並經主管部門批准後方可實施。特別是在濕地保護區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經許可,保護區有權依照有關法律法規處理。”李樹拉說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全民保護

在三門峽人眼中,每年如約而至的白天鵝就是三門峽的城市名片,保護已經成為一項全民運動。
鄭春果是三門峽湖濱區巡護員之一,每天的工作就是沿著20公里的黃河邊巡視,隨身攜帶的小本上,天氣狀況、天鵝等動物數量、是否有人為破壞痕跡……項目繁多。
距鄭春果不遠處,十幾個老人,帶著籌集的大豆、玉米,撒向白天鵝活動的黃河灘涂。李老太太說,他們是三門峽市的退休老職工,每年到黃河邊給天鵝撒食,是他們院裡老頭老太太固定的活動項目。
現在並不明顯,河水上凍的時候,河邊撒食的市民那叫絡繹不絕。
近些年,三門峽市政府先後投入 1.1億多元,在濕地保護區實驗區修建了青龍壩、蒼龍壩,新增濕地面積7000餘畝,建成保護點業務用房10處,設立白天鵝、濕地植被、濕地鷺類等三個類型固定觀測樣地15個。
政府也設立了專項基金,保證白天鵝越冬“口糧”,河水上凍後,警務飛行大隊也將對人工無法到達的白天鵝棲息地區定期播撒食物。
給天鵝創造安居樂業的家園,吸引更多天鵝的光臨,營造人與鳥和諧相處的景象,這是當地政府和百姓共同的期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