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鴿座

天鴿座

位於天兔座以南,傳說把橄欖枝銜回諾亞方舟,報告洪水已開始退去的那隻鴿子就是它。它在天球上的位置與武仙座正好相對,而我們看到,太陽系正在向武仙座的方向運動,所以這個天鴿座離我們是越來越遠了。

基本介紹

  • 天體名稱:天鴿座
  • 拉丁名:Columba
  • 拉丁縮寫:Col
  • 象徵物:聖鴿
  • 赤經:6 h
  • 赤緯:−35
  • 面積:270
  • 面積排名:第54位
  • 亮星數目:1
  • 最亮星:丈人一 (Phact/天鴿座α)
  • 流星雨:無
  • 鄰接星座:天兔座,雕具座,繪架座,船尾座,大犬座
  • 最佳觀測時間:2月
  • 最佳觀測緯度:+45°和−90°之間
  • 最亮星視星等:2.6
  • 完全可見區域:46°N-90°S
星座簡介,名字由來,觀測特點,深空天體,重要主星,

星座簡介

天鴿座最初名叫“諾亞鴿座”,就是把橄欖枝銜回諾亞方舟,報告洪水已開始退去的一隻鴿子。另外,還有一個傳說,從希臘到科爾喀斯去取金羊毛的遠征船“阿爾戈”號在進入黑海時,要從叫做“撞岩”的兩塊活動大岩石之間通過。(“撞岩”的位置就在今天土耳其的達達尼爾海峽)這兩塊大岩石經常激烈地碰撞,把任何過往船隻撞得粉碎。“阿爾戈”號勇士們先放了一隻鴿子飛過去。當時兩塊岩石雖然猛烈地碰撞,但鴿子只被夾住一點尾毛就飛走了。乘著岩石重開的機會,“阿爾戈”號得以安全通過,最後取回金羊毛。後來,海神波塞冬將這隻鴿子升上天空,變成了天鴿座。
天鴿座

名字由來

這個小星座像一隻鴿子,天文學家普朗修斯給它取了現在的名字,儘管這個星座位於南天,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1月和2月在天剛黑的時刻,還是可以看見它的。中心位置:赤經5時50分,赤緯-35度。在天兔座之南,雕具座和船尾座之間。α星(丈人一)是3等星,和大犬α星、小犬α星同在一直線上。座內有亮於4等的星7顆。
天鴿座天鴿座

觀測特點

天鴿座最亮有兩顆3等星,α星中名丈人一,視星等2.6等;天鴿座β中名子二,使亮度已是3.1等。
天鴿座有個著名的球狀星團——M71,M71在天鴿座γ星與δ星之間。它是一個亮度為9等、視直徑為6角分得較為稀疏的球狀星團。由於視直徑過小,從雙筒鏡里看去如同星雲的形狀。有很長一段時間,許多天文學家認為M71更像是一個緻密的疏散星團,就像M11那樣,但現在人們已經一致認為M71的確是個較鬆散的球狀星團。它的視星等為8.3等,距離我們13000光年。

深空天體

NGC1851
這是一個壓縮緊密的球狀星雲,中間有一個明亮的核,屬於天鴿座。一種有棒狀結構貫穿星系核的漩渦星系。在星系的分類中,以符號SB表示,以區別於正常螺旋星系S。在全天的亮星系中,NGC1851棒旋星系約占15%。當統計到較暗的星系時,棒旋星系的比例提高到25%。棒旋星系在質量,光度和光譜上,在成員天體的星族類型,氣體和塵埃的分布,星系盤和星系暈的結構以及空間分布的特徵等方面,都和正常的螺旋星系相似。 NGC1851棒旋星系在運動方面的特徵是:核心常為一個大質量的快速旋轉體,運動狀態和空間結構複雜,棒狀結構內部和附近的氣體和恆星都有非圓周運動;NGC1851星系盤在星系的外部似乎居主要地位,占星系質量的很大一部分。NGC1851棒旋星系有許多基本問題尚待解決,如棒狀結構是怎樣形成的,它在星系演化過程中起什麼作用等。
天鴿座天鴿座
按照哈勃的分類法和沃庫洛的分類法,棒旋星系可分為三類:①正常棒旋星系SBa、SBb、和SBc;②透鏡型棒旋星系SB0;③不規則棒旋星系SBd和SBm。正常棒旋星系的特徵是棒狀結構明顯,旋臂從棒端伸出,通常與棒體成90度。旋臂從a到c越來越展開。SBa和SBb的棒狀結構光滑,而SBc的棒體和旋臂上都有明顯可見的亮星、亮節或亮團。透鏡型棒旋星系SB0與橢圓星系的不同之處則是沒有旋臂。它的外形猶如希臘字母的Θ,即中心有一亮核,核外為一圈亮度較暗並與核共心的透鏡型星系盤,棒體的兩端一般交於盤體的周邊之上。不規則棒旋星系SBd和SBm的棒狀結構不一定在星系的中心位置上。棒狀結構的光度約占星系光度的10~20%顏色往往比旋臂紅。
外天體星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出版了星雲星團新總表(簡稱NGC星表)及其補編(簡稱IC星表),其中天體的命名和編號一直沿用至今。由於編表時還沒有認識星雲的本質,把銀河星雲和河外星系都混編在一起了。星系天文學建立後,陸續出版了亮星系表、星系紅移表、星系形態分類表、星系團表等。近年來還編制了類星體、互擾星系、激擾星系等特殊河外天體的星表。NGC1851:這是一個明亮的漩渦星系.從地球看它由一個明亮的南北向的棒和暗而帶斑點的旋臂,其星等為+9.4。
天鴿座天鴿座
星雲和星團新總表(NGC)是被業餘天文學中最廣為人知的深空天體目錄之一。它包括了近8000個天體,這些天體被稱為NGC天體。NGC是最全面的目錄列表之一,它包括了所有類型的深空天體(沒有隻包括星系)。該列表最初由J.L.E.Dreyer在威廉·赫歇爾觀測的基礎上於1880年代製作出,隨後,它增加了兩個目錄列表的內容(ICI&ICII)後,一下增加了將近5000個天體。位於南天的天體沒有並未被很好的分類,但它們中的大多數都被約翰·赫歇耳觀測過。NGC內也有很多錯誤他們中的大部分已經被RNGC改正。
NGC1851是一個明亮的漩渦星系。從地球看它由一個明亮的南北向的棒和暗而帶斑點的旋臂,其星等為+9.4。星系會變得一團亂,通常是因為最近才和鄰近的星系互撞,不過螺旋星系NGC1851卻是獨處未受干擾。在藍色的新大質量恆星之照亮下,NGC1851內的恆星形成活動是如此激烈,因此它被歸類成星爆星系。NGC1851奇異的特徵包括它不對稱的漩渦臂和它的自轉軸並不在核心棒的中心。上面影像中的NGC1851大小約有五萬光年,位在南天的天鴿座(Reticulum)內,距離我們約有一千五百萬光年遠。

重要主星

天鴿座μ星
這是著名的三顆速逃星之一,它在銀河中以60英里/秒(100千米/秒)的速度移動,這種恆星看上去好像是數百萬年前被獵戶座星雲的一次突然爆發-很可能是超新星爆發-發射出去的。另外兩顆這種星是牡羊座53和御夫座AE,似乎是它照亮了彌散星雲IC405。
據地球531光年的天鴿座μ星(ZCμmelopμrdμlis,簡稱ZCμm)是此次發現的重點。該恆星系統中白矮星會從紅矮星那裡積吸含氫的物質。此過程會釋放重力能,然後,重力能轉化為熱能,導致此系統每幾周或幾個月發亮一回。
宇宙中大多數恆星具有一個或更多的伴星。這些雙星系統因相互吸引而聚在一起,彼此圍繞著對方旋轉。像天鴿座μ星這樣的矮新星屬於典型的爆發變星的雙星系統,其中一個恆星是白矮星——恆星生命最後階段的屍體,另天鴿座一個為紅矮星——小而冷的恆星。天文學家將爆發變星分成兩類,小型爆發的叫矮新星(dwμrfnovμe),爆發劇烈的叫經典新星(clμssicμlnovμe)。後者爆發時比前者亮一萬到一百萬倍。長期以來,觀測者發現了該系統大約每3周就會出現小規模爆發,導致一些物質撞向矮新星表面。
美國宇航局的星系演化探測器GμLEX(GμlμxyEvolutionExplorer)上的紫外望遠鏡發現的證據表明,一些雙星系統可以在劇烈爆炸之後,仍然持續閃耀著小型爆發的光芒。來自銀河演變探測器(GμLEX)的圖片證實,4年前發現的氣體殼就是天鴿座μ星(ZCμm)雙星系統大爆炸後留下的殘餘物。這一發現支持了一個20年來的理論:雙星系統最終將經歷兩種類型的爆發,而不僅僅是一種方式。該結果發表在3月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上。
根據理論,天鴿座μ星中的矮新星最終將通過氫積吸盤積累足夠的物質和壓力,從而激發巨大的"氫能彈",導致經典新星爆發。在2003年GμLEX開始對天鴿座μ星進行觀測之前,沒有任何確定的證據表明該雙星系統經歷了兩種類型的爆發。此星在15000年成為南極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