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體測量和天體力學基礎

天體測量和天體力學基礎

《天體測量和天體力學基礎》是2015年4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廣宇。

基本介紹

  • 書名:天體測量和天體力學基礎
  • 作者:李廣宇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4月
  • 頁數:363 頁
  • 定價:5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030434098
  • 語種:中文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兩篇及附錄。上篇闡明《IERS 2010規範》時空基準變換的原理和方法;下篇講述天體力學二體問題汗付兵、三體問題、普遍攝動和特殊攝動的原理和方法,同時扼要講述人造衛星軌道、航天動力學和地球動力學的基礎理論;最後以附錄形式給出常用天文物理數據、必要的向量矩陣數學工具、有關的程式設計知識,以及練習題的提示或解答。全書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繫,相互呼應;內容全面而又突出重點,論證嚴謹,行文流暢。天體測量部分以國際上最新最權威的《IERS規範2010》為標準講授,結合當今學科前沿,所給公式、算法及程式都能直接用於研究工作,十分符合當前請棄學術界和工程界的需求。本書的基本素材來自作者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從事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課題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重點課題時的積累,大部分內容在紫金山天文台澳門科技大學太空科學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綬琯天文英才班講授過,天體測量部分被南京大學天文系用作“參考系變換”課程的教材。

目錄

上篇天體測量入門
第1章引言
1.1視運動真運動
1.2天體測量觀測的精度
1.3國際地球自轉和參考系服務機構
第2章時標
2.1時空度規與坐標時
2.2質心力學時、地球時和原子時
2.3世界時
2.4天球中間赤道
2.5儒略日期
第3章行星月球曆表
3.1Chebyshev多項式逼近
3.2歷表檔案的結構
第寒疊故4章天球參考系和CIO變換
4.1國蒸詢辨勸際天球參考系
4.2中間極和中間赤道在GCRS中的運動
4.3CIO變換
4.4用直角坐標表示變換矩陣
第5章地球參考系地球-天球參考系變換
5.1國際地球參考系和參考框架
5.2地球的軸和極極移
5.3ITRS-TIRS變換、極移矩陣和ITRS-GCRS變換
5.4地球自轉角和地球指向參數
5.5地球時與世界時之差
5.6觀測站的坐標
第6章經典歲差章動變換
6.1曆元偏置變換
6.2歲差變換
6.3章動變換
6.4零點差Greenwich恆星時
第7章天體視位置的計算
7.1視差
7.2光行差
7.3天體測量變換鏈
7.4精密星曆表
上篇索引
下篇天體力學基礎
下篇天體力學基礎
第8章天體力學發展簡述
第9章勻速圓周運動
9.1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
9.2Kepler第三定律
9.3衛星周期對高度的依賴關係
9.4能量引力勢
9.5球對稱天體的引力勢
第10章二體問題的積分
10.1運動方程動量積分
10.2二體相對運動質心參考系和約化質量
10.3動量矩積分
10.4能量積分
第11章二體問題的軌道
11.1Laplace向量
11.2極坐標系內的軌道方程
11.3直角坐標系內的軌道方程
11.4橢 圓 軌 道
11.5拋物線軌道
11.6雙曲線軌道
11.7活力公式
第12章Kepler方程
12.1偏近點角
12.2Kepler方程
12.3Kepler方程的數值解法
12.4雙曲線和拋物線軌道的Kepler方程
12.5Lambert定理
12.6正規化變換
第13章軌道根數和狀態向量
13.1軌道的空間方位
13.2由狀態向量計算軌道根數
13.3狀態傳遞
第14章太空飛行器軌道機動和行星際探測
14.1軌道機動
14.2轉移至圓軌道
14.3由地球軌道逃逸
14.4近圓軌道間轉移
14.5行星際阿雅謎再探測
第15章級數展開及其套用
15.1Lagrange係數展開為冪級數
15.2偏近點角展開為平近點角的正弦級數
15.3真近點角展開為平近點角的正弦級數中心差
15.4太陽沿黃道的視運動
15.5太陽沿赤道方向的視運動
15.6低精度行星曆表
第16章普遍攝動理論
16.1攝動理論的基本原理
16.2攝動問題的解法
16.3水星近日點的進動
16.4廣義相對論效應
16.5常數變易法
第17章地球引力勢和潮汐勢
17.1地球引力勢
17.2引力勢展開為球諧函式
17.3重力和大地水準面
17.4地球引力勢模型
17.5潮汐勢
第18章人造地球衛星的運動
18.1攝動方程及其解
18.2影響衛星軌道的攝動因素
第19章地球動力學初步
19.1角速度角動量和慣估祝婆性矩
19.2攝動力矩
19.3Euler動力學方程和Poinsot定理
19.4極移和極移方程
第20章歲差和章動
20.1月球和太陽的攝動力矩
20.2中間極運動方程
20.3平極的進動
20.4章動
第21章三體問題初步
21.1三體問題
21.2平面圓型限制性三體問題
21.3可積性與混沌
21.4太陽系的穩定性
第22章特殊攝動方法
22.1運動方程的數值積分
22.2歷表的生成
第23章初軌計算與微分改進
23.1幾何約束
23.2動力學約束
23.3經典定軌方法
23.4張家祥方法
23.5軌道的微分改進
第24章太陽系天體碰撞的機率
24.1碰奔定墓撞機率和碰撞頻率
24.2交會軌道的性質
24.3軌道交會的機率
24.4天體碰撞的頻率
主要參考文獻
下篇索引
附錄
附錄1物理和天文常數
附錄2矩陣、向量和坐標變換摘要
2.1矩陣
2.2向量
2.3極坐標和球坐標
2.4三重積和並矢
2.5向量的微分
2.6相對導數和絕對導數
2.7勢函式
2.8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旋轉
2.9空間直角坐標系的旋轉
2.10線性矛盾方程組的最小二乘解
附錄3程式設計概要
3.1儒略日換算
3.2矩陣向量運算
3.3行星月球曆表的讀出
3.4時空參考系變換
3.5軌道計算
3.6特殊攝動方法
3.7初軌計算和微分改進
附錄4練習提示或解答
天體測量篇
天體力學篇
主要參考文獻
10.2二體相對運動質心參考系和約化質量
10.3動量矩積分
10.4能量積分
第11章二體問題的軌道
11.1Laplace向量
11.2極坐標系內的軌道方程
11.3直角坐標系內的軌道方程
11.4橢 圓 軌 道
11.5拋物線軌道
11.6雙曲線軌道
11.7活力公式
第12章Kepler方程
12.1偏近點角
12.2Kepler方程
12.3Kepler方程的數值解法
12.4雙曲線和拋物線軌道的Kepler方程
12.5Lambert定理
12.6正規化變換
第13章軌道根數和狀態向量
13.1軌道的空間方位
13.2由狀態向量計算軌道根數
13.3狀態傳遞
第14章太空飛行器軌道機動和行星際探測
14.1軌道機動
14.2轉移至圓軌道
14.3由地球軌道逃逸
14.4近圓軌道間轉移
14.5行星際探測
第15章級數展開及其套用
15.1Lagrange係數展開為冪級數
15.2偏近點角展開為平近點角的正弦級數
15.3真近點角展開為平近點角的正弦級數中心差
15.4太陽沿黃道的視運動
15.5太陽沿赤道方向的視運動
15.6低精度行星曆表
第16章普遍攝動理論
16.1攝動理論的基本原理
16.2攝動問題的解法
16.3水星近日點的進動
16.4廣義相對論效應
16.5常數變易法
第17章地球引力勢和潮汐勢
17.1地球引力勢
17.2引力勢展開為球諧函式
17.3重力和大地水準面
17.4地球引力勢模型
17.5潮汐勢
第18章人造地球衛星的運動
18.1攝動方程及其解
18.2影響衛星軌道的攝動因素
第19章地球動力學初步
19.1角速度角動量和慣性矩
19.2攝動力矩
19.3Euler動力學方程和Poinsot定理
19.4極移和極移方程
第20章歲差和章動
20.1月球和太陽的攝動力矩
20.2中間極運動方程
20.3平極的進動
20.4章動
第21章三體問題初步
21.1三體問題
21.2平面圓型限制性三體問題
21.3可積性與混沌
21.4太陽系的穩定性
第22章特殊攝動方法
22.1運動方程的數值積分
22.2歷表的生成
第23章初軌計算與微分改進
23.1幾何約束
23.2動力學約束
23.3經典定軌方法
23.4張家祥方法
23.5軌道的微分改進
第24章太陽系天體碰撞的機率
24.1碰撞機率和碰撞頻率
24.2交會軌道的性質
24.3軌道交會的機率
24.4天體碰撞的頻率
主要參考文獻
下篇索引
附錄
附錄1物理和天文常數
附錄2矩陣、向量和坐標變換摘要
2.1矩陣
2.2向量
2.3極坐標和球坐標
2.4三重積和並矢
2.5向量的微分
2.6相對導數和絕對導數
2.7勢函式
2.8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旋轉
2.9空間直角坐標系的旋轉
2.10線性矛盾方程組的最小二乘解
附錄3程式設計概要
3.1儒略日換算
3.2矩陣向量運算
3.3行星月球曆表的讀出
3.4時空參考系變換
3.5軌道計算
3.6特殊攝動方法
3.7初軌計算和微分改進
附錄4練習提示或解答
天體測量篇
天體力學篇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