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香菜

天香菜

天香菜,學名菊苣 ,屬菊科 , 原產美國 , 中文又名、 菊苦茶 、 茅菜等。 菊科(Compositae)菊苣屬中以嫩葉為食的栽培種,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學名Cicho-rium endivia L.,每100克嫩葉含水分95.1克、蛋白質1.2克、鈣77毫克及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適生食、煮食或作湯。原產印度和歐洲南部,中國僅大城市郊區有栽培。苦苣葉披針形。頭狀花序,約有小花20朵,花冠淡紫色,雌蕊柱頭雙叉狀淡藍色,雄蕊5,連成筒狀,花葯淡藍色。種子短柱狀,灰白色,千粒重1.6克。種子發芽力可保持10年,生產中多採用保存1~3年的種子播種。

天香菜有皺葉和平葉兩個類型,皺葉類型葉片長倒卵形或長橢圓形,深裂,葉面多皺褶,長50厘米,寬10厘米,單株重0.5~1.0公斤,品質較好;平葉類型葉片長卵圓形,深裂,葉面平,長30厘米,寬9厘米,單株重約0.5公斤。

天香菜是一種集降糖、降脂、降壓於一體的神奇植物,既可食用,又可藥用,鮮菜清香,乾菜具有特殊的醬味,不生蟲,沸水沖泡片刻後醬味全無,飲時清香四溢,微苦甘甜,清渴解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菊苣
  • 拉丁學名:  Cichorium intybus L.
  • 別稱:苦苣、 菊苦茶 、 茅菜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桔梗目
  • :菊科
  • 亞科舌狀花亞科
  • :菊苣族
  • :菊苣屬
  • :天香菜
  • 分布區域:本種廣布歐洲、亞洲、北
  • 功用:食用,藥用
  • 味道:苦
簡介,形態特徵,分布特徵,生長習性,種植/栽培要點,食用價值,

簡介

天香菜草本植物,味苦,性寒無毒,鹼性菜。因其味苦,又名苦菜。因具有特殊的臭氣,如腐敗的醬味,故又稱仙人菜。大別山區民間稱其為觀音菜,文人稱仙人菜,戰爭年代稱將軍菜。天香菜生長在深山老林,其葉翠綠肥厚,鮮嫩味美。尤以生長在深山大澗灌木叢中無陽光直射的,其營養價值及藥用價值最高。
天香菜天香菜

形態特徵

糙毛或剛毛或幾無毛。基生葉蓮座狀,花期生存,倒披針狀長橢圓形,包括基部漸狹的葉柄,全長15-34厘米,寬2-4厘米,基部漸狹有翼柄,大頭狀倒向羽狀深裂或羽狀深裂或不分裂而邊緣有稀疏的尖鋸齒,側裂片3-6對或更多,頂側裂片較大,向下側裂片漸小,全部側裂片鐮刀形或不規則鐮刀形或三角形。莖生葉少數,較小,卵狀倒披針形至披針形,無柄,基部圓形或戟形擴大半抱莖。全部葉質地薄,兩面被稀疏的多細胞長節毛,但葉脈及邊緣的毛較多。頭狀花序多數,單生或數個集生於莖頂或枝端,或2-8個為一組沿花枝排列成穗狀花序。總苞圓柱狀,長8-12毫米;總苞片2層,外層披針形,長8-13毫米,寬2-2.5毫米,上半部綠色,草質,邊緣有長緣毛,背面有極稀疏的頭狀具柄的長腺毛或單毛,下半部淡黃白色,質地堅硬,革質;內層總苞片線狀披針形,長達1.2厘米,寬約2毫米,下部稍堅硬,上部邊緣及背面通常有極稀疏的頭狀具柄的長腺毛並雜有長單毛。舌狀小花藍色,長約14毫米,有色斑。瘦果倒卵狀、橢圓狀或倒楔形,外層瘦果壓扁,緊貼內層總苞片,3-5棱,頂端截形,向下收窄,褐色,有棕黑色色斑。冠毛極短,2-3層,膜片狀,長0.2-0.3毫米。花果期5-10月。
天香菜天香菜

分布特徵

分布北京(百花山)、黑龍江(饒河)、遼寧(大連)、山西(汾陽)、陝西(西安、眉縣、周至)、新疆(阿勒泰、哈巴河、福海、塔城、托里、裕民、博樂、沙灣、瑪納斯、烏魯木齊、米泉、伊寧、察布察爾)、江西(遂川)。生於濱海荒地、河邊、水溝邊或山坡。本種廣布歐洲、亞洲、北非。模式標本采自歐洲。

生長習性

苦苣生育適溫為15~20℃,耐熱與耐寒性較強。春茬可提前在冷床內播種育苗,具7~8片葉,且嚴霜過後定植。秋、冬茬多直播。栽培密度一般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生長期間需及時追肥、澆水和中耕除草。直播栽培須進行間苗,嚴寒地區越冬需設定防寒保護措施。為減輕苦味,可進行軟化栽培(給予一定時間的黑暗、乾燥條件,如束葉培土、將植株移入窖內等)。軟化的植株須及時收穫。多春季留種。用前一年晚秋播種的植株,保持株行距30×30厘米,6月抽薹開花,8月種子成熟。

種植/栽培要點

天香菜依生育特點和栽培管理不同,可分為苗期、蕾苔期、開花期和角果發育成熟期。苗期時間長,一般為60- 90天。春性強的天香菜,苗期較短。天香菜的開花期對土壤水分和肥料要求迫切,特別是磷、硼元素尤為敏感。

食用價值

由於其味道特殊,李時珍稱其為“天香菜”,天香菜因此得名。實際上商城民間常稱其為“苦菜”或“臭味菜”,其“臭味”和“天香”能祛邪,正是中醫辨證施治、輔正祛邪思想的集中體現。
天香菜天香菜
天香菜在大別山區為本地野生,山區民眾無論老人、小孩都知道,天香菜不僅能食用,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解放前,遇有天旱水災,顆粒不收的困苦季節,山農採摘天香菜當糧食吃,既能充飢,還可治癒疾病。同食用其它野菜相比,吃天香菜沒有身體浮腫、大便秘結及身體不適等現象,因此天香菜被山區民眾稱作“救命菜”。山區民眾在山林砍伐或農田耕作時,被刀砍斧傷或蚊叮蟲蛟,扯一把天香菜揉在傷口上,可止血消腫,因此天香菜又被民眾稱譽為“觀音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